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作文集锦(11篇)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购物。
每次去超市,我们都会先买些零食。这一次,我跟妈妈发生了一点小争执。妈妈说,我吃了太多零食了,只能买小包的薯片。我可不同意,想了想,立刻拿了两包大小不同的薯片,对妈妈说:“大包的薯片70克6.7元/包,小包薯片30克3元/包,你看:3元÷30克=0.1元/克,6.7元÷70克≈0.096元/克,所以是不是大包的更便宜?”“是便宜了,可是你吃了那么多,容易上火,喉咙会受不了的。”为了不去医院,我只能听从妈妈的安排。
逛着逛着,爸爸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是工作时需要笔记本和笔,一共37人用。妈妈正要用手机计算器来算,我提醒妈妈要问一个人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笔。爸爸告诉我们按平时用的数量来算,每人用3本笔记本和2支笔。我用乘法快速算出了要买的数量,要111本笔记本和74支笔,你看:3本×37人=111本,2支×37人=74支,是不是?妈妈思考了一会说:那我们去外面文具批发店买吧,超市的是零售价,我们买的数量有这么多,按批发价不用这么贵。果然,我们在文具批发店经过妈妈跟老板的一番谈价下来,笔记本原价2元/本,笔1.5元/支,都各让利了2角/本/支给我们。我又快速的在心里打着算盘,同样用乘法把要的总数量×单价:111本×1.8元=199.8元,74支×1.3元=96.2元。这样算下来,我们真的省到不少钱,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能碰到数学题。
原来我们在数字王国里,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明朗,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用数字体现的更具体。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2
星期六下午妈妈给我们做了一些包子当晚餐,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晚餐过后妈妈要考考我:今天我用一斤面粉做了15个包子,那么你们学校早上食堂师傅做包子需要多少斤面粉呢?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马上说去算一算。我坐到书桌前,拿起纸笔认真地开始算了起来,一边算一边小声响咕“学校里大概有110位老师,假设每人都能吃三个包子,那么食堂师傅得做110×3=330个包子,每斤面粉大概能做15个包子,要算出用了多少面粉,算式很简单,不就是330÷15吗?糟了,330除15我还没学过,这该怎么办呀?我赶紧跑去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没学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分步做,先把330分成300和30,然后先用300÷15。“可是300÷15我们也没学过呀”,我插嘴道。“别着急”,妈妈说“我们可以用遮盖法,先把未尾一个零遮住,这样就简单多了,300里面有10个30,30÷15,你总会算吧,再把那个遮住的未属的零补写在后面就行了。我快然大悟,在纸上飞快地算起来,30除以15是2,那么300除以15就是20,然后再把两次计算的加起来就行了,原来330÷15是22,食堂师傅早上给全校老师做包子大概需要22斤面粉呀。
解出这道题,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有一个善于操素的头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3
早上,吃过早饭,爸爸突然对我说:“涵涵,你不是说数学很枯燥,学了也没什么用吗?今天爸爸就带你去体验一下数学的乐趣。”“好吧!”我半信半疑地回答到,跟着爸爸出了门。
刚到车库,爸爸就开始发问了:“我们的车子这么脏,是不是该洗洗了?”我使劲地点点头,“你再看看爸爸的头发长了,我要去理一下我的头发,然后还要买菜烧中饭,但我们一会要去新华书店买书,不能浪费太多时间,该怎样安排才好呢?”我瞪大眼睛想了想,这不就是我们宋老师教我们的“合理分配”问题嘛,于是我得意地跟爸爸说:“那请您告诉我洗车、理发和买菜各自需要多长时间。”爸爸告诉我洗车需30分钟,理发需20分钟,买菜需10分钟。
稍作思考后,我跟爸爸说道:“爸爸,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先把车子开到洗车店去洗车,然后你去隔壁的理发店理发,再到菜市场去买菜,最后直接去开车去书店,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了,总共只要花30分钟时间。”爸爸微笑地点头。
洗完车后,我们来到了新华书店。我准备买三本作业本、一个铅笔盒和感兴趣的书,在精心挑选之后,我选中的作业本是3元一本,铅笔盒是20元,选的两本书分别是25元和15元。结账的时候,老板说书本一律九折,爸爸说:“你来算一算这里总共多少钱?”我轻轻地问:“爸爸,一律九折是什么意思啊?”爸爸说:“就是每满10元就减一元。”我点点头,开始计算了,3*3+20+(25+15)—4=65元,爸爸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快乐。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4
晚饭后,我和妈妈去小石湖散步。
我们沿着石湖边走边看,湖边景色美丽极了,五颜六色的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周围还有很多的果树,有石榴树、橘子树、桃树。我们边走边聊,妈妈忽然说:顺顺,妈妈要考考你数学学得好不好,你同意吗?好。我一口答应。
我和顺顺沿着湖边散步,每隔50米种一棵桃树,湖边一共有多少棵桃树?
妈妈,这个题目不能解答,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湖边的路一共有多少米?
