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运维方案(6篇)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1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2
做医院信息系统也会经常陷入困境,自我检讨一下,“贪嗔痴”的缘故也有不少。定项目规模内容,总有些好大喜功:功能要最全的,范围要最大的,时间要最短的,技术要最先进的,最后实现阶段搞得骑虎难下,进退维谷。在赶英超美、只争朝夕的战略方针下,超前方案诞生了,然而紧接着就是工作过程中发现处处碰壁,抱怨的情绪油然而生,指责配套厂商不给力,投诉应用人群不理解,埋怨负责领导不支持等等。用句老台词来说:“悟空,你这样会犯了嗔戒的。”
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控”的比例偏大,往往为某些新技术而“痴迷”。在繁忙的临床应用层面推广娱乐用途的移动硬件;在有限的院内服务器基础设施上做“云计算”方案;给刚刚既起步的基础卫生服务体系配备车载移动3G设备,不考虑整体应用环境和信价比作出的方案让乙方徒劳无功,甲方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大家都很苦。
针对“贪嗔痴”,佛教给出的药方是“戒、定、慧”。戒,就是持戒,收贪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定,禅定,息虑静缘停止抱怨眼睛向内挖掘潜力;慧,智慧,破恶证真在戒和定之后领会更深层面的知识和感悟。《楞严经》原话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在医疗信息产业从“被妖魔化”跃升为“被神仙化”的今天,在从中央到地方上亿配套资金投入的今天,让厂商和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持戒”确实是不容易的。在一片大干快上的热烈气氛中,能够坚持专注核心竞争力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企业;能够清醒认识到业务成熟度与信息系统复杂程度之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对立统一关系,将运营精细化管理、临床质量控制、患者主动服务等业务提高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协调的医院,这些,才是能够持戒的高人。
有个故事说:什么是“正道”?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把哲学思想写在字里面了。“正道”就是“止”于“一”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腾”。
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下,坚持一个方向去“守正”去“禅定”,自然有机会沉淀出更加成熟稳定的产品,有能力形成符合医院业务特色的“最佳实践”。积小胜为大胜,零敲碎打牛皮糖,慢工出细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点求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业界的经验也说明,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利润最好的企业一定不是个大而全的公司,反而是在具体专业上走的很深的公司。而信息化水平最好的医院,一定不是步步紧跟最先进软硬件技术的医院,而是能够循序渐进持续改善、不断投入、充分利用已有系统的医疗机构。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3
在已经过去的半年里,国家对智慧医疗的发展持支持态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曾提出“利用信电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而作为科技大都市的上海,正在试图将科技与医疗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智慧医灯的大踏步前进。目前,上海市政府已将健康物联网定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相关工作将在近期。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健康物联网处于物联网、养老看护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交叉点,其中“万亿量级”产业的碰撞令人期待。
对个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管理
不同于广义的物联网,在传感器、“云平台”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健康物联网更注重“以人为本”。通俗来说,健康物联网的重点在于采集生命体征一一这些数据既能救急救命,也能为慢性病、亚健康人群服务,从而为“全程、全员、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创造可能,即“回归到人的整体,从人体功能的调节人手去研究疾病。”
专家认为,健康物联网是对全生命周期个体健康的一种社会化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对待健康的态度和方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中国电子学会健康物联专委会秘书长宋瑜研究员表示,“健康物联网”的核心指导思想始终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要把提高或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身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本身”,“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联网则是解决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宋瑜提及,健康物联网是由各类数据采集感知终端、近远距网络传输系统、健康云平台、健康数据存储处理计算中心、健康智能专家系统、医疗专家、被照料对象和家庭成员、服务模式和管理人员、社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的政务服务系统等的结合,即借助于移动网络等手段以及健康状态的监测和调控技术,对人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监测、辨识和管理,进而达到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和去除疾病,增进身心稳态水平的作用。
物联网时代的医疗共振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配置失衡的现状,为了缓解这种医疗矛盾,上海在推行智慧医疗方面下足了功夫。据悉,上海目前正在力推家庭医生制度,但是与庞大需求不成正比的是奇缺的医生数量:平均每位医生要服务2000位居民。
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卫生信息化建设也迎来了自己的“物联网时代”。据了解,上海卫生信息系统平均每天产生上千万条数据,已经建立起了三千万份电子健康档案,而每天调阅的信息量已经达到10000次。不断膨胀着的医疗数据使整个医疗界面临一场全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医疗数据,并将之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效率?
