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6篇)

来源: 时间:2024-06-04 手机浏览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轨道交通测量监理PC梁精度

1、引言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为跨座式单轨交通,全部为高架线工程。三号线延伸段接轨于一期二塘站站后折返线,途径八公里、九公里、岔路口、炒油场、学堂湾、至鱼洞站,线路长16.2Km,共设10座车站、10个区间、道角停车场及走马羊主变电所;车站分别为:八公里、麒龙站、九公里、岔路口、炒油场、大山村、学堂湾、鱼胡路、鱼洞东、鱼洞站。

2、施工测量监理工作范围、内容和目标

2.1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的范围

在三号线延伸段工程总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作为工程重点部位的第三方测量监理。

2.1.1建立健全施工测量监理组织机构,编制施工测量监理工作细则,在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开展全线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监理工作;

要求承包商必须根据各自的技术工作管理模式,结合所承担施工任务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基桩交接、测量方案申报、施测及内业复核、资料交接、邻接地段交接、仪器使用管理、测量标志的保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管理。

2.1.2作为第三方测量监理单位审核施工单位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施测方案,审查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资质及使用的仪器设备的配置和年检情况;要求承包商呈报的测量施测方案必须满足相应的施工精度要求。所有测量工作均需要有检核条件,禁用单方向支点。要求承包商所有使用于施工测量的仪器和工具,必须检定的应定期到指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钢尺应要有专门检定机构的逐米检定结果,且有贴地和悬空丈量两组数据。经鉴定合格的测量工具方可用于施工测量工作。

2.1.3依据测量管理相关条款,签审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重点部位测量报表及成果流程等各类测量表单;

2.1.4对承包商上报的工程重点部位测量成果,组织检测组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测或抽测,经检查合格后及时批复测量报表。

2.1.5代表监理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重点部位测量记录及存档工作;

2.1.6参与有关工程测量技术研讨与会议;

2.1.7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突发的有关测量的问题;

2.1.8组织测量检测队伍对施工阶段工程重点部位测量数据进行检测。

重点部位施工测量管理流程图

2.2重点部位测量检测工作内容

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第三方测量监理的重点部位测量检测工作内容如下:

2.2.1工程施工前,测量控制点交接桩后出现争议的,由测量监理部派遣检测队伍进行检测确认;承包商在交接桩工作后,负责对桩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上报驻地监理和第三方测量监理部审批;

2.2.2全线区间、车站、车辆及综合基地的施工加密导线点、加密水准点的检测;承包商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可适当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加密导线应为附合导线,加密导线按一级导线技术要求;加密水准应为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加密水准按精密水准技术要求。承包商的加密控制点成果必须经测量监理部检测合格并批复后方可使用。而且承包商应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复测、检查。

2.2.3高架桥墩中心放线、桩基中心恢复、墩柱、盖梁及基座板中心和法方向的检测;

承包商应在开挖前将高架桥墩基础中心测设到实地位置上,并根据实际情况测设米字型护桩,施工控制桩中心及护桩的测设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放线精度要求

桥墩基础成型后,应恢复桩基中心,精度参照放线精度要求。墩身施工过程中每灌注一段砼,承包商应进行墩中心和墩身垂直度的检测,其检测值必须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墩身施工精度要求

盖梁施工前,应以附近的导线点,在墩顶测设盖梁中心位置,再以中心位置为基准投测盖梁轴线点;自附近的水准点引测精密水准点至墩顶,以此调整基座板的高程。盖梁支模时,要以投测在地面上的轴线点调整模板的方位,以墩顶的精密水准点调整模板的高程,并在适当的位置投测盖梁和基座板的轴线点,用以调整基座板的位置。盖梁及基座板施工测量必须满足的施工精度要求。

盖梁及基座板施工精度要求

料报测量监理部,经测量监理部的检测队伍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2.2.4全线PC轨道梁各个阶段的线形检测;

