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劝学课文及翻译(6篇)
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劝学主题
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这里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古今异义
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黄金。
3、省:古,检查。今,探究并领会
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问广博精深。
6、用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7、寄托:古,藏身。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原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