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生育率低的危害(6篇)

来源: 时间:2024-05-31 手机浏览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1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和月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女性不生育患者304例,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者198例,不吸烟者101例,分析其月经功能。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吸烟;精液质量;月经功能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ectofcigarettesmokingonspermqualityandmenstruation.MethodsSpermsamplesfrom395cigarettesmokersand202nonsmokerswerecollectedandexamined.304infertilewomenwereinterviewedontheirexposuretopassivesmokeandtheirmenstruation.ResultsMalesmokershadsignificantlydecreasedspermmorphology,spermdensityandspermvitality,comparedwithnonsmokers(P

【Keywords】Cigarettesmoking;Spermquality;Menstrualfunction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再认为吸烟仅有害于自己,而且还危害妇女和胎儿[1]。吸烟不但对精液质量有影响[2],且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3],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是否与其精液质量下降有关,是否与不孕不育和流产有关,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男女598例吸烟及被动吸烟病例与303例非吸烟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1~2005年延安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所及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收集的901例男女不孕不育病例。其中男性病例为597例,吸烟组为395例,非吸烟组为202例,均2年以上未育(孕)者,否认全身性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各种手术史,否认放射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及嗜酒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男性副性征明显,无精索静脉曲张;女性不生育病例304例,其中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组198例,非吸烟组101例。女方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男女吸烟及被动吸烟者共598例,年龄22~49岁,平均(29.2±2.4)岁;不孕不育时间2~13年,平均(5.2±2.1)年。非吸烟组303例,年龄21~37岁,平均(25.1±2.3)岁;不孕不育时间2~11年,平均(4.6±2.3)年。被调查病例均排除配偶为不孕不育患者,夫妻双方均有生育问题者未列入调查对象。2组年龄及不孕不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精液采集:被检测男性患者均禁欲3~5d后,在实验室用手淫法留取精液于10ml量杯中。采精后精液放置于37℃恒温箱,待液化后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按WHO标准[4]对精液的溶积、液化时间、密度、活率、活力等分析。

2.吸烟状况调查: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暴露在吸烟所造成的烟气环境中,被迫吸入环境烟草烟气的过程。丈夫吸烟,妻子为被动吸烟者。由专人询问就诊者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数量,解释和询问是否有被动吸烟,并如实填写调查表。

3.女性月经功能调查:女性患者询问月经、不孕及流产情况。月经提前1周(即月经周期少于21d)或推后1周(即月经周期大于35d),并持续2个以上周期者为周期异常;行经期超过7d者为经期异常(这里主要是经期过长);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为痛经。

4.统计学处理:用SPSSV14.0软件包对搜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吸烟组的精液的容积,精子形态、活力及密度正常率均低于非吸烟组;烟龄超过10年组,其精子密度正常率低于烟龄10年以下组;每日吸烟≥20支组,精液容积,精子活力、活率及密度均低于每日吸烟

二、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对月经的影响

被动吸烟组女性痛经发生率高于非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男性吸烟精液各项指标正常率的变化表2被动吸烟对月经功能的影响

