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作文题目

生活小常识作文(4篇)

来源: 时间:2024-08-14 手机浏览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作文篇1

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包速冻青豆,把它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过了几天,妈妈准备把青豆炒了吃,要我把它从冰箱里拿出来。

我取出青豆包,剪了个口子,倒出一碗。我用刚洗过的右手抓了一把青豆,没想到它们竟会“咬人”!我感到手上一阵钻心的刺痛。当我赶快缩回手时,只见手指上粘了不少青豆,我用左手去剥,没想到左手的指头也被豆子粘牢了,而且在粘住的地方发出一阵阵疼痛。

爸爸闻声赶来,让我快把手浸在水里。奇怪,粘在手上的青豆马上都脱落下来,痛楚也明显减轻了。我问爸爸青豆为什么会“咬人”。爸爸先让我读出冰箱显示的冷冻室温度:-18℃,这也就是青豆的温度。爸爸解释说:“你的手是湿的,摸到这么冷的青豆,皮肤上的水分热量马上被青豆吸收,结成了一层坚冰,所以青豆牢牢地粘在你的皮肤上。如果硬剥硬拉的话,就会把皮肤撕下来。让你把手浸在水里,是因为青豆虽然非常冷,但毕竟质量很小,只要遇到足够的水,就能让它们迅速升高温度,结的冰也马上融化了。”

那么青豆为什么“咬”得我这么痛呢?爸爸说:“冷冻青豆正在通过你的皮肤大量吸收热量,所以与青豆接触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被冻伤了,当然会很痛的。”他又说,幸好我摸的是-18℃的小小青豆,要是摸一根同样温度的铁棍,手就会严重冻伤——在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这种事故是常常发生的。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作文篇2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带了几个乒乓球回来,我们争先恐后地拿乒乓球。我们把乒乓球当做弹弹球一样,扔在地上,让它弹起来。突然,“嘎”的一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原来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顿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把它的球放在一个装了开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来。表弟不要那个湿了的球,就和我换了一个。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了一会儿就鼓起来了?”妈妈说:“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把扁的地方顶起来,乒乓球就复原了。”

一年冬天,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一天晚上,在我脱下厚厚的毛衣准备睡觉的时候,听见毛衣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很好奇。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我脱毛衣的时,毛衣怎么会发出声音呢?”妈妈说:“可能是静电,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资料。哦,原来,这是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生了放电现象。我们白天穿着毛衣的时候,由于不停地运动,毛衣与衬衣,衬衣与身体之间不断地摩擦,使得身体和衣服上都带上了电荷。这些正负电荷重合,发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就会听见“噼啪”的声音。啊,原来是这样啊。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关于科学的小窍门呀!

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获得知识。

生活中的科学常识作文篇3

今天,我教大家一个小知识吧!这是我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书上问:你知道50毫升水加50毫升酒精是多少毫升吗?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吧!要看清楚哦,杯中会出现乳白色,然后又会变的透明,还会冒出许多小水珠,就像刚打开的雪碧一样。.。.。.

看实验做完了,两个50毫升合起来怎么不到100毫升呢!因为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组成的,水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而酒精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它们在混合后,有些酒精分子就挤到水分子之间的空隙里去了,所以50+50不等于100.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小知识让我们发现,并且学习对吗?

常识作文篇4

常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常识。常识是一时代人们生活的反映,文化的反映。

中国是一个食文化大国,酒文化大国,日常的人际交往离不开饭桌酒桌。请客吃饭要喝酒是我们的生活常识。

就说我的生活吧,同事朋友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下班后一齐吃饭喝酒。我们科组在单位是出了名的能喝,甚至许多人还有异常的绰号,比如酒仙、酒神、酒嫂、酒桶等。

每次在饭桌上,除非身体不允许,或是从未沾过酒,无论男女,都必须喝酒,并且无酒不欢,一醉方休。此刻同事们大都有车,有时喝点酒,自觉没醉,照样开车回家。

但最近喝酒有了新变化,因为酒驾入刑,并要开除公职,大家喝酒有了顾忌,负责驾车的同事就不再喝酒了;喝了也就不再驾车。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成了五一节之后大家的一个生活常识,也成了全国人民的一个生活常识。

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之前,大家也都明白酒后不开车,但遵守的人不多。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之后,酒后不开车才真正深入人心,被大家自觉遵守。这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提高,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一个驾车的生活常识。其实许多中国家庭有汽车,也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所以酒后不开车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常识。这个常识是在一个个血淋淋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构成的。

我们相信,中国拥有私家车的人会越来越多,为了道路交通安全与通行,需要构成更多的驾车常识。

比如在马路上汽车要主动为行人让道,而不是行人为汽车让道;行车要互相礼让而不是互相抢道;下雨天行车时遇到路上有积水要慢行,以防积水溅到行人;晚上在小区行车要关掉远光灯等。

但这些要真正变成人人遵守的常识,还要一个慢长的过程。比如我所在的小区有一个主干道,晚上路灯昏暗,但行人汽车很多,虽然物业在路边打出了横幅,提醒大家夜间行车要关掉远光灯,但很多人还是不关,常常照得对面的人看不清眼前的路。

驾车常识构成并深入人心,这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礼貌程度提高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反复缓慢的过程。我们都应从自身做起,为此供献一点自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