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收入证明模板(6篇)

来源: 时间:2024-05-26 手机浏览

收入证明模板篇1

关键词:安全管理、设计计算、材料选用、检查和验收、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高大模板工程应用日益广泛,而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不但对工程建设成功与否至关紧要,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因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使我们面临的安全管理形式日趋复杂,施工企业应提高对高大模板工程的安全策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杜绝因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因为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

案例一:2010年1月3日14时20分左右,云南省昆明新机场航站区停车楼及高架桥工程A-3合同段配套引桥F2-R-9至F2-R-10段在现浇箱梁过程中发生支架局部坍塌,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昆明新机场航站区配套引桥垮塌是一起责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16.75万元。间接损失和所造成的企业信誉损失难以估量。

案例二:2010年1月12日中午11点50分左右,芜湖市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工程,在浇筑屋面梁板混凝土过程中,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发生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8人重伤。此次事故系施工等有关方面违法违规造成的一起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案例三:2010年3月14日11时30分,在建的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A2展馆至A3展馆之间过街通道的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局部垮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19人受伤。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血的教训是深刻的。作为一名安全管理工作者,惊心、痛心之余,不得不深思近年来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频繁发生背后的深层问题和成因。下面就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失稳事故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认识。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由于安全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仅就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核心展开探讨。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第三十六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十七条(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这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依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明确。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第3.0.2条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第3.1.3条又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以上不难看出不管是国家法律、法规,还是行业标准都为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提供法律依据和标准依据。

(一)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应以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为基础。

从企业层面,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都是健全的,但问题主要发生在执行力的问题上。每次事故后都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其实质就是执行不力,纠其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意识的麻痹和安全认知的不足,这一点也说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细化为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忽视4M1E当中人的重要因素,模板支架坍塌,不是天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我们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执行规范,按科学精神办事,不追求不当利益,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对事故隐患的发生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是事无巨细、责任明确、层层分解,要按“四全”管理认真组织和落实。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加以科学的管理和细化。不放过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即现代管理学中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也符合《建筑法》第三十六条的基本精神。如何提高执行力,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分解和细化工作。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和奖罚制度,从上到下,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分解和细化,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执行的考核力度,杜绝流于形式,文过饰非的管理。从下到上,要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为己任,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依法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上下形成合力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提高执行力的必由之路。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及《关于严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紧急通知》(建质[2006]79号)、《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若干补充规定》(建质[2006]18号)第七条“施工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分包给不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应依法严格审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工程情况和分包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具备情况。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的分包企业,依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予以处罚”的规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和义务严把市场准入关。

从事故中不难看出,劳务公司没有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大部分架子工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取得上岗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司对劳务承包方资质审查把关不严,让一个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新机场建设市场,承包了工程,最终有导致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安全管理当中人性缺失的一面,如果在审查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时,有一关管理到位而坚持原则也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责任事故,何况是三关。

(三)安全管理应以技术管理为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

安全管理必须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任何技术的出现、改进和完善、任何方案、措施的选择、设计、审核和实施,都是以管理手段来实现其工作目的和要求的。技术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6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分析:

1、项目工程的安全策划、施工方案、措施与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论证和批准;

2、新技术课题研究、工程监测和专项试验;

3、方案措施的技术交底细致程度、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施工专项方案实际执行情况的检查;编制、审核、批准人对专项施工方案跟踪检查和验收的情况;

4、重大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后是否按原审批程序执行;

5、新出问题、异常情况和突然事件的技术处置及处置结果;

6、工程技术总结和技术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

安全管理必须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即使是再完善的技术与方案、措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施工和监督管理,不被认真执行,或者可以随意改变,也难以实现其本有的安全保证要求。故需要依以下13个方面进行反思:

1、施工队伍使用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2、施工方案(措施)安排的制定与修改调整;

3、施工现场与环境条件;

4、进场材料的检查、送检和验收与材料的修复和报废;

5、支架的搭设安全与检查验收;

6、混凝土浇筑施工与使用(承载)安全;

7、模板支架的拆除安全;

8、施工各阶段安全隐患的检查与整改;

9、异常情况与突发事态的应急处置;

10、工程监理实施规划和方案设计及施工安全的全过程控制管理;

11、企业上级部门的检查管理及处置情况;

12、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培训、检查和监督管理;

13、有关主管部门对法规、标准编制工作与遵守情况的监督管理。

以上不难看出一个项目的实施,从技术到施工再到监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层次分明,侧重点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和相同的,都是为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安全。显而易见安全管理是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其保障,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辅助共生、缺一不可的关系。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和落实,提高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以技术管理为先决条件和支撑基础,以施工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保障,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管理是在“人”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管理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而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

二、加强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材料选用和验收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

(一)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选用和验收规定

目前,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租赁市场化加速,如何选用合格的模板支撑体系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根据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第三节第1、2、3款,已经明确钢管、扣件选用的基本要求和使用管理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把好模板支撑体系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等材料的选用关和验收关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

(二)建筑用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租赁市场的现状

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扣件、碗扣式钢管,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检测证明等相关资料不全,产品标识模糊不清。钢管材质难以保证,钢管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但目前市场上Q235、Q215、Q195带钢经常混杂,钢管难以保证为Q235。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为3.2KN,直角与回转扣件抗滑承载为8KN。从现场检查发现,很难达到此规定。当前,扣件钢管脚手架材料的低劣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已到了崩溃边缘。由于租赁市场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施工企业自备的扣件和钢管也跟随下降。在租赁市场,扣件论只和钢管论米计算日租金,导致扣件的自重逐渐降低,如直角扣件从每只1.15kg降低至0.8kg,Φ48mm钢管的壁厚从3.5mm降低至2.8mm,并继续有下滑趋势。钢管、扣件不合格,如钢管出厂壁厚不足,扣件抗滑和抗破坏能力不合格;钢管、扣件由于经多次(多年)周转使用后存在严重磨损,加上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外观质量差,钢管和扣件锈蚀、麻坑、变形、弯曲、开裂等,致使模板支架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钢管的管端经多次气割或电焊割,端面严重不平整,用作立杆时,在对接部位出现初弯曲,严重影响立杆的承载力,易失稳,导致产生模板架坍塌隐患。钢管、碗扣式钢管、扣件合格率低于50%是目前租赁市场不争的事实。狠抓高大支模工程施工中所用的扣件和钢管质量,特别是抓好源头的钢管、扣件租赁市场,加强租赁市场的行业管理是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行业自律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自《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等文件至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从浙江的6个红头文件管不住1个杀人扣件看,租赁市场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是保障企业自身安全的关键环节

施工现场对进场的钢管、扣件及碗扣式钢管应按批次,再次把好进场的检查关和验收关,并留存检查和验收记录,按规定程序抽样送检。取得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不仅仅是今后模板工程安全计算和取值依据,也是今后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先决条件,对于不合格的钢管、扣件一律清除出场,坚决不准使用,又为今后的施工安全添加一重保障。

事故的发生与钢管、扣件及碗扣式钢管等材料进场检查与验收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材料进场检查与验收无任何记录,忽视进场检查、验收关,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取样、送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不符合《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通知》中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第三章,验收管理的规定,以及《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第十五条的规定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的相关规定。其中一模板安全事故所用的碗扣式钢管壁厚仅为2.8mm。从上述看,也是此次事故发生的诱因,而加强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材料选用关和验收关,加强法律、法规、文件的认知程度势在必行。同样,施工企业如何把好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所用的材料,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国家和地方的有效性标准和文件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保证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先决条件和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故合格的材料是模板工程支撑系统的保证条件。

