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概况(精选2篇)
天津经济概况篇1
一、天津市GDP情况
2018年,天津市生产总值(GDP)1880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71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7609.81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7.12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0.9:40.5:58.6。其中人均GDP达到12.1万元。
二、天津市财政收入及支出
2018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6.1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624.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2%,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98.43亿元,增长6.7%;企业所得税319.51亿元,增长3.1%;个人所得税129.78亿元,增长11.4%。
2018年,天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4.53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4.08亿元,增长9.7%;教育支出446.67亿元,增长3.3%;医疗卫生支出192.55亿元,增长5.7%;住房保障支出91.71亿元,增长43.1%。
三、天津市人口概况
截至2018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9.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99.0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2.0%。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296.81万人,城镇化率为83.15%。常住人口出生率6.67‰,死亡率5.42‰,自然增长率1.25‰。
四、天津市人均收入及消费支出
2018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06元,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76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5元,增长6.0%。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903元,增长7.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18.4%、14.3%和12.0%。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在持续大幅清费减负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新增就业4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降碳完成进度目标。
今天上午,天津市2020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在天津社会科学院举行。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魏泳博做天津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成果发布,系统总结了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对2020年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本报告分为三部分: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环境,二是2019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情况,三是2020年天津市经济展望。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环境
当前,国际环境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经贸摩擦和需求不足导致全球贸易疲软,直接投资局势不容乐观,经济风险不确定性增加。
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国内经济长期向好但短期存在下行压力,整体消费升级与部分消费低迷并存,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二、2019年天津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是天津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战略性调整的一年。全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环境,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连续保持向好势头。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增加值同比增长6.5%,快于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1%,扭转了近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全市新增就业37.23万人,同比增长1.2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2元,增长7.1%。
内需结构深入调整。投资驾辕之马作用充分发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三大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大,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投资大幅增长。消费领域需求不断升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升级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潜力新亮点呈现,一批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夜市街区建成运营,带动周边商场、餐饮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国庆期间,我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强劲,高耗能行业占比、速度继续回落。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增势良好。服务业总体平稳发展。营利性服务业快速领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动能充沛。住餐市场增速小幅加快,交通运输业增长平稳,金融存贷款增速稳中放缓,商品房销售增势较好。农业和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
2019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由于转让部分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政府持有股权收入、盘活变现政府闲置资产收入等因素影响,市级一般公共收入扭转负增长局面,实现大幅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降幅收窄趋势,预计全年总额基本持平,增速有望由负转正。新增就业人数约5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定,保持在7%左右。
三、2020年天津市经济展望
2020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仍将持续,中美经贸摩擦的后续走势存在变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重点领域风险仍存。我市经济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增长的韧性逐步增强,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逐步实施,各领域积极因素正在加速累计。
预计2020年工业经济承压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略快于今年。有利因素:一是新生动能成长势头良好,占比稳步提高,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二是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深入推进,陆续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民营经济十九条智造十条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简政放权、深化开放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大幅降低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三是爱旭光伏、三星电机MLCC、国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投达产,形成有效增量。
预计2020年服务业将保持稳健增长。金融业的流动性合理充裕,重点项目与资金匹配程度逐步改善,预计存贷款增长稳中有进。批发零售业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增速好于今年。住宿餐饮业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业在国家政策未明显调整的情况下,预计商品房销售面积趋缓。其他服务业态势良好,5G加快布局,预计其他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电信业务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2020年,我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持续向好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结合当前重点项目、前期和储备项目情况,若工作措施有力,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能保持10%的增速。全市社零额将延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实现3%左右。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以上。
天津经济概况篇2
天津,共去过4/5次,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大麻花、狗不理、劝业场还是滨海新区等,都记忆犹新。感觉天津虽不是帝都,却有帝都的一些气质,如今的天津,经济上却十分的低调,下面就来看看天津的真实经济状况。
天津的名号很豪华。
天津,是中国的直辖市。中国有四大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直辖市的级别不是一般省会城市能比得了得,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但是直属中央管理的省级行政单位。
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自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天津历经600多年,形成了气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曾经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在2014年12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天津国土面积为11946.88平方公里,人口1560万(2018)。
天津现辖16个区,其中包括滨海新区、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在之前《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其中,双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双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蓟州区北部山地丘陵地带。
中心城区是天津的发祥地,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商业中心。并按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按照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进行功能定位。
天津的低调源于经济
天津的经济总量:2019年,天津创造的经济总量仅14104亿人民币,全国排名第10。而中国四大直辖市:上海GDP为38155亿、北京为35371亿、重庆市为23605亿,因此,可以看出天津是最低的,仅仅相当于上海经济总量的近37%左右,仅比南京市多出约73亿左右。低于省会城市广州、成都、武汉、杭州;
天津2019年人均GDP为90306元人民币,全国第61位。人均GDP仅相当于普通地级市无锡的50%左右。仅比重庆市75828元多14478元。可见,天津市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与其直辖市的重磅地位不相符。(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及公开媒体等综合)
但GDP仅仅是一串数字,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不能只看GDP,还要看城市的战略定位,人口数量,财政,教育及医疗等各角度。毕竟天津是中国区区可数的四大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超大城市,这些重磅定位绝不是一些强省省会能够比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津经济再怎么也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副国级城市,中国一线城市,毕竟天津靠近首都北京。
为什么天津经济近些年衰弱了呢?
