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作文题目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整理7篇)

来源: 时间:2024-03-29 手机浏览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知人善荐者,乃真国士也》。

历史上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能成就这番霸业的原因有很多,有齐桓公自身的知人善用,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有管仲的聪敏机智,善于治国,能力高超;更离不开鲍叔的慧眼识才,不计小节,为国举贤。在我看来,能向国君诚心举荐贤士且甘居其下的鲍叔,乃真国士也。

知人善荐,因为怀爱国忠心。鲍叔从始至终一直辅佐齐桓公,尽职尽责,举荐管仲并甘居其下,足见其爱国热忱与忠君之心。历史上这样的爱国忠臣不在少数。诸葛亮在北伐中原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言辞恳切,情义深重,令人动容。在表文中,诸葛亮向后主诚恳推荐侍中、侍郎、长史、参军、将军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自认这是“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字里行间皆是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对后主继承父业的期许,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期望。这些能臣正是怀着满腔忠君报国之心,才能做到如此知人善荐,淡泊名利,以身许国。

知人善荐,因为敢自省自谦。鲍叔说若想成就齐桓公的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且甘居其下,这是自省自谦的表现。鲍叔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尊重欣赏能力高超之人,深知怎样的人才才有利于国家发展。因为勇于自省,敢于自谦,才能心胸开阔,知人善荐,成就大业。谦谦者,君子也。孔子见不贤亦内自省,宋濂俯身倾耳虚心求教,韩愈信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做到自省自谦,我们不仅能拥有自知之明,让位于贤,也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走得更远,最终实现人生追求。

知人善荐,因为以大局为重。鲍叔是一位心系天下,顾全大局的贤臣,他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国家利益,终促齐桓公成就霸业。回溯历史,刘备心怀大局而猥自枉屈,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烛之武顾全大局而放下不满,劝退秦师,保全国家;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不与廉颇会面,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观自古以来便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

作为即将告别高中,迈向大学的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身上担负着建设祖国、创造历史的时代使命,应养成爱国忠诚、自省自谦、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格,努力走好人生道路。在步入社会,走入职场后更应学会知人善荐,尊重欣赏他人,才能利人利己,利国利民。

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心怀国家民族,学习鲍叔知人善荐的国士品质,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将由你我携手共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做鲍叔牙,推出千里马》。

鲍叔牙,别称鲍叔,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臣子。齐桓公小白在成为国君前,曾与公子纠争夺过王位。那时,鲍叔牙辅佐着小白,而他的朋友管仲辅佐的却是与小白争夺王位的公子纠。管仲带兵追杀小白,一箭射去,正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吓了一跳,于是急中生智,用装死逃过了一劫。公子纠便以为再无人与他争夺王位,慢悠悠地前往齐国国都,而小白却星夜兼程,赶到齐国国都,先一步当上了齐王。

后来小白杀了公子纠,当然还要除掉管仲这个“凶手”。可是,鲍叔牙站出来了,说管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重用他。于是齐王不仅饶过管仲,还重用管仲。后来,齐王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由此看来,发现一个人才,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称霸,秦穆公想与秦王结亲,晋献公便将女儿嫁与秦穆公,而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大臣,也被送到秦国。百里奚以此为耻,便出逃到楚国,被抓后成为了奴隶。秦王早闻其才学过人,他慧眼识人,巧妙地将百里奚赎回,还拜他为大夫。在百里奚的辅佐下,秦王也成功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司马迁说过:“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虽说管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懂治国之道,识众人之心,但若没有鲍叔牙相中管仲,难道管仲还能功成名就吗?连孔子都不禁称赞其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没有管仲,齐桓公还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吗?鲍叔牙就像相马的伯乐,一眼相中人才。

人才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没有能相中人才的人,即使有再多的人才,他们可能也只会埋没在人海之中。由此可见,培养发现人才的专家,这对一个国家更加重要,就像法国思想家圣西门说的一样:“只有有天才的人,他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然后呵护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帮助。”