PC轨道梁线形测量包括模板台车放线和成品检测两个部分。

模板台车放线是轨道梁制作的基础,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在台车上放出梁体中心线、梁体底面边线、梁体端边线、支座中心位置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成品轨道梁主要的测量项目包括以下十一项:梁宽、梁长、跨度、走行面垂直度、端面倾斜度、梁高、两端面中心线夹角、顶面线性、侧面线性、指形板与梁表面高差和支座位置等。PC轨道梁成品有脱模、一次张拉、二次张拉、28天、出厂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测量数据都应满足轨道梁线形精度要求。

轨道梁线形精度要求

2.2.5全线车站站台板标高,以及所有有可能影响限界的断面的检测。

2.3监理目标

监理目标:督促承包单位把国家、地方及业主制定的各项测量管理和技术要求落在实处,把好重点部位测量工作的质量关,确保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工程测量成果质量,从第三方测量监理的角度保证三号线延伸段工程的工期和投资。

3施工测量监理机构设置情况、管理方法和组织措施

3.1机构设置

为确保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工程第三方测量监理工作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施工测量质量,成立以测量监理工程师为总负责的第三方测量监理分部。常驻测量工程师两人,负责施工测量监理日常工作;下设平面测量组、高程测量组、PC梁测量组3个测量检测组,负责工程施工期间重点部位测量检测工作。

3.2主要仪器设别配置

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工程第三方测量监理分部投入的仪器设备为:

4管理方法和组织措施

4.1管理方法

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保证质量,满足工程进度。由测量总监工程师牵头,负责总体协调和工作安排,资源调配等;下设平面测量组、高程测量组、PC轨道梁测量组。

4.2组织措施

4.2.1明确领导成员,明确职责,确保项目组成员到位。

4.2.2确保项目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落实;当该项目与其它工程发生冲突时,以该项目为首位。

4.2.3确保仪器设备资源的投入;一切以保证该项目需要为第一位。

4.2.4后勤人员随叫随到,确保工程所需材料和车辆。

4.2.5准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工程实施安全。

5结语

采用本监理方案,成功解决了轨道交通施工测量中精度要求高而各施工单位测量水平参差不齐所引起的施工放样精度不够的问题。在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监理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6;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电动单梁起重机端梁加高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安装检验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安装监检实践中,电动单梁起重机和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和电气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电动单梁起重机端梁加高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安装检验

端梁加高的电动单梁起重机,一般安装于土建承载梁高度不高的车间厂房,加高端梁以增加提升高度。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加高支腿,一般是使用单位发现实物到达现场后,提升高不够理想,而要求制造或施工单位加高支腿,实现增加提升高度。

在本市检验中,曾发现多台电动单梁起重机端梁,被加高300~700mm,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支腿,被垂直加高1200mm。

加高端梁或支腿,都会造成起重机的稳定性降低,如没有经过计算而简单加高端梁或支腿,将会给起重机使用带来事故隐患。我们检验发现的这些现象的处理办法是:

(1)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未能提供改进设备方案的相关改造文件和技术资料的,检验人员应该及时出具《监检意见通知书》给施工单位,并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2)制造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提供改进设备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的,依据《起重机械型式试验规则》的第四条的规定:主要结构,材料、关键工艺、重要机构安全保护装置有较大改变,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应进行型式试验。

1.2整体金属结构焊缝品质差

焊缝外观缺陷明显,气孔、咬边、未熔合、未焊透等,箱型主梁板厚未达到图纸要求,且采用小板拼接。

某年7月,我们检验发现有某起重机制造单位出厂的6台LDA5-22.5电动单梁起重机用厚度为4mm的Q235B钢板代5mm的Q235B钢板制作主梁;图纸显示主梁腹板纵向对接焊缝总数为5条,但是实物腹板纵向对接焊缝为7条。因为电动单梁起重机未实施产品制造监检,个别制造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未按图纸要求而违规使用板厚不足的材质及小板代替大板制造起重机。

使用板厚不足的钢板和小板代替大板制造箱型主梁,会造成起重机刚性变差,使用时加剧主梁振动,主梁过早出现下挠,腹板出现脱焊等现象,导致起重机使用寿命减少甚至发生事故。

所以我们在安装监验时,应用测厚仪对主要金属结构进行测厚。发现板厚不符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并向安全监察机构汇报。

