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五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7-16 手机浏览

《音乐之声》改编一部玛利亚·冯·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的戏剧作品,而其创作灵感源自玛利亚·冯·崔普的真人真事,与电影大致相同,缘分的使然让男女相爱,又在国破山河的历史背景下仓皇逃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篇1

再次重温了一遍《音乐之声》被感动得几处落泪。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迄今为止在我看过的影片中,论喜爱程度它或许排不到第一,但论最佳影片的话,它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片中的音乐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音乐之声》等歌曲至今让我们耳熟能详。而更让我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这部影片是那样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了爱,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祖国的爱……都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说到片中的演员,或许大多数人最难忘的是活泼开朗、把音乐带给大家的女主角玛利亚。但我最喜欢、最难忘的却是片中的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从表面看,他似乎是个严厉、冷漠而又刻板的海军上校。可是在冷俊外表的背后,他却有一颗博爱的心。最难忘他的眼神,那时而严峻、时而又饱含无限深情的眼神。他含蓄而深沉的爱,都在这眼神中表露无疑了。记得影片开始不久,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见的情形:修女玛利亚被派往上校家中给上校的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当她在大厅中等候上校,看到上校家漂亮的舞厅时,情不自禁的跑进去关起门跳起舞来。突然舞厅的门啪的打开了,上校站在门口,一句话不说的看着玛利亚。当玛利亚不知所措的跑出舞厅后,上校说的第一句话就带着训斥的味道:“不要随便乱闯房间”。这是上校的第一次登场,感觉很酷的那种。等下一个镜头看清上校的脸,我才发现这真是个英俊的男人,虽然在初次登场这几分钟的片断里,玛利亚似乎一直在微笑,而他都没有笑过一次。其实我对这样一开始不苟言笑的男主角总是很有兴趣的,我喜欢从他们的语言、行为以及神情中去寻找隐藏在这冷漠背后的另一些东西。而这次很快就让我找到了一处:当上校说起玛利亚到来之前已经走掉了12位家庭教师,而上一位教师只待了两小时就走了时,玛利亚惊讶的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吗?”上校答道:“孩子们很正常,是家庭教师的问题。”看得出,这其实是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当然正如《音乐之声》这个片名,也正是玛利亚把音乐带给了大家。可是我认为这部戏真正让人动容的,是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

《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篇2

刚看完《音乐之声》,余音缭绕。

几年之前曾经看过,但当时阅历太浅,不懂欣赏,如今已没有什么印象,忘的差不多了。今天又看,仿佛是第一次。

经典中的经典啊。影片很清新,男女主人公刚毅果敢,孩子们可爱。个人认为影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爱情;爱国。两人浪漫的爱情有了结果之后,一家人共同勇敢地爱国。

前面的爱情部分很美,但有个问题不太明白。

电影里面的情节是:当Maria意识到自己爱上男主角后,离开了他家,回到了修道院。这时,男主角也意识到自己有些爱上了她,尽管他有了个快要结婚的女朋友,尽管他对这个女朋友可能不是很喜欢。然后,通过院长的点化,Maria又回到了男主角家。然后,男主角就和女朋友分手,和Maria在一起,而且很快就结婚。

我不明白的是:

首先,从Maria的角度来说,在已经知道了男主角有了固定的、快要结婚的女朋友的情况下,Maria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他,这时她为了逃避而离开了,回到了修道院。在和院长谈心之后,她决定要面对现实,所以又回到他家。那么当她决定要回来的时候,她是基于什么动机呢?我想,无非两种情况:其一,让自己天天看着那两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从而让自己明白,自己是不可能的,从而让自己彻底死心;其二,不甘心,回来争取。这一点,我没有看太明白。

不过注意到了这么个细节:回去后知道了男主角和女朋友马上要结婚,知道自己的机会很小了,这时男主角问她“Youarebacktostay?”,她轻轻摇了摇头,回答是:“onlyuntilarrangementcanbemadeforanothergoverness”,关于这句回答,电影里的中文字幕是“除非找到新的家庭教师我才回去”,而我的理解是:这时的她已经伤心透顶,还是想要离开这里的,但是本着为孩子们负责,当男主角问她你要在这里住下么?她的意思应该是“只是在新的家庭教师到来之前(或:等到有了新的家庭教师我就走)”。这同电影中文字幕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Maria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个人认为原翻译中的“除非”是不正确的。

其次,从男主角的角度来说,男主角之前也意识到自己是爱Maria的,但是,Maria走了之后,他和女朋友定了婚,并且准备要马上结婚。而Maria回来之后,他看到她后,就对女朋友说其实自己爱的是Maria,马上同女朋友分手。(爱情,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呢?)

