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6篇)
饮用水水源地篇1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在线监测监测项目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岳城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的漳河干流出山口处,距河北省邯郸市区55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区25公里,下游距京广铁路桥15公里。岳城水库水质为国家地表水二类,是邯郸、安阳两市重要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被邯郸市列为一级水功能保护区。近年来,岳城水库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能。先后实施了“引岳济淀”、“引岳济衡(衡水湖)”、向漳河下游及天津南大港湿地输水、向邯郸生态水网输水等,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水质监测参数及监测仪器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采样系统、储水单元、清洗系统、控制系统、数据通讯等部分组成。水样由采样泵抽出,水样直接进入储水单元,由输送泵将水通过地板下的管道输送到仪器后面的第二道过滤装置(过滤蕊,即综合分析仪)里。按不同仪器的要求,进入不同的过滤蕊里(每个仪器后都有一个过滤蕊),这样通过过滤蕊符合仪器所用水样要求的水,经软管进入仪器,对五参数(浊度、溶解氧、pH值、电导率、温度)、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铜、铅、锌、镉、汞、六价铬、砷、挥发酚、苯胺17项参数进行监测。重金属项目(铜、铅、锌、镉、汞、六价铬、砷)这7台仪器在测量前先通过自身的蠕动泵将纯净水吸入反应室、测量室及各个管路进行清洗,以免造成数值不准,清洗后再将水样吸入反应室进行反应,所用测量方法同实验室。反应后,一导管将反应液吸入测量室,仪器自动推导出结果(全部工作过程大约需45-90min左右),反应结束后废液自动通过专用流路流出并排出监测室,最后再次吸入纯净水对仪器进行清洗,等待下一次测量过程。挥发酚项目采用比利时进口设备,简化水中挥发酚测定样品的处理过程,减少毒性大的有机溶剂与操作者接触利用酚类物质在酸性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的性质,通过调节水溶液的pH值,采用光程长30mm比色皿,用4-AAP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准确度、回收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与国标法检测结果相比对,相差无显著性。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检出限完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而且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的需要。
2数据传输与报警
整个采集程序主要通过自报方式完成数据的收集,由于线路及其它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可能造成数据发送的不完整,这时就需要通过数据采集功能,完成对数据的收集。数据采集功能包括实时和历史采集等采集方式。
为保证岳城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水质测定设置为每2小时抽水测量分析一次。所有数据每30min通过GPS上传到工控机的数据平台中,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并自动保存在文件夹中,便于随时查看。数据平台设置短信超标报警系统,一旦水站中任何数据超出预设数值,平台就会自动向负责人发送短信,以便第一时间制定应急方案。
3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的维护
岳城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采用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相结合的方式,需要维护人员定期对系统和仪器进行维护,需分每日、周、月和季度检查维护。每日系统维护内容为检查管路是否滴漏,取水是否正常,各个泵体是否运转正常,处理板上的反吹空气压力、进样压力、进样流量、运行记录是否正常,有无报警记录;每周对空压机进行排水;每月拆洗预处理板上的过滤蕊,各电器部件温度及工作性能。仪器维护为每日检查仪表读数是否异常,仪表进样是否正常,试剂引管是否在位;每周检查蠕动泵是否泄露,试剂引管是否短缺;每月清洁仪表,检查仪表内电磁阀工作性能,检查蠕动泵运行性能;每季更换蠕动泵管,清洗测量池,标定仪表;所有项目均需填写水质自动站运行维护表,此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进行档案封存。
4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岳城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邯郸市首个在饮用水源地上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与常规水质监测相比,增加了重金属项目和有机项目,避免了因取样、运输、放置时间较长而造成水样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减少了相关分析的工作量。它的建成在提高站点水质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及时发现监测河段水污染事故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了远程智能化控制,自动站工作状态实时显示的功能,为水环境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提供了决策依据。水质自动监测站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常规实验室相比监测参数较少,目前只有17项,有机物和其它盐类离子等没有监测技术;由于路途遥远,来回需要半天时间,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只能采用定时维护。
5结语
岳城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成运行弥补了邯郸市水质在线监测工作监测项目单一的缺陷,此水站系统技术设备先进,数据传输准确、方便、可靠,实现了数据监测远程监控和超标预警,可对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能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晓茹,周怀东,李贵宝.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J].中国水利,2004,(09):49-50.
