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规划设计(精选8篇)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生态 园林 景观 设计
前 言
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一、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1 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旨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而进行。从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上来看,也有了跨越性的发展,由以往的重视景观规划和建设,到如今注重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往由于没有认识到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都是建立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而进行的。
在城市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在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该城市原生植物或特有植物进行景观建设。选用本地植物的目的在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避免外来引入植物度本地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同时本地植物的景观设计,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为城市综合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例如,哈尔滨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以丁香花作为主要植物进行景观规划与设计,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极大的提升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与城市形象。
1、2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
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围绕园林的一个主题,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来规划设计,并往往以此为园林命名,如苏州皇家园林。由于城市规划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城市园林建设往往包括了原有场地改建和新建两种方式。城市园林原有场地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往往由原有基础建筑风格决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原有建筑历史与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风格,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新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围绕园林主题,综合分析园林场地地形、城市气候环境、本地植物生长及形态特点,确定景观主题思想以开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1、3 以互动式城市园林景观为规划设计方向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景”与“观”是大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动性。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方式为居民休闲与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娱乐活动,使忙碌的人们身心愉悦与放松。相较于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单一形式景观或局部景观,以观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
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互动为方向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景的采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水景被应用于其中以提升园林整体景观效果,但利用水景来进行互动,其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如水景喷泉等,并不能很好的与人们达到互动。②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依水而建的秋千式吊桥等:这些方式是互动式景观的常见设计方法,使人们在观赏景致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兼顾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娱乐性,对于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氛围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土地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受此条件制约,现代城市园林以中小型园林为主,如何使有限的园林面积,容纳下更多的景观成为很多园林设计人员思考的问题。立体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则,分析植物生长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合理布局景观规划和设计,如充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墙体、灯柱、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观赏性强的立体绿化景观。从城市园林空间上看,要适当利用立体结构,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空间扩大,同时立体绿化景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浮尘的目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条件。
二、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时,可借鉴以下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时,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和管理。
2、2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 多样性,自然环境的差异会促成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还包括垂直空间环境差异而形成的景观镶嵌的复杂程度。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还可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专类园的营造来实现。
2、3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动态景观,将会呈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景观。
2、4 遗留地保护原则
保护自然遗留地内有价值的景观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点的植物,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和保护。
2、5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观不仅要具有观赏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其丰富的种类和用途可作为科学普及、增长知识的活教材。
三、生态园林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居住环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便是改造自然,创造集中的人居环境的做法。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人群更贴近自然而生活。 如何才能将与自然分离的城市通过人为的手段有机地融汇到大自然中,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课题的实施,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中营造园林,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之成为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这种自然回归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着城市与自然彼此疏离的倾向。这样,园林已不仅仅是提高人们休憩、 娱乐、 观赏的场所,而是同时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园林,在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景的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倡导生态保护的大形势下,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要遵循人性化、本土化、实用性的原则,又要符合生态性与美观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新晓[等]编、景观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毛文永编著、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3] 尹思谨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 肖笃宁等 编著、景观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2003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2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Meng Na
(Excellence Property Group Limited Shanghai Branch,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ose parks need relevant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for guida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features of such parks, and put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ntents for th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have a direct guidance on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concept and features;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and design contents
近年?恚?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全国各地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促进农业生态园走上功能充分发挥的健康规范发展之路,是值得探求的一个重大问题[1]。
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 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 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1、2、1 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2 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
1、2、3 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
1、2、4 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 规划设计原则