一、天津前期投资发展速度太快: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天津两座城市均被设为直辖市,国家也为两座城市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1992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2006年滨海新区升级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可见国家对于天津的重视程度。
滨海新区曾被国内外誉为世界第三经济增长极,是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当年,滨海新区也曾跑出了令人瞩目的滨海发展速度。但由于滨海新区长期依赖传统产业和依靠投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天津有过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比如2007年至2011年,天津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每年20%以上速度,某些年份甚至超过40%,这个成绩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投资高速增长,让天津的GDP连续多年保持10%、甚至15%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比如闻名全国的夏利轿车就是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遥想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可是风光无限的奢侈品。天津另外一个产业强项是以手机为主导的电子产品组装,在当年功能机为王的时代,摩托罗拉和三星的中国手机工厂都投资在了天津,天津也一度占据了北方70%以上的手机产量和一半以上的手机利润,遗憾的是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时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在手机上的地位逐渐消失。
比如摩托罗拉天津工厂已于2016年就关闭转移到了人力资源成本更低廉的武汉,三星的手机工厂则也有退出的打算,天津的制造业流失很严重,经济发展和高端就业被压缩。
经过高速增长后,自2012至2016年,投资增速从18.5%迅速下降到8%,天津的经济总量GDP增速也从14%大幅降至9%左右。特别是2017年,天津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了0.5%,相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因此,天津经济增长被投资增速下降按下了慢车健。
二、天津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天津城市定位和地理区位优势条件,比较适合布局大型石油化工产业。所以,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一直是天津经济是最有力的支柱产业,而且是投资大项目的重点。天津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依靠投资拉动,没有及时战略性转型,当战略性新兴产业星火燎原之时,天津布局重工业导致的产业僵化且缺乏活力,在全球市场缺乏动力及国内生态环保严格执法越来越严的大背景之下,使得天津重工业产业船大难掉头。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全球市场与重工业有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一直萎靡不振,中国GDP增速也从10%开始高位滑落。宏观经济数据的滑落,传统重工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比如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当年经济数据表现为当即腰斩,并且展开了漫长的经济负增长之路。作为重工次一级的重工业基地—华北地区,经济数据大幅滑落主要还是和环保方针政策有关。因为相比于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环境压力就大很多,因为产业缺乏缓冲地带。
事实上,对于华北及天津的重工业而言,控制雾霾,保护生态环境,往往只能通过限产或工厂迁移来完成任务,这无疑要影响到华北区域的经济数据,因为重工业是前期投入非常大的产业,设备厂房的投入占公司企业资金投入的大头,因此,企业工厂异地搬家,是一个不小的资金数字,即使是停工期间的设备停止运转成本就十分庞大,当然是环保因素是造成华北区域经济衰弱的的重要因素。
此外,就是同质化竞争,天津另一大支柱产业和海运物流相关的石化精炼产业,由于过去天津的工业基础雄厚,港口条件优越成熟,环渤海地区的油品更多的是在天津进口并精炼为成品油,因此,天津的工业码头和石油炼化两项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但是随着唐山和沧州黄骅港的崛起,能源相关的业务被分流到了环渤海地区更多的地方。
从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来观察,中国老牌直辖市天津只有59家上市公司,不仅远低于北京(379家)、上海(329家),而且低于杭州、苏州、广州、南京、无锡、成都、宁波。当时,在上市公司数量上排名上,天津连前十都没能进去。而且59家上市公司,还有一多半是地方国企和在津央企。
三、天津主动挤GDP水份:自震惊全国的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天津开始主动反思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努力积极谋求战略性转型。自2017年开始,天津滨海新区对经济数据重新进行了测算及统计,挤出大约三分之一GDP水份。天津挤水之前的滨海新区,当时雄心勃勃要迈入万亿俱乐部挤水之后经济更加真实健康。
另外一个原因,天津战略打造两个超大的城区,但滨海新区和天津主城区距离太远,差不多是深圳和广州的距离,而且两处缺乏协同效应。天津离首都距离又比较很近,势必对天津在人才、技术、资源等形成一定的虹吸效应。
天津具有的三大天然优势
优势之一、天津的制造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天津在产业链体系上具备一定竞争力,比如天津制造业体系具有完整性,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也比较迅速,供应链配套布局完善,这些因素有利于投资天津的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也是吸引外资的很重要因素。
天津的工业十分发达、并且门类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中国传统与当今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是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第一部电话、第一架照相机、第一台汽车发动机、第一只手表的产地。