如今的中国,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十几年前,全球所有的电脑文字操作软件都属于美国的微软公司,自己国家的资料由别国管理,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就在这时,一位叫求伯君商人相中了正在读大学的雷军,将雷军招入帐下。雷军不负众望,一举推出WPS文字处理软件,让中国人也用上了自己的文字处理软件。再后来,雷军开发出“小米”品牌,小米手机、小米电脑、小米电子家居等也早已是家喻户晓。但若不是求伯君这位相马的伯乐,也许雷军就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无人注意的人了。

目前,在中国走向世界巅峰的路上,还有许多的绊脚石。如电脑操作系统问题,汽车发动机小型化问题,高端芯片制造问题,核动力航母制造技术等等……攻克这些难题,离不开人才。因此,我们不仅要培育人才,还要让能够相中人才的伯乐越来越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科技更加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

人才和能相中人才的人,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在这里向国家发出号召,希望国家重用更多能够相中人才的“鲍叔牙”,推出更多的千里马,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刘思齐

2020年7月8日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3

向娴

各位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感悟。我们都听说过“管鲍之交”,我赞赏管仲的才华,却更钦佩鲍叔牙的胸怀。我们总在接收着“超过他人”“战胜他人”“脱颖而出”的信息,却很少去思考,要不要去“成就他人”。

成就他人,首先要看清自己。

王阳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人人自由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新。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认清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站对位置,成就自己。面对齐桓公的信任和嘱托,鲍叔牙能够冷静分析自己和管仲的优势,从五个角度分析管仲优于自己治国之才,这是认清自己。郭泰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途,却甘为人梯,善为伯乐,这也是认清自己。

鱼翔潜底、鹰击长空,我们都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看得清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乐当伯乐寻好马,喜为人才做嫁衣。”管仲早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所做的事情甚至有些“上不了台面”:他在合伙做买卖的时候,多贪多占;当兵时候,每次打仗总躲在最后面;几次当官,都以罢黜而告终。人人都说管仲无能,鲍叔牙却力排众议,认为管仲是世间少有的奇才。鲍叔牙对人才能不存世俗之见,有知人之志、爱才之心,施恩于人,却不图回报,淳淳君子,才成就了千古赞颂的“管鲍之交”。也才有了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赞颂的: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才高八斗,却不忘时时为他人鼓掌,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当一个人愿意敞开胸怀,成就他人时,受益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体,更是一个时代。

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56岁退出科研第一线,表示要全力支持和培养年轻人。收到一个年轻人的求职信后,他在10个小时之内打听清楚了这个年轻人的情况,确定对方是可塑之才后,立马给了答复。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在各种公开场合,他总是竭力把年轻人才推上前台,提高他们的公众知名度。正是如此,王选带出了一大批先进科技人才,为时代发展注入一股新鲜力量。

马云曾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世界正在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是以我为中心,方便自我管理;DT时代是以别人为主,支持别人。只有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他创立淘宝网,不就是为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创造出一个舞台,将他们引领上舞台的中心吗?成就他人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生活的便利,国家经济的发展。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文明和精神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这是每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成就他人,才能共同破浪而行。

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让我最心折的还是齐桓公。

在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同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晋平公时,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这一义举被孔子称赞为“公”。不过解狐只与祁黄羊有仇,并非与晋平公存在宿怨,因此虽然都是听从属下对仇人的举荐,齐桓公要比晋文公更为难得。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才、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手孙权和刘备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嫌,先后归顺,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同时也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古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其中的合理成分并没有过时,仍须传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来自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希望我们的各级用人单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这样我们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5

春秋时期,齐国齐僖公之后,就是齐襄公了,因为齐襄公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就被大臣们给杀害了,后来公孙无知自立为君,但他和齐襄公一样荒唐又凶狠,朝廷里的大臣就把他也杀了。

现在出现了一种状况,没有君王了,而此时最有继承权的是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了。当时因为齐襄公在位时,齐国的现状非常乱,两位公子害怕被杀害,都逃离到他母亲的那个国家了,公子纠去了鲁国,公子小白去了莒国,他们去的时候,还有辅佐他们的老师也跟了去,辅佐公子小白的人是鲍叔牙,辅佐公子纠的人是管仲和召忽。

