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自然作文(7篇)
保护大自然作文
我家小区前面有个美丽的小花园。花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草坪里的小草葱葱茏茏,中间有两头牛,它们是雕塑的,像真的一样。在花园中间有一个大花坛,花儿争奇斗艳地开放着……
可是有一天,花园变了个样。草坪上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还有果皮、纸屑,花园都快成了垃圾场。小草渐渐地变得枯黄,花儿已经枯萎。
一个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出去玩。我们发现公园有很多垃圾,我们一起回家拿塑料袋捡垃圾。大约捡了一个小时。尽管我们的手弄脏了,可我们心里很高兴,因为我们为环保做了一件事。
我要告诉大家——保护大自然,人人有责!
伤寒论篇2
【关键词】:伤寒论祛邪理论吐法下法汗法清法
【正文快照】:
祛邪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治疗理论,并总结了当时医家临床经验的得失,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祛邪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架构,使祛邪之时有法可依、有方可循。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复习,略作如下总结。1《伤寒论》
【参考文献】
1杨广智,麦丽霞,云济;太阳病误治致心阳虚汤证辨治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2李青卿;颜新;潘新;孙鑫;颜乾麟;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3张天婵;丛惠芳;从伏邪理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邓校征;张仲景的法与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邹庸;陈云志;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21期
6易华波;浅论四逆散与升降散治疗外感高热之异同[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7陆鹏;张丰正;王鸿度;“少阳主骨”浅析[J];甘肃中医;2009年09期
8孟淑辉;刘轲;谈小建中汤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12年11期
保护大自然作文篇3
前几天,我看**,上面所说的是人类不保护大自然,随地乱扔垃圾,汽车尾气太严重。不仅导致酸雨的降落,更导致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无家可归。我看完之后,有一点惊讶,当我继续向下看的时候,可不单单是惊讶了,我甚至有一点的心疼了。接下来讲述的是海豹。她讲述的是,海豹因为人类所丢的垃圾而失去了家园。他们甚至为了生存,爬**八十米的悬崖,可这有谁知道安不安全呢?答案是不安全。我看到有的年迈的海豹刚爬上去,为了生存,就绊倒悬崖边上的石头,而从八十米的悬崖上面滚落下来。从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慢慢的闭上双眼的时候,我的心不由自主的抽痛。在生存面前,生命竟然是这样的渺小,微不足道。她滚落下来,地面上的灰尘扬起,地面砸出一个深深的大坑,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
以前,北极熊可谓是在北极地区随地可见他们的身影。可是当人类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时候,垃圾已经随处可见。我看到那些视频,有的北极熊竟然去翻我们丢过的垃圾,看看有没有一些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可是不如所以,没有可以调饱肚子的东西。他们最终会活活的**在地面上。所以我在这里,想由衷的说一句,请广大人类从现在开始,可以好好的爱护我们的家园。让那些野生小动物们不在受一点的伤害。
这样不保护大自然也有可能引起酸雨的产生。酸雨我想大家都知道吧,被我们称之为,空中杀手。他一旦降落下来,会给人们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不仅人类,还有植物,动物。酸雨一旦占到了人类的皮肤,皮肤就会被酸雨灼伤。植物会大批大批的**,动物们也会有灭顶之灾。这给我们的家园带来的'影响可是不小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园,既然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先保护好大自然。让那些空中杀手,酸雨都离我们远去,让那些北极熊和海豹都有一个栖身之地。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就像熊出没里面的那样,熊大熊二经常说的一句话,保护森林,人人有责。可是到了我们现在的这个环节,我希望可以变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都出一份力,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人多力量大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都聚集起来,每个人各出一份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吧!
保护大自然作文篇4
地球很美,也很翠弱。
早晨,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树的柳丝在跳舞,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这种美好的早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应为我们不爱护地球,也许很多人说怎么不爱护了。一、就是乱丢垃圾,二、浪费纸,三、浪费水。四、污染空气。五、浪费电,我们应该要保护地球怎么保护呢?一、不要乱丢垃圾,二、节约用纸,三、节约用水,四、是不要污染空气,节约用电。等那我们的地球不是很美了吗?
