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类型范例(3篇)
生物质发电类型范文
关键词:电视电影类型化现实主义
电视电影是由电视人投资的低成本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可以从三个维度界定电视电影这一概念,从功能上说,电视电影是指供电视台播出的电影;从材质上说,一开始是磁带然后是胶片现在是数字电影;从电影工业经济投资上说,是小投资或小成本电影。
中国内地电视电影是随着电影频道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电影频道自1996年1月正式开播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但是按照电影的制作速度和成本,电视台对电影的大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开始尝试为电视台保持高收视率而拍摄电影。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启动“电视电影”工程,如今我国的电视电影从初创期进入提高质量的发展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从题材区划到类型化发展
电视电影的发展伴随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电视电影作品的类型意识不够清晰透彻。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电影题材的区划,而不进行电影类型的划分,即使用儿童题材、战争题材、历史题材……的划分,而不是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回顾历史,电影的题材区划是计划经济时代进行政治宣传的产物,其根本宗旨是使文艺为政治服务,题材的区划是为了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各个领域,通过不同题材表现相同的既定主题。这种按照意识形态公式生产出来的叙事作品,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民众提供道德、宗教、或政治的教育训导,而不是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电影的类型区划是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产物,是按照故事类型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处理,从而生产出公众喜爱的文化商品。两者的区别在于类型电影不是把观众当成教育或宣传的对象,而是把观众看做文化消费者。国产电影应强化“娱乐”本性,重视观众在电影消费中的唯乐原则。①
当前的电视电影只有少部分具有明显的类型化区分,同时存在一部分只顾作者个人叙事的作品,几乎没有类型化概念。电视电影的发展应遵循类型化原则,坚持为最大层面的观众拍摄电视电影,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原则的态度。类型化原则就是表现一定时期的主流社会价值,主流社会心理及大众化趣味,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观众的电影而不是电影人个人化的电影。类型电影基本的叙事规范和目的是为了观众,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快感,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在满足观众的观赏快感和个人表达之间一定要有所取舍,这是类型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②
不同的叙事类型及电影类型片存在的根本理由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类不同的心理需求,喜剧片对应于人类求乐本能,悲剧则对应于人类宣泄的心理需求,爱情片对应于人类永恒的情感渴望和浪漫追求……所有这些人类的心理欲望和本能才是叙事类型的真正基础。类型与观众形成一种契约关系,观众看一定类型的电影都是有观赏期待的,如果观众的期待不能得到满足,就是失信于观众。反类型化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只有尊重这种契约关系,才能赢得观众,满足观众。现在的电影频道也开始根据时段配以类型化剧场,比如动作90分剧场、情感剧场、戏剧天地,这些类型片剧场已经逐渐形成品牌,与观众维持可靠的契约关系。
二、现实主义符合类型化发展方向
选择小人物、普通人做主人公的现实主义题材是由电视电影的低成本所决定的。低成本既是一种限定,同时也为电视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即面对当下的中国观众,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观众从电视电影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关照。这也正是关注观众的心理特点,从观众身边的角色突破的类型化道路
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80%的内容属于现实题材。③在目前这样一个消费、娱乐时代,现实主义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转换,即要向类型化发展也需要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要把塑造好普通人、小人物作为电视电影的首要任务。观众希望从电视电影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关照,找到一种对当下情感的需求和体验。电视电影要寻找和塑造贴近时代的人物,让观众感到事件就发生在他们的身旁或讲述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产生某种观赏的亲近感与认同感。
生物质发电类型范文
关键词水库水环境富营养化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C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保证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发开和保护水资源需要我们从规划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综合考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不同地区的环境,我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而水库主要致力于防洪、灌溉、水产品养殖、调节河道航运、发电、城市生活用水水源以及旅游观光等作用。我国目前统计的大小水库数目约在8万座以上。众多的水库带来了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环境保护和水库长远发展的问题。而现在水库所处的的环境主要面临人类生活导致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两类突出问题。如何改善水库水环境是现在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类是从研究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发现了该类问题。水库作为人为的大面积水环境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北欧地区最早发现了湖泊中出现了蓝藻的大量繁殖现象,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化工业的猛进带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化学化工技术的利用也涉入到了农业生产中,人类对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里面的营养在伴随降水过程中,不断的流入到湖泊中,特别是硝酸盐一类的化肥所引发的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极为严重,世界各地也突然意识到了环境的破坏。经济协作与开发组织对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了深入讨论,从现象发生的原因出发到测定,随之制定的评价机制都表现了该问题对于人类生存的关键性。国外许多学做从上世纪开始建立了如磷输入-输出模式,湖泊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浮游生物模拟分析,水层和底泥的内在水生系统动态模型等各类用分析方法。