医护资源的供不应求和医疗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一度成为上海市“智慧医疗”发展的一个难题,健康物联网的出现恰好为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对“老一代”远程医疗,健康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服务也更加透彻。与网络咨询、视频会诊等有所区别,它是对传统医疗的一种创新。一位资深的医改观察者认为,目前医患双方对健康物联网都有所期待,甚至可能因此“倒逼”医改。比如,要让物联网将优质资源从大医院传导到社区,一二三级医院间必须形成梯度服务、双向转诊的模式。
IT界限大佬IBM也从中看到了上海医疗卫生行业从医疗服务到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IBM中国有限公司医疗卫生行业总经理刘洪对此表示:“大数据、移动等IT技术正在对医院运营模式、服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事实上,上海市已率先与IBM合作,对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到目前为止,闵行、静安、长宁、松江、普陀等区县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使电子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互通。除此之外,一个覆盖六个区县的健康物联网系统正在试点中,当前已经能够为200多万人提供服务。
市场化普及探索
健康物联网将在智慧医疗领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资料显示,物联网产业各个垂直领域跟服务市场之和在2012年便已经达到了4.8万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有望接近9万亿美元。2022年的全世界物联网经济增加值预计是1.9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15%、保健医疗占15%、保险占11%、银行竞争占11%。可以预见,占据物联网市场大份额的智慧医疗正成为企业的“必争之地”。
虽然健康物联网的前景得到了不少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但是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健康物联网的发展仍属于早期。整个医疗界、科技界乃至监管者都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专业人士指出,健康物联网的普及仍存在一定障碍,以健康传感器为例,至今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除了脉搏、血糖、血压、血氧等,如果想要获得比较复杂的生命体征数据,现有设备的采集精度还远远不够。而有些技术问题甚至和物联网无关一一比如电池问题一一传感器要长时间联网,电池寿命必须超越现在的水平。同时,需要长时间无线联网的通信模块,必须保证不会损害健康,不会对其他医疗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而在体制机制层面,则牵涉到更多相关利益方。上海市经信委在调研后认为,健康物联网涉及政府的卫生、民政、社保、药监、科技、产业等部门,需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而且,远程医疗在目前的医疗政策框架中没有明确的地位,因此,许多项目只能以试验的方式运行。
可以说,健康物联网要想普及,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三者缺一不可。但现阶段上海的健康物联网市场显然仍处于摸索阶段。
尽管如此,上海市政府仍表示将继续支持健康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根据《上海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草案)》,到2022年,健康物联网产业要在上海形成100亿元规模,重点在便民服务、数字医疗、养老看护、康复治疗、医药物流等5个领域推进示范工程。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过去更多依靠政府推动;此次在发展健康物联网方面,上海市打算主要靠市场。
智能垫片的开发方也表示,将边走边摸索,继续设计和研制其他一些有趣的传感器,以初步形成商业模式。
在这一方面,通信大佬电信早已做好准备,于数年前便开始为抢占市场做铺垫。据悉,自2007年起,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立项,并在古美社区率先推行。如今,上海古美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医疗已经初具规模,辖区内所有居民都能享受高效便捷的社区医疗、远程医疗、智慧药房、无线输液、健康档案、家庭随防等“智慧医疗”服务。
这个面积仅有8100平方米,常驻人口只有4.7万的卫生服务中心,其门诊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一个小城市中心医院的门诊量,平均每天可达2000-2500次。中国电信无线远程健康服务提供了可用于个人心电、血糖、血压等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检测及共享的综合无线网络健康管理平台,患者只需将体征数据采集、上传,就能够得到远程检测中心的专业处理结果和建议。
截至去年底,上海电信已经打造出了超过3000个智慧医疗社区,将健康物联网服务覆盖了上海一半以上的居村委。
健康物联网是社会发展刚需
问题越多的地方,其实意味着商机就越多。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全球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达到10亿,其中,6亿以上的老人需要得到监护;糖尿病、高血压等患病人群也在逐年扩大中,仅糖尿病患者就有3.46亿人口。目前,中国已成为癌症和糖尿病的第一人口大国。尽管我国的人均GDP年增长率攀升,但是基于医疗条件、运动习惯、健康认知等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在健康方面的问题仍十分显著。因此,如何在增长GDP的情况下提升健康状况是当下紧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逼近,健康物联网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4
新型智慧城市面向国家层面的全局智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表示。
与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实施途径、核心功能、资源和形态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强调在国家层面开展体系规划与顶层设计,实现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强调数据归心、信息主导,通过数据的集中、融合和开放,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支持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和建设者实现更加合理的决策,并利用信息流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其他流态,完成智慧的组织,推动政府管理扁平化和高效化,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三是坚持探索开放经济和共享经济,打造基于开源信息系统的经济发展能力,把数据存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充分汇聚信息、利用信息、挖掘信息,以开源的方式催生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四是强调便捷为民,通过建立基于智慧信息系统的便捷为民服务体系,形成高效便捷、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互联网+数据融合”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城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进入协同发展新时期,以城市治理与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在樊友山看来,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在技术上涉及基础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设施、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则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从全局视角出发,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城市现状、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的特点、竞争力、吸引力、发展驱动力、信息化可提升的点线面进行全面分析。