保护大自然作文篇5
小红莎是个十分爱大自然的孩子。有好几天,她都看到人们乱砍乱伐大树,心里很是气愤。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跑过去,对他们说:“你们不能伤害树木,树木是我们的`朋友!”“哼,小姑娘,你别管我们的事!”一位叔叔说。“你还是自己玩去吧!”他把红莎推开,继续砍伐大树。
太可恶了!人们竟然连自己的树木朋友都敢伤害!小红莎晚上坐在床上还在想。她梦见自己在一位仙女身旁,仙女说:“红莎,我会带你到20年后的地球去看看。”说完,她拉起红莎的手,来到了20年后的地球。天哪!这还是我们的家园吗?天空灰蒙蒙的,地上有成片的垃圾。红纱觉得自己有些渴了,便想和仙女说一声,却发现仙女早已不见踪影。她只能自己去找水喝。
她来到一条小溪前,发现溪水肮脏无比,成千上万只鱼儿浮在水面上,奄奄一息。她伤心地呜呜哭起来。一转头,小红莎发现成片的森林被砍伐得只剩树桩了,鸟儿们在树桩上哭泣。她哭得更大声了。一阵狂风吹来,小红莎被卷了起来。
“哇!救命啊!”红莎惊醒了。她对自己说:“一定要保护大自然,不要砍树啊!”她找来伙伴们,一起做了些宣传单,发放给人们。人们终于被说服了,开始保护环境。他们除去了砍树计划,减少开汽车,*也减少了工厂的数量……环境终于一天比一天好了。红莎看到美丽的大自然再一次恢复了生机,她高兴地笑着说:“我要坚持下去,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伤寒论篇6
【关键词】《伤寒论》辨证方药
《伤寒论》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创造性地阐明了“辨证论治”的科学法则,从而奠定了祖国医学的思想体系,使后世医家得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准绳。正如清·柯韵伯所说:“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症立法也。”(《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全论大法第一》)徐灵胎也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临证指南医案·卷五·寒·徐评》)兹就《伤寒论》的辨证方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作扼要探析。
辨证细致是临床先决条件
“辨”就是辨别、研究和分析,“证”就是疾病表现的征象。《伤寒论》一书的精髓所在,就是“辨证细致准确”,研究《伤寒论》必须前后对照,互相比较,找出其辨证的真谛,这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从主客关系求辨证《伤寒论》的中心是六经分证,论中列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篇。在各篇论证中,为了明辨疑似,鉴别清晰,条文之间,有主有客。主客关系,也就是辨证的关系。所谓主,是本经病证;所谓客,是他经病证。从主客的条文进行辨证。如太阳病治宜麻黄汤、桂枝汤和青龙汤,这是本经病证,是主;而在太阳病篇,既有白虎汤,又有四逆汤,这些都是他经病证,是客。值得深思的,在太阳病篇里,谈白虎汤不明说是阳明病,谈四逆汤也不明说是少阴病。阳明病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此也没有明言少阴病,而是与前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作为辨证鉴别的条文。再如:少阴病篇有三急下证,用承气汤不明说阳明病,这也是仲景辨证鉴别的条文,少阴病三急下证,是类似少阴病的阳明里实证,按理不能列入少阴篇,其所以冠“少阴病”三字,是提醒后人不为假象所惑,与篇中所列“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四逆散主之。”(318)其意义相同。若把少阴病三急下,看为少阴病的本证,这是一个误会,失却了仲景六经辨证纲领的重大意义。
从“反”字上体验辨证《伤寒论》是笔法精练、文简意赅的优秀著作,文字均有一定法度,论中的“反”字具有辨证的涵义。举例如下:“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此条不恶寒反恶热,是与太阳病发热恶寒相辨别。“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太阳病理应脉浮,而今脉沉,沉主里,不在表,故特曰“反”,以示鉴别。“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少阴病以不发热但恶寒为主证,发热不是主证,现在发热,说明这是变局,所以说“反”发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317)少阴病恶寒是本证,不恶寒不是少阴病的一般病情,而是阴证似阳,故加“反”字。由此可见,论中“反”字,确寓辨证之义。
类似证候的辨证《伤寒论》六经分证的核心是对证候的辨别,试举几例。