我的儿子真是太棒了,如果湖边有5000米呢?
太简单了,500050=100,100棵。我不假思索地说。
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好孩子,再仔细想想。
我一边走一边仔细思考,我的问题出在哪儿呢?想了好久,还是没有想出来,只能硬着头皮请教妈妈。
好孩子,你想,如果这段路只有50米,种几棵?
当然是2棵啦,头一棵,尾一棵。
那按照你的算法不是应该5050=1棵吗?说完妈妈笑了。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把末尾的一棵漏算了,应该是101棵。
嗯,真棒!孩子,数字从生活中来,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要仔细思考哦。如果这5000米正好是一个圆圈呢?
这回我认着的思考着,100棵。因为头和尾叠在一起。末尾的那棵就不算了。
我的儿子真是太棒了。
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5
生活处处有数学,你找到了吗?
今天是星期天,我望着杂七杂八的铅笔,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给这些铅笔安个温馨的家。我翻箱倒柜的找到上美术课用的剩余的卡通彩纸,坐在写字台前,想着该怎么做笔筒,该做多大的笔筒呢?我想着。不如做个像妈妈的化妆品盒子那样大的吧。我偷偷的把妈妈的化妆品盒子拿过来,可是跟用多大的彩纸呢。如果把妈妈的化妆品盒子剪掉的话一定会被骂死的。这时,我想起了老师上课时教我们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量一下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18厘米。量完长宽高后,我努力地想着老师上课时教我们的方法。长方体表面积=(长x高+宽x高+长x宽)x2,咦?可是这里只有五个面呀!只有一个底,如果那样算不是多算了一个底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算式应该是这样的:长x宽+2x(长x高+宽x高)。那就是10x8+2x(10x18+8x18)=80+2x(180+144)=80+2x324=80+648=728(平方厘米)耶!算出来了!只要裁728平方厘米的彩纸就可以了。哇!数学真是厉害,干啥都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这样生活就方便了!
同学们,你们看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6
寒假里,我们一家人来到安吉杭州HelloKitty乐园游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售票处排队买票。大屏幕里播放着当天的票价:节假日成人票290元,儿童票180元。我发现节假日的票价比平时的票价要贵一些;别的景点儿童票是成人票的一半,而这里的儿童票比成人票的半价要贵挺多的。是不是他们和我一样粗心算错了?我正想着,妈妈叫我算算,我们一家三口要付多少钱呢?啊!我们只教了100以内的加减法,200多的我可不会加!我把小脸一撇不耐烦的说。妈妈告诉我:可以把290这个三位数去掉0看成29一个二位数来算,最后答案再加个零升位就可以了,你试试。29+29=58,58+18=76,760元。我小心翼翼的说着我的算式。这时妈妈的也被扣掉了760元。看来我算对了。
走进乐园,里面的建筑真漂亮啊!有城堡,有喷水池,有舞台,还有好多好多的游玩设施。我玩了苹果树飞船就迫不及待地跑去远古石船,只见那船上下摇摆还会转圈,刺激极了。但是排队的人很多,队伍在慢慢地往前挪,快到我们了,爸爸妈妈在讨论还要多久才能坐上船。我突然想到了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来估算:我先观察了石船,石船上有6排位置,每一排能坐4人,四六二十四,24个位置。再数数我们前面大概有几个24,就知道我们第几批能坐上去了。我告诉爸爸妈妈:大概我们第二批就能坐上去了,因为我们前面大概只有30个人了。
玩好了石船,我还玩了旋转木马,魔法单车等等,我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估计等待的时间,嘿!嘿!还都比较准确的哦。
生活中数学问题真是无处不在啊!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7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四口来到富克斯购物广场去购物。一走进富克斯购物广场,只见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来到鞋类专柜,只见专柜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鞋类全场打5折。
于是,妈妈先给我买了一双价格150元的鞋。然后,又左挑右挑,给我买了价格是350元的运动衣和价格是500元的运动裤。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家李宁专卖店。我东张西望,左看看,右看看,看中了一双鞋子,我试穿了一下,穿起来很轻松,于是就买下了这双价格为235元的鞋子。爸爸也看中了一双鞋子,说:“管他哪,反正是打6折的。”于是,就买下这双300元的鞋子。接着,我们就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和妈妈算起了一共比原来优惠了多少元。
150÷2=75(元),350÷2=175(元),500÷2=250(元),235×0.6=141(元),300×0.6=180(元),现在用了75+175+250+141+180=820(元)。原来用掉150+350+500+235+300=1535(元),1535-850=715(元)。
通过计算,我们也看清了:其实,原价是500元的运动裤打5折等类似的促销方法也都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手段,虽然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优惠,但如果因优惠而买回一些用不到的东西,那样也许比不打折更不划算。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8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妈妈起了个早,忙着买菜剁馅儿包馄饨。
妈妈包好了,把馄饨摆在了餐盘上。妈妈问我:“现在我们包了几个馄饨了呀?”正当我准备一个一个数的时候,妈妈阻止了我:“你们已经学习了乘除法,得用上新方法哦!”我看了一下,妈妈一共包了五行,每行九个,五九四十五。我对妈妈说:“这太简单了,是四十五个。”此时,妈妈又包好了六个摆在了餐盘上,问我:“现在是几个了?”我大声的说:“再加六个,是六十一个,妈妈,这个也很简单。”妈妈笑着说:“对呀,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应用到生活中,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便起来。”
妈妈一边包,我一边数,不知不觉,妈妈已经包好了100个馄饨。这时,妈妈问我:“每个人吃十个馄饨,可以分几碗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十碗!”妈妈又说:“现在家里有九个人,该怎么分呢?”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我拿出纸笔算了起来。100除以9,得11余2。我对妈妈说:“是11碗,还多了两个馄饨。”“那还多的两个馄饨该怎么分呢?”妈妈又问我。我想了想说:“还有两个就给妈妈吃吧,妈妈包馄饨辛苦啦,应该多吃点!”妈妈开心的笑了,直夸我是个爱动脑筋又孝顺的好孩子。