4、脚手架钢管不同壁厚与钢管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的对比

由表可知:钢管壁厚越小,钢管承载能力越低,安全隐患越大,而经济效益却越好。比如:钢管壁厚由3.5mm降至2.0mm,其承载力面积下降40.9%,抗弯能力下降37.2%,但钢管增长了69.7%,在同等重下减小壁厚使钢管增长,这就是经济效益。然而,这是用牺牲安全换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现代化的企业,它的经济效益不能靠牺牲安全为代价而获取,而应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去获取。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行业的风险越大,安全生产的经济贡献率越大,高危行业的经济贡献率达到7%,抓安全工作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企业通过事先的安全投入是获得合法利润最大化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唯一可行办法。事实上安全和效益本来就存在着函数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6,而同期生产投入产出比只有1比3.6,可见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单纯生产的投入产出要高得多,安全是进行施工生产不可替代的资源。

三、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是指搭设高度8米以上(含8米),搭设跨度18米(含18米),施工总荷载超过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的模板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的重点整治对象。由此可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

根据案例一事故情况看,碗扣式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和搭设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构架存在缺陷采取分段、分片设置,引桥桥面宽度为13.2m,支撑体系为两个3×6.5m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之间无有效结构连接,属独立单元,未形成有效的整体结构;(二)支撑体系四周未设置连续的剪刀撑,支撑体系内部未设置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个别剪刀撑角度过小,不符合《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6.2.3条的规定,未形成有效的稳定性结构体系;(三)支撑体系底部纵横向水平扫地杆为600mm《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第6.1.4条规定应小于或等于350mm;(四)模板支撑体系上部纵横向水平杆以上立杆自由端长度加U型顶托螺杆外审长度(实际为300~600mm)为1.2~1.4m,远大于规范规定的700mm,;增加了模板支撑体系的不稳定性。(五)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部垫板厚度厚薄不一致;(六)立杆对接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未错开设置;立杆与U型顶托不再同一垂直线上;(七)碗扣部分破损、部分未锁紧;(八)模板支撑体系构架未与既有结构进行连接;(九)翼缘板斜支撑体系未形有效成几何不变体,导致架体右上角翼板支架局部失稳,牵连架体整体坍塌;(十)采用从箱梁高处向低处浇筑砼的方式违反规范规定,而未考虑水平推力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为充分认识其缺点,由于碗扣式钢管是统一生产,无法布置斜向杆件,如果用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通过扣件设置剪刀撑,以增强支撑体系的抗侧刚度,以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引桥发生坍塌事故的另一原因也就是抗侧刚度的不足。从上述问题不难看出模板支撑体系的构造缺陷极其严重,而且不符合《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及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的文件规定,支架施工设计方案与设计计算方面的问题。包括支架施工设计方案缺乏针对性;荷载计算或有误、或考虑不周;模板支架搭设不规范、构造不全等等。由此而言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是必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搭设是模板工程施工安全重要环节,是整个工程项目正常施工的重要保证。现行模板施工安全计算软件均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偏重于立杆间距计算,而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未充分考虑架体的整体高度整体线刚度(总回转刚度),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了剪刀撑对增强整体线刚度和构成几何不变体系(图1)的重要作用,力学模型的错误指导下的搭设方法必然导致模板支架倒塌。按照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实际力学模型,架体上部1/4~1/3高度处弯矩最大、下部1/3高度处为立杆基础稳定的关键区域,这是支撑体系应重点监控的对象。根据我们实际监管的实践,架体上部1/3高度处因模板封闭后光线较暗,且传统思维习惯上认为重点受力部位是在基础而忽视了上部1/3高度处是传递弯矩的关键部位,所以应考虑偏心力和水平力作用下的立杆稳定性(图2、3),导致立杆搭设过密仍不能达到力学稳定性能,这就必须采取保证几何不变体系的构造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

(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

稳定承载力是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核心,其影响因素较多,节点半刚性、斜杆支撑的布置、顶杆伸出长度、架体高度、立杆纵距、横杆步距、水平荷载大小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模板系统支撑计算很大程度上采用Φ48×3.5mm钢管,Φ48×3.5mm钢管搭设的模板支撑系统,在设计计算时,其计算模型和简图与实际情况尽可能接近,模板支撑系统和主体进行必要的连接,而且要求做到刚性连接,设计计算结果尽可能与实际接近,减少误差,以避免计算误差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从大量倒塌事故的事后检查,立杆钢管所受的轴向压力极大部份均小于2.4t,一般均在1.0t左右,这说明立杆钢管稳定性验算符合规范要求,并不能阻止倒塌事故发生,这表明支模上部1/3高度处最大弯矩值示意图2系统立杆稳定性计算数学模型并不完善,还需从结构上给予综合考虑。

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如扣件式、碗扣式、格构式三种,同时要有现场施工经验加强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措施来弥补。其次,还以根据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三种基本形式(平推、扭转、V字型)进行内力分析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见图4、5、6)。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还缺少足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支撑;现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等安全技术规范的安全计算仅考虑了立杆钢管稳定性验算有其局限性等,其立杆稳定性计算数学模型并不完善,故规范的规定尚缺乏安全计算的针对性,如忽略53mm偏心矩、抗侧刚度、节点刚度(即半刚节点或铰节点)、水平作用力、支撑体系高度的影响,对于普通的模板支撑体系而言影响不大,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是决不可忽视的。对于节点刚度的设计计算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林伊宁《走出模板支架结构理论的误区》的观点,笔者认为其观点是正确的,模板支撑体系支架倒塌,其实质是支架所有杆件都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杆件要离开原位,只有节点破坏才有可能。所以,所有的支架倒塌都是从节点破坏开始的。节点破坏正是导致支架解体的第一位原因。支架倒塌是节点破坏引发的,而不是立杆失稳(压弯)引发的,这是现行理论的致命错误所在。水平内力致使节点破坏(扣件脱开或松动)、架顶发生侧移,随即支架解体,其案例一事故的发生即是如此。

最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ANSYS有限元的分析,对立杆纵距、横杆步距、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等构造因素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的影响。另外还应考虑水平荷载作用对立杆轴力、竖向剪刀撑产生的附加内力以及风荷载、混凝土输送泵的水平冲力、混凝土振捣等外力对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现行规范计算条件的限制,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的计算结果仅可作为安全参考值,而不能作为安全精确值采用,确无把握时还可以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计算规程》(GJ/T194-2009)的规定,通过预压实验验证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因此可靠有效的支撑系统体系是模板工程搭设的技术保证。

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检查和验收

(一)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工作是确保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验收管理已经明确验收规定,笔者认为除了《导则》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加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与既有结构的刚性连接检查验收、检查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安全技术交底及相关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关于模板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共2条,即:4.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势、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4.1.2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二)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做好以下阶段的工作:

1、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

1)做好施工方案的论证、审查管理

高大模板水平支撑体系,基本采用Ф48x3.5钢管扣件连接和碗扣式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审查以下几方面:

(1)审核支撑体系的设计方法和需设计计算的项目;