自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已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新兴支柱产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50家在天津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
天津已形成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等一批大型项目,已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天津是全球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其中就是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空客A320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特种飞行器生产基地、直升机产业基地、无人机产业基地、机翼组装生产、航天器制造产业基地;
在石油化工领域,拥有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渤海化工园、精细化工基地;在冶金机械领域,拥有天钢扩能、海鸥精密机械加工基地、滨海机电工业园、中国南车集团天津工业园、中国北车集团天津工业园、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
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电子加速器生产基地、蓝鲸海量存储项目、生物芯片研发基地;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金耀生物园、百特大输液增资扩能项目;在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拥有京瓷太阳能新工厂、风电产业聚集地、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北疆发电厂等。
优势二、天津区位资源优势显著。天津地理毗邻北京,既是天津的劣势也是优势。原因是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天津除可以积极承接北京转移的产业,而且在人才引进上也在发力。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把握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其次就是医疗。由于天津教育资源很丰富,医疗水平较高,比如天津肿瘤医院等专科医院在全国排名靠前,是吸引人才的优势条件。
天津是中国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是著名医学学府。共有34家三级甲等医院,较为著名的三甲医院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在科研方面,天津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位列全国第三位。科研单位众多,包含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以及信息产业等多个领域。比如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天河一号和曙光计算机天津产业基地生产的曙光星云,曾为世界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另外,滨海新区开发区间腹地广阔,作为三北入海口,在引领地区外向型经济上,可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并且带动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战略性转型。
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吞吐量世界第四的综合性港口,位于滨海新区。
优势三、天津具有政策资源优势。天津同时拥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两块金字招牌,天津可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作用,做到先行先试,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抛弃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学会做改革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天津在金融创新示范区的上有国家优惠政策,天津金融租赁行业已露头角,希望能够成为天津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金融方面,拥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天交所)在滨海新区(2008年9月注册营业)。中国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2009年12月正式开业),是国内唯一设立监管委员会、受省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管的商品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2010年11月正式启动交易,是全球首家由政府发起、中国首家受省级地方政府监管的份额化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
天津未来发展方向及动力
一、天津应提高民营经济占比。历史经验证明,民营经济对提升就业、促进经济优势明显。天津民营经济占比不高,在A股上市的59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大约有20家,占比不高,并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4%。今年天津市曾经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九条,就是要降低企业成本,创造天津投资洼地,扩大民营经济占比。
二、转变思维调整产业机构。天津经济严重倚重传统产业,未来天津规划应该像国内发达省份一样提前谋划,保持前瞻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的新兴产业及高附加值产业,为天津未来的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争取时间、留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