饮用水水源地篇2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水质;时空变化;卫生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39-02
1引言
随着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出台,对水质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很多湖库型饮用水源地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氦、磷污染,水体呈现富营养化。重庆垫江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其饮用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将直接影响长江下游饮用水源地水体水质,因此,有效开展饮用水源地不同属性水体水质状况监测及评价,以期为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采样及分析方法
2.1采样点布置与样品采集
根据垫江饮用水源地水体属性分为河流、湖库,选取2015年4月和8月两次监测数据,共计25个采样点,取表层水样测试分析。
2.2样品处理与分析
pH值、T(℃)、溶解氧(DO)、COD、BOD5、TN、TP及NH3-N等监测指标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水体属性水质指标的分布特征
通过对垫江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河流、湖库水体水质基本情况见图1。水体平均温度在25℃左右。pH值在7.17~8.85之间,说明水体呈弱碱性,且均未超出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中pH值为6~9的要求。较之河流,湖库D0浓度略高于河流。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湖库中COD的浓度明显高于河流,变化范围在10,25mg/L之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是指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其中河流、湖库BOD5平均浓度分布为2.0mg/L和2.3mg/L,湖库中BOD5浓度均高于河流,说明湖库受有机污染物影响更大。TN平均浓度为0.83mg/L,湖库中TN的含量略高于河流,平均浓度为0.9mg/L,已接近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上限(1.0mg/L),其中,硝态氮(NO-.-N)占TN比重分别约为39%和52%;两类监测水体中氨氮NH3-N年平均含量为0.33mg/L,亦未超出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上限(0.5mg/L)。TP在河流中含量低于湖库,湖库中TP平均含量为0.1mg/L,未超出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上限(0.2mg/L)。
3.2不同水体属性水质指标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选取4月和8月两个监测期,水体水质指标季节性变化情况(表1)。从表1可知,不同月份,湖库pH值、溶解氧(DO)波动性较大,说明受降雨和季节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同月份中,湖库水体COD、BOD均高于河流,且季节性波动较大,说明湖库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河流多。河流中TP含量高于湖库,且春季(4月份)高于夏季(8月份),这与周边农田耕作施肥有一定关系,TN变化规律与TP基本一致,其中,河流中NH3-N所占比重分别为42.3%(4月份)和47.12%(8月份),硝态氮(N03-N)所占比重分别为36.1%(4月份)和41.4%(8月份),湖库中NH3-N所占比重分别为32.1%(4月份)和33.7%(8月份),硝态氮(N-3-N)所占比重分别为41.7%(4月份)和61.8%(8月份),这与湖库水体中DO高于河流水体相一致。
3.3不同属性水体水质状况评价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进行卫生学评价,其中粪大肠菌群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各类指标超标率情况参见表2。
由表2可知,对于河流水体,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指标均未检出超标情况,微生物指标中粪大肠菌群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类(Ⅰ类)占25%,二类(Ⅱ类)占75%;对于湖库水体,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pH值超标率达6%,挥发酚超标率达2%,毒理指标未检出超标情况,微生物指标中粪大肠菌群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类(Ⅰ类)占79%,二类(Ⅱ类)占21%。
4结论
(1)不同属性水体水质指标差异性不大。总体表现为河流优于湖库,其中氮、磷污染较为突出,湖库中TN平均浓度为0.9mg/L,TP平均含量为0.1mg/L,均已接近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上限。
饮用水水源地篇3
(一)水源地概况。
市城市规划区位于郪江与的汇合口下游。市城区供水主要取自,该引水工程取水口位于市城区上游段的右岸(见取水口地理位置示意图),在干流取水,引水渠顺右岸穿城而过,出口于城区下游的古镇汇入干流。该工程建成于1976年,至今已运行了30余年,原设计流量为150m3/s,现引水能力仅120m3/s,工程设计最枯流量42.4m3/s,是一座集发电、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该水源地已被水利部列入第二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市城区供水企业取水口地点集中于引水渠的中段。根据、断面的监测资料,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评价,两个断面水质状况较稳定,水质达到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城区在供水水源地提水流量为2.26m3/s,能达到年供水能力5840万m3。2013年供水量达到4310万m3。