讨论

根据1987年WHO和1993年卫生部新药研究临床指南,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即诊断为不育;在不育夫妇中,女方原因占50%;男方原因占40%;男女双方都有问题占10%[5]。1988年全世界约有680万对夫妇寻求不孕不育病的治疗服务,到1995年则达到了930万对[5]。随着世界上不孕不育人数的增多,有害的环境因素对生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对男性生育的影响同样受到极大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烟雾中的雄性大鼠,其血清中尼古丁和可铁宁(cotinie)的浓度升高,从而影响精子发生和受精能力[5]。还有人认为吸烟可导致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6],Leydig细胞、Sertoli分泌异常,睾丸静脉中睾酮、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降低[7]。也有资料显示,烟中的尼古丁等直接影响精子发生,尼古丁浓度≥1mmol/L,可显著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重度吸烟还可使阴茎动脉收缩,睾丸和附睾血流动力学改变,阻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8]。本研究结果证实,吸烟对精子质量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子的形态、活力和密度损害较为明显,其正常率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女性主动吸烟者例数较少,本研究仅为5例,未作统计学处理。中国男性吸烟比例较高,女性被动吸烟的比例较高。近年来,被动吸烟对生育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非吸烟妇女生育健康的危害,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毒害作用[12]。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某些时期(如围婚期、妊娠期)对香烟的敏感性常常高于男性,受到的危害就更大[3]。研究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女性卵巢受到毒害,使成熟卵母细胞减少,性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导致月经周期的异常等功能失调[12]。目前中国女青年基本上都是职业女性,男性的吸烟率很高,她们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被动吸烟暴露的时间很长,暴露量也很大,对生育健康乃至后代的危害更严重,因此,如何解决女性被动吸烟问题已经提到和吸烟对人类危害同样的高度上来了。

【参考文献】

1李丹滨.李长春.吸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5):309310.

2杨加周,赵豫凤,苗乃周,等.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19001901.

3潘小川,丁辉,韩丽力,等.被动吸烟对女性月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9,28:2325.

4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者.生殖与不孕不育[J].生殖与避孕,2004,24(1):15.

5YamamotoY,IsoyamaE,SofikitisN,etal.Effectsofsmokingontesticularfunctionandfertilizingpotentialinrats[J].UrolRes,1998,26(1):4548.

6SofikitisN,MiyagawaI,DimitriadisD,etal.Effectsofsmokingontesticularfunction,semenqualityandspermfertilizingcapacity[J].JUrol,1995,154(3):10301034.

7BriggsMH.Cigarettesmokingandinfertilityinmen[J].MedJAust,1973,1(12):616619.

8ReddyA,SoodA,RustPF,etal.Theeffectofnicotineoninvitrospermmotioncharacteristics[J].JAssistReprodGemet,1995;12(3):217223.

9KulikauskasV,BlausteinD,AblinRJ.Cigarettesmokinganditspossibleeffectsonsperm[J].Fertilandsteril,1985,44:526.

10RobachJ,MelianJ.Smokingandfertility[J].BritJSexualMed,1975;2:35.

11MarthaM.Smokingandpregnancy[J].Teratology,1985.32:473481.

12MagersT.Cigarettesmokeinhalationeffectsthereproductivesystemoffemalehamsters[J].ReprodToxicol,1995,9:513525.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精液质量和月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女性不生育患者304例,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者198例,不吸烟者101例,分析其月经功能。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吸烟;精液质量;月经功能

EffectofcigarettesmokingonspermqualityandmenstruationYANGJiazhou,WANGYanmei,ZHAOYufeng,etal.MedicalCollegeofYananUniversity,Yanan7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ectofcigarettesmokingonspermqualityandmenstruation.MethodsSpermsamplesfrom395cigarettesmokersand202nonsmokerswerecollectedandexamined.304infertilewomenwereinterviewedontheirexposuretopassivesmokeandtheirmenstruation.ResultsMalesmokershadsignificantlydecreasedspermmorphology,spermdensityandspermvitality,comparedwithnonsmokers(P