2、部分电气接线与原理图不一致

实物电气线路接线问题,主要有电源断错相保护电气控制回路被短接;超载限制器未接入起升接触器控制线圈,超载保护失效;起升限位开关未按照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接线,电气原理图中重锤限位开关控制总接触器控制线圈的,而实际接线重锤限位开关控制起升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其中的典型问题,为地面便携式控制器急停开关接线与随机电气原理图不相符,若检验人员不细心观察实物接线图,而通电操作实物验证性检验,则很难发现此问题。

急停开关控制回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接线错误的急停开关控制回路图如图7所示。

图中,TC为变压器,SB1为紧急断电开关,SB2为启动按钮,KM1为总接触器,XJ为相序继电器。

先观察图6,图中启动按键SB2与总线路接触器触点KM1并联后,串联于紧急断电开关SB1。当在紧急状况下,无论启动按键触点粘连或者总线路接触器触点KM1粘连,按下紧急断电开关SB1,都能使总线路接触器KM1断电而切断总电源。

再观察图7,图中紧急断电开关SB1与总线路接触器的自锁触点KM1串联后,并联于启动按钮SB2。当启动按钮SB2触点发生粘连或其他原因SB2触点始终为常闭时,在紧急情况下按下紧急断电开关SB1,也不能使总线路接触器线圈KM1失电而切断起重机总电源,起重机危险状态得不到解除,从而引发事故。

在检验中,我们可以先按下紧急断电开关SB1,再按住启动按键SB2(人为使其触点保持接通状态),然后再操作大车、小车、起升等运行机构,若能运行,即紧急断电开关接线错误。

检验人员发现这种问题时,应及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监检人员应当现场监督复检。

3、结束语

目前,电动单梁起重机和电动葫芦起重机使用非常广泛,不少施工单位为赶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安装起重机时未按照质量体系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检验人员必须对监检项目表的A类项目进行现场监检和实物检查,尤其是加强金属结构的检验和重要电气部分的检验,判定是否符合要求,未经监检确认或者监检确认不合格,及时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或《检验意见通知书》,敦促施工单位限时进行整改,把好品质量关,减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元器件埋设

1前言

无砟轨道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铁路设计、施工、检测、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由于普通铁路路基工程是按强度破坏设计的,而无砟轨道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变形问题。无砟轨道路基在达到强度破坏之前,可能已出现不允许的过量变形。因而无砟轨道路基在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必须比普通铁路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对无砟轨道路基进行沉降监测的仪器和方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快速、准确地满足施工的需要。

2石武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原则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下面对现场采用的几种监测方法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2.1路基面沉降桩

对于基底压缩层较簿且填筑不高的路堤及路堑地段,主要在路基面布设沉降监测桩进行路基沉降监测。

(1)元器件埋设

采用φ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长不小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边长15cm,采用砂浆浇注固定。

(2)数据采集

采用闭合或符合水准导线网测量。采用标称精度为0.3mm/km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铟钢条码尺进行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

2.2沉降板

用于测试基底沉降。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埋设要求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沉降板与沉降桩的工作原理: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利用底座位置的变化来测定土体的垂直位移。即当土体发生沉降或隆起时,埋设在土中的底座或沉降桩也跟随一道移动,测定观测杆的顶面高程,即可推算出待测点的沉降值。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方法见沉降桩。

2.3单点沉降计

在路基压缩层较厚(≥20m)处,为测试基底沉降、或路基填料为改良土时或基底为膨胀土时为测试隆起值,采用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孔口应平整。

(1)埋设要求

①当地基采用桩处理时,单点沉降计应埋置于桩间形心处。

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mm,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

③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固定底端锚板。

④沉降计安装时,锚板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沉降计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⑤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套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注意导线应适当松弛。

⑥元件埋入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初读数。

(2)数据采集

采用测试仪,测试每次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量,不同时期测量的数据之差,为该段时间该点的沉降。

2.4剖面沉降管

由于现场实践证明,现场测量数据变化较大,建议不采用。

3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监测方法优点缺点

沉降桩可以测试基底沉降,成本低,在防护好的情况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干扰施工,而且容易遭到破坏