如支架和支撑体系的整体、局部和单肢稳定性验算;重要杆件的强度(抗压、抗扭、抗弯)和变形验算;节点强度(抗压、抗拉、抗弯、抗剪、抗扭、抗滑)和变形(弯曲、扭转、滑移)验算;是否按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验算?荷载计算是否漏项?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施工中的实际荷载情况;

(2)计算公式和计算参数是否正确;

如采用PKPM或品茗、恒智天成等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计算软件进行验算时,考虑到目前租赁市场的材料供应情况,为安全起见,将扣件式钢管及碗扣式钢管壁厚一般取3mm,当有由法定资质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中有壁厚值时按实际壁厚取值计算。

(3)支撑体系的结构和构造要求;

应突出对模板、立杆等材质要求,立杆纵横向间距,纵横向水平杆步距;连墙件布置,剪力撑布置等。

(4)立杆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方案的设计要求;

立杆底部应采用通长的型钢或枕木作垫板。当立杆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承载力;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必须验算楼面的承载能力(抗弯、抗剪、局压等)。必要时,可对支承楼面预先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楼面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如遇软松土,回填土,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夯实、不得发生沉降和位移。

(5)施工方案是否包含模板及其支架拆除顺序和安全措施;

(6)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按专家论证审查报告进行了修订。

经过上述审查,基本上保证了方案自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严格按专项方案组织施工,即可满足强制性条文要求。

2、控制高大模板材料入场,严格检查,留存检查、检验、验收记录。

(1)钢管、扣件要有出厂合格证、厂家质量检验报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严禁打孔,无严重鱼鳞皮锈,并按相关规定应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复试合格的方可使用。并按复试报告中钢管的实际钢管壁的厚度作为计算、验算的取值依据。

(2)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或影响其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并按相关规定应进行抽样送检复试,复试合格的方可使用。

(3)检查施工项目各施工管理人员的相关安全职责、资格、安全人员的资质,搭设人员的上岗证。

(三)搭设阶段的检查

1、立杆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立杆是否垂直,是否存在独立杆,立杆底部是否按规定设置垫板或专用底座,楼层上下立杆是否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顶托螺杆伸出长度、螺杆直径是否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6.1.9条第2款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3、接头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4、扣件式钢管支架(碗扣式钢管支架)离地200mm(350mm)处纵横双向是否设置扫地杆,是否存在间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中部、顶部水平杆的现象;

5、剪刀撑和水平杆的设置是否满足要求,架体四角、四周、及架体内部是否按规定采取纵横向的竖向及水平剪刀撑、斜撑等加强措施;

6、高大模板支撑是否已与浇筑完毕的框架柱、剪力墙等既有结构有良好的连接,当存在坡度≥15°坡面时是否采用水平钢丝绳的加固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斜向推力,提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7、扣件拧紧度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用力矩扳手对扣件螺栓拧紧扭矩进行检查,确保每个扣件的拧紧扭矩在40N•m~65N•m之间,且不应大于65N•m。

(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验收

高大模板承重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对模板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以及审定的专项安全方案进行。重点检查立杆的间距、接头、垂直度、扣件的拧紧度、基础等,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包括扫地杆),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等全面检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必须返工或采取有效措施加固整改,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签署分项验收表。

(五)加强高大模板使用阶段中的检查

高大模板使用阶段应对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砼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泵管布料高度不超过板面200mm,合理安排砼浇捣顺序,控制砼浇筑速度,确保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均衡受力。砼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情况。使用期间,严禁拆除纵、横向水平杆和扫地杆。

就上述内容而言,案例中的事故如果在事故前按照上述内容认真检查验收、认真履行各项安全职责,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的。这一点正好说明施工单位指派的事故段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具备所担任职务的资格,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专职安全员的配备不足,相关人员责任心淡漠、经验不足,对施工技术要求、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检查验收程序、专项施工方案不熟悉、掌控能力、执行力差,是引发事故发生的根源。所以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工作是确保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监理控制笔者认为监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及自我管理

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是监理控制质量安全的核心,也是实施现场安全质量的主要控制性文件。编制是否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是否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建立关键控制要点,是否根据监理实施规划(细则)做出控制程序,建立控制程序分工表,安全控制责任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责任到人,有无遗漏。监理实施规划(细则)是否已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监理规划和实施规划(细则),是否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这一点也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规定。监理工程项目部的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素养、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是否符合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现场的安全监理控制首先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但目前监理的市场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业自律仍亟待完善和改进,特别是法律法规对监理市场行为和监理人的行为制约急需完善。

(二)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也是指导现场作业的主要文件之一。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工期和质量。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监理方的总监,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找出问题,加以指导,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总监应尽的义务。对于高大模板等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时重点做了以下审查工作:

1、审查施工方案编制依据的适用性。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勘查调查取得的资料和信息,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审查时检查方案采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是否已经废止。

2、审查施工方案编制内容的完整性,施工方案是否突出工程施工特点,是否有针对性,内容是否包括:地基处理及排水、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水平与纵向剪刀撑等构造设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验算、高大支模的安装拆除方法和验收程序、混凝土浇筑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是否绘制支撑体系搭设详图,有特殊要求的有否作详细说明;专家论证意见是否充实完善到方案。

3、审查方案内容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计算的可靠性:方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及地方性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物资和劳动力准备是否切实可行;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具有可操作性;计算采用的参数数据、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文件和本工程特点要求,计算的结果是否安全可靠,比如支撑体系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设计计算应包括立杆地基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计算等内容,荷载取值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等要求,同时要考虑混凝土浇筑顺序、泵送混凝土等不利影响因素。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取205N/mm2,钢管按Φ48×3.0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立杆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检查梁、板模板的抗弯、抗剪和挠度验算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专项方案是否经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安全技术部门审核及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的批准。

(三)、对施工阶段监理控制:

高大模板支撑工程监理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且随机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加上现在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监理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使工程的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监理机构内部工作

1)、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配置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并在现场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工具。同时完善现场管理制度,规范监理人员的行为,保证监理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监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2)、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文件,并针对本工程高大支撑专业特点,在监理规划中制定了基本安全准则、安全监理程序、监理方法、措施以及监理人员分工等内容。

3)、组织编写模板高大支撑专项监理细则。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和人员的配备等相关内容。

4)、审核施工项目经理、安全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2、安全技术交底监理控制

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的模板支撑专项方案技术交底工作,以透彻地掌握专项方案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建立考核考评体系,采取激励措施,调动人员积极性。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以及专业班组认真做好专项方案校对工作。施工单位发现专项方案中存在问题时不得随意更改,必须按原程序申报、审核、批准。

监理工程师参加专项技术交底,并提出施工单位及专业班组重点控制内容:(1)钢管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程要求。(2)各杆件搭接及螺栓拧紧度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CJl30―2002)规定。(3)凡进场搭设人员必须取得架子工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4)专项方案附图作为施工图纸依据,要求专业组长熟悉并掌握,同时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5)施工中还应注意的事项:基础处理要求、钢管扣件的要求、为达到实际目标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等方面要全面落实。

3、钢管扣件进场检验

施工现场的钢管扣件,进场前向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报审表》,同时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监理工程师对出厂合格证及生产许可证进行审查,在符合要求后,进行钢管外观质量验收。监理工程师对钢管扣件的外观验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钢管有无严重鳞皮锈,钢管壁的厚度采用计量检查。(2)扣件的完整性以及重量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碗扣的焊接质量。(3)监理工程师对外观质量以及质保资料检查符合要求后,应按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用钢管、扣件专项整治的通知》(建质电[2003]35号)文的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试验合格的方可使用。