我国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武汉东湖监测和野外模拟实验开始,国内的院校和研究机构对于水体的富营养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水生生物的生长规律成为了我国在研究该方面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国内的技术发展使得我们对国内的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模型,通过实测验证了模型的描述能力。
二、水库水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水电站水库的特征。
水电站作为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利于水能转化为人类利用的电能。该工程包含了电站枢纽相关设施,通过拦河坝拦截河流抬升水位形成水头差,利用能量转换原理带通相关的发电设备。另外,水库工程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使河道与库区的低洼地形区域通过储蓄水资源形成人工水域,该河段经过拦水坝成为了一种具有可调性的存储容器。不同时段水库的蓄水位是不同的,对应着防洪水利调节等作用。
(二)水库污染。
水电站水库在起到蓄水作用的同时也变成了污染物蓄积的地方。库区流域内的河流因承受工业企业的污水废水排放而形成污染源。同时该区域内的居民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也构成了水污染。加上通过地表径流将土壤中的物质代入水体也形成了污染,并且该污染与当地的降雨量以及强度、水土流失情况、土质特性、土地维护使用情况息息相关。这些污染中主要体现在有机耗氧物、化学有毒物质、石油污染、放射性物质、富营养化物质、致病性(传染病)微生物为主要的水体污染因子。
(三)水库水质污染预测模型。
水库水质污染预测模型是水库水环境保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该地域的时间和空间的规模和范围构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语言描述模型的变化,确定相关变量的参数以及约束条件。研究模型的过程中会发现无关和弱相关的公式和参数,及时进行筛选。最后通过使用实际测试所得的参数进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通常按照水体类型和水质组分这两种方式分类。在选择水质模型的是必须对所研究的水质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寻找。每个地区和流域的水质组成成分的扩散和平流取决于当地的水体的水动力学和水文特性。对主导因素进行研究,弱相关的扩散项可以忽视。河床的断面、污染物的排入量等短时间内可认定为定制,这类水质模型往往选用静态用于减少模型的复杂性和资料的需求量。
三、水电站水库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管理体质并在逐层分级的工作中对责任制体制的建立也需要明确。水量和水资源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在考虑流域的近期和长远方面统筹兼顾,平衡各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以保护环境为基本点实施统一措施,详尽的表现在规划、配置、调度、管理的一致性上。同时对流域内进行分级负责,达到节约和优化的最佳。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现有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库区的实际情况订制库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库水质保护和整个流域内的环境进行总体规划,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域的保护区制定。加强库区的宣传工作,让各个单位和群众注意到事情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意识。再次,加强该流域内的各个梯级之间的调度协调和联动性。整个流域内的各个梯级水电站和水库都是相互关联的,水质的变化也随着梯级会有迭加、衰减以及转移效果。通过相互协调工作处理水污染情况,在良好的调控管理下对不同时期的水库污染治理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水库库区的水质保护措施需要从蓄水前就开始工作,库底的清理在建筑物清理、卫生防疫、林地清理等细则上需要十分彻底的工作。除了底部,漂浮物的及时清理工作也需要定期和及时。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需要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的配合实际工作来处理。减少磷类化肥,加强水土保持,倡导科学的耕种制度,对库区流域的工业废水污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的及时治理都需要在整体规划之际就纳入注意事项之中。
四、总结
本文介绍了水电站水库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对库区的水质保护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但是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庞大的工程来说只是非常片面的。对于库区的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水库生态环境和水库水质的监控方法和改善措施的研究、水库水环境的改善技术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使库区水环境更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成都华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兰军.潘阳湖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湖泊科学,1996,8(3):241-247.
[2]舒金华.我国城市湖泊和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湖泊科学,199l,3(1):61-66.