取水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市城区日供水能力16万m3。其中,较大的城市公共管网供水生产企业为自来水公司,该公司的一水厂、二水厂目前实际生产能力分别为5万吨/日和4.5万吨/日,承担着市城区及四大园区供水任务。两水厂的取水口均紧邻厂区泵房,直接在人工渠道取水,由于当初修建水厂时,厂区所在位置属于郊区,满足当时水厂设计规范以及水源点选址要求。经过城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渠河两岸建设逐渐延长,原来位于城区上游的取水口变成了位于城市中心,公司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已按要求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同时设置了相关的标识。在五创时,政府也在保护区范围内,沿河道修建了隔离防护网。2013年市城区年供水量4117万m3,日供水量9-14万m3。
(二)水源地水量安全状况。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5亿m3,径流深213mm,属川中低值径流区。径流的年内分配是春季占全年比例的8.3%,夏季占61%,秋季占26.6%,冬季占4.1%。丰水年或偏丰水年占统计总年数的41%,枯或偏枯水年占37%,平水年占22%。
是市最大的河道,干流全长697km,流域面积36400km2。流经市境内长171km,流域面积5115.05km2,占流域面积的14%。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干流黄连沱段右岸,取水口以上集水面积为2668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3.3%,取水断面多年平均流量434m3/s。枯水期(12-4月)(p=95%)流量为93.2m3/s。
过军渡电站修建后,为市城区分配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城市供水的流量为10m3/s,折合日供水量86.4万立方米,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取水口河势稳定,输水工程运行安全。
根据市城区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需水预测,2015年的日需水量为31万m3,2022年的日需水量为44万m3,2030年的日需水量为114万m3,2022年以前现配水量能满足需水要求;2030年,现配水量则不能满足需水要求,但通过强化节水及中水回用等措施,将需水控制在100万m3以内,按维持河道生态健康流量导则规定,段维持河道生态健康流量为21.5m3/s,该段的最枯月流量为50m3/s,有富余水源向补充,按供水优先供水要求,保生活用水应放在第一位,可从调2m3/s左右的水量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为此,水源地供水量能满足中长期供水需求。但水源地易受上游水污染事故影响,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泄水处理,2011年“7.26”松潘尾矿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三)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
水源地水体水质监测有自动监测和巡测两种方式。市环保局在电力公司管理维护公司办公处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测,监测的主要项目为ph、水温、浊度、溶解氧、导电率、生物毒性;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绵阳分中心每月定期对水厂取水口进行监测,监测的项目为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对原水进行在线监测,监测项目为ph、水温、浊度。
根据、断面的监测资料,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评价,两个断面水质状况较稳定,水质达到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水源地水质变化的趋势是丰水期优于枯水期,丰水年优于枯水年,实施水资源保护后优于实施保护前。
(四)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状况。
水源地渠道内未设置排污口,无工业企业废水排入渠道,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设置渠道旁,附近无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经济技术开发区九莲社区段渠道以西有部分农村居民(各住户设有化粪池或沼气池),因此点源污染较小。
水厂取水口距渠道取水口15km,城市范围5km,渠道西岸有耕地及农田,同时有分散式畜禽养殖,如遇降大雨而形成地表径流,土壤残留的化肥农药、城市地面尘土、农村生活污水及少量固体废弃物伴随着雨水而进入渠道,但量不是很大。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放在市委、市政府环保惠民的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护饮用水源安全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特别是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污染。一是开展了渠道以西西山片区的城市水系规划,将山洪水进入城市排捞系统,避免洪水冲刷的污水进入渠道;二是渠道两岸的不同地带建排洪沟,减少泥沙进入渠道;三是清理渠道两岸垃圾及堆积物;四是加强排污口整治,杜绝城市污水进入渠道;五是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减少面源污染进入水源地。通过污染防治措施,水源地水质得到改善,降低了供水企业水质处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方案及实施方案
自2011年开始,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十二五”期间,总体目标为:水源地达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初步建成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一是水量保证。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取水口河势稳定,输水工程运行安全。二是水质保证。通过安全达标建设,可使水源地水质在枯水期达到gb3838-2002iii类及其以上水质标准,确保市城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促进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坚持每日对水源地进行巡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牌,制定水污染突发事件、洪水及干旱特殊情况下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一)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内容。