4、设置控制点

为保证施工过程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项目监理机构根据高支撑的结构特点协助施工单位设置以下质量控制点:(1)地基处理工序验收。(2)扫地杆与拉接点的设置。(3)立杆的搭接方式。(4)垂直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的设置。(5)扣件拧紧度。(6)钢管扣件与组合钢架及框架柱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施工单位按照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每道工序完成后,经自检,公司安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机构进行验收,未经监理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加强巡视检查与平行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部安排专职监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检查。主要检查:(1)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到位。(2)脚手架搭设人员是否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036)考核合格,是否持证上岗。(3)支撑搭设工艺是否符合规范及专项方案要求。(4)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理人员发现有违章作业及违规行为给予及时制止。对于不能及时整改的由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下发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征得业主同意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下发停工令,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有关事项。(5)监理部配备力矩板手,定期或不定期对螺栓紧固据力矩进行检验,扭力矩不符合要求时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同时也应监督施工单位配备力矩扳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单位项目部进行扣件拧紧度及碗扣式钢管支撑架碗扣锁紧度和定位销实检记录的量化检查。

6、高大模板支撑验收

承重支撑搭设完成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对承重支撑搭设分项工程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l30-2001)以及《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规定的高大模板工程进行专项验收执行。(1)项目监理部对验收资料全面核查。(2)现场检查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扣件拧紧度,扫地杆设置,钢门架及钢管拉结点设置,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施工荷载等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签署分项验收表。

7、浇捣砼过程控制

在浇捣过程中,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并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职人员观察模板支撑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泵管布料高度不超过板面200mm。合理安排浇捣顺序,控制模板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载,进行分层浇捣。

从上述内容而言案例中工程监理不到位。监理方对事故段施工现场及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不认真、不细致、不严格,特别是对事故段脚手架搭建施工检查和安全质量把关不严,没有发现脚手架搭建施工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如模板支架的构架缺陷;碗扣式钢管支架扫地杆的距地高度为600mm;架体四周及内部未设置纵横向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未与既有结构进行有效连接等等构造缺陷。对支架及模板施工专项方案审查不严,从案例一事故段的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计算的钢管壁厚的取值为Φ48×3.5mm,也不难看出对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缺乏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执业责任心,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认真督促整改。如果监理对模板支架在检查验收阶段仔细、认真、严格一些,就可避免事故发生。另一原因是监理人员缺乏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执业责任心也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因素。

六、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

加大对高大模板施工的监管力度。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将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本地区监控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在报监和监督交底时应予以明确,加大检查频次,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规定,“建设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应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重点,加强对方案审核论证、验收、检查、监控程序的监督”。从中该条文看并不难理解。

(一)加强对严格遵守管理程序和认真履行序岗职责要求的监督,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遵守管理程序和履行序岗职责,是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

监督管理不是取代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直接管理工作,而是对其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是监控直接管理工作的间接管理。

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的程序反映了管理序列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即共处一体并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它是监督管理工作的纲和领,有了符合管理工作内在机理的程序,严格监管程序,就能达到提纲携领、使管理工作整体动起来的效果;而所谓“序岗职责”,就是序列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只有每个处于序列的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都非常明确、具有可监管性并被认真履行时,各项序列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保证和促进的关系才能得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导则》的规定都体现了必须加强对管理程序和序岗职责的监控管理要求,而这一监督控制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其完善与规范工作要求有以下4个方面:

1、进一步理顺各序列管理工作的逻辑关系,使其形成有机整体;

2、进一步明确各序列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使其形成有力的责任追究机制;

3、进一步完善程序和职责管理的监督手段和措施,确保达到监控要求;

4、依据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形成杜绝坍塌事故发生的、具有全面覆盖性的重点监督环节和监控点,提高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言还存在的问题,一是直接以专家身份参与专家论证;二是代表施工企业组织专家论证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三是监管人员的配备不符合专业化、合理化的要求、人员不适应,行政执法水平有限;四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关系不协调,没有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对此,组建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是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基础。作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的组织基础,必须建立一支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在监管执法人员配备上,应当是上少下多,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应当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熟悉法律、精通专业技术知识,为提高政府执法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地界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防止和减少职责交叉,各负其责,相互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的监管执法职责应当法律化、制度化、即在法律规定和政府授权的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行政执法过程中行使行政执法处罚权的一定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和额度内实施,以避免滥用行政执法处罚权之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逐步建立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程序性检查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规定的已经十分清楚,组织专家论证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应由施工企业自行组织专家论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管理程序性检查(即合法性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方案是否严格履行了审批程序;

2、方案是否存在违反《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筑施工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或《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等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要求;

3、方案是否依法经专家组论证并按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方案施工等。

施工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或地方性标准、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责令暂时停工整改。施工单位应将整改情况上报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对停工整改的,应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在依法监督检查中除严格执行合法性检查外,尚应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技术性检查,这是为在今后的行政执法过程中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威性打下基础。

就上述事故而言,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其法定职责;是否按照相应的审批检查程序进行审查,处置结果是否合法,答案是否定的,否则就不会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违规违法行为存在。这也是每一起事故背后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成因的根本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事故并不可怕,只要正视他、遵循程序公开化、透明化;监管职责制度化、法律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合理化是完全可以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只有保持对己负责,才有可能对人负责。

收入证明模板篇2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要点

一、前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是建筑行业领域出现的一项新结构体系,它具有整体浇筑,无缝隙,整体性受力好,隔音、隔热效果明显,而且整体浇筑使楼板的力学性能更合理,因而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某大厦地下二层车库,建筑面积约12131m2,基础形式为桩承台筏板基础,底板厚1400mm(其中包括承台800mm厚),地下室外墙厚度分别为地下二层为450mm和地下一层为400mm。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的6.200m,顶板板厚空心板为600mm厚,地下室二层顶板空心板厚为500mm板的形式。本工程采用的“内模”为成品GRC薄壁矩形箱体,规格为600mm×600mm×390mm、600mm×600mm×320mm。内模主要起到规范成孔形状的作用,不参与结构受力。当混凝土成型,达到设计强度后,内模也就完成了“工作使命”。

三、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1)工艺流程

支板底模箱体内模、水暖电管盒等定位绑扎板底部钢筋底部钢筋支设砂浆垫块电气布线管检查验收布置楼板箱体内模箱体内模的固定抗浮处理绑扎板上部钢筋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

(2)施工要点

1)搭设脚手架和板底模安装。搭设现浇砼空心楼板模板的支架与普通的实心楼板支架不同,板的跨度、厚度相差较大,应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700mm×700mm,所有板底受力横杆与立杆之间用双扣件,楼板支撑也全部加保险扣件,支撑均要与扫地杆连接,扫地杆距楼面的距离200mm,横杆步距为1500mm,顶板木方间距控制在250mm。施工中为保证板的地面平整度,所以在模板安装的时候做起拱处理,模板中心起拱高度一层在3~5‰之间。

2)箱体内模定位及线管盒的预留、预埋定位。在模板支设完成后,根据图纸及设计要求,制定箱体内模布置图,在模板表面放线进行箱体内模定位并确定好箱体加固点位,以便箱体安装完毕后抗浮加固处理。根据功能要求,线管盒的预留、预埋较多,管线纵横交错,特别是穿楼板的上下水管道,一旦埋下就不能再轻易凿打和移位。因此,布置线管盒要先在楼板底模上放线定位,经技术负责人组织土建和水电工长共同复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楼板底部钢筋的绑扎。