【Keywords】Cigarettesmoking;Spermquality;Menstrualfunction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再认为吸烟仅有害于自己,而且还危害妇女和胎儿[1]。吸烟不但对精液质量有影响[2],且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可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3],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是否与其精液质量下降有关,是否与不孕不育和流产有关,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收集了男女598例吸烟及被动吸烟病例与303例非吸烟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1~2005年延安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所及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所收集的901例男女不孕不育病例。其中男性病例为597例,吸烟组为395例,非吸烟组为202例,均2年以上未育(孕)者,否认全身性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各种手术史,否认放射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及嗜酒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男性副性征明显,无精索静脉曲张;女性不生育病例304例,其中主动吸烟者5例,被动吸烟组198例,非吸烟组101例。女方经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男女吸烟及被动吸烟者共598例,年龄22~49岁,平均(29.2±2.4)岁;不孕不育时间2~13年,平均(5.2±2.1)年。非吸烟组303例,年龄21~37岁,平均(25.1±2.3)岁;不孕不育时间2~11年,平均(4.6±2.3)年。被调查病例均排除配偶为不孕不育患者,夫妻双方均有生育问题者未列入调查对象。2组年龄及不孕不育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精液采集:被检测男性患者均禁欲3~5d后,在实验室用手淫法留取精液于10ml量杯中。采精后精液放置于37℃恒温箱,待液化后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按WHO标准[4]对精液的溶积、液化时间、密度、活率、活力等分析。

2.吸烟状况调查: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暴露在吸烟所造成的烟气环境中,被迫吸入环境烟草烟气的过程。丈夫吸烟,妻子为被动吸烟者。由专人询问就诊者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每日吸烟数量,解释和询问是否有被动吸烟,并如实填写调查表。

3.女性月经功能调查:女性患者询问月经、不孕及流产情况。月经提前1周(即月经周期少于21d)或推后1周(即月经周期大于35d),并持续2个以上周期者为周期异常;行经期超过7d者为经期异常(这里主要是经期过长);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为痛经。

4.统计学处理:用SPSSV14.0软件包对搜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吸烟组的精液的容积,精子形态、活力及密度正常率均低于非吸烟组;烟龄超过10年组,其精子密度正常率低于烟龄10年以下组;每日吸烟≥20支组,精液容积,精子活力、活率及密度均低于每日吸烟

二、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对月经的影响

被动吸烟组女性痛经发生率高于非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1男性吸烟精液各项指标正常率的变化表2被动吸烟对月经功能的影响

讨论

根据1987年WHO和1993年卫生部新药研究临床指南,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即诊断为不育;在不育夫妇中,女方原因占50%;男方原因占40%;男女双方都有问题占10%[5]。1988年全世界约有680万对夫妇寻求不孕不育病的治疗服务,到1995年则达到了930万对[5]。随着世界上不孕不育人数的增多,有害的环境因素对生育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吸烟对男性生育的影响同样受到极大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暴露于烟雾中的雄性大鼠,其血清中尼古丁和可铁宁(cotinie)的浓度升高,从而影响精子发生和受精能力[5]。还有人认为吸烟可导致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6],Leydig细胞、Sertoli分泌异常,睾丸静脉中睾酮、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降低[7]。也有资料显示,烟中的尼古丁等直接影响精子发生,尼古丁浓度≥1mmol/L,可显著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重度吸烟还可使阴茎动脉收缩,睾丸和附睾血流动力学改变,阻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8]。本研究结果证实,吸烟对精子质量确实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精子的形态、活力和密度损害较为明显,其正常率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女性主动吸烟者例数较少,本研究仅为5例,未作统计学处理。中国男性吸烟比例较高,女性被动吸烟的比例较高。近年来,被动吸烟对生育健康的危害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非吸烟妇女生育健康的危害,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香烟中有很多有害因素如苯、铅、锰、多环芳烃等对女性生殖系统产生毒害作用[12]。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某些时期(如围婚期、妊娠期)对香烟的敏感性常常高于男性,受到的危害就更大[3]。研究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女性卵巢受到毒害,使成熟卵母细胞减少,性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导致月经周期的异常等功能失调[12]。目前中国女青年基本上都是职业女性,男性的吸烟率很高,她们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被动吸烟暴露的时间很长,暴露量也很大,对生育健康乃至后代的危害更严重,因此,如何解决女性被动吸烟问题已经提到和吸烟对人类危害同样的高度上来了。

参考文献

1李丹滨.李长春.吸烟对精液质量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5):309310.

2杨加周,赵豫凤,苗乃周,等.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0):19001901.

