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6篇)

来源: 时间:2024-08-14 手机浏览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1

关键词: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存在问题;设计规模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03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9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31

近年来,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水污染情况也愈演愈烈,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健康。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关系到水资源治理、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也影响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运行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

2005年底,我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950座,至2010年底增加了1882座,污水处理能力也从2005年的6082万m3/d提高到1.25亿m3/d。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可谓成绩斐然。现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情况、规模、工艺等总结如下:

1.1建设运行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京、津、沪、浙、粤等东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1050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6595.4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6.28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1742714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76.127%,运行负荷率为76.477%;晋、徽、赣、湘等中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660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659.8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4.03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669536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70.362%,运行负荷率为83.978%;内蒙古、桂、渝、贵、滇、藏等西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614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167.8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3.53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512990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60.28%,运行负荷率为68.667%;辽、吉、黑等东北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14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020.7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6.90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254497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61.26%,运行负荷率为76.829%。

1.2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处理能力

根据《城镇排水统计年鉴》提供的1697座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2010年平均设计处理能力5.33万m3/d,平均运行负荷率77.48%,平均单位电耗为0.307kW・h/m3。设计处理能力为20万~50万m3/d、10万~20万m3/d、5万~1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我国污水处理的主力,但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占比不高,分别为4%、11%、15%,总占比仅为30%;而处理能力为3万~5万m3/d、1万~3万m3/d以及小于1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占比约69%,是中小城镇、县城处理污染、控制污染的主力。

1.3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工艺、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百乐克类工艺、人工湿地类工艺、生物膜类工艺等,其中81.44%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污水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的比例分别为56.55%、18.35%、11.24%,污水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下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的比例分别为26.92%、33.15%、20.49%。

2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区建设不平衡,污水处理率有待提高

根据住建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我国92%以上的城市已建有污水处理厂,但设施建设不平衡,从污水处理厂数量、规模、污水处理能力上看,东部高于中西部,城市高于村镇,且我国许多村镇排放的污水尚未进行收集处理,污水排放无序。此外,我国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仅为77.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而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2003年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78.8%、84.8%。

2.2负荷率低,耗能高

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77.48%,但仍有276座投入运行超过1年的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负荷率不到60%;平均单位电耗为0.307kW・h/m3,高于美国(0.2kW・h/m3)、日本(0.2kW・h/m3)等发达国家。按此77.48%的负荷率、0.307kW・h/m3的单位电耗计算,2010年2832座污水处理能力1.25亿m3/d的污水处理厂日耗电量3000万kW・h左右,年耗电量大于100亿kW・h,污水处理耗能高,成本高。

2.3污水再利用率、污泥利用率低

根据2011年《城镇排水统计年鉴》,我国目前城镇污水再利用率仅为6.2%,广大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多已达到二级、一级标准,但再利用程度不高,而许多农田灌溉、工业企业则广泛使用未进行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污水,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严重危害着民众的健康和自然环境。污泥处理不仅事关城镇环境,还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污泥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路线不明确、成本高等问题。2011年《城镇排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则表明,我国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污泥尚不及污泥总量的50%,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污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利用率仅为11.01%。

2.4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不合理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多以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经验为模板,所选用的处理工艺以活性污泥法工艺、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为主,但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污水处理规模、进水污染物浓度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且部分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或设备故障发生率高,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在污水处理使用设备上,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根据本地本厂的实际情况引进设备,设备选择具有盲目性,有的设备甚至与原有设备不匹配;而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降低成本,所选择的设备或者质量低下,或者无法满足实际处理需要,不仅增加了处理厂运行成本,还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3结语

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存在的地区建设不平衡、负荷率低、耗能高、污水再利用率和污泥利用率低、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不合理等问题,相关部分应增加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尤其是中西部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村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的投入,推广合理高效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降低污水污泥耗能和成本,提高污水污泥处理效率和重复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宋连朋,魏连雨,赵乐军,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2013,3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排水统计年鉴(2011年).2011.