根据供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以下保护内容。
1.非工程措施:
加强宣传:一是利用各种宣传活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二是设禁封标志牌、水资源保护碑等固定性标志宣传物。
加强巡查:要安排专人到渠道两岸进行检查与巡查,一旦发现有破坏水资源行为,应立即制止,对构成违法行为的,要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建立制度: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制度、渠道巡查制度、经费落实保障制度等长效机制建设,将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水质监测:通过在线监测和巡测对水体水质进行监测,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通过科学依据。
2.工程措施:
设隔离带:在渠道两岸设金属隔离带和生物隔离带,以阻止居民下渠游泳、清洗衣物以及渠堤放牧。
边坡治理:一是对滑坡的渠道进行修复;二是渠道两岸种植林木,防止边坡下滑。
建排洪沟:渠道两旁建排洪沟,阻止洪水冲刷边坡和泥沙进入渠道。
渠道清淤:对淤积严重的渠底清淤,以增大过水段面和渠道流量。
排污口整治:对渠道两岸部分排污口进行治理,以防止污水进入渠道。
(二)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船山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同时确定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系工作。二是落实资金。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所需经费较大,要从多渠道争取。要争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还要认真落实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自筹资金。三是落实责任。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地方政府负责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四是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
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加强该河段的水资源保护,加强巡查,对向河道内排放污染物、乱扔垃圾等违法行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予以惩处。五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环保世纪行”、“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契机,利用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活动的开展,以增强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2013年度达标建设执行情况
根据《省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近中期工作,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2013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非工程措施。
1.2013年1月-12月开展了水源地巡查。
2.2013年2月启动了水资源保护宣传,2013年3月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在新闻网做了水资源保护专项访谈。
(二)工程措施。
2013年,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船山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公司及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一是在渠道两岸设金属隔离带和生物隔离带,以阻止居民下渠游泳、清洗衣物以及渠堤放牧。二是边坡治理。对滑坡的渠道进行了修复,并在渠道两岸种植林木,防止边坡下滑。三是建排洪沟。渠道两旁建排洪沟,阻止洪水冲刷边坡和泥沙进入渠道。四是渠道清淤。对淤积严重的渠底清淤,以增大过水段面和渠道流量。五是排污口整治。对渠道两岸部分排污口进行治理,以防止污水进入渠道。经统计,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省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总体工作计划(2011—2015年)》的工作要求,水源地在水质保护、水污染防治、保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渠道边坡存在不同程度垮塌,急需进行边坡治理;
二是渠道两岸排洪不畅。因洪水冲刷、边坡垮塌等因素导致渠道淤积严重,致使过水断面减小而影响城市供水安全;
三是水资源保护意识仍需强化。两岸居民在渠道中洗刷衣物、向渠道倾倒垃圾,造成了水体污染,特别是枯水期,有时水源地水质不容乐观;
饮用水水源地篇4
Abstract:InXijiCounty,itfocusesondoingexcellentworkinwaterandcreatinggoodwaterenvironmentaswatersourceprotection,andactivelyimplement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water,waterpollutioncontrolandwaterecologicalrestoration,comprehensivelyimproveurbanandruralwaterenvironment,theregionalwater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isimprovedsignificantly,butdrinkingwatersourcesstillexistinsomesecurityrisks.
