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分类范例(3篇)
工艺美术的分类范文
一、当代工艺美术专业发展的分析
当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支柱产业,从当前发展情况看,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艺术品的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投资形式,从而推动了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此外,随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再次受到重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传统手工艺品涉及品种十分广泛。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有8000多项传统手工艺门类入选部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工艺美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手工艺涉及各个门类,如陶器、瓷器、漆工(泥金、漆、雕漆、堆朱)、琥珀、珊瑚、玳瑁、贝壳、角、皮革、面花、剪纸、珐琅、琉璃、玉石、服装、刺绣、染织等。这些工艺美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在生活中孕育而生的工艺美术,不但体现了一种精湛的手工技艺,也透视出人类艺术审美的发展情况,展示出一种活态文化体。这些工艺美术品蕴含着人们的造型思想、审美意识、技术能力、心理价值观念等,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世代传承发展的脉络,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目前,一些高校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2稿)中,“工艺美术”被提升为“设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足以证明高校将成为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艺美术专业将成为国民教育的基础科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工艺美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二、高校在引领工艺美术发展中的优势
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发生改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工艺美术品息息相关,尤其对工艺美术品在生活中的装饰需求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与时俱进,培养新型的工艺美术专门人才。高校不能局限于对传统的继承,而要与时代同步,开发和研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理念需求,生产和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产品,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此外,高校教学资源多学科交叉可以解决很多工艺难题,能有效弥补传统手工作坊的设备不足等问题。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在保护工艺美术技艺方面占据优势。工艺美术专业以再生产为主要教育形式,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很高。高校的实验室设备,比如特种机工艺室、传统手工艺扎染和蜡染工艺室、陶艺工作室、金属工艺创作工作室、雕刻工作室等,为工艺美术专业提供了较强的设备资源。
三、高校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引领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积累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手工艺方面的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著作和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工艺品设计竞赛。还有一些教师通过出国学习,开阔了专业视野,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一些地方高校与当地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地域性资源优势,邀请大师进高校教学,达到资源互补的目的。并且,高校的专业设计思想能够深入传统技艺,在不断磨合中提升了工艺美术品的审美品位。辽宁传统工艺美术历史辉煌,岫玉、抚顺琥珀、本溪剪纸、辽砚、面花、皮影,以及满族服饰文化、锡伯族文化等工艺美术门类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在为辽宁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提供源泉的同时,也展示了辽宁工艺美术历史的深层内涵。辽宁省的一些高校应立足辽宁区域资源优势,推动辽宁文化发展与繁荣,为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使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为高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结语
工艺美术的分类范文
高校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尚未对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给予应有的、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其较好的纳入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师资匮乏,缺少配套教学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整体来看,目前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发展参差不齐,脱节现象严重,老一辈的专家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剩下多数是刚毕业进校的青年教师,文化根底薄弱,教学科研能力不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二、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途径
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以前沿先进性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大力加强大学生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已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与举措,但仍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加规范有效。
1.以设计学学科专业为平台,使工艺美术融入专业,进入课堂。现代设计包括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应该反映出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以及异质的文化内涵。现代设计是具有实践性、经济性、产业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行业,它必须拥有民族性的存在,当然,缺少历史文化传承的现代设计教育也是无法长远发展的。①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丰富多彩。它反映着时代的思想,又直体现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其实,在20世纪中期,国内一些高校就通过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比如西南民族大学的民间工艺与产品设计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设计专业等等。与此同时,一批工艺美术院校相继建立,如中央工艺美术美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各院校实施以美化人民生活为目标的工艺美术设计教育,同时注意对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的学习和对国外各种先进的设计思想的介绍与研究,并承担和参加了许多重要的社会任务,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社会在进步,工艺美术的创作手段,由长期的个体手工制作,跨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知识要换代,但是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不要遗产。包豪斯对于历史的偏见,造成了它单一的唯理性的局面。将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入到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不仅能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还能促进现代设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较好传承。因此,高校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与作品展览,通过艺术实践、艺术采风、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途径,带学生到民间、田野考察,使民间工艺美术在校园不断升温。这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和专业教学能力与工艺美术的专业技巧和文化内涵得以充分结合,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这不仅提高了工艺美术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培养专业的工艺美术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利用学报这一优势资源,为教师、学生、学者、专家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它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另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学报是反映高等学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又是组织、推动科学研究的工具。因此,办好学报,对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②学校可以利用学报所具有的学术性、传播性、地方性等特点,开设与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栏目,征集并刊登理论观点上有创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这样不仅为学者们开设了一个探讨研究学术问题的一个窗口,还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3.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社团人数剧增,社团类型扩张迅速,学生社团在高校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人们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期待也与日俱增。③学生社团不仅能团结广大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集结优势互补的队伍,加强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开展调查与保护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借助高校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让民间工艺美术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高校学生社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践履其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职能。
4.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在现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提高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发掘不同地域文化的工艺美术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挖掘本土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艺术教育价值的成果,建构独具特色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开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相关课程,逐步完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内容,将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不仅保持了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的传承,还对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基础理论体系有现实意义。
三、结语
工艺美术的分类范文篇3
工艺美术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这一性质也是工艺美术作品得以长存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区分工艺美术与绘画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绘画仅仅具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它是不具备实用价值的,但是工艺美术作品不同,它是具有物质生活的目的的。比如说,一个玻璃杯,它首先具有的是盛水、供人喝水的功能,其次才是有欣赏作用。而这个玻璃杯之所以会出现乃至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需要它,离不开它。所以说工艺美术作品是以使用功能作为前提的,并且,还受到这一功能的制约。但是,并不是说凡是具备了实用性的产品都是工艺美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毕竟还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艺美术,所以它当然还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的。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创造中,创作者应该深入人民的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不仅要熟悉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要了解人们心灵所需。这样才能创造出人们喜爱、并喜欢用的作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工艺美术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者要不断通过对实际生活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结果,从而创造出既能体现出艺术效果,又能表达出作品艺术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只有源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深入人们的内心,只有同时具备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工艺美术作品。
二、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人类生活的升华
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人类生活的升华过程。工艺美术作品能够美化人类生活,带给人们更多美感,为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美丽。一般来说,工艺美术作品所表达的都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正面的、积极的事物,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最美好的那一面,因此,这些积极向上的形象就能够带给人们很强的生活感染力。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由现实的人类生活进入精神世界,转化为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这并不是将人类生活原封不动地再现出来,而是要加入很多的思想和心血,丰富这些生活的内容,重新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也就说,这是经历了一个/升华0的过程。工艺美术作品创作的这种形象思维过程,和绘画是不同的。绘画并不一定非得经过这种思维转化,绘画可以直接将客观事物/复制0出来,这也是一种创作。工艺美术作品是不同的,它也是反映人类的生活,它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一般特点抽象化了,然后再进行加工和创作,这一系列的过程始终是以人类生活为依据的。这种抽象化的过程始终是以现实的人类生活为依据的。抽象揭示的是生活的本质,它反映出的现实,往往比人们所看到的事实更为深刻。
三、工艺美术作品反映人类生活的某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