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6篇)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猜词技巧;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6-01-07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一遇到生词就习惯用互联网、电子词典等直接查阅生词的意思,尚未重视猜词技巧的作用。笔者依据自身多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经验,积累了一些猜词教学技巧,总结如下。
一、以情感激励为途径,提高学生的猜词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猜词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尝试猜词与验证猜测结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正确,也可能是错误的。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有勇气地进行猜词活动,教师应积极并及时地对学生的猜词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借助分析与推测方法获得正确的猜词结果时,教师应真诚地予以鼓励与表扬,比如“Goodjob”“Wonderful”
“Excellent”“Welldone”等鼓励性语言可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除语言上的激励,教师还可利用赞赏的动作与眼神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充分体现师生之间默契、和谐的关系,从而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地进行英语阅读的猜词活动,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猜词技巧。针对那些尝试猜词却没有准确猜到词义的中学生来讲,教师如果做出了不合理的评价或者不评价的话,都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猜词积极性,这就极有可能使得这些学生在以后的猜词教学活动中更加胆怯,甚至不敢再去猜词。但是“Alittlebitcloser,haveanothertry.”“Goodtry!”等激励性语言可较好地发挥鼓励作用,使这些学生可更加积极地从文本搜寻猜词线索并再次尝试猜词,从而使得他们在不断的猜词过程中逐渐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
二、以课堂提问为途径,激发学生的猜词热情
在英语阅读的猜词训练中,假如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话题引导或问题启发就让学生直接猜词的话,不利于他们猜词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热身,这些与阅读文本有关的趣味性问题,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阅读教学中去,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急切地想要获取阅读文本中生词的词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更加快捷地猜到生词的正确意思。新目标人教版初中英语的每个单元都分为SectionA和SectionB两个部分,其中SectionA主要为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词汇,而SectionB部分是A部分的扩展,都包含有新词汇的内容,这对学生猜词技巧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以同伴教学法为途径,
提高学生的猜词效率
同伴教学猜词法,指的是初中生在尝试猜词的过程中,受到同伴的启发与鼓舞,从而更牢固、更快捷地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伴教学法比英语教师的理论教学加生硬强化训练的方式效果要优越得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同伴教学法设计猜词教学活动时,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将学生合理分组。在对学生分组之前,教师应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语言技能、英语基础、学习能力等情况,然后将学生分为五人小组,其中每组都应有一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一个基础薄弱生,这样才能真实体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成绩的教学目标。②制订合理的分步学习目标。依照事先设计的猜词方案,教师可引导学生制订一个月或者两周的学习计划,比如关联词学习、掌握词缀方法等。教学实践表明,在精密计划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都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定的猜词技巧。③教师的科学指导。针对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而科学地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猜词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云.技巧阅读,高效课堂――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技巧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35.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技巧任务教学实践方法
引言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需要制定出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案,降低学生的英语难度,激发其英语学习热情,满足初中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任务型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为他们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空间,才能够达到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不利于他们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对英语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自身阅读技巧的培养,使得初中生阅读水平不高,英语文章分析不透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形式过于死板,没有给与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这样也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高。
1.2课程设置不科学
初中英语作为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应该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阅读时间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英语知识,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其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2初中英语阅读任务教学技巧分析
2.1做好英语实践教学
英语阅读技巧的学习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标,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尤其是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英语教师应该要布置好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保障各个任务之间的循序渐进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做好英语实践教学,教师首先要将相应文章或者教材“吃透”,并对要讲解的阅读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会理解,能够运用简单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最大限度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阅读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从而达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掌握初中生的学习状况,结合他们的学习水平来调整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2.2做好英语分组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英语阅读任务时,可以对其进行分组,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任务安排,从而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比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英语课下阅读作业时,学生就可以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技巧,并与其它小组成员分享阅读心得,然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最终完成英语阅读任务。除此之外,学生在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英语阅读分工,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该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3做好英语任务阅读设计
任务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需求。做好英语任务阅读设计:第一,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在讲解英语文章和阅读技巧时,要准备好相应的词汇和语言点,并设计相应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第二,教师要做好情景设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第三,引导学生粗读与精读的科学结合。英语阅读与汉语阅读一样,也需要粗、精读的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整个文章主体结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阅读目标。教师只有做好英语任务阅读设计,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要布置好相应的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够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要处理好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注重英语实践,让学生将英语阅读技巧运用到实际阅读中去,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为他们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娴.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有效阅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技能与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9:131-132.