2、1、1 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2 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
2、1、3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
2、1、4 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 规划前期分析
2、2、1 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
2、2、3 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 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
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r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
2、3、2 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
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
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
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
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2、3、3 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
2、3、4 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
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3
对于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我国西部某城市的道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采用了景区分界方法。即将整个规划设计工程分为四大景区。每一景区的规划设计情况如下:第一景区为路侧绿地。之所以将其划分为第一景区,主要是因为该条道路与机场和高速公路相衔接。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时,首选方案为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法。图案式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具有整齐、严肃的观赏效果,而且在植物方阵的排列上会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大方的感觉。除此之外,由于该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城市风貌。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将路侧绿地的植物分成4个层次,分别为落叶乔木层、常绿乔木层、常绿灌木层以及色叶灌木层。在以上4个层次中,落叶乔木层和常绿乔木层以及常绿灌木层充当背景,色叶灌木层为主体。这样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不仅保证了所选植物的多样性,而且做到了群落的稳定性。最主要的是,以上四种植物均具有良好的观赏特性,而且在具体的布置过程中采用了列植的方法,充分渲染出整个道路庄重而不失灵动的气氛。第二景区为另一路段的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园林本身的观赏性,而且要结合路段所处位置的特点做到统筹安排、整体规划,需要照顾到路段附近居民休息、娱乐的需求。
二、第二景区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为规则式植物配置
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路侧游园的元素。该路段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层次分别是:高大乔木层、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及色叶灌木层。第三景区为生态长廊路侧绿地。该路段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为生态群落。要求园林规划设计既体现出自然景观自然性,又不失生态长廊的整洁感。需要注意的是,该路段的设计重点是交叉路口。因此,整体的园林规划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这样不仅能够展现出整个园林的特点,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群落。具体的设计方案为:道路最外层为新疆杨,并且贯穿整个第三景区。与此同时,在新疆杨前面,种植一些常绿植物、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通过以上几种植物的精心搭配,从而营造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第四景区为文化游园路侧绿地。该路段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城市文化。具体的设计方案为:将日晷、迎宾马车以及迎宾方阵作为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主线,以上元素都是该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整个第四景区的园林规划主要为乔木,同时根据多样化的园林规划特点进行综合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做到了群落景观的丰富,而且保留了整个群落的原始性。除此之外,正是由于石雕、日晷、驿站等装饰品的设计,才使得整个园林规划更加生动。
三、结语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大学校园种植建设
Abstract: landscape design is a involves political, economy, engineering, art, pla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 it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also can reflect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city、 At present in many university campus, you can also see the planting of a new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green zoology, create fresh good atmosphere, university campus for the project design and planning are very important、 However, how to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arden green spa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planting, to play out of its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functional benefits, is the topic that needs atten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 pla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
(一)加强校园绿化建设
大学校园本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为了彰显蓬勃的气氛,首先应该抓住以绿色为设计理念,大学校园的园林规划不同于其他环境的规划设计,其园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净化校园,烘托气氛,美化环境。使得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清新,自然的气息,从视觉效果上来看,绿色的环境可以保护视力,一眼望去,会给人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因此,绿色校园,生态建设在大学校园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校园文化特征
我国各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不同,自然的,其文化底蕴也有所差异,不同的城市,其地理状况及气候特征也大相径庭,因此,校园的园林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来美化校园,既能体现当地的景观特色,也能更具体的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本就是一个文化气息的发源地,我们美化校园的目的就是以不同的文化代替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规划设计体现不同的文化底蕴。
(三)加强校园人性化服务
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种植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围绕花草树木来设计,同时,要以绿化,美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争取每一个角落都体现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建设,在大学校园中,以园林规划的形式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亲和力。现代的校园不再像以前一样,以单一的教学场所为目的,而是以一个小型社会的形式发展的,校园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及学习热情,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因此,建设校园园林规划,也应以人性化为目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环境。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讲,新时代、新社会对学生们的要求是睿智进取,使学生们成为思维敏捷,懂得审美的新时代青年,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将其归于从环境着手,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为基本,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让学生们在温馨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完成学业。
二、大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目前,很多大学校园的园林设计比较简单,浮皮潦草,校园建设的速度比较缓慢,大多数学校主要以经济、培养为目的,很少关注校园的园林种植建设,走在校园中,依稀可见的绿色植物基本上已经成为了附属品,未得到重视。显得校园冷清,没有蓬勃向上的感觉。
(二)大学校园园林设计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园林规划设计应该是以绿色为主题,以环保为目的,以充实环境为基础的,然而很多学校每每谈到校园园林设计的时候,会讲更多的经济投入到环境卫生保护方面,校园中的清洁固然重要,但是园林规划才是提高校园环境的根本。
(三)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园林设计与实际脱离,他们在开展园林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文化气息、地理环境的因素,而是考虑到了学校经济的状况,因此,园林规划的艺术性不高,很难将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抽象的表现出来。
三、大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的改进
(一)加强校园主干道绿化设计
每一个大学校园校园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主干道设计,主干道一般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校园深处延伸,它主要是涉及到人、车行的畅通、卫生、防护的效果和校园整体绿化网络及景观形象。因此,校园主干道的绿化设计尤为重要。首先,清理主干道上的泥土及杂物,每隔一段距离安置一个长廊,路灯及垃圾箱,在长廊两侧种植绿色植物,既可以供学生们学习及乘凉,又可以美化校园;其次,在主干道上设置路标、校园地图、学校简介等文化设施。
(二)加强校园园林规划的文化体现
