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红色家书[材料]优秀(精选4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07-13 手机浏览

红色家书 篇1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荡涤灵魂的文字

作者:王直平

来源:光华时报

浏览:12840 我要评论(0) 导读:直到深夜捧读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看完那一封封或写于临行被枪决的前夕或写于硝烟弥漫的战争间隙的家书,读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端详着那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才明白家书背后有着重如千斤的深沉内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平时,我总习惯性地吟诵着杜甫的《春望》,陶醉于其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感中。直到深夜捧读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看完那一封封或写于临行被枪决的前夕或写于硝烟弥漫的战争间隙的家书,读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端详着那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才明白家书背后有着重如千斤的深沉内涵。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睛湿润了,整个身心被烈士们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被他们对信仰的坚定所荡涤。

夜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之力。“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微时代而牺牲”。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北平陆军监狱殉难前夕给妻子的绝笔家书。身为国民党军队重要将领的吉鸿昌,面对蒋介石金钱、美女等收买人心的伎俩岿然不动,毅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身为旧军人的他,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他会走上这样一条亡命别妻的道路?“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陈觉临死前写给妻子赵云霞的一封信,他们夫妻俩都是苏联留学回来后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的。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和拷打诱降,他俩矢志不移,最后都被判了死刑,英勇就义于长沙,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他们20余岁就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他们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坚信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坚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是的,他们未竟的事业,之后一代代共产党员都在努力接棒中。今天,我们号召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不仅是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实现江西的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进。

夜读红色家书,感受革命之艰。国民党的监狱,素有人间地狱之称,不只卫生居住条件差,还要接受各种酷刑的考验。但我们的烈士一个个视死如归,受尽鞭打、踩蹦、大炙等酷刑,始终宁死不屈。如年仅25岁就牺牲的江诗咏还在忏悔书书上写下“怕老子,捉老子,杀了老子,还有老子”14个字。普通共产党员如此,作为闽浙皖赣苏维埃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长的方志敏在横峰县葛源镇的故居,不过是赣地普通农夫的住处。一间阴暗简陋的屋子,所有家当就是一张挂着土蚊帐的老式架子硬板床、一张破旧办公桌和一把破损木椅。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大转移,他带领部队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二十多天。“不顾雨雪和饥饿(七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不分昼夜,绕过敌人之封锁线。”方志敏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信中,对被捕前后的艰难处境作了详细记录。1935年,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为国捐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能够生活中安定幸福的和平年代,是千千万万的方志敏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当前,我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温方志敏革命事迹,弘扬方志敏精神,对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夜读红色家书,感受至亲之情。家书最动人心者,在于其情。“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启明,我的小宝贝,你是一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我的宝贝,我的心爱,多想拥抱着你,给你几个甜蜜的KISS”……王孝锡、赵云霞、陈毅安等烈士的红色家书,一行行语言字句,现今读来仍然滚烫灼心。赵云霞生下女儿一月后即被枪决,小启明也由于受过暗无天日的监狱折磨,体弱多病,4岁便夭折了。“人世间的苦情我已受尽,不堪再增加。”毛泽东同志的堂妹毛泽建的家书读来更是泪眼摩挲,在毛泽建奄奄一息之际,提出想见儿子艰生一面,而艰生早就因为没有奶吃而夭折了。陈芬的姐姐含泪从老乡借了一个婴儿给她看,毛泽建却抱着孩子亲个没完。

烈士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儿女深情。读着这些感情真挚的家书,我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哪个共产党员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不是孩子依恋的妈妈?但为了挽救民族于水火,他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

几度春秋,几经风雨,多少往事,烟消云散,唯有英雄的悲苦血泪不能随风而逝,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红色家书[5篇材料]》,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红色家书观后感 篇2

品红色家书有感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品读《红色家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他们 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品读《红色家书》, 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干部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 行动的先导。 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敏锐的政治嗅觉、 鲜明的政治 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 度一致, 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并在 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在平凡的水务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实现终生为人 民群众服务的远大理想

红色家书 篇3

女:都说“家书抵万金”,今天我们带来了一本红色家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有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有以天下为任的初心。书中选编了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夏明翰写给家人的书信,信中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人震撼,洗礼精神。

男: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让我们一同来回顾和感受他在家书中的红色情怀。“我一生无愁无泪无思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写给妻子郑家钧的信。 亲爱的夫人钧:

同志们常说世上只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思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女:红色家书,见证了光荣而伟大的中国革命史。蕴含了革命前辈不朽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家书寄语,纸短情长。愿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食药监人。

诵读红色家书 篇4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两封遗书

拆迁安置办 王莉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被侵掠被殖民的血泪史,也是一部自卫抗战革命史。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写的那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那个炮火遍地,峥嵘岁月里涌现出许许多多革命英豪,其中就有那么一位巾帼女英,她勇敢,善战,她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她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女英雄——赵一曼。

从赵一曼成长的轨迹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少年时期她不裹脚,当众洗脚,反封建陋习;青年时她受五四**影响,加入共青团,组建“妇女解放同盟会”;在与敌军战斗中,她英勇、睿智堪比男儿,被战士们尊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然而,在1935年11月,赵一曼为掩护军队撤退被日军所俘,在狱中,日本人见其不肯屈服便动用酷刑,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在被俘期间,她仍不忘播撒革命的种子,对看守的警察、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赵一曼在逃离日军魔掌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再次落入日军手里。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赵一曼在牺牲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给自己那年只有七岁的儿子,留下了两封遗书。两封信,寥寥数百字,却表达了赵一曼对儿子宁儿的期盼,她希望宁儿能够记住,自己的母亲是为了反满抗日而牺牲的,是为国而牺牲的,她虽死不悔。在“跨江渡海走天涯”时,她就已经做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准备,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支撑她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孩子,把这样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个人。“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她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九死而不悔的无畏气概。即使在临别前表达慈悲母爱时,她也不忘叮嘱孩子,期盼孩子能够赶快成人,希望他能好好学习,替母亲继续斗争,完成她“笑看旌旗红似花”的愿景。

赵一曼受过的苦楚,催人泪下,让人心中大恸。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位要永远纪念的英雄。“红枪飒飒杀倭寇,白马萧萧驱豺狼。”、“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是人们对她的赞颂。读《红色家书》,穿越历史时空,回溯革命年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股股不可摧折的锐气,深藏着一批批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炽热情怀,饱含着一位位共产党员的满腔热血和难以割舍的至爱亲情,品之彻夜辗转,潸然泪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从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不忘初心,方能点亮我们奋勇前行的明灯。牢记使命,才能心无愧疚地致奠于烈士的灵前。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我们唯有坚持“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以最大的勇气、坚定的自信,毫无畏惧地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红谷滩振兴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