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17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1-25 手机浏览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在古人眼中代表了思乡之情,但在月圆之夜与家人们一同赏月却是另一般感受。

傍晚时分,夜空如同一块黑色的幕布将月藏在身后,江面平静如镜,乌黑的云朵倒映在江面上,静谧而美丽。

渐渐地,月亮拉开幕布站在了人们面前,江面上倒映着月亮可爱的脸庞。大人们说,月亮上住了嫦娥和她的玉兔,日日夜夜思念着后羿,看着水中的月亮,我似乎看到了嫦娥的倩影。我想,如今发达的社会让我们得以团圆,江边人们倚靠着自己的亲人,享受着独特的幸福与快乐。

月亮一步一步攀上高空,如一个调皮孩子,时而躲在云后,时而与星星交谈,时而欣赏着水中的自己。人们静静地深情地望着它。或记录下这难得的一幕,或与家人享受美好的时光。月在八月十五这个日子似乎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家与团圆,家给人温暖与幸福。中秋不像除夕热闹,鞭炮声不绝;也不像元宵,处处张灯结彩,火炽而美丽,但中秋是深情的,人们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与温情中。

月亮爬上了最高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大地,如同一匹丝绸盖在各处,微风卷着月光吹遍各处,将喜悦与幸福吹到每个人的.心中。它如一个发夹为夜空做着装饰,岸上的我们都露出了笑容。

不知何时,岸边的人群散开了,月亮与星星作伴在空中嬉闹,在我的梦中,月亮依旧皎洁明亮,我想人虽散,在那日之情之感仍会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月圆之夜,团圆之时,人们将心底的柔情流露在月夜之下,如此静谧又如此深情。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2

一到那里,天就下起了小雨,妈妈立刻说道:“你们看这天,这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可我还是玩起来了。还没到晚上,月亮还没出来,于是我就玩起了搭城堡,我先挖来沙子搭起支柱和城墙,再挖了一个堤坝防止“洪水”涌进来。忙了好一会儿,虽然搭的不高,但是我已经满头大汗了,只觉得十个手指都麻麻酸酸了,这时,从没干过脏活的爸爸看了心疼了,也蹲下来跟我一起挖来沙子搭起了城堡。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城墙垒的更高了,堤坝更坚固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在城堡里面写上四个大字:“中秋快乐”。完工了,我们一家人开心的笑了。这时我发现爸爸的额头上豆大的汗水滴下来,我看了好心酸。

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月亮悄悄地从山的那一头出来了,我就目不睛的看着它一点点的露出来,哇!好大好圆的'月亮啊!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次怎么十五就圆了啊?我想,这月亮一定也受感动了吧。忽然,天空有十几盏孔明灯飘忽不定的飞着,其中有一只飞向了月亮。此时此刻,我觉得这月亮犹如父母的爱,而飞向月亮的孔明灯,就是我那幼小的心灵。

我真的感谢父母能带我来炎亭过这特别的中秋节。父母的爱是不可比喻的,那既是无私的,也是高尚的。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3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之所以叫中秋节,是因为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温馨、团圆的美好节日。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等等,这是因为中秋节的来源传说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有关。中秋节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吃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

在老家,听爷爷说过,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在我们老家,中秋节还有提灯笼的习俗。中秋节前一个月,月饼、灯笼就开始上市了!月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福,也用来祭祖拜月,更是亲戚朋友互相赠送的节日佳品。不过,对我小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好趁着节日的机会,展露制作灯笼的才华。而大人们可以在花灯展览会上尽情娱乐。

中秋佳节,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空中,秋风习习,月明星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里摆上瓜果、月饼,再挂上大家一起制作的灯笼,这真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中秋夜了。中秋之夜,月亮在这一天也是最圆、最亮。家家户户都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桌子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啊,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色!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讲述的就是中秋节明月当空的景象。

中秋节有许多习俗、祭月、赏月、团圆吃月饼……其中流传最广的想必就是吃月饼了。

月饼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双圆的意义,把月饼叫作是“团圆饼”,月饼成为必备的祭品,人们拜月之后把月饼分而为食之以求团圆。

月饼种类有很多:冰皮月饼,冰冰凉凉的皮裹着冰冰凉凉的馅,皮一破,里面的馅就流了出来。双黄莲蓉月饼,软软的皮里面有甜甜腻腻的莲蓉,莲蓉里又包含了咸香的咸蛋黄,配着茶真是再妙不过了。五仁月饼是老一辈人的最爱,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坚果馅,一口下去,坚果的香与月饼皮的.甜合并起来,直往嘴里冲。

