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6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2-24 手机浏览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1

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获得“解禁”。

“解禁”原因是什么?当初为何禁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是否安全?解禁后应该怎么走?

餐具当初因何被禁?

中塑协塑料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杨惠娣介绍,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是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1985年,我国从台湾和日本等地引进发泡餐盒生产技术,而发泡餐盒耐压、保温、刚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国内对一次性包装材料的需求。

杨惠娣说,发泡餐具1986年开始在铁路上使用,当时车窗不封闭,也没有袋装收集,废弃的餐盒严重破坏铁路沿线生态和景观。1995年,在铁路车站和火车上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此外,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发泡餐具漂浮至葛洲坝,引起发电机组故障,直接导致了“6号令”的出台。

塑料研究专家、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原高级工程师唐赛珍也指出,正是管理的缺失,导致废弃一次性发泡餐具泛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也表示,“白色污染”是人们随意丢弃垃圾的不良行为和缺乏有效回收体系造成的恶果。

事实上,虽然被禁,发泡餐具仍在市场上存在。

唐赛珍介绍,发泡餐具由于具有防水防油、刚性强、保温性好、适合中餐包装的特性,在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有很大的市场。

杨惠娣表示,一次性发泡餐具受市场青睐还有赖于它的成本优势。一个发泡餐盒只需要4~5克聚苯乙烯,而用聚丙烯(PP)做餐盒则需要约20克材料。所以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市场价不足1毛钱,而聚丙烯餐盒一般是5毛钱。

有业内人士透露,“6号令”之后,发泡餐具生产企业转入地下,目前多数企业沿用的依然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产品性能上几乎没有改进。转入地下的生产企业和原本就是执法难点的使用发泡餐具的小商贩,导致监管和处罚成本上升,14年来一次性发泡餐具“禁而不止”。

中塑协秘书长马占峰表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占餐盒市场的70%左右,每年市场消耗100多亿个。

回收难题如何解决?

发泡餐具不宜降解,埋在地下很多年也可能不会腐烂,对此杨惠娣表示,塑料产品都比较难降解,没一定的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很难降解。

唐赛珍说,最合理的方式是建立回收利用体系,从管理上着手,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废弃发泡餐具经加工,可做塑料日用品、建材和涂料。“当前塑料回收再生技术已经很成熟。”唐赛珍说,加工设备的国产化,使设备价格从五六百万元一台下降到几十万元一台。唐赛珍认为,国外的经验证明,只要管理到位,回收利用发泡餐具可以节约资源。

但杨惠娣表示,发泡餐具回收利用也面临一些问题。聚苯乙烯泡沫,质轻体大,回收运输时需要压缩,成本比较高。此外,一次性餐具品种较多,必须先分类,把能降解、不能降解的餐具分开,否则会影响回收再生产品的品质。

“资源回收是公益性工作,回收收益有限,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支持。”杨惠娣说,20世纪90年代,上海曾经实施“3分钱工程”,即生产一个餐盒,交给政府3分钱。政府利用这笔资金补贴回收企业。不过,这项政策并没有“全国一盘棋”,上海周边地区的发泡餐盒厂家因成本优势,挤占了当地市场。杨惠娣建议借鉴上海“3分钱工程”经验,建立“全国一盘棋”的回收利用体系。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原因包括“能降低原料消耗、节约石油资源,以及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但不少人认为,解禁不能只算“经济账”,“环保账”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情况更严重。

怎么用才能放宽心?

有网友担心,发泡餐具受热后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董金狮认为,聚苯乙烯耐热性差,不耐沸水。大于70摄氏度会发生形变,温度过高会析出有害的低分子物质。他还称,发泡后的聚苯乙烯餐具,密度变小,孔洞增大,很容易吸油。随着高温加热,更多有害物质析出到食物中,被人食用,危害人体健康。

面对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毒性问题争议,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

唐赛珍认为,聚苯乙烯解聚温度高达280摄氏度以上,且目前生产的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残存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唐赛珍说,一次性发泡塑料不耐高温,不适用于微波炉加热,不适于开水蒸煮,也不宜盛放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食品,但并不影响快餐业的使用。

但也有人对快餐业、路边店能否按科学标准盛放食物表示不乐观,网友“跑得快”就说:“快餐讲究个快,很多都是菜炒上来就放进一次性餐具送走,而且对于快餐业的这种使用行为,几乎难以规范。”

还有人担心,发泡餐具在焚烧中,会产生强致癌的“二()英”。唐赛珍解释,“二()英”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在300至40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一类有机化合物同时存在,而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生产、使用以及焚烧处理过程中均不具备上述条件。

唐赛珍指出,发泡餐具“安全性”隐患,主要源于有些企业在生产中加入了回收废料的伪劣原材料。“造成这一问题,是监管不力导致的,和材料无关。”她承认,为降低成本,有厂家利用塑料废弃物生产,扰乱市场秩序,也加重了消费者对安全的忧虑。