[4]邱鸿荣,罗建中,郑国辉.城镇污水管网现状调查及整改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6).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2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现状;深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91-01

1.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现状

1.1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自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至今,污水处理的服务能力提高和服务效率改进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镇人均污水处理服务得到了显著提高,服务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区域不均衡现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东、中、西、东北各区域均较快增长,且差距显著缩小;顶层设计对于减排工作的重视是污水处理水质标准显著提高的外在动力,市场化是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标准提高的有效手段;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背景下,服务需求量不断增长情况下污水处理行业实际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具体如表1所示)。

1.2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问题

第一,过分强调引资目标而忽视效率目标。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和技术并不落后,但处理减排效率及设施运行负荷率较低导致城镇污水处理量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提供水污水处理服务的手段和工具,城镇水务投资是为了获得运营权而拉动服务,但大多数城镇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将污水处理服务定位在建设业,特许经营制度因而成为实现招商引资的手段,而不是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忽略竞争机制的引入,必然从源头上弱化了特许经营的竞争效果,加上当前政府对于水务经营监管职能的缺位进一步而导致了经营的低效。

第二,政府投资责任缺位。现阶段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城镇政府对于市场化改革存在错误的观念认识,认为市场化改革就是将污水处理服务完全放手市场由市场机制支配运作。污水处理服务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存在市场垄断经营的危险,并且管网、处理设施等资产属于高沉淀性、低投资回报率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完全由企业进行投资会导致企业过大的投资回报压力,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出于逐利目的将有可能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或设置虚高成本实现投资回报,从而将资产回报压力转嫁给社会公众承担,不利于行业绩效水平的提高。

第三,成本监管失控。由于城镇政府处于从“行业管理”身份向“行业监管”身份转变的适应期,对于水务企业的经营要么继续沿袭传统的行业管理,对企业形成过度干预;要么通过改革推卸公共服务责任,完全放手市场而造成监管缺位。因而水价上涨成为企业通过加快折旧、夸大政策性亏损、躲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与城镇政府之间的水价博弈也因为缺乏成本管理相关依据往往都能够得逞。

2.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对策

2.1构建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服务监管体系

笔者认为,现阶段必须在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中逐步加强监管,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来确保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具体说来:

第一,为应对当前形势复杂的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环境,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下,各城镇应建立独立性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监管机构,为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并形成对城镇污水处理企业的严格约束。

第二,从准入和退出两个方面来实施市场准入监管,其中准入监管要求对进入企业的条件和资本结构进行监管,确保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的实力,从而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服务的竞争层次;退出监管则是政府在特殊条件下对城镇污水处理企业进行行政接管权利的保留,使参与投资运营城镇污水处理服务的企业保持危机意识,并切实维护市场的有效运行。

第三,从价格和服务两方面来实施过程监管,一方面要确保城镇污水处理服务价格收费的合理,使水价既能保证污水处理企业的收益率又能与消费者的购买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使其达到相关的行业标准。

2.2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要求明确界定政府、污水处理企业、消费者三方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改变改革之前由政府掌管一切的政企不分的状况。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彻底退出,而是职能方式与管理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的“划桨”变为“掌舵”,这对政府提高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说来:

首先,政府要切实履行市场监管的职能,成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污水处理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保证污水处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政府作为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投资主体之一,需要以财政形式支付一部分投资,如投资巨大并且难以纳入计量范围的管网建设、水源保护等方面,以便发挥政府的协调特长,保证政府对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公益性、补贴性的投资。

最后,社会对水价的可承受力要求政府财政进行支持。目前水价是政府、污水处理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博弃的结果,政府要对弱势群体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适当的补贴来缓解水价提升所带来的舆论压力,维护公共利益从而避免陷入政治危机。

