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征文(5篇)
食品安全篇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食物,比如:各种零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等等。
生活中有许多对我们身体有利的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比如蔬菜中的胡萝卜可以益胆明目、利膈宽肠、健脾除疳、增强免疫功能、降糖降脂。胡萝卜又名金笋、黄萝卜、葫芦藤、胡菜藤、山萝卜。并且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钙质及食物纤维等。水果中的苹果可以预癌、降压、减肥、补血、抗氧化、保护心脏、预防便秘、美白美颜、清洁口腔、延缓衰老、强化骨骼、宁神安眠、降低胆固醇、预防佝偻病、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并且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等。
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比如零食薯片,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能量,多吃会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还是皮肤健美的大敌。如果薯片吃多了,那么危害就更大了,会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汉堡会让人肥胖、有心脑血管疾病。性功能衰竭。潜在致癌、性早熟等。最显性的就是身体会发胖,这种胖是虚胖,会伴随头脑迟钝,身体笨拙,盗汗等等。
对我们有利的食物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有害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食品安全作文篇2
今天中午,我看了家里的《健康时报》,大为震惊:现在人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呀!几乎没有让人们放心的食品了。
自从三鹿奶粉—中国免检产品中检测出了超标的三聚氰胺,每买回一种食品,我们全家都要议论一番:这种食品是否可以吃,安全不安全。
一天,妈妈买回一瓶“蒙牛大果粒酸奶”,我们就开始看这里面是否有很多添加剂。奶奶拿起放大镜,一字一顿地念道“柠檬黄、日落黄、卡拉胶、稳定剂、安赛蜜……”她摇了摇头,皱起眉头:“以后要少喝加果粒的酸奶,最好喝原味的。”哇,蒙牛的酸奶里也加这加那,太不可思议了吧!
到了中午,我们每人吃了一根大油条。大家议论纷纷。爸爸边吃边看着油条说:“这油条真香!”妈妈则不以为然地说:“不知道卫生不卫生。”爷爷担心地说:“这油条炸得这样直挺,有可能是加洗衣裳粉的油条。”……姨奶一拍桌子:“对!现在街上到处卖洗衣粉油条。可是……”“这油条味道不错,不一定加了洗衣粉。”爸爸再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也加入了讨论的队伍:“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油条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也不好。油条还是少吃吧!”
下午,我和堂妹、表妹在一起吃水果。堂妹咧着嘴说:“我这个苹果太难吃了,一股怪味。可能是没洗干净吧!”她洗完回来接着说:“或者是农药还残留在上面。”我也有些担心:“会不会为了让苹果保鲜,特地加了延长苹果保质期的药了呢?一定对人体有伤害!”
一天早上,爷爷吃了一盘豆芽菜。这豆芽也太特别了吧:生出的芽又粗又长,活像一群巨型蝌蚪。奶奶十分惊讶:“这豆芽如此之长,会不会加化学药水了呢?”爷爷肯定地说:“不会,不会!虽然不是自家生的豆芽,但是我跟卖菜的老板是熟人,他怎么会卖给我劣质豆芽?”“报纸上都登了,有的无良商家想多赚钱,把小豆芽都放进药水里泡,小豆芽才变成这个样子。”奶奶也不甘示弱,跟爷爷开起了“辩论会。”
我越来越糊涂了:现在的食品到底哪些安全,可以食用?希望食品经销商和食品制造商凭良心经销,生产让人们吃着健康、营养、安全、放心的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预防
论文摘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其对人类的直接影响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对转基因风险的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常有法律法规较为先进而执行不力的现象,更何况在这方面的制度还做得远远不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有其特殊性,因为它较少引起急性中毒而带来轰动效应,而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局限于知识、财力、时间,不可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只能依靠现行漏洞百出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捉襟见肘地应对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前些年关于转基因水稻的那场讨论,已暴露出某些学者和官员已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和控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转基因食物对人类本身将带来一系列直接或潜在的安全影响。
1.1没有经过长期的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10多年,改变了人类食品的自然属性,未经过长期的安全性试验,没有人知道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们知道许多认为安全的药物可能数年后才显示出隐患,食物的效应应更为长期。
1.2减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
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动机是满足某种商品价值,如更高的产量、更好看的外表,而食物的某种成分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美国有报道,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成分减少了。
1.3引起人类过敏反应
转基因技术会在生物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变态反应源。如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吃黄豆时产生过敏反应。
1.4产生对人类不利的毒素副产品
转基因作物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产生新的毒素或副产品。1999年Losey等试验发现,在一种植物马利筋叶片上撒有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罗克西普斑蝶食用叶片减少,长得慢,4d的幼虫的死亡率变为44%,而对照组(饲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死亡率为0%。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剂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但尚不清楚会产生何种影响。
1.5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如抗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突变的基因如跨越种群和转移至细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出现无法治疗并广泛传播的、对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1.6直接引起人类急性中毒
有些基因在治病同时可能引起某些人急性中毒效应。如《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9日报道,美国一名病人在接受生物药品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死亡,导致当时正在进行的12个基因治疗项目全面遭禁。后来其他的一些病人也因为新增的基因而患上癌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令中止此类试验。
2对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各种动物、植物与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而转基因食品是人为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改变其性状,因而也改变了该物种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引起一系列不可预料和复杂的变化。