校园园林植物种植规划的目的是充分体现校园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现校园独特的艺术氛围,因此,我们在对校园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抓住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的差异性,我们可以以学院为单位,不同的学院以各自独特的学科特点为基础,美化校园的环境。例如,工科类学院可以以绿色植物拼凑的机械建筑模型作为该学院的基本建筑标志;文科类学院可以以孔子雕像作为美化校园的基本标志;师范类学院可以以尊师重教的模型作为该学院的形象标志。总之,我们要加强绿色园林设施贯穿于基础设施之中,将浓郁的文化气息带进校园。
(三)加强校园独特性美化的设计
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种植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整体效果,也要细节到每一个独特性的美化上,校园整体的园林规划中运动场将是最具有独特性的一部分,运动场视野辽阔,是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校园风景之一,因此运动场上的美化修建将是极其重要的,现在大多数校园的运动场采用的是塑胶草坪与塑胶跑道,这可以使整个运动场常年看来都是绿色的,既保证清洁也保证美观。运动场的四周也不能忽略,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运动场四周应该围上护栏,护栏以外可以在空地处搭建凉亭,长廊及各种运动设施,给人一种书香门第的感觉,还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种植规划设计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校园未来建设的整体性,也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在校园园林规划的时候既考虑到美观大方,也要考虑到功能性设施的发展,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改进校园的园林规划,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设施建设,极力打造出一个安静、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的校园,是提高校园精神文明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对下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之举。
参考文献:
【1】袭鸿菲、撷校文化创境特色华中农学绿地规划中林2000(2)
【2】相西如、独具魅力的丘陵地形校园景观、中国园林,2003(8)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住宅小区, 园林规划, 要点 ,注意事项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improv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landscape planning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munity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villag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 key words 】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planning, the main point,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城市人口密集的今天,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使生态失去平衡,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在考虑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时候要对居住小区的绿化进行生态规划,这样可以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使人与自然更加接近。所以,绿色环境是当今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园林规划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
1、 园林绿地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利用植物、山水、建筑、道路、广场等园林要素创造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或者说园林设计就是具体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园林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及园林小品的设计等。
2、 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绿地在建设之前的筹划谋略好理想的创造过程,它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和艺术法则的指导。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它不仅要考虑经济,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同时,它还要工程设计条件和生态问题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
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
1、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环境绿化
1)住宅区的环境绿化,是在住宅区的用地上种植花草、 树木等而形成的绿地。它的功能包括;构建户外的生活空间,为各种休闲环境创造条件;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通过小品景观等手段,创造丰富多彩的小区住宅环境
2)小区住宅环境的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要考虑是否满足人们在物质层面对景观的要求附属于建筑的辅助设施,必须具有切实的使用功能,景观的布局最重要的是考虑人们生活的方便和安全。
2、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
1)实施生态保护,不仅可以遏止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其本身属于一种自然资源,住宅区绿地的种植,使自然资源的范围大大增加了。
2)根据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特点,全面了解居民的运动休闲、交流的需求,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要求,立足于生态,体现自然,从而使居民接触到更多的绿色,观赏到更丰富的景观。
3、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艺术
1)在住宅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和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还要注意文化艺术的构图原理,从而体现个体景观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之美,深层次地发掘文化艺术内涵,巧妙地对形体、 线条、色彩进行运用,通过各种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形成艺术构图。
2)通过小品进行点缀
住宅景观中,景观小品的点缀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例如(雕塑 、灯具、 水景、凉亭等),它们给住宅景观增添了生动丰富的情趣。
三、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规划之前先确定主题思想。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规划设计出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立意。同时,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2、 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居住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植物进行绿化,使居住区的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使居住区的园林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能体现出园林景观规划的作用。
3、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园林谈丛》一书中说:“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技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这就是风格。园林也是一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园林风格,主要表现在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方面是多种多样的。
四、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主要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园林学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面向学科、面向社会以及面向园林建设市场培养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五、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 因此,设计师们纷纷开始着眼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 和谐性,加强人性化设计,努力营造出舒适、 优美、 内涵丰富的住宅环境,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逐渐进入稳步的发展阶段。因此,景观规划应该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小区的园林景观,以其宁静,自然的环境成为钢筋水泥丛中的办公环境的缓冲空间,其规划和设计有待于设计者的挖掘。
参考文献:
[1]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1 引言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有别于传统园林,内涵已扩展得越来越广泛。风景园林、环境生态、旅游游憩三大优势互补是核心,在目前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快速发展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性,呈现硕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基本特性。但是诗情画意还得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所以仅靠传统的园林技术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景观的需要。因此,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与项目实践,笔者认为观念创新是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基础。
2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2、1 观念目标陈旧僵化
当前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虽然引进、吸收、消化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个性鲜明、耐人回味的创新性作品很少,很多都在照搬模仿,其根本是忘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所在。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 ,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场地意识淡薄更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居住环境,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才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游憩行为这一基本目标,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作用。
2、2 优化重组学科专业