2.3完善配套措施推进行业改革发展

改革要首先清晰认识改革攻坚困难,在组织领导上,从部门引导到整体推进,由专门改革领导小组规划改革,改革的领域注重与其他方面的相互协调,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此外,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预测和控制改革过程中利益调整格局变动可能产生的动荡局面,尽量争取聚合各方面改革的正力量,实现改革工作协调推进。在处理好利益调节关系基础上,不断完善污水处理服务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如创新污水处理服务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执行特别政策,并不断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等。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居民人均污水日处理能力、减排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成本监管失控、政府投资责任缺位、过分强调引资目标而忽视效率目标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城镇污水处理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化,为此必须致力于建立一套市场有效运作、政府全面监督、民众广泛参与的城镇污水处理服务良性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高静.进一步探讨城镇污水处理改革的市场化进程[J].商场现代化,2010(12).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3

[关键词]新城排水工程规划问题探讨

1概述

蓟县位于天津市北部,燕山南麓。东临唐山,西襟北京,南联天津,北靠承德,为四市的腹心地区。东与河北省遵化市、玉田县接壤,南与宝坻区一河之隔,西与河北省三河市相连,北与北京市平谷县、河北省兴隆县毗邻。整个地貌由北向南依此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阶梯式的四种地貌单元,是天津境内唯一的山区。

蓟县作为天津市域城镇体系中的11个新城之一,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年)》被定位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风景旅游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和轻加工工业,建设成为城市北部重要节点和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新城范围:东以于桥水库警戒线为界;南至大秦铁路;西至蓟平高速公路;北以自然山体25米等高线为界。现状用地包括111个村庄及老城区建设用地。现状人口约20.4万人,建设用地约27.11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蓟县是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生态绿心,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至2022年,规划人口50万人、建设用地5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19.33平方公里;配套公建用地:9.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一类)0.8平方公里。

图1蓟县新城区位图

蓟县新城排水工程规划旨在通过分析现状排水设施条件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规划期末的排水负荷需求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新城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确定雨污水排水分区划分;污水处理厂大置、规模;主干排水管网布局,大置走向、管径等。指导蓟县新城排水设施的系统性建设,最终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提高各类雨、污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能力,推动整个蓟县新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2蓟县新城用地规划图

2蓟县新城排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新城内新建居住小区已实现雨污分流制,多数为合流管道。

新城内的排水管道管径为Ф400~Ф1300,排水设施普及率为50.4%。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带来排水量的变化,导致现状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排水服务面积偏低,排水设施普及率及增长速度不快。

2.2雨水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降雨量的逐年减少,拦蓄雨洪的水利设施库容不足,再由于蓟县新城北高南低、高差20-40米的地势,河道均为季节性河道,导致雨水迅速流向下游,不能及时贮留宝贵的与水资源,并给下游平原地区排水造成压力。

2.3不透水面积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中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增加,加之坑、塘、洼、淀的填埋,导致雨水径流量增大,加大了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而且增加了受纳水体的负担。

2.4河道局部有占压、并出现淤积迹象

由于现状河道均为季节性河道,非汛期河道中无水,某些河道有被占压现象,有的现状河道未连通,严重影响了河道泄洪能力;另外,平时未及时疏浚河道,河道出现淤积迹象,导致泄洪能力降低;

2.5污水回用率低

随着蓟县新城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新城已建成日处理能力为3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排入么河,“污水资源化”发展缓慢。

2.6缺乏监督管理体制

蓟县新城内现状排水设施陈旧,有破损现象;有污水泄漏进河道现象。缺乏排水监督管理体制,环保局监测的数据表明地下水水质已受影响。

3蓟县新城排水模式的选择

城市排水模式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一般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

目前城市排水工程,基本形式上形成了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直排式合流制,管渠沿道路布置就近坡向水体。这种模式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还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模式: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留干管处设溢流井,并设污水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当雨量增加,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经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第三种模式:完全分流制。城市中分别设有雨水和污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通过各种收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后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排放或加以利用。第四种模式:不完全分流制。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向只有污水管理系统。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阴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水体。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流至污水厂,经处理利用后,排入水体。