2.1转基因技术本身的不足
虽然基因技术发展可以将DNA进行切割,将一异源基因引入另一生物,但不能完全准确地预见作用后产生的新的蛋白质的性状是否完全吻合我们的要求。
2.2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基因技术加上商业营销将使某类作物如超级水稻为某一公司垄断供应种子,使原来多个品种减少为同一基因的单一品种,当真菌、病毒、虫害侵袭这种植物时,会发生严重的产量减产,也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
2.3基因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自然界,引起难以预料的影响;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2.4引进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出现,如超级杂草、超级昆虫等,可能对地壤、野生近缘种、普通作物、相邻的植物及环境造成破坏。
2.5环保的影响
有资料证明,基因化的农作物对除草剂具有抵抗力,实际耐用药量高于正常的3倍,农民知道其对除草剂有抵抗力,会直接或不直接地提高除草剂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
2.6生态系统的破坏
转基因技术使某种物种的性状改变,如A昆虫以B植物为食物,我们认为改变B植物为转基因抗虫植物,提高了B植物产量,但A昆虫因缺乏食物使虫的密度大幅下降,引起以A昆虫为食物的天敌C生物的生存危机,进而引起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将来可能暴发某种虫害大面积流行等。
3对转基因风险的预防
3.1严格控制境外转基因食品进入
对国外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限制,这方面检验检疫系统应有较大作为空间。
3.2加强国内市场控制
虽然我国农业部已发布一系列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国国内市场的管理是较为混乱,如转基因水稻还未批准上市,但有众多报道转基因水稻已流入市场。因此,必须完善这方面的法规,严格执法,重罚甚至采用刑法严惩不法商人,当然这也依赖于整体执法环境的改善。
3.3加强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有众多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但食物加工从原料到成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要严格区分转基因成分存在较大困难,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
①检测转基因成分所独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检测或仪器检测对碱基对进行测定,可精确确定转基因成分。
②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国门时报》曾报道,检验检疫科学院采用“亲合吸附-PCEHyb-ELISA”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2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
③基因ID法进行检测。由JohnB.Fugan于2000年提出的新方<>法,或采用异酸胍盐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
④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美国ADM公司称他们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转基因作物。
3.4加强对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加强审批程序,要求特定品种转基因作物上市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篇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现代餐饮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已经在北京等地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始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研。本文首先介绍量化分级管理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重要性,其次介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与完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已经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已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衷的话题。食品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日常能量和营养所需,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决策、餐饮企业的自觉和社会的监督对于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在食品安全评价、防范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国家正在制订科学的监管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模式来努力重塑国人对餐桌的信任,通过合理责任分担来有效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餐饮安全进行动态评定与结果公开,意义十分重大。
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化分级管理是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的良策;
(2)量化分级管理是提高餐饮企业自律,增加行业信誉的必然要求;
(3)量化分级管理是保障用餐者的知情权、健康权,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的重要举措;
(4)量化分级管理是科学配置餐饮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水平的有效方式。综上所述,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各地食品执法监督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量化分级管理认识的不同,各地的评级方式也不一致。一般的,食品主管部门只重视A级单位的评定,个别地方仅仅公示A级餐饮企业名录,为A级餐饮单位悬挂牌匾。这种做法使餐饮单位误认为A级的授牌是一种评奖评优行为,而对被评为B、C级餐饮企业则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丧失了活动的初衷。而对于消费者来讲,由于相关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不全面,使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仅仅被餐饮企业知晓,据1000份用餐顾客的网上调查显示,知道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比例仅有不到2%。也就是说,因为不知道食品安全监督存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所以顾客在用餐时要考虑餐厅的分级情况。
2、加重执法负担
在我国,基层食品监管部门数量较少,人员不足,因此全面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比较困难。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合并后,部分地市主管餐饮的食品监督员只有不到10人,而地级市的餐饮企业平均有5000~8000家左右,加之城镇单位、学校、社区的餐厅、食堂数量庞大,对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频次较多,工作量较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更加加重了执法人员负担,使执法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大了食品监督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
3、量化标准欠缺
