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商务办公空间设计案例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3 手机浏览

商务办公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个性化PC,商务升级定基点

中小企业商用产品的市场扩张步伐正在大步迈进。然而,随着产品的陆续上市,同质化问题也越发明显,“高性能”、“安全”、“稳定”等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中小企业商用PC的卖点。综观当前的中小企业商用产品市场,商用PC产品已出现了“千机一面”的征兆。同质化竞争趋势或导致商用PC发展后劲不足,厂商们还需在差异化定位以及功能、外形等细节方面进行创新。

作为宏碁商祺最新推出的专为中小企业用户量身打造的全新高效一站式桌面办公解决方案,商祺N4610突出产品细节特点,关注人性化设计,同时也正式拉开了宏碁商祺2012新产品线布局的序幕。

作为商祺在宏碁新平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产品,商祺N4610采用了宏碁风格的全金属拉丝Logo,以及全新电镀银商祺Logo。在细节设计方面,接触面呈R型倒角、可避免用户剌手的顶置机箱提手;方便用户打开机箱侧盖的开箱拉手设计;可有效减少线路胡乱缠绕、为用户打造整洁办公空间的机箱背部外设术线环;能保障用户资产安全的主机防盗锁孔;方便用户安装扩展卡的免锁螺丝设计;既能减震、又能降噪的硬盘减震胶垫;顶置前推式Power按键、顶置USB、前置USB和Audio接口的独特设计……处处都充分体现出了商祺N4610研发人员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成为应对同质化趋势的一把利剑。

方案型产品,商务升级新趋势

随着国际气候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以更好地保持创新基因与推动企业成长。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信息化时代,单纯的硬件产品早已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应用需求,更加专业、安全、易用的人性化商用解决方案,才是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最迫切需要的商务办公产品。

整合了宏碁与方正优秀基因与优势资源的全新的宏碁商祺,依然延续了对中小企业市场的专注。围绕中小企业用户对商用产品的实际需求,宏碁商祺通过建立AcerSMB方案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办公解决方案做了非常贴心和人性化的设计,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转型升级。

商务办公空间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象征意义;桥;

“面对广阔的创作天地,要抛开表面的装饰性的浮躁的解读,不应刻意追求所谓创造标志性的愉悦。”[1]进入21世纪以来,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日益繁荣,尤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更是成为高层建筑的试验场,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抄袭其他优秀超高层建筑的表面形式,或是追求脱离结构的装饰效果,或是追求缺乏内在逻辑的奇特形象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忽视当地文化特征与场所周边环境,在强调建筑标志性的同时忽略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将建筑的表面形式作为了一种设计的目的而不是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

1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现代高层建筑起源于美国,1885年美国工程师威廉・勒巴伦・詹尼在芝加哥设计和建造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高层建筑,此后高层建筑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重要建筑类型,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形式是建筑建成的最后客观成果,因而它也就成了综合建筑的一切相关因素的纽带。”[2]

“建筑形式问题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建筑的功能要通过建筑‘形式’去实现,建筑的思想、观念、意义也要透过‘形式’来表达。[3]高层建筑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可以说技术问题本身不再是限制高层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通过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解决与高层建筑相关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美学问题等成为目前高层建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2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建筑设计方案案例

2.1项目背景:

2012年8月,在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上,“中德工业服务区”写入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双向投资的联合声明,上升为中德两国间的合作项目。

2.2核心设计理念・桥

2.2.1城市之桥

项目位于佛山新城核心商务区,景观资源丰富,是经东平大桥由北往南进入佛山新城的第一座超高层建筑,位置十分显赫,如何在高楼林立的新城CBD片区树立项目形象成为建筑设计的首要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明晰本项目在城市中的地位,建立一个独特而恰当的标志性门户形象。在方案设计中,我们以“桥”为主题将两栋塔楼连为一体,创造出一座体现中德文化交融,融入城市又独具气质的现代办公楼,确立起中德工业服务区的门户形象。

2.2.2文化之桥

城市记忆不仅来自昔日的城市辉煌,更在成长的城区中寻找新的着力点,用什么来书写历史长卷的新坐标点,我们心怀敬意。

方案没选用造型特异的体量,而是遵循佛山新城CBD片区的城市规划尺度,提炼出具有多样特征的体量,搭接组合成完整建筑体形,这种单一模式极致处理的逻辑逐步确立,就是我们建筑的生成过程。形体错落之间获得变化的光线,丰富建筑的立面表情,展现了求同存异、共生共存的中德友谊之桥。

方案以简洁理性的直线条象征德国务实理性的文化特征,以宏大的建筑灰空间和曲折丰富的立面肌理象征中国的东方文化特质,并将其统一在一个建筑体量之中,展现中德文化交流互融的设计主题。