现行这些模式的形成是根据不同情况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来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特色和缺陷。第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管渠造价低,所有排出的水不进污水厂,所以投资省。管理维护费用也少。但所造成的对水体污染危害很大。目前一般已不宜采用。第二种模式: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排式有了很大改进,这种模式截留干管的尺寸较大,比上一模式要增加工程投资,但从长这发展的来是有益的,适宜老城的改建。第三种模式:该体制卫生条件好,其投资较大,据国外有的经验认为合流制排水管道的造价比完全分流制一般低20―40%。从总造价来看完全分流制比合流制可能要高。新建的城市,工业区开发这一般采用该形式。第四种模式:该种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对于新建城市或发展中地区,为了节省投资或急于排泄污水,先采用明渠排雨水,待有条件后,再改建雨水暗管系统,变成完全分流系统。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共,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蓟县新城排水模式的选择,既要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要求,又要满足日趋紧迫的环保要求,两者必须兼顾。蓟县新城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区域,南北高差20-40米,具有地势的优点;同时蓟县新城是在古城保护的基础上,东进西拓、南延北优,城市规模大幅增加。考虑到蓟县新城的发展态势以及出于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综合协调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排水体制选择完全分流制。

4蓟县新城排水系统的确定

目前,在排水工程规划编制中对采用集中还是分散的方式争论较多。对排水系统来说,除了必须考虑排水设施的规模效应,尽量集中处理外,还必须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地形条件、纳污水体的环境容量、分期实施的可行性和污水再生回用情况。若纳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较小,则应当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承载能力,实行分散处理,多点排放;若小城镇与主城区相距较远,且近期污水量较少,可以采用分散处理,以便发挥各镇的积极性,加快近期启动建设。若污水再生回用量较大,则应根据污水再生回用情况,实行分散处理,有利于污水再生回用,减少投资。

一些专家通过研究证明,当前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且超过30×104立方米/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单位建设费用不仅高于设计标准,也高于其他规模的投资水平)。相比之下,小型(

为了满足蓟县新城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需大力发展污水再生回用。同时考虑到蓟县新城作为天津的后花园,生态环境建设标准要求比较高,需要建设一些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保障。基于此,结合蓟县新城实际地形情况,经方案综合比较,并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发展规划、近远期建设、污水再生回用的潜在目标、不同布局方式的建设投资比较等因素:积极发展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方式。

雨水分区是雨水规划的重点,每个雨水分区都可视作一个独立的排水分区,是基本的规划管理单元,对排水体制选择、雨水明渠及管网规划、提升泵站与调蓄池等设施的规划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蓟县新城雨水分区是按现状及规划河道水系分布、充分并合理利用地形地势条件等因素进行细分,原则是就近排入水体、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规划分为若干个雨水排除分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不断加剧,雨水不再是往常意义上的“洪水猛兽”,雨水利用逐渐成为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补充地下水、改善水环境的重要途径。蓟县新城内除保留并疏浚现状的河道外,规划增加新的景观河道、湿地,做到水系连通,并采取先进的工程措施贮留雨水,以确保该地区排水安全为主线,形成“排水安全、路径通畅、布局合理、蓄排结合”的排水体系。具体情况见图3。

图3蓟县新城雨水工程规划图

5污水处理厂规模的确定

城市污水量的计算通常是建立在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基础上,采用排放系数计算而得,一般排放系数取80%-90%。城市污水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受制于城市用水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城市供水专项规划未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则应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增补城市用水量论证的内容,以提高排水量计算的精确度,降低与后续工程规划和工程设计之间的误差值,确保排水工程规划的指导和控制职能。

