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孝高中作文(7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24 手机浏览

孝高中作文篇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在生前,生前不孝,死后再孝,又有何意义?当天堂的午餐再一次携带着忧伤和悔恨被寄往远方,我们或许应当低头深思,深思这迟到的“孝”是否只是一种作秀,而这又怎能弥补这无尽的痛和悔?莫让“孝”迟到,子欲养,请尽快。

陈情一表传千古,谁人不为涕泗流?

李密的孝没有迟到。李密的孝是祖母卧床之时床边侍药、不曾废离的专注;李密的孝又是一纸表文申请专心照顾祖母颐养天年的决心。“孝”字为先,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能超越它;“孝”字为大,没有什么生死福患能凌驾于它之上。李密的“孝”不迟,他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的真情让人深省。能在祖母暮年尽自己的孝心,又何必在祖母远去之后才后悔、痛苦?李密深知“孝在生前”的深刻含义,得以名传千秋万代,成为后人的榜样。莫让“孝”迟到,迟到是终生的悔和恨。

一脉相连血肉情,为母捐髓骨肉亲。

邵帅的“孝”没有迟到。那段让人落泪的故事,大家都记得。小小的年纪,却明白什么是“孝”的真正含义。当痛苦的事实摆在眼前,他忘记了所有晕针、晕血的难受。那浓浓的血,更是深深的“孝”。当失去最爱的母亲和如此微不足道的疼痛成为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孝”。邵帅的“孝”不迟,他懂得用那最宝贵的血去“孝敬”自己的母亲。这种孝心值得我们敬仰。莫让“孝”迟到,迟到是永远的思和痛。

谁言昔日寸草心,何处报得三春晖?

任正非的“孝”已迟到。他被称为业界铁打的汉子,可当他想要回到母亲身边时,母亲却永远离他而去。他的悔恨只能化为泪水,静静地淌过脸颊滴落到衣衫上。一生的努力,事业有成,但可还曾记得小时候那稚嫩的话语“我将来要孝顺,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生活”?当我们朝着目标奋斗时,我们是否已经忘了这曾经的诺言?任正非的“孝”已迟到。他也只能跪在墓前,默默地流着泪,深深地忏悔。可这迟到的“孝”已挽不回一切。莫让“孝”迟到,迟到是无尽的伤和泪。

趁父母健在,做回子女,把“孝”的温暖传递给他们。父母不需要有多么好的物质享受,也没必要有太大的居室,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谈谈心,父母就已满足。

莫让“孝”迟到,父母不能待!

孝高中作文篇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也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善事父母者;古人在这一方面给我们极大的引领作用,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很担心,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所以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却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来供养母亲。”于是他们忍痛决定卖掉儿子。但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的地方忽然发现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之后,回家孝敬母亲,并且养活自己的孩子。

郭巨充分的体现对父母尽孝的心,为我们做出引领。

可能有些人说现在时代不同,我们无法做到这种事情,法律也不允许。但尽孝一定要做伟大的事情吗?不!有可能我们作过的一件小事甚至于我们懂不记得的一件事,在父母长辈眼里都可能使他们的心泛起滔天大浪,因为我们是他们的晚辈我们的一点点举动他们都记在心里。

有一天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过去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当我们在慢慢长大的时候,父母长辈们也在慢慢的衰老,不要让我们想起孝敬长辈时,长辈们已然逝去。所以尽孝要乘早。不要发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孝是前辈古人们留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信念。孝,梯,忠,义,礼,仪,廉,耻。孝当先。古人诚不我欺也。

孝高中作文篇3

孝爱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儿女延续、传承着孝道,历久弥坚。东汉、三国时期,梅李大地上涌现了古代二十四孝中有名的三大孝子:黄香、丁兰和孟宗,并有黄香墓、孟宗堂、丁兰堂、孝子泉等遗迹。《三字经》上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句,黄香的故事就发生在梅李。另有千里寻父的方焕先,割股和药治母疾的温文毅、为母温衾吮毒的吴长生等十多人,孝感天地,皆为今人楷模,我们都应向他们那伟大而动人的精神。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孝是真爱,对国家的爱是忠孝。自古而来自有恣蚊饱血,邓世昌舍身为国。在21世纪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虽不能如此轰轰烈烈,壮志凌云,动天撼地。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自己微小而精致的行为来慢慢汇聚成一个孝心奉献给身边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在父母上完班之后回家,看见已经准备好的拖鞋,心中一定会充满温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但在父母心中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你会让他们因为工作而疲劳的内心感到舒展而汇聚成一个大大的微笑还赠给你。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尽管这些都是小行为却能带给身边人不同的温暖但却是同样灿烂的微笑,那种微笑是由心而发的是充满温暖的。

