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 / 李清照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诗翻译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古诗解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古诗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古诗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古诗作者介绍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李清照的名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出自 宋代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的古诗
夏日绝句声声慢·寻寻觅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残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武陵春·春晚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满庭芳·小阁藏春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点绛唇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永遇乐·落日熔金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临江仙·梅
殢人娇 后庭梅花开有感
打马赋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题八咏楼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钓台 / 夜发严滩
金石录后序
行香子·七夕
新荷叶·薄露初零
长寿乐·南昌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