我认为,如果爱Maria爱的足够深,那么不管他明不明白她为什么而走,在她走之后,他完全应该去找她(而且完全能够找的到),如果她肯在一起,那么将会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如果她不肯在一起(不管她处于什么考虑),至少不会给自己今后留下遗憾。

而如果爱Maria爱的不够深,那又怎么可能Maria一回到家,他就马上同女朋友分手,和Maria在一起,而且马上结婚了呢?

因此,他应该是爱Maria爱的很深的。可是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找她,而是继续着和女朋友的交往,定婚,准备马上结婚。如果Maria这次不回来,那么他就和另一人结婚,他不遗憾么?

另外,对那个女朋友,我认为也是有些随便了。哪能另外一个女人一出现,就要和马上要结婚的女朋友分手呢?也许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合适,但是,不合适的话,你又为什么打算要跟人家结婚呢?

这是我不太明白的一些细节问题。这个电影值得再三再四地看,也许在下一遍看的时候我就会明白了,也许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也会慢慢明白的。

后面的爱国部分,还是给自己了一些触动。很久没有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看了之后,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生活在今天的和平时代,多好啊!当今的社会,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是,作为个人来说,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身条件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认为值得做的事情,虽然付出的努力不一定会达到希望的结果,但毕竟,努力就是有希望的啊。如果在战乱的时候,人们连起码的人格和自由都没有,又哪里有条件努力做事情,又哪里来的生活的希望呢?因此,要珍惜现有的一切,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另外,影片中的大自然让人心旷神怡,我想,Maria的乐观和心胸开阔,应该和她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密不可分吧。我要多多向她学习,多多同大自然亲密接触——

这就是我今天看《音乐之声》的感受。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篇3

第二次看《音乐之声》了,记得第一次看是在读高一时,那时觉得它好看有趣,特别是剧中的女主角—修女玛丽娅,这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善良活泼之人吧。所以看了这部戏后,许多人都会对她留下特别深刻的影响。但是上周的影视文学课上,再次看到这部戏时,还是会被玛丽娅所吸引,同时也被剧中的男主人公—冯·特拉普上校所打动。

玛丽娅在修道院中总是做出一些令人无法思议的事情来,这也正是她对于自由,自然的向往。戏剧一开始展现的大自然风光,不仅为描写玛丽娅做了铺垫,而且也突出了这部戏局的主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玛丽娅在得知去做家庭教师时,一开始觉得那是挑战有些不安,但是后来她用歌声表达出了面对挑战的决心。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不仅是一个爱自由,爱自然,又更是敢于挑战的人。所以在面对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时,她不仅没有学他们父亲那套严厉的管教方法,而是用自己的真诚与耐心,教孩子们打开心扉,学会用歌曲表达情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叛逆的孩子逐渐转向懂事乖巧,或许这正是玛丽娅的教学的成功之处吧。

冯·特拉普上校是一位严厉又慈祥的父亲,在其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使他对子女的爱,而且还有其对祖国的爱。戏剧开始就以严父的形象让人既觉得严肃又好笑,这位父亲显然用起军纪来管教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们在其管教下队列整齐出场的画面,令人既笑又怜。孩子们显然已经失去了同龄孩子该有的生活方式,被父亲的这种特殊的爱压抑着。但是但我们看到当冯·特拉普上校从维也纳回来,看到孩子们在玛丽娅的带领下做出的各种荒诞事件时,他很是生气地解雇了玛丽娅,但是,当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当看到孩子们精心为南爵夫人献唱的歌曲时,冯·特拉普上校改变了主意,开口挽回了玛丽娅。从这里可以看出冯·特拉普上校是一位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父亲。当看到孩子们在唱歌时,冯·特拉普上校也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由此可见,他尘封的心已被打开了,久违的爱已被激起,当玛丽娅提议他献唱一曲和孩子们的邀请时,他唱起了《雪绒花》这曲对子女的爱的赞歌。在剧末,他再次唱起《雪绒花》,这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经不仅是对儿女的爱了,这已经升华到对祖国的爱了。所以在冯·特拉普上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多方面的爱,对儿女,对爱人,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爱。