3)绑扎板底部钢筋、底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处置。钢筋绑扎完毕后,项目部工程质检部门检验,经自检合格后应及时上报监理进行底部钢筋验收,以免箱体内模布置完毕后,底部钢筋无法检查。做好底部钢筋加固。见图-01。钢筋绑扎正确为以后箱体内模的抗浮处理打下基础。箱体内模与底层钢筋之间垫块,保证底部钢筋和箱体内模有足够的底板厚度,确保现浇空心楼板底部混凝土受力的结构安全。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箱体内模与钢筋之间产生滑动造成内模损坏。采用12的螺纹钢筋通长以横方向放置,固定在小梁的箍筋上,每个空心楼盖2根,间距按要求0.4米。

图-01

4)电线管盒的敷设。电气布线管盒的敷设掌握几个原则:①参考内模布置图与土建进行配合布置,电线管必须横平竖直;②按照事先的放线进行布管;③尽量布置在梁边、布置在内模横向或者纵向的间隙内;④严禁穿透内模来布置线管;

⑤线盒、水暖穿板管等预留、预埋无法避开内模的时候应采根据预留位置安置木质异型箱体,并对异型箱体进行加固处理。

5)内模的安装与固定和板上部钢筋的绑扎质量控制。板底绑扎安装完成后,固点用12号铁丝将板底筋进行加固绑扎,间距为700mm,并把12号铁丝穿过底模与模板支架横杆固定牢固,确保底板底钢筋不上浮。按箱体内模布置图的块数、间距摆放整齐。每排箱体上铺两根12的螺纹钢筋为抗浮筋通长以横方向放置,再用直径6mm拉钩将抗浮筋与板底筋拉结,间距为700mm,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内模箱体的抗浮与固定。在内模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内模的破损修补,破损的内模必须重新更换或者进行修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至于进入内模内部。内模固定完成后,进行中间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上部钢筋的绑扎。上部钢筋绑扎应注意,钢筋与内模之间要用砂浆垫块隔离,不可使钢筋与内模外壁接触。上下层钢筋应做加固处理。

6)检查验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上层钢筋绑扎工作,上层钢筋绑扎完毕由项目质检部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7)混凝土施工准备和振捣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前后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在验收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经项目技术部门预验收合格后,再请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后,及时办理好签证手续;②采用定型马凳或者跳板,搭设施工马道,防止施工人员行走,随便踩踏箱体内模和钢筋,同时也可作为混凝土输送管的支架;③混凝土振捣选用小直径振捣棒,本工程采用d=30振捣棒。浇筑宜沿着内模横轴或者纵轴方向进行,不宜将混凝土直接倾倒至内模上方造成内模荷载破坏。为保证现浇砼空心楼盖的质量,混凝土宜分二次为先后交替浇筑完成,先注入1/2厚混凝土后用振动棒直接振捣肋梁混凝土至底模,底层振捣密实后紧接着再注入所需的混凝土,同时振捣。混凝土浇筑不置施工缝。由于箱体底端的底板厚度相对较小,混凝土中粗骨粒的粒径不大于25mm,且混凝土塌落度不宜低于180mm;④宜在楼盖的一定面积范围内利用钢筋作板厚和内模标高控制标识,用水准仪随浇混凝土随检查无梁板底模标高及混凝土板上水平标高;⑤砼浇筑完成后,根据季节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正常养护,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

四、质量保证措施

1)为保证箱体安装质量,箱体必须安装牢固,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每期箱体安装前,先做样板,检验合格后在大面积施工。安装箱体内模时必须轻拿轻放,在箱体内模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箱体内模上面行走,施工过程中在箱体内模上面行走之前应当先做好马凳,马凳直接坐落底层模板之上,在马凳之上铺设木板,人员在木板上行走或者在小梁上直接铺设跳板。不得直接在箱体内模上面堆放重物和其它作业。吊运安装时必须使用专用吊蓝吊运,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箱体内模进行吊运,箱体内模被吊到安装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

3)采用预制箱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预制箱体不要损坏,箱体尺寸偏差满足下表:

五、总结

总之,在此次工程中,由于技术交底明确到位,重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使得现浇空心楼板质量和进度都得到保证,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特别是在空心板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箱体上浮、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情况,只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就能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工程隐患,保证工程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收入证明模板篇3

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创业板市场;IPO;效率

Abstract:IPOpricingisacorepartofthemarketshareissue,andwhetherthepricingisreasonableornotwilldirectlyaffectthestockmarketresourcesallocation.Nationalresearchshowsthatexcessreturniscommonofinitialshares.Chinaasanemergingmarket,itsexcessreturnisamazing.Thispaperselects36listedcompaniesin2009astheresearchobject,tofindoutifthecompany’sfinancialindicatorscanfittheGEMIPOissuePrice,toexploretheefficiencyofChina’scurrentlevelofGEMIPO,andmakerelevantpolicyrecommendationsandfurtherresearchdirections.

KeyWords:multipleregressionmodel,GEM,IPO,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73-04

一、引言

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也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创业板在历经10年的等待之后,终于正式开启了序幕。2009年10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创业板市场。我国创业板的设立主要是为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通过公开市场筹集权益资本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至此,我国同时拥有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板块的融资市场,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形成了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市场效率都被认为是证券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改善发行市场的IPO效率。关于IPO效率的研究一直是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其中“IPO抑价之谜”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IPO抑价现象,在发达市场中,抑价率一般不超过20%,新兴市场的抑价程度较高,一般在30%―80%。我国的IPO抑价程度较高,不仅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市场,而且还高于新兴国家市场。这里所说的IPO抑价水平(IPOUnderpricing),即IPO价格与上市后首日交易收盘价之间的差异,IPO抑价水平这一指标也经常被用来衡量证券市场的IPO效率。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将近20年,先后推出了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2009年推出创业板市场。十几年证券市场IPO的丰富经验,为创业板的上市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这无疑给创业板市场IPO提供了借鉴。经过一年的创业板市场运行,创业板IPO效率到底如何?揭开这个谜底,将会为创业板市场乃至整个证券市场反馈重要信息,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创业板块健康运行。本文就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展开研究,以内部价值决定理论为基础,通过检验发行价是否很好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判定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率高低,并为创业板市场发展提供相关改进建议。

二、国内外关于IPO效率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关注成熟市场,较少涉及新兴市场的研究,而关于我国创业板IPO效率的研究就更少。最早有学者从IPO抑价的角度来探讨证券市场IPO效率。Su(2004)认为对于证券市场而言,不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还是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水平要普遍高于成熟市场,同时创业板市场IPO抑价水平也高于其他市场。

赵俊强、胡文伟、李湛选取中国香港创业板数据对其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相对较低,风险投资家能够带领风险企业提前上市并得到投资者认同;IPO企业经营年限、价值不确定性及IPO发行时信息处理效率等变量对中国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有明显影响;承销商、审计事务所的鉴证功能得不到体现;高效的IPO发行机制有利于创业板IPO市场效率的提高。

俞颖(2005)、杨高峰(2005)都采用了相对价格效率来检验IPO定价效率。另外也有学者通过验证各个证券市场是否弱势、半强势、强有效市场,探索市场效率,并提出了赢家诅咒理论、投资银行垄断理论等IPO抑价理论。本文综合采用了抑价理论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来探索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率的高低。