工作量大。

沉降板测试基床表层以下总沉降,成本低无法测得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沉降

单点沉降计不影响地表以上的施工、不破坏上部结构的完整,操作方便。测试时工作量小埋设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

静力水准仪精确确定埋设的的差异沉降,测试时工作量小埋设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

剖面沉降管不影响地表以上的施工、不破坏上部结构的完整,能连续测试断面沉降测试时工作量大,对小变形其精度难以满足要求

4选择合理有效的观测方法

客运专线沉降观测工作量较大,种类繁多,变形观测点设置比较密集,因此,观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1)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应选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2)坚持“五定”原则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线路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选择合适的沉降评估预测模型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很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小于15mm,在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前,必须进行沉降评估。沉降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沉降预测,本文研究范围内采用双曲线模型。

6结论

(1)在各种沉降监测方法中,沉降板法适用条件最广,而且由于其成本低,在武广客运专线上得到大量应用,沉降桩埋设在基床表层,其沉降量很小,可以与沉降板一起作为校核作用。静力水准仪用于路桥过渡段,由于其成本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考虑,应与沉降桩一起作为校核用。剖面沉降管在由于其精度限制,建议只用于沉降量较大(≥50mm)地段)。单点沉降计由于其成本较高,可以考虑用于重点监控地段。

(2)在客运专线施工中要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使之既能满足工程所需的精度,又要操作简便,经济合理。

(3)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严格。因此需要对路堤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动态控制,合理确定土部结构铺装时间,以获得高标准稳定路基及平顺线路。

参考文献

[1]陈善雄、宋健、周全能、李明领.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理论与实践。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ARM;STM32;CAN;数字语音;数据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7-0210-02

0引言

在当今现场总线中,工业监控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基于RS485总线的半双工通讯方式,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这种通讯方式信息传输速度慢,很难满足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安全监控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针对普通通信协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采用CAN总线实现的无主式通讯方式。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从功能上分类,可分为:核心PLC子系统、CAN总线监控子系统、语音仲裁等。PLC子系统是CAN总线监控系统的上一级控制单位,也是系统的核心控制;语音仲裁是协助CAN总线监控系统实现数字语音功能的部件。由此可见,CAN总线监控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联络其他各子系统的桥梁。

1.1CAN总线系统设计

CAN总线系统包括ARM系统主控制板、ARM系统电话板、ARM系统闭锁板、ARM系统尾端板。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CAN总线系统的网络连接示意图

CAN总线监控系统的所有电路板核心MCU处理器是STM32F107VCT6,该处理器基于ARMV7架构的Cortex-M3内核,主频72Mhz,内部含有256K字节的FLASH和64K字节的SRAM。链接与CAN总线上的各种功能的电路板,通过STM32F107VCT6自带的CAN接口芯片,在电路板上设计以CAN信号隔离器,就能挂接到CAN总线上。通过这4中电路板,系统实现工业现场各种信号的采集和设备的控制。

1.2数字语音系统设计

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AMBE-1000电路设计、CSP1027-S电路设计、音频输入输出电路设计、DMA5601语音芯片电路设计等部分功能电路。

图2STM32系统语音功能设计结构图

数字语音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在系统中,模拟语音数据有2个来源:一个是DMA5601芯片输出的模拟语音数据流,另一个是由外部麦克风直接输入的模拟语音数据流。在不同的STM32电路板上,AMBE-1000数字语音系统的模拟语音数据源不同。STM32主控板的模拟语音数据源是DMA5601芯片提供的,STM32电话板的模拟语音数据源是麦克风提供的。

STM32数字语音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麦克风或DMA5601芯片提供的模拟语音数据经过语音采集电路送到CSP1027进行A/D转换得到数字语音信号;CSP1027将A/D转换后的数字语音信号传送给AMBE-1000;AMBE-1000通过其内部的编码器将数字语音信号进行编码,得到压缩了的编码语音数据,然后将编码语音数据传送给STM32微控制器;STM32微控制器将编码语音数据经过程序逻辑处理后,得到CAN协议的压缩数字语音数据,然后将其通过其内置CAN控制器传送到CAN收发器;CAN收发器将CAN协议的数字语音数据发送到CAN总线上实现模拟语音数据的远传。