目前,我国对于餐饮业评级标准的评分指标是唯一的,对于餐饮业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规模、经营项目、周边环境、经营年限等),不宜适用相同标准。另外,评分表中关键监督内容比例过高,在实践中很难严格按照关键项目进行测评,量化标准不够细化,测评难度较大。
4、法律依据缺乏
在餐饮行业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法律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而言,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确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执行此项制度的效力明显不足。
三、解决措施
1、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黄金之路。餐饮行业的诚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与国家征信系统有效衔接,把评级较差的餐椅企业及其负责人列入企业“黑名单”,建立信用档案以增加违法成本,建立食品安全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退出机制。
2、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监管固然重要,但餐饮企业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加强餐饮企业的行业自律十分重要。在日常管理中,餐饮企业应以知责、守责、尽责为己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加大信息公开
信息不对等是目前餐饮企业量化评级管理的关键问题。餐饮服务企业是否诚信,最佳办法就是公开透明的进行公示,发挥“红黑名单”的作用,让不诚信的餐饮企业及时曝光,让违法行为在公众面前无处躲藏。加大信息公开也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使餐饮企业更加自律,无形中也发挥了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4、完善法律法规
在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始终还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于此,国家要切实结合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当前时期社会和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以此来制定出完善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此一来,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餐饮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也就有了方向,同时也可以震慑那些不法食品企业。
5、加大惩处力度
根据笔者的观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猖獗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应的惩处不够严厉。故此,笔者认为在处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时,必须要进行严惩,即加大处罚分量。在当前阶段,很多食品安全惩处措施已经和现实社会脱节了,难以起到严惩违法犯罪的作用。故此,执法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广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此一来,方可使得其他不法分子安分守己。
6、加强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报纸的传统媒体和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常识,发挥自媒体作用,通过媒体和自媒体曝光评级低的企业,广泛宣传评级高的餐饮企业,树立媒体的监督责任意识,促进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
7、畅通举报渠道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是“12331”,而不是“12315”。能准确快速说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的公众非常少,所以在日常监管中要加强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公众知晓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让投诉举报热线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设立网络投足等多种举报通道,使投诉举报渠道多元化,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净化餐饮服务食品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餐饮业量化分级监管人员要开拓工作思路,扩大服务内容,坚持思想务实、工作落实、作风踏实。秉承优良传统,摒弃老旧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评价标准和程序,构建科学化、规范化、高标准、严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提高本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和监管效能和水平,让监管资源得到更为严重科学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餐饮业量化分级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骥。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16,(30):75-76.
[2]马龙江,孔祥伟。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6):17-18.
[3]佚名。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J]。中国食品,2015,(5):136-137.
食品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一生下来就离不开吃。怎样才能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呢?这成了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有一天,我在电视新闻频道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某一家饲养场内出现了一件怪事。凡是这家饲养场里出售的鸭蛋,蛋黄都是红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前往做了采访、调查。原来这里的员工知道消费者大多都喜欢买红心鸭蛋,于是就在鸭子产蛋的前几个星期内给鸭子吃大量红的色素,因而产的蛋就变成了所谓的红心蛋。那里的员工还十分高兴地说:“这样的蛋好卖,而且价格也不菲。”采访完后,记者拿了一个鸭蛋前往防疫中心化验,结果这种加有色素的蛋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伤害,不能吃。
我们身边这样的有害食品真不少,但总有一些消费者由于种种原因,经常盲目购买食品,造成不良后果。
记得有一次,我的孩子刚刚打球结束,汗流满面,称:口渴,我就随意到商店给她买了一瓶冰镇饮料,尔后,孩子又听到特别的声音:“当、当……铁板鱿鱼香、香……”原来是路边的“铁板鱿鱼”呀!看来这声音尽把孩子给吸去了,孩子吵着要吃一串,我很耐心地告诉她,这些东西不卫生,特别脏,不能吃的,孩子噘着小嘴,好像妈妈心疼钱似的,在后边不停地嘟噜着,我也没有耐性,就停在路边给孩子买了一串,两元一串,钱到不贵,也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孩子兴滴滴地,吃得那个香呀!
谁知,回到家后半夜,应该是孩子进入梦香的时候,可是只见孩子,吆喝着肚子痛得很厉害,捂着肚子,弯着腰往卫生间跑,开始我不留意,原以为孩子上完卫生间就会好一些的,可是后来越来越痛,双手抱着肚子,还上吐下泻的。我立即感觉到,孩子肯定是食物中毒了,连忙带孩子上了医院,经医生检查:就是那串“鱿鱼”惹得祸,幸亏发现及时,当时孩子很无耐地瞟了我一眼,心里一定在想,妈妈,都是我的错,我以后在也不吃路边不卫生的食品了。
显而易见,食品卫生,人命关天。“病从口入”,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当了解相关常识,用科学知识指导我们健康生活。让无证无牌、不卫生的食品摊位自然而然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不安全的食品在我们生活中无立足之地。让我们吃得安全,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