分寒热:《伤寒论》对热型的分辨是很细致的。将“发热恶寒”列为太阳病;“发热不恶寒”列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列为少阳病;“手足自温”列为太阴病;“不发热但恶寒”列为少阴病;“时厥时热”列为厥阴病,成为六个大纲,对临床指导意义很大。发热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如翕翕发热(12)属阳气怫郁于外;蒸蒸发热(248)属里热达外;恶热(182)属阳明经热的外证,潮热(104、201、208、209、214、220、229)是由于邪热与燥屎内结;寒热往来(96、97、136、147)是少阳病正邪相搏的局面;烦热(77)主要由于无形邪热内扰胸膈;里寒外热(370、317)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厥逆面赤(315)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真寒假热(82)是阳虚假热,水气内动;先厥后热(331、292)是阳气未泯之象。
审口味:《伤寒溯源集》“夫渴不渴,乃有热无热之大分别也。”发热而渴,不恶寒者(6)此为温病,渴与不渴是辨别温病与伤寒的关键。大烦渴不解,口燥渴(26、168、169),口干舌燥者(170、222)均属里热伤津之证;口燥咽干,自利清水,色纯青者(320、321)为有形实热耗津烁液;口不仁面垢(219)为三阳合病;下利欲饮水者(373)属湿热下迫;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则吐(71、72、74、244)为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223、319)为阴虚内热、水热互结;口苦、咽干、目眩(263)为少阳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304)为少阴病阴寒内盛;自利而渴,小便白者(282)为下焦虚寒,引水自救;消渴,气上撞心(326)为寒热错杂,膈有热也。
辨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32)为表未解里未热;利遂不止,脉促,汗出者(34)为表未解里有热;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172)为表已解里有热;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者(163)为表邪内陷,里已虚寒;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371、373)为湿热下滞;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273)为太阴腹泻,脾阳不振;下利清谷,厥逆而恶寒者(225、353)为少阴虚寒,肾阳衰弱;小便不利,自下利者(316)为肾阳不足,水气为患;一再误下,下利不止(159)为利在下焦,下焦滑脱;下利便脓血(306、307)为虚寒便血;下利时作时止(338)为厥阴久利;下利咽痛(310)为伤阴证;下利后更烦(375)为虚烦证。
析厥证: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凡是厥逆证,总是由于阴阳气血虚损,所以论中说:“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337)咽中干而厥(29、30)为类似太阳中风证,误治成厥;呕吐为主,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为中焦虚寒,浊阴上犯;吐利躁烦四逆者(296)为下焦虚寒,阳气将绝;下利厥逆而恶寒者(353)为阴寒内盛,阳气衰弱;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者(315)为上下阴阳气不相顺接;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317、370)为内外阴阳气不相顺接;上吐脓血,下泄利不止,手足厥冷者(357)为上热下寒,阴阳不交;胸胁窒闷而四逆者(318)为阳气郁结,不达四末;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351)为寒凝血滞;脉滑而厥(350)为热厥,热深厥深,内真热而外假寒;心下满而烦,脉乍紧者(355)为痰饮宿食内聚胸中;心下悸而厥者(356)为水邪内聚。
方证辨异是临床关键所在
《伤寒论》将辨证论治法则溶于理法方药之中,柯韵伯主张:不必孜孜于考订仲景旧论的编次,最重要的是要把仲景辨证之心法阐发出来。徐灵胎认为:方之治病有定,病之变化无定,知其一定之治,斯用方而不爽。他们“证以方名,据方类证,方随证附”,对于指导临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兹就主要汤证进行分析对比,分辨异同,以冀提高临床运用的辨别能力。
麻黄汤类证辨异
