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简介_马叙伦的个人资料
马叙伦是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出生于晚清时期,是同盟会的会员,辛亥革命后曾经担任浙江都督府秘书,后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同时研究中国文字,抗战时期隐居上海,抗战胜利后发起成立民主促进会,后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解放后继续参政议政!
马叙伦
1884年出生,字初、彝初,号石翁、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南社成员,同盟会员。
1901年,去上海办报,后在杭州、江山、广州等地任教,并参加柳亚子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1911年夏,赴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秘书,上海《大共和日报》主编。
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推为北京大学教职员会书记、北京大中学校教职员会联合会主席。
1921年,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1922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不久两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
1926年,遭段祺瑞通缉而回杭州。
1927年,任浙江省政务委员兼民政厅长。
1928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
1930年,回北大任教。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与杨秀峰、许德珩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任主席。抗日战争期间隐居上海。
1945年12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被选为常务理事。
1946年5月,任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同年6月被上海各界群众推为上海人民赴南京和平请愿代表团团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打伤。
1947年底,赴香港,从事民主活动。
1948年,由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政务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1970年去世
主要著作
著有《石屋余瀋》、《石屋续瀋》、《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