当CAN总线上有了通讯数据后,CAN收发器接收数据后传送给STM32芯片的内置CAN控制模块,STM32芯片CPU从其CAN控制器中提取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当所接收的数据为压缩的数字语音数据时,STM32控制器会将该语音数据以并口(或串口)的方式传送给AMBE-1000语音编码/译码芯片;AMBE-1000首先进行数据译码得到数字语音数据,然后将数字语音数据传送给CSP1027进行D/A转换;CSP1027将经D/A转换得到的模拟语音数据流传送给语音运放芯片LM386进行信号放大;LM386输出的放大功率的语音信号通过扬声器得到声学的语音。AMBE-1000同STM32的接口电路如图3(B)所示。

2基于ARM的CAN总线系统设计

2.1CAN总线通讯系统设计

CAN总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实时处理能力,在恶劣的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可靠地工作。CAN总线具有较高的效率是因为总线仅仅被那些请求总线、但悬而未决的站利用,这些请求是根据报文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按顺序处理的。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的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CAN总线上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

本系统应用CAN总线技术、音频信号处理技术、传感信息智能感知处理技术和多种网络的网络接入技术,解决监测监控系统在10Km距离的信号传输问题、复杂环境下的语音信号高分贝、清晰传输和多传感器信息采集、控制处理问题。

采用双CAN总线通信技术,通过将传感器信息采集及控制传输总线与数字语音传输总线在物理结构上分开架设,而核心处理中又合为一体的网络构建方法,使得双CAN总线传输网络的通信更加安全可靠。在双CAN总线传输网络沿线开发智能感知传输平台,该平台集数据检测传输、语音播报、语音呼叫、综合保护、网络连接等功能为一体,同CAN总线监控系统协调工作,可以更快速、可靠地实现整个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控制。

2.2CAN总线通讯协议设计

系统CAN总线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直接继承标准的CAN通讯技术,但由于要满足超长距离的通讯要求、随机数据通讯的可靠性要求,使得系统无法直接使用CANopen、DeviceNet、CANaerospace等典型的CAN应用协议。因此,本系统中,我们需要进行CAN通讯协议的开发与设计。主板同CAN总线上其他设备的CAN通讯协议设计如下表1所示。

表2主控板与电话板、闭锁板及尾端板通讯协议

2.3CAN总线上的数字语音及语音仲裁设计

系统约定,同一个时间里,CAN总线上的语音信息只能是一个语音设备发出的信息。所以,CAN总线上的语音系统设计有一个仲裁机制来实现此语音仲裁功能。结合CAN总线的自诊断防冲撞和自恢复的功能,使的系统的语音系统更加的可靠。

参考文献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网络应用;嵌入式

中图分类号TP39,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4-0193-02

DesignofEmbeddedElectricalFireMonitoringTerminalFacedtoNetworkApplication

XIONGCheng-liang1,PENGHao-ming2,LONGZhen-hua2

1.ChangshaCityMunicipalBureauofTobaccoMonopoly,changsha410007,HunanProvinceChangsha

2.HunanLiZe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LimitedCompany,changsha,410059,HunanProvinceChangsha

AbstractAdesignmethodforembeddedelectricalfiremonitoringterminalfacedtonetworkapplicationfocusingontherequirementofelectricalfiremonitoringsystemiscarriedout.Atfirst,structureandprincipleofitareintroduced,andthenhardwareandsoftwareimplementationaredesignedandexplained.Everypartofhardwarecircuitisdescribedindetail.Implementationprocessofthetotalapplicationprogramandpre-alarmandalarmarealsocarriedout.Experimentresultsshowthatdesignedmonitoringterminalcanmonitorthestatusofelectricallineverywell.