关键词:西吉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Keywords:XijiCounty;drinkingwater;protectionofwatersources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065-02
1饮用水源地保护概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辖3镇16乡306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242万亩,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5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6万人,农村人口45.76万人。年均降水量397.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370万m3(包括地下水资源量3637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970万m3。
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8处(以地表水为水源8处,地下水水源40处),设计日供水能力1.64万m3,2011年实际供水人口25.4万人,年实际供水量255.36万m3。
西吉县饮用水源地主要有两类,即以地下水为主的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库、塘坝等)为主的饮用水源地。目前全县共有水源地48个,其中地下水水源地40个,地表水水源地8个。全县共划定4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区,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为Ⅱ类或Ⅲ类,基本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
2存在问题
在所调查的48个水源地中,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为Ⅱ类或Ⅲ类,基本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水源地周边及上游或明显无污染源,且全部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规定设置了标志牌,水源水质监测频率都在2次/年以上,近5年没有发生过污染事故。但由于对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活动,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2.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意识不强。多年来,全县干部群众一直未把水源地保护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保护与管理上却仍然停留于传统阶段,只强调“供”,很少讲“护”,自觉保护水源的意识普遍不强。尤其是随着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逐年增多,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对葫芦河道川道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
2.2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滞后。多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虽然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按规定设置了标志牌,但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以及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范围没有界定。此外,除西部、固西、西北部等供水工程外,大部分保护区内没有安装监控装置,所有工程无水质检测设备,缺乏必要的水质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水样送至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费用高昂(每送检一组水样需检验经费1000元左右),水管单位无力承受,造成水质的监测与消毒处理没有按要求和时间进行,大部分工程在运行中水质变化得不到及时监测和掌握。不便于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
2.3农村供水设施落后。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垃圾倾倒入河等影响饮用水水源、增大了水源地保护的压力,同时大部分地下水不经消毒处理和检测直接供水,硫酸盐、氟化物等时有超标,农村饮水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2.4供水应急保障机制需要健全。由于我县饮用水水源结构单一,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水源地规避突发性事故风险的能力不强,应对干旱、洪涝等突发事件的手段匮乏,此外,由于水源保护与监管涉及到众多部门,水源工程管理、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主要水源地的河道管理与地方脱节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障体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势必大打折扣。
2.5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机制尚不健全、责任不够明确等,导致水源地整治后的管理跟不上,水源地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比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由水务局负责,而水源地保护由建设与环境保护局负责,造成工程运行管理与水源地保护衔接不力,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源地保护还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3.1加快编制批准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促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尽快编制完成和批准水源地保护规划。规划应明确界定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区域,划分禁止、限制、控制建设区域,并对水土保持、植被保护、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搬迁整治、动态监测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饮用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等内容全部纳入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同时结合其他专项规划,在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明确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总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机会,确保饮用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备用水源和水源保护的应急体系建设。要尽快制定并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组织指挥体系,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有度,措施得力,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提高农村区域供水覆盖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是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覆盖率。短期内难以实施区域集中供水的,要加强水质监测、消毒等工作,努力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3.2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不断提升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容量及生态承载力。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依托,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在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测算的基础上,将氨氮、总磷、氮氧化物等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严格按计划要求实施。要集中力量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尽快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切实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断降低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区整治力度,彻底清除保护区内各种污染隐患和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等。
3.3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通过建立并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对主要河道、送水通道、饮用水源取水口等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针对影响饮用水源和水环境安全的重点污染隐患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做到能在较短时间内判断出污染物的种类、理化特性、浓度、污染范围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以便及时准确地处置污染事故,将饮用水源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与损失程度降到最低。建立起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制度,定期将各河道及水源地水质状况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3.4完善监管、投入机制,切实为水源地保护提供必要条件。定期协调解决水源地保护中的重大事项,确保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防止“多头管理”、“谁都管、谁也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保证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对水源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将水源地保护及河流断面水质改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的水源地保护考核措施,并以此为抓手,严格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水源地保护工作责任有据、赏罚分明,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的投入与创新机制。
3.5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形成饮用水源保护的舆论及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全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可以利用每年的“节水宣传周”、“法制宣传月”等,广泛开展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和爱水、节水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源保护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饮用水源保护的忧患意识。形成“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个个自觉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唐山市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Z].国家科技成果.