3潘小川,丁辉,韩丽力,等.被动吸烟对女性月经功能影响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9,28:2325.

4生殖与避孕杂志编者.生殖与不孕不育[J].生殖与避孕,2004,24(1):15.

5YamamotoY,IsoyamaE,SofikitisN,etal.Effectsofsmokingontesticularfunctionandfertilizingpotentialinrats[J].UrolRes,1998,26(1):4548.

6SofikitisN,MiyagawaI,DimitriadisD,etal.Effectsofsmokingontesticularfunction,semenqualityandspermfertilizingcapacity[J].JUrol,1995,154(3):10301034.

7BriggsMH.Cigarettesmokingandinfertilityinmen[J].MedJAust,1973,1(12):616619.

8ReddyA,SoodA,RustPF,etal.Theeffectofnicotineoninvitrospermmotioncharacteristics[J].JAssistReprodGemet,1995;12(3):217223.

9KulikauskasV,BlausteinD,AblinRJ.Cigarettesmokinganditspossibleeffectsonsperm[J].Fertilandsteril,1985,44:526.

10RobachJ,MelianJ.Smokingandfertility[J].BritJSexualMed,1975;2:35.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2

关键词小麦;气象性灾害;产量;改善途径;影响;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164-01

小麦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又是受各种自然因素影响时间最长的农业生产,因此应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干旱、倒春寒、赤霉病、干热风和穗发芽是不同生育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自然灾害,影响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个时期的影响小麦生产的限制因子,才能发挥每阶段影响产量性状的关键因素,从而取得小麦生产的最佳效益。

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要素的重点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及时有效地防治,把灾害降到最低。气候性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小麦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

1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近年来,黄淮麦区连续遭受冬春连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防控技术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就降低,已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1-2],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防控技术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三是灌水预防。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2-5]。

3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6-8]。

3.2防控技术

3.2.1品种选择。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穗几率低1倍以上。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3.2.2适时早播。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2.3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3.2.4药物防治。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d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40%三唑酮悬浮剂1500g/hm2对水750~1125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防控技术

在小麦灌浆期要“一喷三防”,即用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的方法,既能预防小麦干热风,又能防病治虫,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成熟期持续降雨导致穗发芽

5.1小麦穗发芽的危害

小麦穗发芽是指收获前遇到阴雨天气时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是河南南部麦区常见的气象灾害。由于发芽后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籽粒内干物质分解,极大降低籽粒的重量和品质,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5.2防控技术

小麦穗发芽主要是天气与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内因则是小麦本身的生殖休眠特性。因此,应选用抗穗发芽品种[9]。同时要对成熟麦田及时收获,降低穗发芽的机率。

6参考文献

[1]张清田,黄华.防好小麦冻害利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2010(3):69.

[2]于金宝,孔凡红,孔英姿.小麦防冻害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1(12):13-14.

[3]石风泉,王金辉.小麦防冻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3):24.

[4]张娟丽,高九思,张建林,等.豫西地区早春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控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93-94.

[5]吕国辉,尹绍忠,胡殿亚,等.豫北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8):52-53.

[6]丁广礼,方黎.沿淮麦区的气象特点及小麦高产技术关键[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4):40-44.

[7]陈怀亮,邓伟,张雪芬,等.河南小麦生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135-143.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占全国总人数的6.6%,而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和的重要方法。现对社区200名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有进一步认识,大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有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0名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讲座,在健康教育前后对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男82例,女108例,年龄50~85岁,有骨折史8例,156例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无任何症状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65例,小学102例,文盲33例。

健康教育方式:由社区医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危险因素、防治及饮食调理等方面进行讲解,给每人发放骨质疏松教育防治宣传册和健康教育处方,会后对居民进行骨质疏松有奖问答。加深具居民骨质疏松症的了解。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大幅提高。见表1。

讨论

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有效、最节省、效率最高的手段,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居民增加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等。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受生活方式、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医疗保障、激素调控等多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因此,健康教育是低消耗,高效益的患者教育模式,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4