两位公子知道了齐国的情况后,立马快马加鞭的赶往齐国继承王位,第一个到达齐国的人继承王位的机会自然就最大。他们在赶往齐国的路上碰面了,这时,管仲拿起一把弓箭,要射死在前面马车上的公子小白,只听“嗖”的一声,箭射中了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应声倒下了,管仲见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公子纠:“公子,您快看,我把那个公子小白射死了,这下没人敢抢您的王位了。”公子纠往外看了看,正如管仲所说,公子小白已经死了,公子纠哈哈大笑地说道:“管仲,好样的!回去后等我继承了王位,一定会大大的奖赏你的,哼哼!公子小白,敢跟我争王位,你还差得远呢!”管仲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下我们没有可以顾忌的了!”于是,公子纠就放下了心,慢悠悠地赶往齐国。

其实公子纠还不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那支箭并没有伤及要害,只是射到了他的衣袋钩上,公子小白咬破自己的舌头,吐了口血,便假装倒下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这是将计就计,使公子纠他们放松警惕,然后就连夜快马加鞭的赶往齐国,此时的公子纠还在慢悠悠地走着,最终先到达齐国的人是公子小白,公子小白继承了王位,就是齐桓公。公子纠知道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往鲁国。

齐桓公登上王位后,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要杀死公子纠和管仲,这时,鲍叔牙就说:“请问您想不想称霸诸侯国?”“当然想啊!更何况我有你啊,自然可以称霸诸侯国。”鲍叔牙连忙摇头道:“我不行的,如果说让我管理好齐国是可以的,但是要称霸诸侯国,我不行的,但是有一个人有这个本事,那就是管仲。”齐桓公惊讶道:“什么?你说的是那个要射死我的人啊!不行,绝对不行,他必须死,他想要了我的命。”鲍叔牙连忙辩解道:“他虽然射你一箭,但是你要是让他来治理齐国,他就可以帮你把整个天下都射下来。”

齐桓公想了想,听取了鲍叔牙的意见,决定拜管仲为相,这时,鲍叔牙就说:“我就不当宰相了,让管仲当吧,他比我要厉害得多!”之后,齐桓公就派人对鲁国的庄公说:“因为管仲射了我一箭,他想要了我的命,我对他是恨之入骨,必须要把他押回来亲手把他杀死,至于那个公子纠,你们自己看着办吧!”鲁庄公让人把管仲押到了囚车后,把公子纠也给杀死了,剩下那个召忽,他觉得,公子纠死了,活着没有意义了,就自杀了。

管仲知道这是鲍叔牙的主意,可是士兵走得很慢,怕鲁庄公识破,鲍叔牙就哼着小曲,士兵们一听,特别高兴,走得也快了起来,到了齐国,见齐桓公和鲍叔牙都来迎接他,非常高兴。

之后,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帮他治理国家,最终齐国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诗经。国风。周南》中有这样一首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吟诵这首诗,脑海里浮现出一种极其厚道、宽容、大度的植物,它叫樛木。历史上,也有像樛木一样的人,他就是鲍叔牙。

读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时,除了脑补鲍叔牙有一副暴牙之外,无比佩服他的无私。我想:任何人都想要这么个朋友:他和管仲合作做生意,管仲出资少,最后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他和管仲一起去打仗,管仲冲锋时跑在最后面,撤退时却第一个跑,鲍叔牙说:“管仲他爸死得早,他怕他自己死了之后,老妈没人养。”管仲仕途不顺,屡次受挫,他说:“管仲,你不要难过,我知道你是个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只是没遇到欣赏你的人。”管仲帮助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刺杀小白,小白登上皇位后,鲍叔牙又极力推荐管仲当宰相,自己甘居下位。

