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高二课文归去来兮辞全文翻译(4篇)

来源: 时间:2024-05-18 手机浏览

词类活用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之:

悟已往之不谏。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恨晨光之熹微。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

而: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并列关系,不译。

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转折关系,但是。

时矫首而遐观。连词,顺承关系,不译。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因果关系,因此,因而。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连词,因为。

舟遥遥以轻飏。连词,修饰关系,不译。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引壶觞以自酌。连词,来。

聊乘化以归尽。连词,因而。

园日涉以成趣。连词,因而。

木欣欣以向荣。连词,因为。

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

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

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

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原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