【关键词】大豆重迎茬;影响;原因;防治措施

大豆是黑龙江省具有重要优势的作物,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素有“大豆之乡”的美称,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品质和价格优势。面对急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大豆其特有的效益优势及在“三高”农业中突出重要的经济商品地位,加之种植计划放开,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增长的牵动,在大豆产区由于种植大豆经济效益较其他作物好,导致农民不得不在有限耕地上扩大种植面积,大豆重迎茬在所难免。

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重迎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从土壤类型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一般迎茬可减产10%~15%,重茬可减产15%~30%。大豆重茬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如遇到自然灾害(干旱、高温)年份,减产更严重,甚至绝收。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主要引起荚数和三粒荚减少、瘪荚增多等。

1.2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

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1a、重茬2a、重茬3a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

1.3重迎茬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加,降低产量严重。

1.4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据富锦、虎林、龙江、海伦、讷河、宾县调查,迎茬百粒重平均为18.2g,比正茬降低了2.7%;重茬百粒重平均为18.0g,比正茬降低3.7%。迎茬病粒率、虫食率分别较正茬增加了39.7%、41.6%;重茬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了95.5%、106.8%。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a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

2.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

种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种在其他豆类之后。“油见油、三年愁”,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根部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破坏了共生固氮系统,抑制了根的吸收能力,使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产量降低。

3.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

为加强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解决大豆重迎茬的问题,而且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减产愈加严重,如何应对大豆重迎茬,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是要认识重迎茬减产的严重性,要适当控制;二是要认识到应采取科学的调控措施,可以减缓重迎茬造成6产量损失。为了把重迎茬产量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当尽量避免重迎茬种植大豆,坚持合理轮作,减少迎茬,控制重茬。从长远看,不宜无限度地扩大大豆重迎茬面积,避免造成土壤生产能力下降,产生恶性循环。

3.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

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风沙盐碱土地区以及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1a。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

3.2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大豆重迎茬,各种病虫害很多,比如灰斑病、苗核痫、食心虫等,一年一更换品种,新品种抗病力很强,选择种植抗线一号等抗病性强、增产效果好的品种品系。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3.3合理耕作

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要避免原垄耕种。

3.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

一般地块施用优质农肥15t/hm2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施用20t/hm2以上。可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入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发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确定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及肥料品种。

虽然在当前生产水平下,还没有看出短期重迎茬出现主要营养元素明显短缺,但已发现了重迎茬大豆对大量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吸收能力减弱。因此,增施化肥,对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是有作用的。有些地块硼、相等微量元素不足,有必要补充。施用化肥宜通过土壤或作物营养诊断,实行专用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3.5搞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治

大豆产量的主要病虫害有抱囊线虫、根腐病和疫霉病等。这几种土传病虫害主要在大豆生育前期危害,根部受害的桓株矮小、枯黄、甚至死亡,严重减产。这三种病虫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危害不一样。黑龙江省西部干早地区主要受抱囊线虫危害;北部地区主要受根腐病、根蛆的危害,菌核病的危害也较重;东部、中南部地区主要受根腐、根蛆的危害,脐蹈危害也较重。多雨年份土壤湿度过大,易发生根腐病;干旱年份抱囊线虫发生较重,重迎茬种植还加重了大豆黑斑病、紫斑病、蚜虫、食心虫的危害。

一般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进行包衣,或用质量分数为35%乙基硫环磷或质量分数为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

3.6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对大豆生长极为不利,容易造成缺苗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比正茬大豆增加8%~10%,并提高播种质量,增加保苗株数。

3.7应用重迎茬大豆调控技术

重迎茬大豆植株较正茬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弱。应用生根粉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减缓根部病虫危害;施用药肥兼用型种衣剂可以兼防病虫、键植抹的作用;施用有机微复肥和叶面追肥可以补充养分的不足,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发育,对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大豆重迎茬调节剂、缓解剂、叶喷剂、专用肥.有的效果很好,可以通过试验后选用。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5