KeywordsElectricalFire;MonitoringTerminal;NetworkApplication;Embedded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和用电负荷大幅增加,电气安全事故尤其是由电气线路异常引发的火灾激增。当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逐渐成为电气安全管理的首选方案,其核心是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监控终端要求能够实时监控电气线路的参数信息,在发现隐患或异常时及时报警。

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网络应用的电气火灾监控终端,以ATmega64单片机为主处理器,ATT7022C电表专用芯片作为电气参数采集芯片实现嵌入式电气火灾监控终端,具有多功能高精度低成本等特点,有利于推广应用。

1组成结构

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电气线路的各种主要参数(包括漏电流、电压、电流和线路表皮温度等),经过模数变换等预处理后送入主处理器,在综合参数分析结果表现异常时通过显示、指示灯和蜂鸣器进行报警,根据报警严重级别,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驱动脱扣器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监控终端支持采集数据存储及网络传输,且可接受网络指令进行远程设置与操作。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由主处理器、电气参数检测电路、网络通信电路、人机接口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及电源、时钟、存储电路模块等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的电路结构

2硬件电路设计

2.1电气参数检测电路

电气参数检测电路的核心芯片是ATT7022C集成了7路16位ADC,其中3路用于三相电压采样,3路用于三相电流采样,1路可用于零线电流或漏电流的采样,可通过串行SPI通信接口获取其采样数据、有效值、功率、电能等。

电压采样输入采用电阻分压与电压互感器方式,将电压经R5与2000:2000电压互感器V1转换成电流耦合到次级,送芯片采样电路,实现隔离与获得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电流采样输入通过电流互感器实现,采用差分输入,其电阻R18的取值根据芯片要求、流互感器技术参数、最大检测电流的要求进行,设计中要求最大检测电流为100A,采用1:1000电流互感器,芯片要求最大差分输入有效值≤1V,通过计算,R=1V/(100A/1000)=10欧。输入保护设计主要依靠芯片每个引脚集成的TVS管与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实现,要求电流互感器在输入200A内饱和,TVS管限制输入电压在芯片安全范围内。

漏电采样输入通过电流互感器实现,采用差分输入,其设计与电流采样电路机基本相同,最大检测电流为10A,采用1:1000电流互感器,最大差分输入有效值≤1V,通过计算,R=1V/(10A/1000)=100欧。

温度采样电路共4组温度检测,分别检测三相导线与零线导线温度,采用负温度系数10K欧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

2.2网络通信电路设计

网络通信电路如图2所示,实现以MAX485芯片为核心的RS485通信,由光耦U301、U302实现电路隔离,Q303、R305、R306、C304实现收发控制,D301、D302、D303、RT300、RT301、G300、G301实现输入保护。

其收发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单片机无数据发送时,TXD处于高电平,光耦U302输出截止,6脚由R304、R305上拉保持高电平,Q303的EC截止,C304通过R306与U300的2、3脚缓慢放电至0V,即U300的2、3脚为低电平,使U300进入接收状态,此时1脚输出来自RS485总线接收数据,通过U301输出至RXD。

单片机发送数据时,TXD为数据脉冲输出,光耦U302输出随数据脉冲通断,通过R305控制Q303的EC导通与截止(每字节数据的起始信号一定会导通),当Q303导通时迅速给C304充电并将U300的2、3脚拉为高电平,使U300进入发送状态,此时光耦U302输出的数据脉冲就可通过U300第4脚DI发送至RS485总线。因为数据脉冲为高电平时Q303截止,C304的储能使U300的2、3脚会维持高电平保持发送状态,其最佳维持时间略大于通信波特率一个字节发送所需时间。维持时间长度由C304、R306与U300的2、3脚对地内阻决定。

图2网络通信电路

3软件设计

3.1软件总体结构

为配合硬件电路实现电气火灾监控终端的功能,需要在主处理器中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软件的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软件总体结构

工作过程如下:

1)系统上电;

2)系统初始化,包括中断向量、看门狗、IO端口、定时器、通信端口、AD采集、配置数据初始化、ATT7022C和显示初始化;

3)开始查询接收的通信指令,本处理程序是数据上传与远程控制的主要部分,包括:读当前状态与数据、读用户配置参数、读系统配置参数、读取历史记录、操作控制指令、用户配置参数设置、系统配置参数设置、校表、远程升级等指令等;