纵观当前的城市治理,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跨域业务协同方面,城市信息化建设,缺乏全局的顶层设计;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各部门条块分割和层级化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城市信息化发展;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城市基础数据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和综合利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尚未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体系,形势严峻……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成体系的信息系统技术来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数据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自2010年开始,中国电科先后承担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2015年8月以来,中国电科与深圳市、福州市、嘉兴市达成协议,深度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运营、大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等多领域运用体系工程方法,自顶层向下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打造改革开放、创新生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的“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物联网通用体系架构指引下,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实现城市内及城市间各部门应用信息的接入、汇聚和整合,通过数据融合共享和开发开放,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日常运行状态信息和应急响应决策依据,便于城市管理者进行一体化应急指挥调度、多部门协同处置、精细化和精准化城市管理。
“通过在普通监控摄像机中嵌入多种智能识别算法,当探头发现实时信息,自动将信息传送至视频平台,实现了对监控系统‘智慧’技术的革新。”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表示,将可视化的视频设备与物联网、视频云平台等技术结合起来,还可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
智慧方案为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为民服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智慧解决方案。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那么,是否可以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医疗领域,实现更为便捷的智慧医疗?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电科的技术“极客”们推出了“全科医生”解决方案:患者通过智能手机连接社区全科团队,可以得到更加方便有效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全科团队利用信息系统在循证、知识库、认知技术的帮助下提升诊疗水平,更好服务患者,全科团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接高端医院专科医生资源,实现远程会诊、远程门诊。
颇具代表性的还有“智慧工地”解决方案。这是专门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打造的一款产品,其综合应用了RFID、红外探测、无线传感网等物联网技术,帮助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劳动力薪资,并提供便民服务一站式服务。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5
医用LED光电色检测系统设计
胡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基于TPA的主动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2016智慧医疗行业发展情况预测
数字移动医疗中安全技术分析
飞天6000DR疑难故障分析与维修
基于医疗设备的双回路供电系统设计
社区智能药房标准化体系构建研究
电子鼻技术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生物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面向精准医疗的智慧医疗传感技术
国外人文与健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互联网的功能社区心理健康管理
物联网时代的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MRI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GE医疗影像设备中故障的维修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现状
“互联网+医疗”对患者就医的促进作用
英、美、荷、澳、日分级诊疗制度的启示
品管圈在降低病案首页缺陷率中的应用
2022年前将颠覆医疗健康行业的五大科技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移动健康服务平台
"四气五味"物质基础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MRI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运用电子舌促进医药研究和健康事业发展
运用电子鼻检测活血化瘀中药物质基础研究
大庆油田职工高血压病预警模型建立及评价
云计算环境下医疗数据访问控制研究综述
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中的新兴技术综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比较与启示
基于关联分析的数据挖掘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
受激发损耗(STED)显微术及在生物邻域的应用
医疗器械质量特性与实施追溯体系的理论探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液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深圳区域电子病历智能化搜索引擎技术要点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化医疗急救指挥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主动式医疗急救协同系统设计
面向社区的孕产妇围生抑郁主动筛查干预系统
microRNA、mRNA及lnc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信息化手段管理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模式探讨
基于互联网+医院社区健康管理联动战略与策略
信息化态势下医院职能科室绩效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从检测中西药气味物质基础探中西药理论会通
点触式探针超声碎石清石治疗硬结石的临床研究
基于日志数据的临床数据采集算法研究与原型实现
利用DR进行眼球异物坐标定位和测量方法的技术研究
智慧医疗运维方案篇6
全国每天有近10万人使用微信在医院看病,各地医院一边不断把传统就诊流程搬到微信上,一边结合自身服务特点,创新出各类有特色、有温度的个性化体验。
流程线上化——线下只剩四步
我们在用户调研中发现,在传统的就诊流程中,一个感冒病人从挂号到取完药可以用到3至4小时,而在微信智慧医院,这个过程只需0.5至1小时左右。
借助微信强大的消息触达、支付等能力,实现全流程就诊的医院,将用户就诊的步骤浓缩至看诊—检查—诊断—取药四步。而诸如分诊、挂号支付、候诊查询、取报告、接收药单、药单支付等流程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简化了用户的就诊流程,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患者在完成就诊后,医院可提供“检验指引单”,患者可扫描指引单上二维码,通过微信查看检验报告。
另外,医院还可向患者提供“门诊缴费指引单”,患者扫描单上二维码,通过微信支付即可完成药费缴纳。
体验人性化——分娩信息可实时推送至产房外
接入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后,微信卡券、摇一摇周边、微信连Wi-Fi等丰富的连接工具有效地促进了医院业务的应用升级,摇一摇挂号、院内定位导航、医疗信息实时获取等功能的实现,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与智慧的就诊体验。
早在去年,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就借助微信“摇一摇”为患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体验。患者前往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排队抽血时,只需打开蓝牙使用微信“摇一摇”,输入就诊卡号就能获得抽血排队号。
此外,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创新微信二维码玩法。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生产的孕妇家属,只要通过关注医院公众帐号,关联就诊卡,扫描二维码,即可第一时间获知产妇在手术室的分娩进度;新生儿出生后,妈妈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知新生儿的奶量、体重、照片等最新信息。
管理移动化——医院运营装进口袋
智慧医院还借助微信企业号实现了院内管理的移动化与数字化。通过微信企业号的消息服务能力,推出医院运营日报、在线培训、危急值提醒、药品百科、员工餐厅等功能,让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沟通更加便捷和流畅。
此外,不少医院还经常与微信支付联合展开阶段性的运营活动,给患者带来方便实惠,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满意度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