关键词栎旋木柄天牛;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128-01

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sauteri(Matsushiea)],又名旋木柄天牛、推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柄天牛属,是我国栎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分于河南、安徽等省。在嵩县,山脉以中山、低山为主,属典型的伏牛山植被群落体系,全县拥有栎类面积15.2万hm2。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主要为害栓皮栎、麻栎、青冈栎、僵子栎[1]。多为害栎类幼树主干,以幼虫在边材凿成1条或若干条螺旋形坑道,使树木遇风即折。研究人员于2007年开始对该虫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与防治试验,观察地点选在车村镇的树仁村和两河口村。树仁村海拔1200~1500m,栎皮栎纯林,树龄10年,郁闭度0.8;两河口村海拔800~1000m,栎阔混交林,树龄12年,郁闭度0.85。通过多年的林间研究,掌握了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的危害规律,并摸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发生规律

1.1扩散蔓延迅速,定殖容易

栎旋木柄天牛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成虫自然飞翔扩散,年均扩散100m左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为木材调运传播,贮木场附近有寄主植物,在栎旋木柄天牛成虫飞翔范围很容易定殖。气候对栎旋木柄天牛的传播定殖有直接影响,可是适宜其定殖的范围较宽,据调查,海拔600~1800m的地区都发现有分布,说明气温对其影响不大。阳光充裕的阳坡、林缘、山顶的被害率明显高于阴坡、林间和山麓。资料显示,年降水量400~1200m的地区都能生存。栎旋木柄天牛定殖后,传播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决定于寄主的种类和面积,尤其是8~12cm的人工栓皮栎幼林传播扩散较快。栎旋木柄天牛在嵩县具有较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剧了扩散蔓延速度,每年新扩散面积为133.3~200.0hm2。

1.2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风险性越来越高

栎旋木柄天牛幼虫在边材凿成一条或多条螺旋形坑道,使树木遇风即折。危害严重地区栎类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周围发生区有虫株率达30%~50%,边缘区也在10%左右。严重林区内风折木遍地,林相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栎旋木柄天牛危害后,首先是对寄主幼林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威胁,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风折率高;其次是降低木材产量、质量[2-3]。而栎类是河南省西部、南部山区的主要树种,具有极强的立地条件适应性,天然次生林分布面积逾66.7万hm2,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人工林已逾13.3万hm2,若栎旋木柄天牛暴发成灾,将造成巨大损失。

1.3隐蔽性强,自然死亡率低

栎旋木柄天牛的成虫体长21~34mm、宽5~8mm,老熟幼虫体长37~48mm。以幼虫在枝干虫道内越冬,受温度影响小,耐性强,自然死亡率低。在嵩县2年发生1代,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寿命一般达10~16d。平均每只雌虫产卵12粒;卵期12~20d,孵化后即蛀入树干蛀食,干内危害期将近2年。每株被害木一般只有1头幼虫。11月下旬开始第2次越冬。第3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做羽化道和蛹室,准备化蛹。其全生育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树干内危害,隐蔽性极强,受外界影响较小,虫口稳定,化学药剂很难直接发生作用,而成虫羽化时间又极不整齐,很难集中进行化学防治[4]。

2防治技术

2.1林地改造

结合低产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项目,调整树种构造,大力营造混交林,改善林种结构,使林分逐步改造成结构合理的混交林,对密度过大的中幼龄林进行林分抚育和虫害木清理,减少虫源,改善林内卫生状况。

2.2清理枯死木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然后统一伐除。伐除后的虫害木,去掉枝梢后集中进行灭虫处理。灭虫处理后的虫害木经检查死亡率达100%,才能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在彻底清理枯立木的同时,清除健康木和衰弱木上的枯死枝、衰弱枝和病虫枝,并及时、彻底地销毁,以降低越冬代虫口密度[5]。

2.3生物防治

在成虫期,选择林间危害较为严重处施放2000个规格为250g/个的白僵菌粉炮。于天牛幼虫低龄期在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每株放蜂100头。另外,可以把2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延缓蔓延的目的。

2.4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前向树干、树枝喷施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以微湿为宜,以保证药效。

3参考文献

[1]俞云祥,黄素红,邓育宜.三清山地区栎旋木柄天牛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1):38-39,64.