4)工作状态选择,程序根据状态标记(由按键操作或网络通信指令操作)选择进入对应的工作状态,默认进入主状态子程序。每个状态子程序中都有独立的始化、显示、按键事件处理等程序。其中主状态子程序中包括获取ATT7022C芯片中的电压、电流、漏电流等采集数据,采集各线路表皮温度进行AD转换与处理,之后进行预警和报警处理、故障判断与输出、运行状态与采集数据显示;

5)执行异常处理与看门狗相关程序,判断系统工作是否存在异常与喂狗,当系统异常时立即复位程序,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6)完成以上处理后循环至步骤3);

7)定时中断程序,主要包括各驱动程序的调用、计时等。

3.2预警和报警处理

监控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气线路的状况进行监测,在发生异常时给出预警和报警信号,其处理程序是监控终端的核心,采用电气参数变化趋势等方式判断进行火灾预警,具体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图4预警和报警处理流程

4结论

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面向网络应用的电气火灾监控终端,文中给出了其组成结构并进行了说明。分别介绍了硬件实现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重点介绍了预警和报警的软件流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电气火灾监控终端能够很好地监测低压电气线路的安全状况,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已经在某企业电气火灾网络监控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亮,徐琛,魏哲,等.一种复合型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计.通信电源技术,2010,4:44-45.

[2]费杰.基于CAN总线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武汉理工大学,2007,6.

线路监理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TXP;分散控制系统;网络;工厂总线;终端总线

1TELEPERMXP控制系统简介

TELEPERMXP分散控制系统(以下简称TXP),是德国西门子电站自动化有限公司专门为电厂开发设计的控制系统。该分散控制系统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实现过程自动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AS620);实现操作和监视的中央过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OM650);实现系统组态和设计的工程师系统(ES680);用于系统状态诊断和故障分析的诊断系统(DS670);以及连接所有设备的SINEC总线系统。

2TELEPERMXP总线系统介绍

TXP总线系统包括工厂总线和终端总线,均为通过光缆建立的局域以太网,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传输速率为100M/秒。工厂总线担负AP控制器之间及AP控制器与PU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任务,它为工业以太网,遵循ISO/OSI的七层结构建立起来的国际标准通讯协议。终端总线负责操作员站OT、工程师站ES与PU服务器、SU服务器之间的通讯。

TXP分散控制系统的总线网络具有高传输容量、高可靠性、单故障冗余等特点。以下将分别介绍工厂总线和终端总线的故障方式、故障现象及故障处理。

3工厂总线网络冗余失去处理

3.1故障现象

(1)操作员站ASD报警画面出现工厂总线网络故障报警;DCS运行状态正常,不影响运行人员对机组的监视和操作。(2)工厂总线虚拟冗余开关设置的OSM网络装置RM灯亮,总线网络冗余失去;单个或多个OSM网络装置FAULT故障灯亮。

3.2故障原因

(1)OSM网络装置故障;(2)OSM网络装置总线光纤接口故障;(3)总线单路光纤损坏,此路通讯中断。

3.3故障后果

(1)DCS工厂总线网络冗余失去,系统可靠性降低;(2)单路网络保持正常工作,不影响网络上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

3.4故障处理

(1)检查工厂总线各OSM网络装置工作指示灯状态,确定故障OSM或光纤;(2)在作检查处理前,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影响另一路网络的正常工作;(3)检查FAULT灯亮的OSM,FAULT灯亮表示OSM中有网络端口通讯中断或OSM故障;查看两个总线光纤端口状态指示灯,指示灯灭表示端口无数据通过,通讯中断,优先考虑更换此端口连接的光纤;(4)更换光纤后,FAULT灯仍然亮着,则考虑OSM装置故障;对此OSM上所有连接设备进行分析,评估更换OSM时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程度,如果风险太高,建议维持单路网络运行,待机组停机时再作更换工作。