我只吃过一种冰皮月饼,是榴莲味的,它只有鸡蛋那么大,我咬了一小块它的皮,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那流沙般的馅已经涌了出来,我只好把馅吃完,再品尝那软软糯糯的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5

带着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我们又迎来了中秋节。这是一个没有团聚的中秋节,因为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不能回到遥远的家过上一个中秋节,再奔波回来继续学习。

中秋月下,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任思乡的泪水泛滥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彼此之间的话少之又少,那个却是那么地温暖与温馨。这也将会变成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因为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团圆时刻的可贵。

中秋到来,兄弟团聚,姐妹团聚,亲友团聚,这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团圆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脸,总挂起亲情的思念。但在此时此刻,月亮圆了,家也圆了,那千千万万的思念也圆了。一起吃饭,虽是简单,却情意绵绵。团聚的愉悦,亲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圆,小区里几十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点灯笼,点蜡烛。一闪一闪的烛光在我扑朔迷离的眼中闪耀。月亮啊,这是亲情的烛光么?看看这一对对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单纯的,是个真正的团圆家。烛光点明了整个小区,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家。

今晚,月亮很圆,月光很柔和美丽。一家人在月光下赏花观月,这难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吗?星星和月亮妈妈、蓝天爸爸团圆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这是盼了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团圆的夜,是亲情的月光永远普照的着这个温馨可爱的家的夜。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6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节,正是一年最快乐,也是凉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劳动,最后终于可以品尝果实的甜美,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钻入人心之际,家家吃月饼,赏月亮,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别有一番滋味。我记得苏东坡的诗句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美味糕点。有的地方过中秋节,比如江南过中秋就有点与众不同,比如有钱人家吃月饼,贫苦人家吃南瓜的风俗。那么你的家乡是如何吃月饼的,月饼有什么不同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黄花,黄花美丽,善良,聪明。由于那年大旱,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经常躺在床上,后来,黄花在南山的草丛里发现了两个扁圆的野瓜,于是就把他带回家,煮给父母吃,没想到这瓜香喷喷,甜津津的,两位老人吃了后食欲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黄花把瓜种子种在地里,后来长出许多瓜来,因为他改为:她是从南山采来的,所以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传着吃南瓜的习俗。你吃南瓜有怎样的感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看着月中桂花,闻着一阵阵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欢聚一堂,以成为节日的一种享受。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吴刚捧出桂花酒”来增加底蕴,可以写一下家人引用桂花酒时的温馨场面。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7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随妈妈在城市里生活。那时候,家里面很穷。过中秋节了,城里的孩子都有月饼吃。我俩也缠着妈妈。想要讨一口月饼吃。妈妈带着我们俩从家里出来,在金虾巷里转悠。

金虾巷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时候,马路很窄,马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书的,总之卖什么的都有。卖的所有的东西对我和弟弟来说,都是那么让我们奢望的东西。

妈妈带我们到一个用铁皮搭着的.小店里,给我们买了一块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不象现在品种繁多。那时候的月饼馅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条仁吧,咬在口里,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月饼的原因。小时候,对月饼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妈妈看着我们姐弟俩分一块月饼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节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军训结束后,中秋节也来临了。学校放假。回到家里,那时候正是农忙,在镇里干活的爸爸买回来几个大梨,几个大桔子摆在门前。那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大。一轮红红的明月正挂在门前的柳树上,门前稻坪上正摆着打了头遍的稻子,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爸爸跟我讲:跟梅姐讲,军训你晒黑的象锅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这是我三十几年以来,唯一记得住的中秋节。

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个中秋节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印象。

也许永远不会再有了。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9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就是祈愿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长相厮守,都能在这一天相聚、团圆,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虽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停,但却丝毫不能阻挡人们回家的脚步。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打着雨伞、披着雨衣,行色匆匆,似乎心中在想:不管下多雨,我今天一定要回家与亲人团圆!

尽管妈妈的`单位发了月饼,可是奶奶仍然自己和了面,并让爷爷冒雨到商店买来了酵母和烧碱,她老人家要自己亲自动手烙糖饼。面终于发好了,只见奶奶将烧碱化成溶液倒进面中,酸酸的面在与烧碱进行中和反应后一下子没了酸味;奶奶又将芝麻糖馅子包进面团中,拍成圆圆的饼子,整齐地摆放在面板上,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烙了。只见奶奶拿出一个平底的锅,这是专门烙饼的锅,把火调得小小的,在上面慢慢地烘烤,不一会,糖饼的香味就在家中弥漫开来,到处都是,闻几口就忍不住流下口水。因为妈妈要上晚班,所以我们家在中午做了好多菜,还喝了酒。我以水当酒,祝愿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祝愿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也祝愿自己学习进步!

