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6篇)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远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他们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渐渐地,他们创造出一个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开天辟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开始有人类历史,也用来表示前所未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孙膑献计说:“魏国攻打赵国,一定把精锐部队统统派出去了,而国内只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妨扬言攻打大梁,魏军听闻后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大梁,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定可大获全胜。”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大梁,谁知魏军在桂陵遭到齐军截击,被杀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赵国之围得解。
成语“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你整天呼吸行动,都在大气里,干吗要担心它会塌下来呢?”那个人听了可更加担忧了,说:“照你这么说,天是很厚的大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来吗?”朋友说:“这怕什么呢,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过是大气中一些发光的东西,即使落下来也打不着人。”那个人想了一会儿,觉得朋友说得有点儿道理,看来天真的'不会塌。可是他仍旧不放心,又问:“那么地垮了怎么办呢?”朋友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你看东西南北,哪儿没有泥土。
你整天在泥土上走来走去,干吗要担心它会垮下去呢?”那个人听说地也不会垮,总算放下了心。
“杞人忧天”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有人为用不着担忧的事情担忧,可以说他是“杞人忧天”。多余的担忧也可以说是“杞忧”。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在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小男孩看着看着,好像就闻到了饼的香味,他想着自己平时吃到的香喷喷的饼,想着想着小男孩就觉得自己不是特别饿了,他又沿着一条小路走。很快小男孩的爸妈就找到了他,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回了家,还吃到了真正香喷喷的饼。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小学二年级简短的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国出兵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他的弟弟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决定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块去,但挑来挑去只选中了十九人。
这时,门客毛遂来到平原君面前说﹔”那就让我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回答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好像一把锥子放进布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会露出来。先生来了三年,没有人提起您,我看您还是留下吧﹖”毛遂答﹔”您从来就没有像锥子那样把我放进您的口袋里,要是放进去了,它就会整个儿挺出来,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得有道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到了楚国,平原君就跟楚王商谈联合抗秦的事。由于楚王拒绝,谈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结果。这时,毛遂挺身而出,走到楚王面前,陈述利害,楚王终于被毛遂说服,答应了赵国的要求。出自《史记》
【毛遂自己推荐自己,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