[3]JorgensonSE.Applicationofecologicalmodelinginenvironmentalmanagement,PartA.ElsevierScientificCo.,1983.
生物质发电类型范文篇3
关键词:电子出版物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读者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电子出版物是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文献资料、数据库、音像信号等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原的新型信息载体。它是记录人类知识与信息的电子载体。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极为迅猛,它极大地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受电子出版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类型及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内容,所谓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并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通信进行阅读的出版物。如新闻出版署在1994年曾将其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光盘型电子出版物是把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应用到文献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把存储在光塑、金属磁性介质的电子信号转换成可读信号出版物。网络型电子出版物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技术,把网络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可读信号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步伐。
(二)电子出版物的类型
电子出版物的种类形式多种多样。按着文献类型和信息服务的方式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出版物。
1.按文件类型划分,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是继纸质出版物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图书类型。它采用二进制的数字化形式将图书文献的文本存贮在计算机可阅读的磁盘上或光盘载体上,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形成电子图书数据库并再现出来,供人们阅读利用。电子杂志是电子出版界的研究热点,当前电子杂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印刷型杂志的电子版和全新的电子杂志。前者是文本数字化,图像和表格还不能成为检索的ASCⅡ字符,而后者在文章的制作及阅读全过程都通过网络由计算机完成。
电子报纸常见于联机数据库中,我国第一个报纸全文信息数据库是《经济日报》数据库。
软件读物主要有商业与专业软件,用户个人专业软件、教学应用软件的实用程序软件等多种类型。
2.按照信息服务方式划分,有联机型、计算机通信型和单行版电子出版物。
联机型出版物主要是通过主机或联机网络及检索终端提供信息的出版物。
计算机通信型出版物主要指电子邮件、电子会议和电子杂志等。指作者在自己的终端上创作、编辑论文,读者通过网络存取并利用它。
单行版电子出版物通过发行并借助单机服务的电子出版物,如CD-ROM数据库。
(三)电子出版物的特点
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化,它的产生方式及存贮载体的不同,较纸质出版物来说有自己的特征。
1.体积重量小、信息存贮容量大。一张普通的光盘厚仅3mm、直径12mm、重约20克,容量却有600MB以上,可存贮3亿多文字或上万幅图片、图形,七十多分钟的影像资料。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共计74卷,这样的巨著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可将全部图文、数据缩于24张光盘,既方便保存,又便于利用。
2.检索功能灵活方便快捷。电子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对存贮信息任意查询、检索、修改、更新、拷贝、编辑等,以分级菜单式检索文件,处理速度快而准,检索方式简单直观。
3.信息传递速度快。电子出版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省略了传统出版业的大部分环节,实现了信息与信息载体在时空上的分离,降低了传播时间,如通过Internet网,一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中国传输到大洋彼岸只需3秒钟。
4.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纸质出版物以静止的文字提供新闻记录,属于单媒体的被动信息传播。而电子出版物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把文本、图形、声音、动态图像集于一体,提供多姿多彩的信息,供读者利用,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二、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出版物不断完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它,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图书馆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电子出版物对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及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电子出版时代不仅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未来提出了新课题,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引起了图书馆资源的分散化,信息商以丰富多彩的服务方式使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信息突破图书馆的围墙,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少了;另一方面,电子出版物克服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它能量化地表示、记录信息,以电讯技术、计算机等技术迅速地传输、复制信息,使传统图书馆失去一部分存在的意义;第三方面,虽然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的地位受到威胁,但是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这就是电子图书馆时代的到来。电子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观念,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为用户提供服务;它使众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图书馆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结为一体,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和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二)电子出版物使图书馆与计算机结合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和网络技术人员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人员。图书馆员应具备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的能力,应该很快地帮助用户查取更多的信息。尤其高校图书馆员是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学生读者需要更快地获得基础理论知识和科技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多方面能力,所以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员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三)电子出版物改变了读者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使读者由原来的以“读”为主,变成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达到视、听的完美结合,使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电子出版物提高了高校学生读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出版物提高读者信息量,扩大学生视野,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因此,电子出版物这一新事物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是深远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快调整机制,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永健略论电子出版物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论坛》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