三、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009年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其中包括流动比率X1、资产负债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净利润增长率X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5、每股盈利的自然对数InX6、每股账面净值的自然对数InX7、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nX8,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创业板市场证券发行价格与公司基本面财务数据的相关关系,这些财务数据指标的选择也考虑了基本面的各个方面,通过多元回归找出对发行价影响显著指标的不同,进而确定发行价格中反映了多少公开信息,以此来判定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率高低。

(一)从IPO抑价视角看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选取的36家上市公司抑价率平均水平达到48%,最高为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抑价达到243.5%,最低是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直接跌破发行价,为-67.5%。说明我国仍然处在IPO高抑价率时期,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IPO效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从IPO理性定价角度探索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

从IPO理性定价角度来看,股价理性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创业板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价格能否有效地迎合公司的基本面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应用指标分析源于财务报表分析,随着使用者需求侧重点的不同,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也有所区别。总体来说,财务指标可反映的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的是公司在债务到期时的还本付息能力。在反映偿债能力方面本文选择了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是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用公司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来计算,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用X1表示。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来计算,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用X2表示。

其次是盈利指标。盈利能力是公司未来可能获得利润的能力。在该方面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来作为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股东在公司净利润中分到的实际现金股利水平,由净利润与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的比率得到,在多元回归中用X3表示;每股收益(EarningPerShare,EPS)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用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来计算,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用X6表示;每股净资产反映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用股东权益与总股数的比值来计算,在多元回归中用X7表示。

第三是成长方面,本文选取了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成长性指标。净利润增长率衡量的是企业净利润增长的速度,在多元回归中用X4表示;主营业务增长率用来衡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多元回归中用X5表示。

最后是规模指标,选取总资产进行衡量,用X8表示。

为了去除量纲的影响,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进行回归,因此InX6表示每股收益的自然对数,InX7表示每股净资产的自然对数,InX8表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1.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本文以股票市场发行价P0作为因变量,选取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总资产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总资产采用自然对数形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2.回归结果分析。应用SPSS软件,依据上述模型对所选取的创业板市场公司股票的发行价和影响发行价的财务指标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2、表3、表4、表5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未调整的R2为0.251,调整后的R2为0.029。数据拟合的效果不好。

3.相关实证结论。本文通过对2009年度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6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与公司总资产对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盈利对数、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账面净值对数、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发现在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相继推出多年之后,创业板市场IPO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反而处于低效率阶段。按照股票理论定价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的财务信息。股票发行价与上市公司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盈利、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账面净值、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重要财务指标关系很模糊。本文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在于:

(1)选用的是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年度财务数据,而没有考虑公司在上市当年为争取上市而提升业绩,使之达到上市标准的情况,因此在数据方面可能缺乏时效性。

(2)本文选取2009年度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统计分析样本数量来说应该可以很好地反映总体效果,但不排除可能造成实证效果不明显、以偏概全的情况。

(3)由于本文选取的是在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上市前一年的财务数据,而我国存在公司为了上市目标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这也可能造成数据方面的失真,进而使得实证结果并不理想。

四、结论及改进的方向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依然处于低效率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由于盘面小,容易受到暴涨暴跌的冲击,给相关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我国不仅存在创业板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包括主板和之前上市的中小板都有明显的效率低下问题,应当引起证券监管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引导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摆脱低迷的现状,为今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投资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监管层下一步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llenF,FaulhaberG.1989.SignalingbyUnderpricingintheIPOMarket[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3:303-323.

[2]Fama.,EKennethR.French.1996.MultifactorExplanationsofAssetPricingAnomalies[J].JournalofFinance,51;55-84.

[3]DongweiSu,BeltonM.Fleisher.1998.WhatExplaintheHighIPOReturnsinChina?[J].EmergingMarketsQuarterly.Summer.

[4]Ritter,JayR.2002.InvestmentBankingandSecuritiesIssuance[A].North-HollandHandbookoftheEconomicsofFinanceeditedbyG.Constantinides,M.Harris,andR.Stulz.

[5]陈苗苗.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对IPO首日抑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09,(10)上.

[6]程彦敏,颜海兴,葛文雷.交叉上市的IPO抑价研究[J].上海国资,2009,(10).

[7]胡君,刘瑞亮,王团.基于French-Fama三因素模型的A股H股IPO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外资,2009,(4).

[8]黄霖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对中小板IPO抑价影响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8.

[9]唐文秀.我国中小企业板块IPO一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8.

[10]杨胜昌.我国A股市场IPO一家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7).

收入证明模板篇4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IPO首日溢价市场特征投资者情绪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IPO超额初始收益现象被学者们广泛关注。Reilly&Hatfield(1969)最早研究发现新股首日平均超额收益达9.6%,远超同期市场基准收益率;Aggarwal&Rivoli(1990)&Shiller(1990)认为在IPO上市初期,狂热投资者由于过度自信等原因,导致IPO初始价格过高;而Rajan&Servaes(1997、2003),以及Lowry(2003)等研究均表明IPO市场的这种周期性现象与各种市场非理性有关。

然而实践证明,中国证券市场上长期存在的IPO首日超额收益现象并不能完全由以上理论进行解释,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IPO首日超额收益理论。宋逢明和梁洪均(2001)认为二级资本市场溢价是IPO初始超额收益的来源,并指出高差价并非“信号传递”的结果;毛宗平等(2004)发现造成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的原因是二级市场存在非理性投机;而刘煜辉和熊鹏(2005)则认为中国市场股权分置和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是导致极高IPO初始收益的主因;蒋顺才(2006)等则指出“市场气氛假设”可能是影响IPO初始收益的主因;此外,韩立岩和伍燕然(2007)也认为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能更有力的解释国内市场IPO异常现象;随后,汪宜霞等(2008、2009)研究也证实了证实IPO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二级市场溢价和投资者情绪,且EddyChang(2007)指出中国IPO首日溢价二级市场更具解释力,还发现IPOs与市场回报率正相关;孙自愿(2009)研究也认为投资者情绪和异质信念因素可很好地诠释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首日高溢价现象。以上研究结论带有很强的依赖于某种特殊市场的特点,难以普遍应用,尤其是对独具特色的创业板市场新股首日超额收益更加难以解释。

创业板于19世纪70年代于美国出现,并以纳斯达克市场最具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创业板开始兴起,以英国AIM市场、温哥华、新加坡、香港创业板市场为典型代表。中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30日拉开了“纳斯达克”的大幕,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是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举措。

相比我国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它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主要体现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监管严格、信息披露匮乏、交易者条件要求高、成长性大、规模较小等特点的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首批上市的28只股票首日就表现出高收益率和高市盈率,平均收益率达106.233%,平均市盈率达133.925倍,创造了中国A股市场IPO初始超额收益的神话。因此,中国创业板市场IPO初始超额收益现象的研究也就成为关注的重点,那么创业板市场的IPO首日异常现象就有待解释和进一步研究,以更加符合创业板市场这一特殊背景。鉴于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对IPO超额收益现象的研究,结合市场特征、投资者情绪变量,以二级市场溢价理论为切入点,就我国创业板IPO超额收益成因进行探究。

研究假设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板IPO初始超额收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综合考虑了已有IPO初始超额收益价的解释变量,并对其中部分解释变量做了相应调整,试图符合中国创业板市场这一特殊背景,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