在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这一新兴学科专业尚处研究、教育、实践的萌芽初期。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松解,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者在分争天下,现阶段还难以做到重组统一。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强项;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园林专业最为擅长; “游憩娱乐学”这个专业在中国名义上没有,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快速产生一个“旅游游憩”分支专业。不管是哪种,均涉及到研究怎样的环境为人们所接受,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从学科发展阶段来看,园林专业与国际历经百年的学科专业相比较为传统,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专业,正在经历着结构分化、重组、转变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源于近年迅速扩展的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 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转移。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强强竞争, 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
3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项日实践
3、1 视觉景观层面的感悟
从狭义景观设计讲,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2 大地景观层面的感悟
大地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分析、规划、保护人手,使自然与人、环境与资源等元素有机统一、人文和谐。
3、3 精神景观层面的感悟
从古至今,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它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之中,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形象。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文化休闲区就实现了这种效果。而部分城市的广场只是对植物、花卉、地面做简单的分割,完全没有景观环境形象的感觉。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生物学原理,利用自然界的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不断注入现代工艺、内容,创造舒适、良好的环境生态绿化。从人类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规律,去研究如何创造出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强调景观环境形象,以呈鲜明的视觉形象为首;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除具备足够的场地外,还要有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侧重点差异,也正是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难题。纵横我国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就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创新之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佳作。
4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目标创新
针对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其观念目标就是“游憩行为”、“景观形态”、 “环境生态”的规划与设计的创新。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自然天成和人为创造两类组成的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进行相互交织的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以及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诸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就时空范围、项目内容、项目性质而言,虽其规模、层次、深度、性质各不相同,但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理性的解析重构到浪漫的随心所欲,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等方面,都应予以重点考虑,所不同的只是其比重、深度和广度有所差别。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fast development,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 therefore,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more new social development reality, widen train of though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sign more personality and artistic and creative ideas, to meet with the same personalized and artistic aesthetic demand、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中途分类号:S731、2
1明确园林景观设计主题,突出设计特色
有人认为园林景观设计等同于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客观上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结果,多同而少异,缺乏内涵和特色。对此,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突出园林的特色极其重要。每一个园林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被众人记住。具体而言,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主要分为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两个方面。自然生态美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美,它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一种原初的美和直接性的美。将自然生态美作为主题的园林,一定要注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文化生态美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能够融合共生,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独特的美感。此外,要立足现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做到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讲求多学科的高度综合应用。
2 重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优化的和提供满足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景观环境,这种景观源于景观的整体效果的体现。因此,整体性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设计过程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而要通过整体设计,构造整体景观形象,保证彼此间的协调,形成自然、优雅、有序的景观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布局构景手法和相关的设计法则后,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与整合,进一步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从而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同时,设计过程中还应将局部的景观设计置于较大的城市区域节点来考虑,这有利于城市特定场所环境的创建和园林景观总体格局的完善。
3 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应是所有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即遵循生命的规律,强调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生态理念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设计理念,因为它符合人们企盼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的愿望。这就告诉我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生态园林设计将成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完美景观作品。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对特殊自然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第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第三,废物利用。我们可对废弃物进行利用,大大节约成本,降低自然资源消耗,从而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四,尽量多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注重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民族文化的渗透工作,加强文化内涵的应用,使园林发展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1)要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所谓了解民族文化,是指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园林景观所希望表达的民族文化内容,在确定内容之后,要认真对相关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挖掘,从而筛选最能作以表达的文化精髓;(2)要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指随着我国历史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得以传流下来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没有历史时期的限制,也没有历史阶段的不适应性;(3)重视自然文化的利用。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时间较长,古代园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现代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自然文化的引用,促进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
5重视现代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采用一些新技术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让园林景观表现的比较自然,而且可以创造出很多美丽的景观,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呈现多元化。同时,通过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新技术,可以大大改善造景的素材和方法,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产生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我们可以把一些崭新的设计素材带进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去,从而更新了传统的设计观念,给园林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促进我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