根据我国《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的规定,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计算污水量时宜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考虑到蓟县新城经济以旅游业为主,用地布局中有一类工业用地,地下水位较低,在进行污水量预测时应当不考虑地下水渗入量。由此,蓟县新城污水包括为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综合生活污水由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污水组成。城镇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城镇规划的居住水平、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普及率,结合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定。蓟县新城在规划期末将建成较为完备的排水设施,所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的污水排放系数取0.90、工业废水的污水排放系数取0.85。经计算,2022年蓟县新城综合生活污水量为11.6万立方米/日。

综合考虑蓟县新城的地形及各功能区的发展特点、污水排放情况、再生水回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完全分流制的模式,污水处理系统相对集中。规划以于桥水库、翠屏山为界,将蓟县新城划分两个污水系统:分别是西部的新城污水系统,规划1座集中的污水处理厂,规模16万立方米/日,其服务范围还包括新城以外、盘山功能区内漳河流域;东南部的翠屏山污水系统,规划1座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规模1万立方米/日。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图4蓟县新城污水工程规划图

6近期建设规划及实施保障措施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时,要特别重视对现状排水设施处理能力、可靠性、运行效能的评估,要充分挖掘现状排水设施的潜力。不能简单地把远期系统按时空分割,也不能仅考虑近远两个规划期,要有分期逐步实施的理念,要尽量与工程建设周期相协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日趋复杂,亟需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服务水平和政府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引导排水行业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允许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环保产业倾斜,多渠道筹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资金。

根据蓟县新城起步区建设规模及需要,近期保留新城内现状污水处理厂,但仍不能满足起步区污水排放需要,故应启动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可分期建设,一期规模应视起步区建设项目新增污水量确定。配合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应的主干管网,配合市政道路和小区的开发建设完善配套污水管网。

7小结

总之,蓟县新城排水工程是蓟县新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它又受到该地区经济和发展水平的制约。蓟县新城排水工程规划是以《天津市蓟县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2年)》、《蓟县新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蓟县新城供水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基础和依据,规划建设排水体制适当、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控制水污染,保护当地宝贵的地下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从而促进蓟县新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S].1995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Z].2005

[3]天津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2008-2022)[Z].2008

[4]赵萍.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6,30(3):63-66

[5]李红.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探讨[J].城市规划,2003,27(7):83-88

[6]戴慎志陈践.我国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J].城市规划会刊,1999,57-60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4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收;问题;策略

1引言

城市污水的种类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两种。城市污水的回收是指,把生活和工业污水借助一定的处理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后,用作工业、农业等水源。随着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把城市污水处理后实现再利用成为节约用水,降低用水成本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短缺,但是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回收利用发展非常的缓慢。因此,加强对城市污水回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2城市污水回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污水处理设备更新慢

城市污水回收处理设备,作为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的城市污水设备整体不够先进,城市排水管网的普及率和管道的收集率较低,很多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不配套,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行。很多城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水平低,设备的质量不高,污水处理运行不稳定等。在进行污水处理设备改造时因为资金短缺等,不能及时的实现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即使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改造,但是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仅仅在水处理部分达标,对污水处理时产生的污泥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后续处理,造成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2污水处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没有足够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依据,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给污水处理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终影响了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实现污水资源化的管理,从给水的意义上说属于一种分质供水方式,这种分质供水方式可以开放式地将处理过的污水还原到地面水体,再次作为水资源间接加以利用,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将处理后的污水用管道输送到用户直接利用,在利用再生水的同时,可以降低自来水用量。

3提高城市污水回收使用效率的策略

3.1做好城市污水回收的规划和设计

因为对再生水的需求者一般是较为分散的,用水的总量不大,因此,进行再生水管道系统的推广,是实现污水再生利用的重点。为了有效的保证处理之后的再生水能够顺利的送到用户,第一步需要编制科学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科学的进行污水回收处理的规模、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再生水管道系统的布局,以更好的实现再生水厂以及管道的建设和使用。因为很多城市的道路与市政管道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再生水管道位置的预留,使得再生水管道再铺设的时候面对着一些困难。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做好城市污水回收的规划和设计。