[2]张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78.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1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个人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通过有效阅读获取有效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引起重视。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教师和学生都要对阅读引起重视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也是如此,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也只有学生对阅读学习引起了重视,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阅读学习。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和学生都要对阅读引起重视。自古至今阅读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社会发展的今天,阅读更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阅读活动随处可见。
例如:在公交车上,人们拿着手机阅读新闻、小说、娱乐信息等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高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而且还要能够将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有效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借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管是在现代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也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当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讲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结果导致学生出现掌握了大量与阅读技巧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在阅读过程中却难以进行有效应用,进而难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生实际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使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切实达到帮助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的目的。
例如: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从理论上来讲学生可以进行浏览式阅读法,及时快速的掌握有效信息,然而如果学生不进行实际的练习,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就十分难以操作。相反,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学的方法进行讲解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那么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还是消极被动的获取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为了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有效,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阅读兴趣十分浓厚的学生即使没有教师的催促,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而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即使教师督促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不高,可见兴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放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高中阶段应该阅读的书籍,还要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学生的内心才不会排斥阅读,并且逐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必不可少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专项的阅读训练,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对高中学生进行专项的阅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专项阅读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不管是学生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还是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有效的获取信息十分重要。而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需要教师专业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时间做出规定,要求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超越原来的阅读速度,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2.通过阅读训练提升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否有效、准确的获取信息,也是评价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然而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却不强,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有效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对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
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表达技巧;答题技巧
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题目经常出现,并且就高考试题而言,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不仅要学生掌握作品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还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其作用,充分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就意味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务必掌握如下的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手法,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最终在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对自如。
一、叙述人称及方式
在阅读理解题中,当碰到类似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只需要掌握如下内容,便能轻松应答。比如,叙述人称,也就是三种:第一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显自然,使读者读起来更具真实感,从而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第二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加亲切,似乎与读者面对面,娓娓道来,更利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三人称,让作者的叙述更加客观丰富,不受时空限制,能更加自由地向读者反映现实。而叙述方式一般是:顺叙,按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倒叙,制造悬念,引发兴趣;插叙,补充说明,使情节更清楚;补叙,补充上文,交代下文;平叙,同时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思路清晰,完整照应。
二、描写方法
在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中,描写方法也是常考的内容,因而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描写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充分表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从而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为表现人物而服务;景物描写,通过自然风光来烘托人物、营造氛围;正面、侧面描写,正面表现人物或者事物,侧面烘托人物或者事物。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也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中经常考查的内容,所以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使写作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夸张,使感染力更强;借代,引人联想,突出形象;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对比,更好地突出相关内容;设问,答案寓于问题中,引发思考。
当然,在高中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并非只有上述内容,但是以上内容是常考的。因而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如上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了该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最终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程欢.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J].祖国:教育版,2013(2).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5
一、准确定位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关系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这两方面教学效率低下往往会制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他们都是建立在对汉语言文学精华进行深入感悟、内化和表达基础上的学习架构,深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内心,感悟其方法技巧,而作文教学则是将内化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
如果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裂开来,是极不利于语文教学开展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积极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四个方面,有效促进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1.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写作技巧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研究阅读,从阅读中感悟作者高超的写作激发,尤其是要将所感悟的技巧技法融入到自身的作文写作之中。在《背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隐藏的情感线索,开展分析研究,并把握教材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两方面写作特色的感悟,教学探究题中专门设置了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开展交流。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教材中高超的写作技法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可以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2.运用仿段巩固课堂所学技巧
开展当堂阅读分析感悟之后,教师可以将所学习感悟的技能技巧在课后进行巩固,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仿写的形式掌握和巩固。在课文分析总结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选取相类似的题材开展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活学活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发现通过仿写活动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显著功能,一是可以巩固阅读分析中的写作技巧理解,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仿写能力的提高,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中实现仿写能力快速提升。
3.作前指导环节运用阅读引导方法
提高作前指导的生动形象程度,也是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许多教师采取的范文示范法就是非常好的路径,笔者在教学中选取范文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分析的方法充分借鉴了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研究,立足于文章的结构、表达手法、题材选择、详略安排以及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研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角度开展分析。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整体写作特色,这样的分析理解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深入的分析作为基础,接下来开展提纲撰写活动则会非常顺利,学生实现了能力的有效迁移。可见,阅读教学方法与作文教学方法也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
4.组织专题研究打通两者融合通道
阅读与写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技巧交流,让好的做法在全班进行推广,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笔者组织学生对如何高效开展阅读、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交流,接下来组织学生分析阅读学习和作文学习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学生对此有着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对阅读学习中感悟写作技巧、作文创作中参考写作技巧方面具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在阅读学习与作文学习中做到游刃自如。
三、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篇6
在新课改之下,高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学生六级的课外阅读量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达到30万词以上。
在如此高的要求之下,高中英语的阅读理解也就不会很简单,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平时大量的阅读训练之下,能够利用正确的阅读技巧或策略来完成阅读理解的一些题目。而阅读理解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又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换句话说,阅读理解题能够决定英语高考的成绩。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英语阅读的教学。
在做英语阅读理解之前应按照新课标要求,多进行广泛阅读,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古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而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语言知识,而且能获取文章提供的有效信息,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独立地学习。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教育学生要多注意词汇量的积累,短语的运用,以及句子的分析,还要借助翻译来解决学生的理解障碍。的确,词汇和短语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句子的分析以及语法的运用对于语言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地加重这两方面的作用,并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法。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的翻译更是理解的一大误区,这样的翻译教学是一种以知识点为重点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3)。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点,更是要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内涵,把握文章脉络,还要教会学生采取适当的阅读技巧,掌握高效率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语言学习能力。这就需要知识点教学和策略教学的统一。
知识点教学与策略教学的统一就需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教师不但要抓好课内的词组,语法教学,还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地理解文章。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是一步步培养,由简单到复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的第一种技巧就是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来推测主旨大意,将阅读和这种技巧联合在一起,补充相关的练习,训练学生寻找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二种技巧是进行合理推断,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内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出推理判断。而合理的推断就需要对上下文的内容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对于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的了解,同时还要善于抓住一些小品词的使用,比如if,because,though,as,which,it,and,but,however,therefore,so,forexample,sothat,so...that,ononehand...ontheotherhand...等,能够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对于文章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好处。第三种技巧是推测词义。虽然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词汇量的掌握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文章中出现生词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这时切忌立即查字典,阅读理解中碰到新单词,要善于推测词意。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意来推测,根据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含义来推测;还可以根据构词法来推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等。第四种技巧是利用常识解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对于各种题材的文章都要涉及,多看、多输入,才能有多输出。最后一种技巧就是要善于理出文章的大纲。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文章的大纲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知道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分几个部分来阐述它的中心,又用几个部分来印证。大纲一旦形成,那么理解细节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