4工厂总线网络瘫痪处理

4.1故障现象

(1)机组跳闸;操作员站画面变红,失去监视。(2)工厂总线OSM网络装置电源指示灯灭或FAULT灯亮;工厂总线OSM网络装置流量指示灯全黄。

4.2故障原因

(1)外部设备接入,引起工厂总线网络风暴;(2)OSM网络装置供电失去;(3)OSM网络装置故障。

4.3故障后果

(1)工厂总线网络瘫痪,各AP控制器间通讯中断,保护误动机组跳闸;(2)操作员站画面变红,运行人员对机组参数和设备失去监视和控制。

4.4故障处理

(1)工厂总线OSM网络装置供电失去时,检查网络装置OSM的供电回路,查找故障点,恢复供电;当DCS全部电源失去时,参考《DCS全部电源失去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处理;(2)当工厂总线网络装置故障时,检查事件历史记录,查找网络故障原因;检查OSM网络装置指示灯,FAULT灯亮表示故障,RM灯亮时表示网络中断,冗余失去;当OSM故障时,更换OSM网络装置;当网络中断故障时,查找故障点,更换连接光纤;(3)当网络风暴引起网络瘫痪时,检查工厂总线是否有外部设备接入,断开外部设备;检查控制柜CP1430通讯模件指示灯,RUN灯亮表示正常,STOP灯亮表示故障;检查工厂总线各网络接线是否有虚接、松动现象,确定其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断开工厂总线所有OSM网络装置供电电源,然后逐台送电重启。

5终端总线网络冗余失去处理

5.1故障现象

(1)操作员站ASD报警画面出现终端总线网络故障报警;DCS运行状态正常,不影响运行人员对机组的监视和操作。(2)终端总线虚拟冗余开关设置的OSM网络装置RM灯亮,总线网络冗余失去;单个或多个OSM网络装置FAULT故障灯亮。

5.2故障原因

(1)OSM网络装置故障;(2)OSM网络装置总线光纤接口故障;(3)总线单路光纤损坏,此路通讯中断。

5.3故障后果

(1)DCS终端总线网络冗余失去,系统可靠性降低;(2)单路网络保持正常工作,不影响网络上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

5.4故障处理

(1)检查终端总线各OSM网络装置工作指示灯状态,确定故障OSM或光纤;(2)在作检查处理前,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影响另一路网络的正常工作;(3)检查FAULT灯亮的OSM,FAULT灯亮表示OSM中有网络端口通讯中断或OSM故障;查看两个总线光纤端口状态指示灯,指示灯灭表示端口无数据通过,通讯中断,优先考虑更换此端口连接的光纤;(4)更换光纤后,FAULT灯仍然亮着,则考虑OSM装置故障,更换前务必做好保护措施和隔离措施,避免影响另一路网络的正常工作;注意更换前先停止与该OSM连接的计算机,断开故障OSM的供电开关再进行更换,新的OSM跳线设置应与旧的一致。

6终端总线网络瘫痪处理

6.1故障现象

(1)操作员站全部画面显示变红,画面上测点无法正常显示数值,失去监视;画面上设备无法点击操作,相关设备无法控制,设备就地运行状态不变;(2)OSM网络装置电源指示灯灭或FAULT灯亮;OSM网络装置流量指示灯全黄。

6.2故障原因

(1)外部设备接入,引起终端总线网络风暴;(2)总线上计算机故障,引起终端总线网络风暴;(3)OSM网络装置供电失去;(4)OSM网络装置故障。

6.3故障后果

操作员站全部画面变红,运行人员对机组参数和设备失去监视和控制。

6.4故障处理

(1)终端总线OSM网络装置供电失去时,检查网络装置OSM的供电回路,查找故障点,恢复供电;当DCS全部电源失去时,参考《DCS全部电源失去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处理;(2)当终端总线网络装置故障时,检查事件历史记录,查找网络故障原因;检查OSM网络装置指示灯,FAULT灯亮表示故障,RM灯亮时表示网络中断,冗余失去;当OSM故障时,更换OSM网络装置;当网络中断故障时,查找故障点,更换连接光纤;(3)当网络风暴引起网络瘫痪时,检查终端总线是否有外部设备接入,断开外部设备;检查SU服务器MOD磁光驱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断开磁光驱与SU服务器连接;(4)短时间内无法确认网络风暴的源头时,采用停止和重启所有OM计算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