[2]卢风亭,劳宁军,张宗尧,等.栎旋木柄天牛的初步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85(1):1-5.

[3]刘玉军,张龙娃,何亚琼,等.栎旋木柄天牛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J].昆虫学报,2008,51(2):143-149.

生育率低的危害篇6

关键词:排球运动;风险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88-01

一、对风险管理理论的认识

(一)什么是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决定如何对待并规划项目风险的管理活动。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者心中理想的风险管理,需要合理的安排好优良可次,在实践中优先处理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押后处理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

二、排球运动中常见运动伤害风险评估

(一)陈旧疾病复发

教学中有小比例学生身体存在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肝病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然而由于教师的疏忽,没有针对调整锻炼内容,较大负荷的排球运动成为疾病发作的诱因,一旦发生运动伤害,可能会危及生命。

(二)新伤未愈而带伤运动

部分同学常常会没等伤势完全好转就参加活动,这种情况危害比较大,不利于伤势好转,同时还会加大再受伤或者加重伤害的风险性,比如发烧加重,休克。这类人群参与排球运动的风险较大。

(三)运动中受伤

排球运动中运动性外伤出现率高,如擦伤、撞伤等,具有不可预见性。虽然风险性较高,但危害性还是比较小的。一般性外伤,易康复。但是也会有一些严重的摔伤,也值得我们注意。

三、排球运动伤害风险源类型

(一)老师方面。在运动伤害中,教师的原因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第一,老师忽视学生个体情况。在上述所提及的前两个伤害类型中,学生有不告知的责任,同时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教师课程内容安排不当,业务能力不达标,具体表现为:动作本身的难度系数大,教师传授的动作要领有缺陷。

(二)学生方面。这是运动伤害中主要的风险源。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不认真听讲,没有抓住动作要领和技巧。第二、违反教师规定,在赛场上打闹。第三、自身安全措施不到位,比如练习时不佩戴护膝护腕等。

(三)环境方面。这是运动伤害中最重要的风险源。运动伤害大多是与体育器材、运动场地有关系,排球运动,对场地要求极高,然而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运动场地不达标的现象,极大的危害了学生的安全。

四、风险管理策略

(一)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事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风险发生后,积极采取措施减轻不良后果,它是一种积极应对风险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针对于排球运动中风险较大,但可以通过有效地防范大大减低风险的活动,同时为了防范风险,必须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事前检查维修排球场地,正确的教授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及时调整教学中的意外状况。

(二)风险转移

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小组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或只承担最低的损失,可充分利用保险公司,为同学购买意外保险或者排球活动专项保险,将学校承担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了相应风险,对排球运功的场地设施等会更加重视。

(三)风险保留

也可称为接受风险,是指在排球运动中,接受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即由学校或学生自身承担风险。主要适用范围是不能防范、不能回避且危险较低,发生频率较高的排球活动,比如不小心跌倒造成的擦伤,或者弹跳落地后引起的扭伤。虽然我们接受了其风险性,但教育者应积极找出原因从而加强防范,同时大力宣传运动保健知识,加强学生的主观的保护意识,尽可能的减少意外的出现。

五、结论

高校中参与排球运动人数增多,伤害比例也有上升趋势,因此选择有效地风险管理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排球运动中出现的运动伤害,教师更应注意风险管理,合理安排,降低伤害率,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运动环境,让学生的体育生活充满快乐,促进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