妈妈临行前,爸爸深情地说:“今天是团圆节,你要早点回家,我和孩子等你……”从爸爸的话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秋——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0

青岛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

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青岛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青岛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青岛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青岛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青岛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1

月圆之时,团圆之日。清辉月光洒向庭院,映出的是人们团圆时幸福的笑容。

碧空如洗,窗外骄阳似火,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荡晃,个个面带红晕,嘴带笑容。街上人潮涌动,或买桂花酒,或买月饼。印有各种花色的月饼,在橱窗中展示着,光是看看就能令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何况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入口香甜,美味可口,浅尝一口,粉碎的感觉卷入舌尖,妙不可言。

时光荏苒,转瞬即夜。当霞色拭去最后一缕嫣红,黑夜袭来,明月当空。这时大街小巷清冷无人,楼房上的窗里却探出了无数颗脑袋。在庭院里摆上石桌,木凳,桂花佳酿,举杯邀月,共度佳节,岂不妙哉?

再摆上月饼,一家人围坐石桌,谈笑风生,或饮酒作乐,或佳话共谈。离乡背景的游子在今日归家,不得好生嘘寒问暖一番?只是不知几家欢喜几家愁,若游子未归,只得望月怀远,仿佛那千丝万缕的月光,便是牵连你我感情的桥梁。

中秋的`夜晚可不比除夕热闹,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焦在今晚的月色上,据说月里是广寒宫,而广寒宫里住着嫦娥,玉兔……

传说后羿与嫦娥是一对恋人,后羿因射日有功,获王母娘娘赠送仙丹一枚,吃后便可升仙,长生不老。后羿并没有吃,而是交给了嫦娥保管。一日,一贼想偷窃仙丹,嫦娥无奈吞下仙丹,飞升成仙,自此与后羿天人永隔。

夜,静得深邃,月,洒下点点光辉,月光透过层层清云,透过心田,略带暖意。那是嫦娥对后羿的思念,亦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千古流传的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澈的`无限怀念。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千里迢迢地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直到现在,中秋节还延续着当时古代的传统习俗。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3

当夜幕悄悄降临以后,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一起来到屋外,准备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我还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儿终于从房后升起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她圆得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洁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丰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药,从此住在寂寞的广寒宫内;吴刚,被罚永远砍不断的桂树;小玉兔儿,在广寒宫里为嫦娥捣药……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地球的妖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乡的外婆、外公和儿时的朋友来,这岂不正应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的意境么!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饼的传说,我又想起大连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4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起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5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感慨万分的端午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因为现在我已将二年级的知识收获,开始收获三年级的知识。

每逢节日这一天,亲人们团聚围坐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月饼有杏仁、有豆沙、有鸡蛋、还有芝麻……,月饼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尝尝鲜,看看哪一种口味的月饼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饼,外面脆中间甜里面又冷又硬吃在嘴里乐在心里,还有杏仁月饼,外面软里面脆香可口想起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节提前到来,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们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6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独特风俗的节日,也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这个节日的风俗很多,例如吃月饼,燃灯赏月等等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馅。”可见从古代起,大家就很重视这节日了。

幼儿园时,我也开始重视这些节日了。中秋前一天,老师让大家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灯笼。我们各个兴致勃勃拿起各种各样的工具加工自己的灯笼,有小兔灯,小熊灯,小狗灯等可爱又耐看的灯笼。

制作过程中,老师还讲述着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中秋节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它与其余几个传统节日一样,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记载。后来也有贵人,文人学士仿效起来。李白这位诗人便是其中一员。对月亮祭拜这个习俗也就流传到明天而月下,游玩于许多中秋习俗,都是人们对生活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时的我怎么活听得懂呢?长大了看到这些话才觉得饶有趣味。

中秋那晚,我与家人们一起闲逛着。到了那条挂满五彩缤纷的灯笼的街上,我们漫步在这灯笼的世界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玉兔灯,形象逼真的`月亮灯。朴素古典的功能,各式各样的灯笼,造型优美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那时年纪还小,也不太讲究,只是把灯挂在了高处。在灯光的映衬下,一个个灯笼活灵活现的。再加上我们细心设置的灯谜,这些灯笼也变得更加有趣。远望时如同星星一般,若隐若现,璀璨夺目。

荡悠了许久,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条灯火通明的街道。

长大了,再回想起这些往事,不禁笑出了声。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篇17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

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