3.2保证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安全性

在城市污水处理得到再生水以后,对再生水的利用保证安全性是有违重要的,不能单纯的追求再生水的利用,而忽视了其安全问题。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用途有:工业冷却用水、景观用水、市政杂用水和灌溉农业用水。上述几种用途对再生水水质要求的侧重点不一致,如工业用水对氯化物、总硬度、浊度等指标的要求较严格。首先要加强卫生安全的管理,如果再生水用到农业,那么就要确保使用再生水进行浇灌的农作物的卫生质量、土壤的变化、农业区地下水的质量不受到再生水的影响。如果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中,那么要保证工业产品的卫生质量,用水系统的卫生质量。如工业冷却水管道系统会不会由于污水水质不达标而受到影响。也要注意到环境卫生受不受影响,例如使用再生水进行城市绿地灌溉、马路冲刷、洗车等工作时,需要对再生水存在的传染病菌等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再生水的使用安全。

3.3构建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

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依据。在制定城市再生水回收水质标准,提高对城市污水的利用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对城市工业污水排放到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控制,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城市下水道污水排放标准,要加强对含重金属的污水、含有机物持久时间长的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的消除这些持久性强的有机物,如果不能够在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产生严重的污染。要加强对工业清洁生产的检查,降低源头产生的污水量,降低污水的处理负荷。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节水、降污的目的,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4开发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证处理水质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降低污水处理能源消耗,提高管理的效果,是保证我国污水回收处理的重要措施。因为我国的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寻求适合各地污水处理的技术。充分的考虑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天然的污水处理方法等,进行污水的回收和处理,实现污水的再利用。污水回收和再生利用产业在我国处于发展的初期,污水回收和处理能否能够发展到一定的技术和规模高度,成为缓减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主要途径之一。

4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的污水排放数量和种类都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随意排放,既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又制约了城市的整个经济发展。我国作为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提高城市污水回收利用的技术含量和实施力度,成为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城市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节能减排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蹇兴超.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环境保护,1996,(08)

[2]马志毅.城市污水回用概述[J].给水排水,1997,(12)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5

[关键词]城市化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工艺研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1-162-1

受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影响,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回收循环利用做出宏观规划,把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综合回用,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匮乏,回用水作为第二水源,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目前水资源紧张的状况,探讨城市生活污水发展和工艺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普遍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发展现状

城市生活污水即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生活所产生的污水,相比工业污水,城市生活用水种类繁多、排放量大。据调查数据显示,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有机物在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占比例最大。

“十一五”以来,由于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需要,我国大部分的县级城市首次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设备技术相对落后,污水处理工艺依旧无法满足城市生活每天巨大的污水排放处理需求。主要表现在:

1.1制度体制存在缺陷,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相对落后,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行政管理层面,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建设和运行污水处理厂,远不能满足城市生活发展需求。行政管理模式下处理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无法持续维持经营,许多城市出现停运污水处理厂的情况,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属于环境污染的范畴,对生态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极大破坏,单纯依靠道德体系约束无法达到处理效果,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进行有效管理控制。

1.2工艺技术落后,对污水处理认识不足

污水处理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起步晚、发展缓慢,工艺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加之城市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的认识不到位,对污水排放忽视甚至不闻不问,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

1.3危害

城市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固体悬浮物、含氮磷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菌类生物群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程度不够而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会导致自然水体水质恶化以及富营养化,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现代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按处理程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法。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由砂滤器或格栅进入沉砂池,砂水分离之后再进入初次沉淀池。它的任务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可去除25%左右,依然达不到直接排放标准。通常我们说一级处理是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即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经过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经过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二级处理,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至此,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能够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基本达到排放标准,二沉池的出水消毒处理完成后可直接排放或者进入三级继续处理。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特别是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二级处理工艺。

最后一级处理工艺是三级处理,主要方法有混凝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生物脱氮除磷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三级处理过程中,二次沉淀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另一部分则进入污泥浓缩池,然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第三级处理主要是对难降解的有机物和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化合物等进行进一步处理。