饮用水水源地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热干面”为你整理了这篇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今年以来,务川自治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集中整治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标准建设,切实加强全县范围内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从源头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一是集中整治生活污染。着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合理规划二级保护区及集雨区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布局和规模,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通过人工湿地、村庄绿化、农田、林地等方式对尾水处理,确保处理后的尾水不造成污染;通过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箱(桶),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确保保护区内垃圾不落地,净化生活环境。
二是集中整治养殖污染。着力调整优化畜牧产业布局,严格落实禁养区制度,强化一般养殖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全面取缔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全面禁止网箱养殖,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养殖圈舍、牛羊棚、拦网、网箱等,净化养殖环境。
三是集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着力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种植业管理,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农业,培育“四新一高”绿色产业,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和种类,推进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肥料的使用,降低农药化肥对保护区水环境的影响,净化种植环境。
饮用水水源地篇6
关键词: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对策;评价
Abstract:Theruraldrinkingwatersafetyandhygieneistheguaranteeofpeople'shealth,butalsotomeasureanimportantindicatorofsocialdevelopmentandpeople'slivingstandards.Theauthorfromtheenvironmentalpointofdeparture,combinedwiththeprofessionalknowledgeandtownshipcentralizeddrinkingwatersourcewaterqualitymonitoringresultsandeutrophicationstatusevaluationassessment,integratedpollutionindexforassessingthetownshipdrinkingwatersourcesofpollutionanalyzedindetail,an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township;centralized;drinkingwatersources;waterqualitymonitoring;countermeasures;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饮用水的安全是人类健康的保证,也是人们生活水平的评价指标。所以,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和水质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绿色水源工程,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用水水质安全得到了良好保证,但很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都比较严峻,2007年11月,国家卫生部开展的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显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的超标率达到了40.83%,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配备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由此可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很不乐观,乡镇人们的生活健康存在很大隐患。那么,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精确地监测和科学地评价是解决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前提,也是保证乡镇人们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1.1集中式饮用水概念
集中式饮用水是指从水源处集中取水,通过输送、配送水管等设备把水送到用户处或送到公共取水处的一种供水方式。自建设施用水、乡镇用户日常饮用水,居民区的分质用水都属于集中式饮用水的范畴。
1.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现状
根据大量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水源污染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并呈现出复合性和长期的特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从过去的单一污染形式逐渐发展为复合型污染。这是因为水源周边环境存在过多的污染源,如生活垃圾、粪坑等,而工业污染物的叠加以及新旧污染源的复合更进一步加剧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污染。所以,科学地进行水源地水质监测,进而分析污染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2.1水质评价方法
2.1.1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方法是指从取水口、库尾、用水处等取出水样测定其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硒、汞、硝酸盐、铁、锰和叶绿素等共计近三十项指标,最后根据每个参与水质评价项目的水质评分值(WGI)中最高的做为综合评分值的评价方法。
2.1.2富营养化评价法
富营养化评价法是指水质受到污染后自养性生物在水体中生长后,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根据其中含有的叶绿素a、总磷、总氮和透明度等因子来评价水质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卡尔森指数(TLI)表示。
式中,Wj代表第j个参数营养指数的权重;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指数。
2.2水质评价标准
2.2.1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法根据水质评分可将水质分为六个类别,如表1所示。
表1.水质综合评分与分类标准
2.2.2富营养化评价法的评价标准
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可将营养状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如表2所示。
表2.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标准
3.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分析及对策
3.1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分析
3.1.1污染源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主要为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两大类。工业污染源中,乡镇工业废水的污染是最严重的,由于乡镇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很多企业肆意排放工业废水,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周边环境,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农业污染源中,主要是由于农业化肥的滥施滥用、农药的过度使用、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放置以及养殖废水废物的排放。
3.1.2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质
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主要污染物质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性污染物质、物理性污染物质和化学性污染物质。生物性污染物质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中,关于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研究较多,但致病病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物理性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危害是最大的。化学性污染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3.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对策
3.2.1建立健全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法制
目前为止,我国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制法规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三种。虽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二十七条等规定了生活饮用水保护的职责和饮用水受污染时的制度措施和相关法律责任。但是,我国饮用水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制法规还有很多缺陷,例如,对乡镇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对地下水的关注和保护不足等。所以,应该完善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对水源保护的责任形式,在掌握确切资料的前提下健全水质的监测设施和评价系统等。建立新的法制认定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损害和评估制度,以此限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
3.2.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治理相对比较困难,因为污染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污染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根治污染问题,控制污染源,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或农业进行整治,以达到从根源上治理污染的目的;其次,要科学地进行水质监测和水质评价。只有精确掌握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信息才能够正确对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合理的修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