当然,在这部电影中,最突出的还有其中的音乐和歌曲,比如《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和《雪绒花》,《我最爱的东西》《晚安,再见》、《音乐之声》和《十六岁十七岁》也很好听。这些歌曲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了不同境遇的人物不同的心情,让这部剧融情感于音乐中,在音乐中宣泄自己的情感,给人视觉一新的亮点。

《音乐之声》,音乐的国度,情感的宣泄,爱的表达。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篇4

《音乐之声》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女主角玛利亚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精神,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

我对这部影片的美有几个享受的地方:

首先,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声。这是一部音乐剧,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无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起唱出了怡人的歌。接着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这一切无不给我最美好的视觉享受。

最后就从影片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上说说吧。我是被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爱所感动着,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爱,玛利亚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上校和玛利亚的爱,玛利亚和上校的爱,他们一家对祖国的爱……世界是不能缺少爱的,如果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更不能没有爱。从影片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你必须先学会去爱你身边的一切,然后你的热情才能感染到别人,而别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你,爱就是这样传承了下来。

一部电影竟然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那我们还能说它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看完影片后的人几乎都是笑眯眯地,更有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

音乐之声电影观后感800字篇5

这个星期我们所看的一部电影是一部叫做《音乐之声》的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老片子,是一部外国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爱唱歌的修女的家庭教师经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位修女的名字叫做玛利亚,玛利亚在很多修女的眼中可以说是一个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做什么事都迟到。修女院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把玛利亚调出去做家庭教师,玛利亚当然不情愿,所以一路上都好害怕,但是她不停的鼓励自己,可是当她到达她所教的地点后,她的自信荡然无存,因为,她要教的人是一位上校的孩子,她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她误打误撞来到了一间没人的屋子里,她四处张望着,突然,一个管家出现在她面前,管家将她请了出来。上校出现了,他认真仔细地打量着玛利亚,接着,上校一拿出一个哨子,他吹响了哨子,紧接着,有七个孩子依次从楼上跑下来,并且按顺序站好。

玛利亚看着他们,感到有些高兴,因为她开始喜欢上这些孩子们了。渐渐的,玛利亚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并且开始教学,因为玛利亚爱好音乐,所以她教的就是音乐,她带领孩子们学起了音乐。首先,她将这七个孩子分成了不同的七个音阶,从小到大排列,分完了以后,她就教他们唱歌。我说过,玛利亚是一个超脱世俗的人,她不会像别人教音乐一样,把孩子关在家里,她整天带着孩子们出去体验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但是,这让那位上校很不高兴,因为这让他丢尽了脸面,上校的孩子,尽然和一个教师整天在外面疯玩,这能不让他丢脸吗。

终于,上校这次爆发了,玛利亚这次带着孩子们在湖里划船,看见上校来了,兴奋的向他招手,结果船翻了,他们掉进了水里,当他们从水里游上来时,上校已经忍耐到极点了,上校一气之下,说要将玛利亚解雇,玛利亚尤为震惊,她感到失望极了。就在这时,上校听到了从家里传来的歌声,上校停止了对玛利亚的训斥,开始追寻歌声的来源,他疾步走回家,看见他的孩子们正在唱歌,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就问是谁教他们的,上校的妻子将头一撇,朝着玛利亚的方向望去,上校立刻明白了,连忙跑过去向她道歉,并且要求她留下来,玛利亚很高兴她能留下来,但是,这时的上校夫人可吃醋了,因为,她不能忍受他的丈夫和另一个女的那么亲近。

在这以后,玛利亚还让上校的孩子进行了木偶剧表演,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的电影就放到这里,老师告诉我们,最后玛利亚和上校结了婚,而且还进行了一次逃亡之旅。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