3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得到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污水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呈现和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研究污水处理工艺创新,是当前城市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提升污水处理水平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1经营管理模式上的改进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污水处理厂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借助政府财政支持运行污水处理厂,远不能满足城市生活发展的需求。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应紧跟市场经济步伐,引进外资和有实力的其他企业实体投资,实现污水处理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倾斜扶持的基础上,污水处理厂企业自负盈亏,在效益趋势下必然会积极创新改革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进而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

3.2污水处理系统的革新

旧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多采用SBR技术,这种技术下曝气和沉淀发生在同一处理池中,无法实现连续进水和间歇出水的科学运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反应池前置区设置,从而达到简化系统程序操作的目的;污水处理系统革新的另一表现就是处理池形式的改变,未来新型污水处理池应灵活地综合运用完全混合型曝气池、推流式曝气池、氧化沟等新工艺。

污水经过科学处理后再利用,有利于水资源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城市生活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搜集运输,水质水量稳定可靠,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革新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并长期坚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亮,黄丽,刘燕.城市生活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发展现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12:1-6.

[2]洪瑞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1,19:97.

[3]孔国栋.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8.

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篇6

关键词:污水处理;问题;措施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城市污水的治理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就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作如下分析。

1城市排污的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已经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形势仍然极其严峻。我国目前淡水资源相当短缺,人均拥有量2300m3,列世界100多位,等同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由此来看,我国目前的水污染形势较严峻,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非常突出。

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一直沿袭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建造、设备运行和价费行使统一管理、分级领导的体制,给城市污水处理相关行业导致了很多弊端。

我国污水处理面临着水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要求高的严峻形势。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全国还有297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全国5万多个城镇,370多万个村庄,9亿多人口居住地尚无污水处理设施。

2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近些年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到今天为止,我国城市排放污水每年达到约500多亿吨,处理的污水占排放不到1/5。这个数字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少得可怜。而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都在80%以上。除此以外,很多污水处理车间乃至厂家处理后的污水也没有达到环保要求,还会对环境产生很多危害。

②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滞后,特别是一些城市中心区雨污分流还没有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充分发挥效益。目前我国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及管道收集率较低,许多厂管网不能配套,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作。现有的处理设备还存在着设计水平低、设备质量低、运行稳定性较差等诸多问题,而且更新改造和达标改造资金短缺、运行费用不足。

③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或借债资金方式等组建的污水处理厂,很多时候被各级政府委托排水厂机构管理,各种运行费用的来源都靠政府,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决定了各种运营费用的多少。这就容积导致因为财政资金缺乏有效监控,产生浪费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者缺乏成本的意识,将导致人浮于事、陈旧的管理方式、工作不讲究效率等现象的重复发生。

3对策和建议

①污水处理要形成产业化,并且加大宣传是各级管理机构能够充分认清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各级政府明确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和环境承载能力对各地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能提供主要保证和强大推动作用。是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要把污水处理工作的好坏多为年中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干部的提升、任免也要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只有这样,能使环境保护工作不至于被污水处理拖住后腿。才能使我国的天更蓝,水更绿,经济发展更健康,人民生活跟幸福。②加大科技、人才和资金投入。目前,影响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投入短缺、技术落后。为了有效发展城市污水回用,在借鉴、汲取和总结国内外城市污水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的力度,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利用率,建立专门的研究和开发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城市污水回用技术和设备的改造,积极开发、研制和应用城市污水回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的能力。

③城市污水回收利用应纳入节能减排计划中。城市污水是可利用的水资源,增加一些技术使城市污水就近处理就近回收利用,不仅可回收水资源,而且还可节省管道投资和运输消耗,因此污水的再生回收利用应作为节能减排的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

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正逐步兴起,回收用于工业及市政清扫、绿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条有效措施。相信经过努力,全国各大城市将会相继建立更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