针对市场特征测量方法研究,柏强、张一力、易晓文(2001)等人研究指出大盘指数与首日涨幅正相关;田高良、王晓亮(2007)将市场气氛这一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市场气氛越活跃,存在投机与市场炒作的可能性越大,IPO抑价程度就越高;Lemmon(2006)用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变量;汪宜霞、夏新平(2009)研究将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的消费者预期指数作为情绪指标,其研究认为消费者预期指数越高,投资者情绪越狂热,IPO溢价程度越高。本文选取“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指数”数据库中投资者信心指数的自然对数刻画投资者信心指数。

有鉴于在陈工孟、高宁(2000),张小成、孟卫东(2009)等人研究中发现发行至上市的时间间隔不仅增加了IPO的发行风险,还相应提高了IPO的初始收益原因在于IPO股票的发行至上市的间隔期越长,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就越大,同时也增加IPO申购成本,从而要求得到的回报也就越高,本文选取市场气氛、投资者信心指数、大盘指数等指标进行对创业板市场特征进行刻画(见表1),并提出:

假设1:投资者异质信念与IPO首日溢价效率正相关。Mille(1977)指出意见分歧将激发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悲观者将把股票卖给乐观者,换手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意见分歧的大小。Krigman、Womack(2002)等人研究发现,换手率越高则首日回报率越高,IPO抑价程度就越高。Hong、Seheill、xiong、Sokobin(2006)都采用了换手率作为异质信念变量。结合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假设换手率与IPO首日溢价可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假设2:市场气氛与IPO首日溢价效率正相关。柏强、张一力、易晓文(2001)等人研究发现大盘指数与首日涨幅正相关;田高良、王晓亮(2007)将市场气氛这一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市场气氛越活跃,存在投机与市场炒作的可能性越大,IPO抑价程度就越高。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性,很难量化“市场气氛”。因此,借鉴戴晓凤、张清海(2005)研究设计方法,将“市场气氛”作为虚拟变量进行刻画,当月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进行归类,将市场情绪高涨时发行的IPO公司归为一类(赋值为1),将市场情绪下挫时发行的IPO公司归为一类(赋值为0)。假设市场气氛与IPO首日溢价正相关。

假设3:投资者预期与IPO首日溢价效率正相关。QiuXL、Welch(2005)表明,投资者对当前生活满意程度越高,对未来预期越好,投资情绪越狂热,IPO溢价程度越高。汪宜霞、夏新平(2009)将消费者预期指数作为情绪指标。本文选取“中国股市投资者信心指数”数据库中投资者信心指数的自然对数来刻画投资者预期,并假设投资者信心与IPO溢价程度成正比。

假设4:发行市盈率与IPO首日溢价效率正相关。发行市盈率是指发行价与发行前三年每股收益平均数的比值。发行市盈率被认为对股票抑价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股票的发行市盈率越高,表明股票的投资风险就越大,从而要求的回报就越高。因此,我们假设发行市盈率与IPO首日超而收益成正比。

假设5:上市首日市净率(FMB)与IPO首日溢价效率正相关。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及众多学者研究实证,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亦然。因此,本文用上市首日市净率指标来衡量投资者狂热情绪,且假设与IPO首日溢价正相关。

假设6:中签率(LOT)与IPO溢价负相关。中签率是指股票上市所募集的资金量同参与认购的那部分资金量的比值。Rock(1986)的“赢者之咒”模型揭示了中签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由于知情投资者避免申购定价过高IPO,这样非知情投资者就接受更大比例的低回报或负回报的IPO,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都进行申购时,就产生了很小的中签率。因此,假设中签率与IPO溢价程度负相关。

假设7:实际总发行费用(LnTIF)、资产规模(LnSCA)与IPO首日溢价效率负相关。总发行费用和总资产规模这两个变量都可划归为公司规模类指标,因为公司规模越大,资产规模和招股数量就越大,相应地总发行费用也就越高。因此,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认购新股。

假设8:公司年限与IPO溢价效率正相关。公司年限在本文是指公司成立至上市的年数的自然对数即LnAGE。一般说来,公司经营的年限越长,表明公司制度越趋于完善,公司的各种财务指标都相对良好。经营年限长的公司投资者在IPO首日越容易申购,从而使得IPO溢价的可能性就更大。假设LnAGE与IPO首日溢价程度正相关。

假设9:公司成长性与IPO溢价效率正相关。本文用公司上市前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的均值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性。从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年均增长率越高,IPO首日的溢价程度也越高。

假设10:发行至上市的间隔期(TIMINT)与IPO溢价效率正相关。陈工孟、高宁(2000),张小成、孟卫东(2009)研究均发现,发行至上市时间间隔不仅增加了IPO的发行风险,还相应提高了IPO的初始收益。因为IPO股票的发行至上市的间隔期越长,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就越大,同时也增加IPO申购成本,从而要求得到的回报也就越高。

模型设计及实证过程

(一)样本选取及模型建立

如前文所述,本文选取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自2009年创业板成立以来,我国IPO主要集中于深市的创业板市场,由于我国沪深证券市场的定位不同,深圳市场以培育中小企业上市为主,创业板市场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高市盈率等特点,其IPOIPO初始超额收益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具有其特殊的涵义。

其次,创业板市场又不同于我国深圳市场推出的中小板市场,中小板市场成立的初衷是创业板市场的一个过渡形式。相比而言,中小板上市条件、监管披露、以及规模相比创业板市场都相对较为严格。

此外,截止2011年10月31日,自创业板成立以来,IPO累计发行数量中创业板占比超过IPO总数的1/3达273家,这样规模的IPO有必要进行单独研究;加之以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不仅能够体现我国新兴战略产业股票市场的特征,其研究结论与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的市场IPO同类研究的可比性更强,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以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为样本研究IPO问题。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3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的所有新股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容量为273家。剔除1家违规的公司和剔除所有数据缺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最终剩下272家公司。研究数据均来源国泰安数据库、色诺芬数据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中心,并以公司的上市招股书和年报为补充。借鉴经典溢价理论和前述分析,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AIR表示调整后的首日个股收益率,IRM代表市场首日回报程度。

(二)回归结果

为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我们对样本进行了Pearson检验。通过检验得知LnICI与MAM和TIMINT存在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82和-0.498,MAM与TIMINT的相关性系数为0.179;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低,可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鉴于此,有必要考虑变量LnICI、MAM和TIMINT之间的严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对以上四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2),分析结果如下:

根据主成分分析得知以上三个变量提取一个主成分变量FACTOR,累计贡献率达到61.99%,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该因子的表达式:

其中Z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鉴于以上变量的相关性对回归模型(1)进行修正,修正后建立如下两个方程: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见表3。表3报告的是模型后变量的共线性及显著性检验,从中可以看出,进入模型的变量的容限度都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因此可认为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模型检验。F值可说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9%的水平下显著成立。从模型回归可知: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IPO首日溢价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MB、TURN、LOT、P/E、LnTIF、FACTOR和LnSCA,并且它们的T值均大于2,且P值均小于0.05,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其他变量未通过T检验或F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以上回归结果表明,市场特征和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初始超额收益正相关,上市首日市净率、换手率、中签率、上市总发行费用等变量是影响创业板IPO初始收益的主因。

第一,上市首日市净率对IPO初始超额收益有显著正效应,对IPO初始超额收益的解释力度最大。这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证券估值较高,投资者对市场的吹捧程度较大,狂热投资者数量较多。他们狂热追逐“打新股”,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从而助推了创业板IPO初始超额收益。