麻黄汤证与麻杏甘石汤证,两方仅一味药之差,麻黄汤系麻黄配桂枝,主治无汗而喘,属辛温发汗,重心在发汗;麻杏甘石汤系麻黄配石膏,主治汗出而喘,属辛凉宣肺,重心在宣肺。就麻黄汤而言,麻黄与桂枝配伍,发汗作用始著,而麻杏甘石汤仅用麻黄一味,且与石膏配伍,则能透发在里之郁热,故有清肺热,宣肺气的作用,其意不在发汗而在定喘。白虎汤中石膏与知母相配,能清阳明里热,今与麻黄、杏仁配伍,能清肺热而平喘,表无大热而里热迫肺者,用之甚当。
麻黄汤证与桂枝新加汤证,同有身疼痛一证,太阳寒邪束表,脉浮紧,应予发汗解表。汗后,气营两虚,脉沉迟,故予以益气养营。
麻杏甘石汤与大青龙汤、白虎汤同用石膏之区别,石膏为清火要药,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亦易招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宣卫外之阳。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保胃脘之阳,麻杏甘石汤无恶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故不须粳米。柯韵伯说:“麻杏甘石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有一定道理。
大小青龙汤,俱是两解表里之剂,治表里同病、寒邪外闭之证,似甚相同,但大青龙系表寒里有郁热而表证重,以无汗烦躁为主;小青龙系表寒里有水饮而里证重,以咳喘为主,此其有异,故发表之药虽同而治里之药则异。
转贴于
小青龙汤证与五苓散证,同为表不解有水饮,然前证寒饮聚于心下,以咳喘见著;后证膀胱气化不行,以小便不利为特征。前证是水之动而不居,后证是水之留而不行,则又有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麻黄汤:两方开鬼门相似,但前方有清郁热退黄之功,后方有驱寒邪解表之效。前方为后方之变剂,开鬼门而泄汗,汗泄则肌肉腠理之郁热、湿邪皆去,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加连翘、梓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汤:少阴病有麻附细辛方,犹太阳之麻黄汤,是急汗之峻剂。发热无汗,太阳之表;脉沉,但欲寐,少阴之里。如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阳必外亡,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散而阳不亡。此表里两治之法,与麻黄汤专治于表不同,又和四逆汤主“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亦有异。
麻黄汤一方,与桂枝合半,则小发汗;加石膏姜枣,即清郁热而除烦躁;去桂枝之辛热加石膏之辛寒,即清肺热而定喘;加连翘等之苦寒,即清瘀热而治黄;加附子之辛温,即温里而起脉沉。仲景曲尽麻黄之长技,不拘于冬月之严寒而用之。
栀子豉汤类证辨疑
栀子豉汤与白虎汤、猪苓汤辨:邪热客于上焦,虚烦不得眠,予栀子豉汤;邪热客于中焦,大渴、舌上干燥而烦,予白虎汤;邪热客于下焦,小便不利,心烦不得眠,予猪苓汤。
栀子豉汤证虚烦辨:栀子豉汤证,因于热扰胸膈,心中懊;承气汤证,因于阳明腑实,大便秘,热邪壅滞而烦;小柴胡汤证,因于邪在半表半里,心烦喜呕;茯苓四逆汤证,因于阴阳俱虚,亡津液而烦躁。
栀子豉汤证,有烦窒、结痛之象,应与陷胸汤证、泻心汤证相鉴别。栀子豉汤证,由于无形热邪留扰,虚烦懊不眠,胸中窒,支结而痛,按之心下濡;陷胸汤证由于热与水结,实烦,便秘,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按之心下石硬痛不可近;泻心汤证,由于无形邪陷气结,痞烦为主,心下痞,痞甚则硬但不痛。
栀子厚朴汤证心烦腹满辨:邪热入阳明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脾虚气滞之虚满,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温之;余热未清,津伤气逆之虚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胸腹壅滞之既烦且满,以栀子厚朴汤宽之。
)泡面作文●(栀子柏皮汤证身黄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茵陈蒿汤有清汗下三法辨:湿热发黄,有湿热兼表者,有湿热并重、里有结滞者,有热重于湿、里无结滞者。如有无汗之表,宜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陈蒿汤下之。外无可汗之表,内无可下之里,惟有身黄发热者,宜用栀子柏皮汤清之。同一发黄而有清、汗、下三法。
泻心汤类证析异
痞与结胸,一为无形之邪热,一为有形之实邪。泻心汤,攻痞也;陷胸汤,攻结也。塞而不通,按之自濡为痞,以泻心汤为分解之剂;实结而不散,壅而不通,按之硬痛为结胸,以陷胸汤为直达之剂。此泻心汤证与陷胸汤证之大概也。