生活中的数学可真有意思,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9
早晨,妈妈想做五个烧饼给我们吃,可现在已经7点10分了,吃饼时间要10分钟,7点半我要去读英语,爸爸要上班,爷爷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妈妈要在7点20分做好饼。
妈妈说“一个锅,最多只能做两个烧饼,每面要烙两分钟,正反面一起两个饼就是4分钟,另两个饼一起烙又要4分钟,最后烙一个饼,虽然是烙一个饼可正反面都要烙,还是要4分钟,这样5张饼需要4乘3等于12分钟,这样来不及了呀,怎么办?”
我跟妈妈说,妈妈来得及的,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烙好5张饼。妈妈说:“那是怎么烙呢?”我说:“这样烙,先一个锅放第1、2个饼,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钟,再用2分钟烙第3、4两张饼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张饼,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张饼的正面和第三张额反面一起烙2分钟,这时候第三张饼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张饼的反面和第5张饼的反面一起烙2分钟就全部烙好了,总共花了4+2+2+2=10分钟,正好烙完5张饼的时间是7点20分,大家都吃上了饼,也没有耽误事情。
妈妈说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好方法的呀?我说:妈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上学过了烙饼问题,想不到它就在我们身边。妈妈高兴地笑了,她又问:“那你说烙7张饼最快需要多少时间呢?”“很容易呀,原理很简单,每次烙饼可以烙两张,就是相当于有两个位子,每次不要让这两个位子空着就是最节省时间,7张饼就2乘以7等于14分钟。如果是9张饼就是2乘以9等于18分钟,N张饼需要最少2乘以N的时间。”妈妈听完后夸我说:你真会学以致用呀!
原来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我今后还要更努力学好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0
在你的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数学,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和你是分不开的。在学习了六年的比例知识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数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弟弟约好2点在森林公园集合,然后一起去动物园玩。到了目的地之后,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去森林公园的动物园,所以只好买了一幅公园的地图。地图到手后,弟弟悄悄的向我走过来,然后一把将地图抢了过来。我无可奈何,只好抑制住心里对这“小淘气包”的'无理取闹。然后弟弟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哥哥,今天就由我这个向导来带你去找狮子吧!”这时,我心想:但愿不会南辕北辙!之后,弟弟就带着我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过了大约一小时后,我终于忍无可忍,大喝:“你搞什么呀,我都快要累死了,怎么还没到?”我直接将地图夺回,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爱出风头的弟弟滥竽充数,把地图的比例尺1:5000理解成了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5000厘米。“唉,学好一身本领可真重要呀!如果像弟弟一样自以为是,不踏踏实实的学习的话,后果往往都是弄巧成拙呀!”然后,我按照我所学到的知识,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狮子那。瞧弟弟那羡慕的样子,他还求着我收他为徒弟呢!
知识是成功的关键,同学们,好好学习!!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生活中的数学作文篇11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并因此发生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而我今天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则起源于数学练习卷上的一道解决问题的其中一道小题。这道题和它的那道小题是这样的:
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独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独做比师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已经完成了240个零件。
(1)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
这道题的小题看上去十分简单,可是我却对其中的一个词产生了误解,这个词就是“完工”。我一开始认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情况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犹豫地用我的笔在上面用两人合作四天后剩余的工作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后求出来了答案,是2。
然而当我回过头来检查练习卷时,我又突然认为“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是和“现在两人合作4天”无关的,应该是要用工作总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我内心在纠结着:这道题的意思究竟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剩下的工作量所用的天数还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工作总量所要用的天数?如果是第一种解释就不太合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解释,那么“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只是为了第二小题而设置的条件吗?
就在我的思索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当我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时,我便立马下定决心,认可了第一种理解,并没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应该是指做了一部分后再把工作完成。然而,第二天,我才发现:我的第一种理解并不正确。
没想到一道简单的题竟然被我复杂化了!这就是我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