第二,在衡量异质信念的指标—换手率指标在四个模型中均与IPO首日收益显著正相关。在衡量异质信念的指标换手率指标在四个模型中均与IPO首日收益显著正相关,与原假设一致,即换手率越高,IPO首日的溢价程度越高。本文研究证实Miller(2000)关于二级市场溢价理论的解释,研究认为IPO上市首日的交易价格由乐观投资者决定,对公司前景充满预期的乐观投资者成为上市首日的边际购买者,他们使IPO的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二级市场溢价。在中国特殊资本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虽然流动性好,但投资者情绪更加的不稳定,换手率是世界资本市场的几百倍,投资者存在更为严重的意见分歧。投资者意见分歧的程度越大,乐观投资者对IPO的估价越高,悲观投资者对IPO的估价越低,悲观投资者会保守地停留在市场之外,最后股票价格所包含的是持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的估价信息。狂热投资者对IPO的估价远超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因此,投资者的乐观程度及其对新股的追捧力度,助推了上市首日股票的超额收益。

第三,中签率与IPO首日溢价负相关。中签率与IPO首日溢价负相关说明了在我国这一特殊市场上,通常认为不管股票定价有多高,只要能打到创业板新股,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快速变现就能赚钱。公司在申请上市的时候,发行的股本份额和申购的份额相比都是多倍的超额认购(甚至出现百倍超额认购),这样就使得作为发行公司和保荐人就有动力去定高价,因为太多的人相信打到创业板的新股几乎是稳赚不赔。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热情高涨的打新股投资者,从而扩大了新股的申购群,而在一级市场以发行价格获得新股的投资者只是幸运的极少数,没有在一级市场以发行价格获得新股,但对新股持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会继续加入到二级市场的交易中,从而中签率越低,IPO二级市场溢价程度越高。

第四,发行市盈率与IPO首日溢价正相关。自创业板成立以来,首发市盈率超过100倍的创业板股票有12只,其中星河生物、沃森生物和金龙机电三只股票首发市盈率分别高达138.46倍、133.8倍和126.67倍。原因可能是在创业板公司上市圈钱和投资者进一步追捧的动机均非常强烈,这进一步促使发行市盈率高涨的同时,并没有带来政策监管当局所预想的初始收益率和溢价率的下降,而是促使上市首日二级市场溢价程度更一步的“水涨船高”。

第五,FACTOR变量综合了市场气氛、投资者信心指数和上市时间间隔。实证表明与FACTOR变量IPO首日溢价负相关,原因可能有以下二点:

一是在二级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繁荣,当市场给出利好信号时,悲观投资者认为这可能是市场短暂的利好表现,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这些投资者选择放弃购买股票,从而导首日收益与投资者信心呈现负相关。

二是从模型1、2可看出,市场气氛与上市时间间隔指标与IPO溢价程度正相关,只是由于投资者信心指数这一指标负相关程度作用比上述两指标之和更大,才导致整体呈现与IPO溢价负相关。市场气氛与IPO正相关,也证实了在我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市场投机者和炒作行为,促使了Pre-IPO投资盛行,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首日股价的上涨。

第六,发行费用与IPO溢价负相关。发行费用是与公司规模和承销商的选择有关系,为了弥补发行费用高带来的损失,发行公司很可能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发行价的方式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IPO溢价程度降低。因此,发行费用与IPO首日溢价存在反向关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和解释基于二级市场溢价理论的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而且在实践上可为中国这一特殊的资本市场下新股发行定价策略制定、防止市场操纵行为等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论

创业板市场的推出目的是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我国特殊背景和环境下,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一样,存在着IPO初始超额收益异常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更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为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的溢价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这一特殊背景,筛选272家IPOs数据样本,将市场特征和投资者情绪纳入统一的研究变量,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就市场特征、投资者情绪与创业板IPO初始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与以往的研究相较,本文研究跟众多学者研究不同的是:一是区分了一级市场IPO抑价和二级市场IPO溢价行为;二是选取了不同于众多学者研究我国A股市场IPOs超额收益的指标因素,本文选取市场特征变量,使得指标因素更加符合创业板二级市场;三是证实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噪声交易和风险收益等相关理论对IPO初始超额收益有显著影响。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换手率、上市首日市净率、中签率、发行市盈率、市场气氛、投资者信心指数、发行费用是决定创业板上市公司新股首日溢价的重要因素。市净率、中签率、换手率等指标对新股首日溢价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市场特征和投资者情绪是推动创业板IPO初始超额收益的主要因素,创业板IPO初始超额收益的来自于投资者的狂热情绪和盲目追逐。本文为我国特殊资本市场IPO初始收益高涨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数据限制导致无法检验发行制度对IPO前后业绩的影响,结论可靠性可能受到影响;二是尽管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消除模型严重共线性,但模型的适用问题和自相关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由于创业板市场成立时间较短,很难收集到IPO前后业绩指标,未研究风险投资与创业板IPO首日超额收益关系,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四是我国金融专家正在探讨创业板退市制度和国际板市场的推出制度,这一新领域必定会对创业板市场发行的股票有一定的影响,未来IPO初始超额收益也可能会大幅度减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也是未来值得探讨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EddyChang,ChaoChen,JingChi,MartinYoung.IPOunderpricinginChina:Newevidencefromtheprimaryandsecondarymarkets[J].EmergingMarketsReview,2008(6)

2.Kaneko,Takashi,andRichardH.Pettway.AuctionsversusBookbuildingofJanpaneseIPOs[J].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2003(11)

3.QiuXL,Welchi.Investorsentimentmeasures[R].Brown:BrownUniversity,2005

4.TimLoughran,JayRitter.WhyHasIPOUnderpricingChangedOverTime?[J].FinancialManagement,2004,Autumn:5-37

5.Derrien,Francois,andKentL.Womack.Auctionsvs.BookbuildingandtheControlofUnderpricinginhotIPOMarkets[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2

6.田高良,王晓亮.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5)

7.韩立岩,伍燕然.投资者情绪与IPOs之谜抑价或者溢价[J].管理世界,2007(3)

8.汪宜霞,夏新平.IPO首日超额收益:基于抑价和溢价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08(4)

9.李博.投资者情绪、新股发行方式与IPO首日收益率[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0.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J].金融研究,2001(2)

11.陈胜蓝.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J].金融研究,2010,5

12.孙自愿.基于抑价和溢价的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走势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3.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J].经济研究,2004(10)

作者简介:

傅强(1963-),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计算金融学,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管制。

收入证明模板篇5

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工作人员,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在我单位已工作_________年。目前在我单位___________部门担任___________职务;近一年度该员工税后月均收入人民币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含税后的工资,奖金,津贴,住房,公积金),股份分红及其他收入)。

本单位保证上述证明真实、有效。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力资源部门章)

1、单位地址:

2、单位联系电话:

收入证明模板篇6

试用期工作证明模板【一】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身份证号:,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已工作____年___月,年总收入约为______元(人民币大写: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该员工在我公司的工作及工资收入情况,我公司对该员工使用信用卡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担保。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试用期工作证明模板【二】银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年,在我单位工作年,职务为,岗位为,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元

填表人签字:证明单位(盖公章)

试用期工作证明模板【三】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试用期工作证明模板【四】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章: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xxxx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