2.2.3空间之桥

项目位于佛山行政主轴与景观主轴之间,背靠佛山新城CBD商务中心区,面向佛山中央公园,与佛山新城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形成以世纪莲体育中心为轴的三足鼎立之城市空间形态。

商务中心区容积率高,区域内公共开放空间不足,我们在B-03-05地块组织下沉庭院空间,结合北侧规划河涌水系,打造了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地下商业空间环境,为紧密的城市打开一扇可呼吸的绿色窗口。

“桥”的设计理念同样体现在设计者致力的各种空间之中:如以室外露台和空中大厅的方式,建立起室内与城市公园景观之间的空间之桥;以顶部连体与中部步行天桥建立起两幢建筑间的联系之桥;以裙房天桥系统建立起整个街区建筑群之间的步行之桥。

2.2.4交流之桥

我们致力于在超高层建筑体量中提供富有创意的共享与交流空间,营造出适合商务洽谈的交流之桥。

1、空中花园平台

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形体进退产生的屋顶平台,配置岭南地区特有的观赏植物,形成跳跃式空中花园,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公共交流平台。

2、高技术交流商务服务平台

结合项目需求,方案设计将顶层作为中德工业高技术服务平台区,提供高技术交流合作的商务、洽谈、会议等的一站式商务服务空间;

3、三层裙房空中连廊

根据规划条件要求,方案设计在12米标高的三层商业位置,设置联系东、南两侧建筑裙房的空中连廊,为区域内的商业人流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交通联系。

4、东西塔楼之间的步行天桥

在建筑东、西塔楼之间,设置了3组双层交流天桥,为东侧塔楼的办公人员提供到达西侧空中花园的观光通道。

2.2.5结构之桥

超高层结构的突破带来建筑观感上的震撼,大跨度结构气魄宏大的外表底下蕴含着严谨的结构布局,规整的柱网设计保障了结构工程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2.6生态之桥

・生态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设计,项目按照绿色三星建筑标准设计,安排大量的半室外生态绿化空间,在使用者与大自然之间建立起生态之桥,提升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水平,打造出一幢体现人性化的绿色、低碳、生态办公建筑,她完美超群,不属于某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时代。

3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艺术,象征艺术是建筑的基本性质。高层建筑因其巨大的体量形态所具有的影响力,更加需要加强对其象征意义的表达。“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如果建筑师想使他的作品能达到他预期的效果,并不至因译码的变化而被糟蹋,他就必须利用许多流行的符号和隐喻所具有的余度,使建筑有更多的代码性。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强有力的隐喻水准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无意识中正视形式语汇的言外之意,从而在我们译读建筑时产生于自己的生活或传统更为接近的情感。”[4]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本文对超高层建筑设计项目中如何设计如何考虑提出了几点看法。在设计中多考虑下超高层建筑的象征意义这一设计方法,我们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惟敏.几个观点、几种态度、几点呼吁.建筑学报.2004,(1):16~19

[2]陈伯冲.建筑形式与图像语言.建筑师.1995,(12):32~42

商务办公空间设计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城市综合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综合体发展概述

1、城市综合体的概念

城市综合体,从功能业态视角观之即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公寓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通常星级酒店、商业写字楼、商业购物中心以及大型公寓是最基本的功能构成。

2、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城市综合体与一般建筑相比,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超大的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与大尺度的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综合体的室内外尺度均是超大的。二是通道树形交通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将地下层、地下夹层、室内公共空间、地上的交通等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三是地标性建筑。由于城市综合体的规模较大,功能丰富决定了城市综合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在所在城市作为地标式建筑存在。四是高科技集成设施。城市综合体运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可以说一个综合体就是一个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例如,室内交通方面有垂直高速电梯、步行电梯、自动扶梯等;通讯方面有电话、电传、电视、联网电脑等组成。

二、建筑综合体设计概况

本案地处梅林路与中康路交界,基地西侧有地铁4号线,南侧紧邻地铁9号线,其站点布设紧邻规划地块,为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商业人流环境。多级交通网络布置为基地建筑提供无与伦比的便捷性和优越性。规划用地现状为空地,西侧和东侧基本为居住用地,分别有汇龙花园、颐林雅院等居住楼盘。北侧是规划中的公交站点用地,南侧以商业和居住混合用地为主。片区建设除了原中康玻璃厂用地为空地外,周边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基本以居住建筑为主。项目用地较为平坦,地块属性为商业办公,地块用地面积为21,745.18平方米,容积率为8.39,总建筑面积为241,362.8平方米。

三、实例建筑综合体设计分析

1、项目定位

依据地块的区位优势,为充分发挥地块潜在价值,以高品质商业和办公楼为依托,创造一种生态、健康、智能、高效的办公、商业空间,营造一个满足工作、休闲、消费、社交的多种业态的高品质商业休闲办公社交环境。基地周边现状成熟而丰富,交通密集而高效,因此如何使建筑适宜融入周边环境并能保持应有的自身特色也是本案研究的重点。