这样一位贪财、无能、懦弱、不忠不义之人,放到如今,恐怕人人避之不及,谁愿意在精神与物资上无条件无休止的付出,而收获甚微?鲍叔牙却和和这样一个人成为挚交,这种厚道,宽容,大度的胸襟,实在令人佩服。难怪,管子最后留下一句千年不朽的叹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在友谊的小船上充当的是一个看风景的人,鲍叔牙奋力划船,偶尔吧桨交给管仲,管仲倒好,把桨扔水里了,还得鲍叔牙去捞,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心累?鲍叔牙,真的很像王尔德童话《忠实的朋友》中的小汉斯。小汉斯也一直是个冤大头,一直被他“最好的朋友”磨坊主所利用。磨坊主不断地赞美小汉斯,告诉他,自己有多么珍惜他的友情,在这样的赞美中,小汉斯被迫走上神坛,神坛上去容易下去难,后来,他被磨坊主给累死了。管仲不是磨坊主。上面这些事是管仲自述的,一般人,像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哪怕做得出来,也不好意思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要解释几句,表示不得已而为之。但管仲却没有,他能如实告知大众,让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知道鲍叔牙在这段友谊中多么吃亏。一个人在羽翼未丰时,便得到朋友无条件地帮助、支持、包容,默默陪着自己试错,从无怨言,这大概是友谊的最高境界。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想做管仲,希望遇见鲍叔牙那样的朋友。鲍叔牙越过利益和物质还有伤害,和管仲达到了相知,成就管仲达到人生巅峰。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再次吟诵这首诗,心中流泻出一时的感受:如果可以,我愿意成为鲍叔牙那样的樛木君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齐桓公管仲鲍叔作文1000字篇7

李瑞欣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拭去历史的风尘,《论语》的简约精妙,以及《史记》的纵深博大都使我们手不释卷,本次读书会我们将围绕管鲍二人共同辅助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的故事展开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挥剑起舞,清风拢于两袖,武将抽剑劈刺,血色沾染双眸,酒气消散,山河终静,那剑便铛的一响,已入鞘中,只余残残清辉,森森杀气。书已阅过,愿用剑鞘作比,与大家谈一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鲍叔。

锻造剑鞘,须不没剑刃之材,使稀世名剑不负荣光。鲍叔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有此等慧眼去荐管仲于国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纠纷。剑鞘忍受了剑刃的磕碰,却依旧宽容,而鲍叔相比于举贤任能之常人等更为可贵的一点便是能与矛盾之中发现对方,甚至说发现共鸣,发现超越,这便需要一双慧眼,一颗真心,一胸气度,一腔忠义,而这才使管仲大展才华。此之谓剑鞘之相知。

修缮剑鞘,须契合剑刃之芒,使锋利稀铁不易挫伤。不知有没有同学认为,鲍叔如此无私的推荐与退让是否会使自身的抱负无法实现?最初我也曾有疑虑,但联系作家陈彦的小说《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许明了,“大角儿是需要一分憨痴和笨拙的”,而这份看似不争不抢的退让之后,更有着达者大融的动人情怀。鲍叔知道,只有自己甘居其下,才能换得管仲的真心作为,不再束手束脚有才难施展;而朝堂的平衡,才会不因权力斗争而大伤元气,不使窥伺王位更迭的他国虎视眈眈。而这不正是鲍叔的所愿吗,以退为进,看似不是朝廷的主角,却已演好了了个人人生的大戏。剑刃之利处,必有剑鞘之凹陷,但正因如此才得二者契合,利刃灵活完好,使用时挥洒自如。此为剑鞘之相容。

抽去剑鞘,须静待人事时机,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抽去剑鞘若时机得当,便既不会约束剑刃的游走,又不会损伤剑鞘。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以说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时,知世。无论是以前管仲因老母在家临阵脱逃,还是此次因刺杀小白监禁在狱,鲍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恶,反而次次于恰当时机告慰举荐,因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落魄不过是暂时,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鸣惊人之时,而其盛之时,便是自己适当退出之日。此为剑鞘之待时。

同学们,历史是未来最好的伴侣,也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宝藏。齐桓公是那执剑之人,管仲是那大杀四方之利刃,而鲍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剑鞘,却自有其启示。愿你我通过读书有那相知之慧眼,去发现他人之贤能;有那相容之情怀,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动摇的主角;有那待时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发展日益精进,若你我能于读书之中铸一把剑鞘于灵台,清明之辉便会莹莹于天地间,永不黑暗。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