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精选5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7-13 手机浏览

地理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 篇1

时间安排

根据学生情况,新课尽量上学期结束,下学期开始复习。

复习安排

复习时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目标、时间、方法、措施等。

一般采取分段复习的方式,一轮复习要对照课标内容逐条落实,现行课本上没有的要找人教版或湘教版把缺的内容补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课标要求的知识点。重双基,关注重点、考点、关键点、易错点、热点等,时间安排50天左右;二轮复习为专题训练,提升为主,重视学科思想,强化训练,总结归律,寻找问题本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间40天左右;三轮复习综合练习,以考代练,考试限定时间,训练作题速度,通过考试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能力,同时强化心理素质;四轮复习5天左右,回归课本,反思回味,扫清盲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具体要求

首先要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针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有目的的精选试题;对于考试说明中的题目,要亲自去做去分析;

其次同科老师根据个人所长,合作分工,厘清章节知识内容,注重知识间联系,形成架构;

再次上好复习课,有计划有准备,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考点安排训练内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要找近3一5年外省的中考试卷,老师要每套做1-3遍,认真总结出题规律,找出常考点,偶考点,哪些是复习中的盲点。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都能用哪些方式等,老师首先要心中有数。

整个过程中,老师对试题要亲力亲为,通过自己的做,去发现问题,挑选出有价值的题目,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效率;对学习任务,实行四清:节清、日清、周清、月清。

其他方面

资料:要有,但其只是工具,不可过分依赖,要筛选出来其中精华,加以利用。

教材:参考人教版等其他版本的教材。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一定要注重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平时教学中分层评练,实行“过关制”。落实到位很重要。

地理中考备考复习计划

一、资料准备

教材四本: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

复习资料:地图册、中考复习资料

二、复习进度与安排

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开始复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时间较久,大部分已经忘了,最先复习,时间安排少点,八年级地理学习时间距离较短,相对来说学生印象更深刻一点,所以复习时间也安排距离中考近些较好。复习以学生预定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进度安排如下:

2月25日—3月1日:地球和地球仪、地图(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是难点)3月4日—3月8日: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3月11日—3月15日: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3月25日—3月29日:中国的区域差异

4月1日—4月5日:北京、上海市、重庆市

4月8日—4月12日:香港、澳门、西藏、四川、4月15日—4月19日:世界地理4月22日—4月26日:复习

4月29日—5月3日:综合复习考前练习5月6日—5月10日:综合复习考前练习

三、重要地图过关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形状)【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形图(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八年级上册】

长江、黄河水系示意图(源头、入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沿岸主要的城市)【八年级上册】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分布图(“五纵三横”等)【八年级下册】世界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如大洲、大洋、主要山脉、地形区、湖泊、海峡、运河以及一些主要国家)【七年级上册、下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判断)【七年级上册】(提醒学生备好以上必要的资料及专门的资料袋(2个),并定期检查。

中考资料上的考点能背,重要地图过关。

四。总体思路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2、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3、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学好初中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篇2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鲜族,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中考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篇3

气象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中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地理不及格怎么办 篇4

第一,利用好手中的地图册!

不知道大家手中是否都有这么一本磨人的地图册,不得不说,我几乎很少翻它,一直到高二结束,它几乎都是新的。但它真的是本宝贝,高三复习,我都是认真对照地图册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日照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等,都比书本的丰富很多,以前只看书本,而没有结合到各种图,导致理解不深刻,题目稍稍变形或者难度加深就束手无策了。关于书本和地图册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从书本中学习基础和框架,再在地图册上深入理解和变形。

第二,理解每一个概念!

刚刚说了,我们要在书本中学习基础和框架,那么基础便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理解,比如“时区”和“区时”,“恒星日”和“太阳日”,这是基本的概念,千万不要嫌烦,这是你必须好好理解并记住的,扎扎实实,理解透基础,才能有深入学习的资本。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 篇5

1、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2、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3、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