2、总体功能分析

本项目总体布局采用长方形平面,地下4层地面6层集中式商业布局加两栋独立的办公塔楼形式,建筑贴临红线布置,负3、负4层为两层车库,负2层至6层为商业,7至28层为办公,功能分区明确。建筑西北角的2层下沉庭院和6层裙房餐厅屋面层围合出休闲共享空间,皆有景观绿化打造“自然和谐,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为繁忙的都市工作注入舒适与休闲,提升购物者聚餐观景的意境。本案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组织总体布局规划、空间组织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及建筑总体外型设计,功能设计明确,衔接自然得当。

3、建筑空间分析

建筑空间的舒适与否,是使用者最直观的感受。因此,空间表现应力求做到丰富且感性:户外广场、下沉广场与主中庭、大堂相呼应,室内外形成流动空间,提升建筑自身的品质。点线面的结合则为购物人流带来不同的购物体验。下沉广场和中部林平路形成的骑楼空间利用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相互穿插融合,可以给建筑空间带来趣味性的感官感受。西向,南向,北向商业入口处宽敞高扬,阳光充足,使内部空间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而能与外部的景观空气和阳光交流,享受更多的自然空间,打破传统的封闭空间模式,将人流自然引入,创造立体的空间模式,呈现大度的空间格局,以营造购物天堂的意境。

4、商业设计分析

本地块地处梅林片区未来规划的两轴交汇处及主核心地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地块已有的商业规模整体面积太小,业态单一,档次以中低档为主。且现行商业基本以零散的独立门面为主,缺乏中高档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购物中心。

因此,在梅林片区设置本案这样的集商业、休闲、娱乐、餐饮、办公为一体的中高端商业购物中心是势在必行和极有必要的。西向来店行人比例多于东向,南向好于北向。西南商业展示面向最好,东北向较差。人流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商业主入口的朝向。因此,商业主入口定于西南向,其余朝向位次入口。

商业室内空间的使用体验对消费者的停留时间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型室内空间的设计如果过于简单,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疲劳感。为了让使用者有多重空间感受,本案采用多层贯通的流动商业空间,使室内流动空间最大限度营造浓郁的商业气息,中庭空间放大商场的商业价值。下沉广场从负二层到地面一层,提供了一个公共聚会休闲的空间,弱化室内外的强硬分割,使商业活动贯穿内外。流动的室内购物空间给顾客提供了连贯且新颖的空间购物感受,有利于克服顾客购物带来的单一感官和疲惫感,提升商业建筑自身的恒久价值。

5、交通路线

建筑场地内的环形车道和中间的林平路形成双环通交通系统,商业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建筑北向,南向,西向,为最多数的商业人流服务。主要办公出入口设置在两栋塔楼的南北面,与商业人流有效分隔,便于独立使用。建筑东面为大片绿地公园,环境优美,人流量稀少,将三个汽车出入口设置于此,中间为商业车库入口,南北塔楼两侧为各自办公车库入口,高效且经济。公共交通集散口布局合理,货流人流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为建筑提供一流的外部交通环境服务。

6、建筑立面

本案立面材质丰富多样,力求表达出商业建筑所特有的商业多样性气质。西南角外墙立面采用双层立面,内层采用垂直木纹饰条,外层采用玻璃幕墙,下层采用轻钢雨棚,轻盈通透。西北角外墙大片背板玻璃,增加商业广告的张贴面,汇聚浓郁的商业氛围。西面墙体采用大面积的干挂石和垂直铝饰条,增加商业建筑迎街面的活泼性。另一方面,办公楼立面则较为简洁,斜向切割弱化了都市办公塔楼的复杂性,树立了办公塔楼简洁干练卓尔不群的品质;商铺自行设计广告灯箱最大限度地为入驻商家提供了展示空间和展示面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7、生态景观及节能设计

如何充分利用建筑本身集中造型形成基地小气候,是景观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西侧和南侧空地为室外广场提供了丰富用地,下沉广场将景观层级拉伸到另一个高度,同时裙房屋面架空层景观面形成一个大型观景平台,将室外景观面最大化,建筑内部纵深的流动中庭在丰富内部空间的同时和外部开敞面景观相融合,室内外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现给顾客,从而提升建筑品质,为购物人员提供多重环境空间感受,提升建筑环境。屋面及下沉庭院,广场多层次辐射,屋面景观重组功能分区,借用流动的画布概念,视觉由上向下俯视,形成抽象山水画意境。

结语

本项目力求以新颖的建筑形式顺应周边的城市人文环境,突破以往商业办公建筑的束缚感和单一感,以新颖流动的造型和流畅的空间设计开创商业建筑的新模式,力争树立一个风格独特推陈出新的新时代商业办公建筑的典范,引领商业办公综合体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李晓刚.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以深圳为例[J.规划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