并且我们应当及时行孝,就是要懂得时间有限和珍贵。总以为来日方长www..com,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还有,生命本身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也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上天只赐予了我们一次缘分,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珍贵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嘘寒问暖,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及时行孝,就是要给予父母原谅和理解。及时行孝,就是要勉励自己勤奋和上进。我们也应当及时报国,应怀揣着一颗爱国之心。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努力学习为了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微笑去奋斗一把,拼搏一把!当然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充满笑容,有了一个美好的生活才是孝的开始,自己要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想法,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一个爱笑的这样父母朋友才会放心。

孝高中作文篇4

太阳正肆意炙烤着天空,知了的叫燥声响彻大地。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我静静地捧起《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蓦然中,双手似有一丝的虔诚与敬畏,因着全是励志的故事。

一个个清新、隽永的小故事,一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拂面而来。有悲伤,有感动,有哀愁…..。在困苦中体会生命的不屈,在平凡中回味人性的张扬,在琐碎的日子里感悟生活的美好…….

正如文中所言,一本好书就是一汪清泉,涓涓流进心灵的深处,涤荡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明丽清新、优美生动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脉脉温情,时时带来生命的启迪和丝丝的感动。

“孝,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旦发掘,即可摄人肺腑,感天动地。”刘芳艳,一个生长在黄土高坡的小个子女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感恩奉孝的人性光辉。她出生于北方一个非常贫穷的小山村。那里的生活和环境与我们相比,简直恍如隔世。刘芳艳的家,一贫如洗。父亲身染重病、母亲双目失明,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无助和绝望。但就是这个弱不禁风、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吃过一顿好饭的女孩子,----一个和我近乎同龄的女孩子用稚嫩、单薄的双肩,把一个破碎的家庭撑起。

在刘芳艳十四岁的那年,冬天冷得可怕。在凄风苦雨中,送走了一生悲凉的父亲。生活的重压没有摧垮她的意志,在艰难困顿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学业,如愿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一段时间后,又不忍年迈、失明母亲的孤苦生活,她毅然做出了休学的决定。从此,背起行囊、牵着母亲,四处打工,维持生计。经过一年的省吃俭用,终于攒足了学费,带着盲母,重返了她日思夜想的校园。她用全部的爱为可怜的妈妈支撑起一片晴空。

孝无声,爱无休,女儿就是妈妈的“眼睛”和“拐杖”。刘芳艳背负起了一座感恩的大山,恪守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人伦孝道。

掩卷沉思,悲从心中来。所谓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应是刘芳艳生活的全部写照。扪心自问,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温室“花朵”,从未经历过风霜的磨砺,怎会有如此坚毅、刚强的秉性。事事任性妄为的“小公主”、“小皇帝”,岂会真心关爱长辈,更别去奢谈博爱众生了。孝心不能等待,这是生命的一抹清凉,让我们用爱去铺就灿烂的前程吧!

孝高中作文篇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高中作文篇6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点评】本文观点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了“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的观点,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富有丰富的意蕴。文中论据新颖、丰富、典型。

孝高中作文篇7

提到“孝”这个字,许多人都会想到中国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而且有部分人还把这句话时时挂在嘴边,但是,真真正正的做到百善孝为先的人又有多少,有多少人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故事内容如下:

在中国的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他住在一个小村子里,家里特别贫穷。他七岁时,他的父亲上山砍柴不慎从山上跌落下来,就这样永永远远的离开他,自那以后,他和他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去喂鸡,然后织布一直织到大半夜,他还不知道母亲的辛苦,问母亲要这要那,他的母亲在提到他时,总是唉声叹气。

在他十岁的那年,一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玩,看到院子里的树上结果子,他就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把吃剩下的果皮随手丢在地上。第二天早上,他的母亲起床去喂鸡,不料踩到他前一天晚上扔在地上的果皮。种种摔倒在地。他起床后看到母亲坐在地上,就跑过去拉母亲起来,但是怎么拉母亲就是站不起来,他就跑去医生,医生来看之后,说他的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他的母亲瘫痪。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家里唯一的亲人也倒下。他看着床上的母亲,“扑通”一声就跪下来,哭着说道:“娘啊,孩儿不孝,接下来的日子就让孩儿来照顾您!”在那以后,他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母亲瘫痪后的十年里,他到处求医,希望能让他的母亲站起来,但是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是治不好瘫痪的。他的母亲由于瘫痪又得其他病,逐渐消瘦下来,越来越沧桑,看着病床上越来越老的母亲。他发誓,就算不能让母亲再次站起来,也要治好母亲身上的其他病,照顾好母亲。

他四处寻求名医,找到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到他家里为他的母亲治病。那位医生用很多方法都不知道他母亲得什么病,对他说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尝他母亲的排泄物是什么味道的。根据味道能得出他母亲哪里生病。他听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去尝,说句:“甜的。”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孝顺,我希望世人不要仅仅把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挂在嘴边,还要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