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热点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作文(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3-12-04 手机浏览

我的家乡作文篇1

我听过爷爷说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南方,那里山清水秀,有很多很多的小山丘,山丘上树木茂盛,小鸟在枝头歌唱,特别好听。

家乡虽然偏辟远离闹市,但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清晨,朝霞满天,火红的太阳慢慢升起,金光万道。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山坡上,乡亲们满头大汗地在地里干着农活,虽然又热又累,但大家还是很满意这样的田园生活。

每天晚上,点点灯光从家家户户的窗口流出,好像漫山遍野的萤火虫在飞舞,美丽极了。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

我的家乡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化隆县的边远山区,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更没有高楼大厦,但我的家乡的天--湛蓝、湛蓝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微风吹拂下,送来阵阵花草泥土的香味,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春天,冰雪融化,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的注视着大地;连四季常青的松树,也换去了陈旧的冬装,穿上了翠绿的青衣。还有那村边的小溪,哗哗哗的唱着欢乐的歌曲,缓缓的流向远方。温暖的春天给大地万物带来了无比的恩惠,使大地充满了生机,家乡的山上开满了野花,那野花是粉红的,可虽然它们没有玫瑰的气味浓香,也没有牡丹的国色天仙,可它却显得那样平凡、大方、善良,还有那一朵一朵的马兰红,也十分引人注目。

夏天,白杨树的叶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好想把他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尤其那桃形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翠色欲流。还有那绿油油的小草有时弯腰,有时频频点头,尤其是那藏在绿草从中的小花,转眼间,齐刷刷地从草丛里冒出来,百花绽放,点缀着草地的单调。

炎热的夏日当空,正烤着大地。白天,人们在大树下乘凉,骄傲的喜鹊在枝头上大叫,仿佛在为我们解闷,炎热迫使人们去买冰棒,咬上一口,凉飕飕的,开心极了;晚上,我们把板凳拿出去,放在大院里,一边聊天,一边吃西瓜,睡觉还可以在院里,可凉快了。

秋天,秋高气爽的日子来了,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开心而有温暖的笑容,因为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从远处看那些金黄色的麦子,就像是一块块用金子镶成的地毯,使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到了秋末的时候,菊花开了,人们可以用它来做装饰品、做“香包”、泡茶,还可以用来做药呢!

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飘在头上、身上。小朋友们捡起来串成一串,戴在脖子上,来装饰自己可爱的脸庞。还有的小朋友躺在树叶上,仰望蓝天,白云,遐想着未来……那舒服闲逸的模样真让人羡慕。

冬天,凛冽的寒风猛烈地刮着,雪花飞舞,大雪纷纷地下着,可坚强的松树却不以为然,在风中、雪中傲然挺立,正在顽强的对抗着风雪的击打。雪花飘落在房上,地上,整个大地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雪停了,同学们像一只只欢乐的小鸟跑向外面,玩起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你打我一下,我追逐着你,那欢乐的叫喊声震得小鸟都飞了起来,震得亮晶晶的银条儿脱下了雪白的衣裳。

你们说我的家乡美不美?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作文篇3

提起我的家乡南京,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或者随口吟诵“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样的诗句。

是的,南京留给人们的印象是丰富而又多元的。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是,南京最吸引我的却是“世界文学之都”这张名片。

20xx年10月31日,一个让所有南京人都激动不已的日子。这天,家乡成为国内首个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以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是惊喜,也是众望所归。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殇。”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连那个豪放不羁、天马行空的诗仙都放下架子和金陵子弟交往甚欢,可见南京是一个多么有文学魅力的城市。

在中国灿若星河的文学长河里,雄篇巨著比比皆是。而创作许多“第一”的文学作品都发端于南京。从早期的《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辑,《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辑,《千字文》是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专辑,《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而到了近代,更是将文学的成就推向了高峰。《儒林外史》《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等传世名作都与南京结下深厚的缘份。一部《红楼梦》让我们走进了绚丽多彩的大观园,金陵十二钗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南京人讲的头头是道。这都要归功于“老南京”曹雪芹的妙笔生花。

在市区闹中取静的地方随园,有一处乌龙潭公园,据考证是当年曹家的后花园。那里现在建起了南京曹雪芹纪念馆。依山丘,傍绿水,白墙灰瓦,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门前竖着一副对联:“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意境高格,让人浮想联翩。在乌龙潭南边的龟山上,竖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石头记”。据考证,曹书中大观园的原型有一部分就是位于乌龙潭东首的江宁织造园,现易名为随园。

而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的出现,更是为南京的文学底蕴增色不少。在南京有一所全国著名的中学南师附中,这所百年名校的前身曾经是鲁迅先生学习过的地方。当年他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从绍兴来到南京。在南京求学近四年里,思想得到启蒙,他在《琐记》这篇散文中所提及的南京生活,是他“立人”思想、“前行者”“寻路人”形象的一个缩影。还有著名的《呐喊·自序》里对“南京记忆”的选择与重构。如今,他在南京留下的印迹被贴上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标签,成为众多青少年求学若渴的殿堂。

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你除了觉得很惬意,还会感觉到一种“书香”的氛围。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店,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方便地找个地方歇歇脚,充充电。离我们学校不远的西西弗书店,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因为有的时候放学早,家里人还没过来接,我就到书店里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看书,或者写作业。这里遵循“一切皆可阅读”的空间设计理念,充满英伦范儿,让你来了就不想走。我经常坐在落地窗前,手捧一本书读得如醉如痴,有时连爸爸进来都不知道。家门口旁边的新城市广场上是大众书局的连锁店,让你可以随时随地到那里“开卷有益”。

有时候,爸爸会骑着单车带我到不远的清凉山崇正书院逛逛。这里真是一个“风水宝地”,坐落在山林掩映之间,高雅清幽。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创建者为明朝南京督学御史耿定向。明代首位南京状元焦竑即出自该书院。他流连于南京的名胜古迹之间,写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诗文。如“虎踞关前一径斜,僧楼西上瞰江涯。窗间夕照横全楚,谷底长风散落霞。”现在成为大众研学参观的场所。我和爸爸就经常到这里的“崇正讲堂”,听专家学者讲中国文化和南京历史,受益匪浅。去年江苏首家诗教基地也落户崇正书院,我正期盼着去听一场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