《伤寒论》有五泻心汤,沈亮宸说:“半夏泻心、甘草泻心,皆下后伤真气之过也,生姜泻心因于食,大黄泻心因于热,附子泻心因于寒。”(黄竹斋《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引)
山田正珍说:“大黄泻心汤治心气痞结而不硬,附子泻心汤治大黄泻心汤证而挟阳虚者,半夏泻心汤治大黄泻心汤证而重按之硬满者,生姜泻心汤治半夏泻心汤而挟饮食者,甘草泻心汤治半夏泻心汤证而挟胃虚者。”(《伤寒论集成》)此为一般的鉴别大法。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其脉关上浮,与结胸证寸脉浮关脉沉,则有明显之区别。关脉见浮为邪热壅滞于中,关脉见沉为水饮结于里。大黄走而不守,黄连守而不走,此方用大黄不是攻下有形之实邪,而在于增强清泄痞热之功效,它和三承气汤使用大黄的意义不同。同时此不取煎而取泡,是取其轻扬清淡,以涤上部之邪,非取其味之重浊,以荡下部之实。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即为附子泻心汤,治表解后,热痞兼见恶寒汗出、卫外之阳已虚的痞证。尤在泾说:“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用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下·太阳救逆法第四》)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的异同。半夏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干姜,不往来寒热,是无半表证,故不用柴胡;痞因寒之气互结而成,用黄连、干姜之大寒大热者,因此证起于呕,取半夏之降逆止呕,生姜能散水气,干姜善散寒气,今寒邪留滞,故以生姜易干姜也。由此可见:和内外之气宜柴胡生姜,即小柴胡汤之例;和上下之气宜干姜黄连,即半夏泻心汤之例。
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即名黄连汤,药仅一味之异,而主治证候却截然不同,前者以痞满呕逆为主,属寒热结于一位;后者以呕吐腹痛为主,属上热下寒。煎法亦有所区别,前者去滓再煎,取其温凉混和,后者只煎一次,取其各别之功。
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比较,只是减少了干姜而增加了一味生姜,且以生姜为名,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可知。黄宫绣说:“生姜……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本草求真·上编·卷三》)这话虽然未完全合理,但也符合我们传统用法,温中多用干姜,发散多用生姜,生姜配半夏长于散水气,止呕逆,本方用生姜为胁下有水气,干噫食臭者设。
旋复代赭石汤是生姜泻心汤之变法,生姜泻心汤去芩连干姜,加旋复花、代赭石,即为旋复代赭石汤。两汤证均有心下痞硬,而生姜泻心汤重在胃虚食滞、水气下趋而作利;旋复代赭石汤重在胃虚痰阻,虚气上逆而作噫。取治水气下趋而利者,必用生姜以散水,取治虚气上逆而噫者,必用赭石以镇逆,二条对勘,益见仲景治方之妙。
甘草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相同,惟甘草增加一两,原方无人参,但参照《金匮要略》与诸家看法,应有人参。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因于误下,胃中大虚,客气上逆,重用甘草以泻心除烦,一以补胃中之空虚,一以缓客气之上逆,是甘草得位而三善备。倍加干姜者,本以散中宫下药之寒,且以行芩连之气而消痞硬,佐半夏以除呕,协甘草以和中,干姜任重而四美俱。
保护大自然作文篇7
几年前,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太阳照射下闪着金光,缓缓地向前流着。河边,一群阿姨正欢笑着洗衣服,一群小孩子在河中游泳、嬉戏。这安乐祥和的景象,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现在,当我再一次看到那条小河时,不禁吓了一跳,河水已经不再清澈见底了,水是浑浊的,还夹杂着一些脏东西。光秃秃的河床上,水已快枯竭了,还散发着臭气。啊,原来是几家工厂污染了小河的'水。
由于水源的污染和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人类的淡水资源已经开始告急。土地污染,乱砍树木,岩石下滑,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人们往河里乱丢垃圾,造成了水污染,到处可见随手扔掉的塑料袋,形成白色污染。人们乱杀动物,造成动物**;人们乱摘花木,使我们失去了美丽。
为了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自然环境,用我们的努力创造***。我们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