6 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
7 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8 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9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以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应从全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拓宽思路,形成更具个性和艺术性的设计和创造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一凡、 浅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3(01)、
动物园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景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园林规划做为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大发展的有力带动下,园林规划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为了能够使园林建设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园林规划建设要在原有规划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的发展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建设理念以及丰富的思维构想,建设出更符合人们生存环境的园林景观。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
所谓的园林规划,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园林理念基础之上,运用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利用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策划能力,对土地及自然生态景观进行改造。园林的内容根据具体出发点的不同,从多种范围如大面积的河流治理、小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等进行分层次处理,现代园林规划一般都是从地理、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小规模的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等街道两边的景观建设等都是城市园林规划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及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景观的因素问题,如硬性景观与软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的有效融合等。这里所说的硬性景观如园林建筑、灯光等;软性景观则指园林中人工种植的树木、河流、天然景观等。
二、园林设计规划的方式
所谓的园林设计,其主要就是园林景观的建设,也就是要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的优美而舒适的外部空间生活环境。园林规划从广义上来讲,是以建设公园、自然景观、广场、街道、绿地、居民区、专用绿地、家庭庭院等构成的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主要是指利用各种自然生态景观的特性,加以人工的创造理念思想,合理地对环境空间加以安排,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美与自然的享受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以人们对空间的审美观为设计导向,运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手段,以物质化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价值观念。
1、园林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化
在现代的园林规划设计中,对园林的设计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与审美风格,又要有一定的个性化设计理念。园林艺术的设计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理解与定义,但是一定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界定。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风格”一词始于东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原意是指人的韵度格量。六朝后期,“风格”开始由谈人物向谈文论艺转化。此处所表述的风格,常与体度、体势、体性、风骨、气韵等词并用。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想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风格的园林景观,首先在设计前要对规划场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做详细的调研,根据每一区域的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制定出合理的设计内容,在设计时,要根据规划场地的周边天然景观与生态水域情况等进行设计,要做到可以让人工的设计与天然景观自然相融合,给人一种自然天成美感。
2、园林设计中要保持原生态平衡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只有应用生态平衡的设计手段才能使整个园林设计保持稳定,在设计时,要根据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好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形式的关系,利用生态原则,考虑各特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地进行树林木的配置,避免物种间的相互竞争,以保证园林设计形成良好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相互关系。在设计中,要将各类相同的植物种植到一起,而将两生相克的植物分开种植,比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另外,对园林规划中的各类物种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等原则进行。对城市绿地要进行统一规划,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尽量多的绿地,并用绿做为市区外缘的环绕。在设计营造公共绿地时,要尽可能少地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此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营造生态风景园林时,要根据城市中具体的情况设计安排各种类植物的布局。
三、国中现代园林的末来发展方向
对我国的园林建设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面对各行业的激烈竞争来说,中国的园林景观建设如何再上一个台阶,并奠定在今后的发展中的行业位置,如何抵抗外来文化与设计的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面对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即符合国际化审美观念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是我国目前所要急需攻克的难题。
目前来说,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设计施工水平的低下,造成了我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普遍发展缓慢,设计作品粗制滥造的局面十分严重。长久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学习并研究西方国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全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首先以认真、严谨、全面的科学态度,注重内涵与本质的全面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
四、现代园林规划的注意事项
园林景观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土地及外界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从更深层面的意义上来讲,园林规划是人类生态系统规划的设计,因此,也就意味着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要以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导建设内容,同时要尊重规划中物种选择的多样性原则,顺应自然发展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原浪费,减少因园林的盲目建设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以降低园林后期的维护成本为主要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特点与自然环境,规划出符合其风格的园林建设,尽量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园林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建设场地的其他生物需求,尽量维持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和动物栖息场地的质量安全,保持生物所涉取的营养和水循环,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及浪费等等。在园林规划建设中,要以有助于改善人均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主导设计理念。因此,对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都要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设计规划过程中使其变为构成园林自然生态理念中的关键词。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尤其是特殊自然生态景观的元素或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始山林和自然湿地的保护等等;第二,尽量减少在规划中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并提高使用率。如利用多品种、多层次自然生态原林取代草坪建设,以乡土树种的现有资源代替外来品种等植物的运用和配植方式的不同,这可以大大地节省能源的利用率和现有资源的耗费率;第三,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可以利用废弃物来服务新的设计功能,这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与浪费。比如废弃的工厂就可以在生态恢复做为休闲观光地进行规划;第四,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尽量创造及运用具有自然生态环保特质的技术、材料等,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计倍地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比如污水的自然或生物净化技术、地下水的回灌“生态铺地”技术等。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对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只有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及规划设计场地的自然生态特点,与人工建筑相融合,才能使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达到新的顶峰,也才能进一步促进全国性的经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黎,兰志鹏、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20:9763-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