放开后如何管得住?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就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据了解,除我国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在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当年因“白色污染”禁止生产,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唐赛珍说,铁路窗户封闭了,也有较好的回收程序,从这点看,解禁是合理的。

发泡餐具解禁后,将面临一系列问题,杨惠娣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标准。

杨惠娣说,虽然目前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但该标准覆盖面较宽,包括了除纸之外所有种类餐具。她建议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制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专用标准。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零件塑料化;技术

目前,为了节能降耗、提高车速、改进外观和舒适性并且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汽车厂商越来越多地使用塑料及塑料复合材料来替代各种有色金属和钢材。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高,接触燃油、冷却液等复杂的化学物质,最初的发动机设计,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属制件。随着汽车节能、环保而引发的汽车轻量化需求,以及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不断涌现,不只是车身件,发动机的零部件也开始向塑料化发展,特别是发动机周边塑料的应用可以减轻汽车重量及提高燃料经济性等优势,以塑料为原料的零件(进气歧管、空气滤清器总成、气门盖和发动机罩盖)等,有取代铝合金材料的趋势。

1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周边部件使用的塑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材料上:尼龙(PA)系列增强材料、聚乙烯材料(PE)、聚丙烯材料(PP)及聚甲醛(POM)等。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汽车发动机已经采用尼龙6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取代金属材料来制造汽缸罩盖、进气歧管、摇臂池盖(气门室盖)等,如OPEL(Astra1.4/1.6L)欧宝车型;Audi(V62.8L)奥迪车型;MercedesBenz(ActrcsTruck)奔驰车型;Daewoo(1.5L)大宇车型;Ford福特车型;Acceat(1.5L-sohc)现代车型等。

发动机气门室罩盖上的应用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各车厂开发铝合金改塑料气门室罩盖,与金属气门室罩盖相比,塑料气门室罩盖主要具有减重降耗、减振降噪、低成本和可以满足复杂结构设计等优点。塑料气门室罩盖为保证强度、密封性和耐温性,要对制品的原材料,成型工艺,结构等进行前期设计,满足产品性能要求,拓展市场。

塑料发动机进气歧管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的塑料部件范例,也是各国竞相开发的热门塑料汽车部件。塑料进气歧管不仅质轻,而且由于内壁光滑,可改进气体流动性,提高气体流量,使之进气效率高,隔热效果好,因而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性能和燃料利用率。

塑料进气歧管具有质轻、成本低和设计自由度三大优点,替代金属进气歧管是必然趋势,因此它在汽车上应用份额逐步扩大,现已占主导地位,并将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

2市场分析

汽车制造工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近年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加。各汽车厂销售直线上升,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纷纷登上了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舞台,这也给各汽配公司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用塑料件代替金属制件,是当前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方向,其具有投资需求少,建设周期短,价格低,美观耐用、减重节能、降低噪音、提高产品性能等优点。

2.1以塑代铝可减轻产品重量

铝的密度:2.77g/cm3,尼龙66+4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密度:1.41g/cm3,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是当前最重要的汽车轻质材料,以塑代铝生产汽车配件,它可减轻零部件约40%的质量。

2.2以塑代铝可降低生产成本

以塑代铝生产的发动机罩盖等产品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

2.3以塑代铝可节省能源、减少废气污染

塑料配件的大量使用是汽车降低油耗的重要途径,轿车的质量每减轻100千克,每百公里的燃油消耗将减少0.4~1升,汽车的自身质量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同时汽车的废气排放也有明显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污染,远远的低于钢铁产业。

2.4以塑代铝可减小震动及噪音

由于工程塑料的重量轻,产品又具有减震设计,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汽车的震动和降低噪音。

2.5以塑代铝可节省铝资源

我国铝资源缺少,以塑料代替铝材料可以解决我国铝资源紧张,缓解金属资源压力,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2.6以塑代铝可提高产品的性能

以塑代铝可从多方面提高产品的性能,如易于加工及大批量生产;蠕变小,尺寸稳定;具有高抗冲击性及优越的热老化性能;热膨胀小;耐化学性、抗腐蚀;大大提高密封效果及防止漏油等。

3先进性、可靠性分析

发动机塑料件项目的先进性及可靠性体现在:

3.1功能集成(减少附属件),外形尺寸设计自由度大,可按精确的尺寸成型,充分利用车体结构设计中剩余的空间,设计形状复杂的塑件。

3.2易于成型加工及大批量生产。

3.3蠕变小,尺寸稳定。

3.4高抗冲击性。

3.5优越的热老化性能。在-40℃-120℃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热老化性。

3.6热膨胀小,热变形温度(0.45Mpa)可达到210-270℃。

3.7耐化学性、抗腐蚀。具有优良的抵抗烃类、汽油、油、弱酸、碱等化学药品侵蚀的能力。

3.8可喷涂性。可在制件表面涂覆阻隔材料。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建议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白色污染在一步步的向我们逼近。白色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塑料制品的生产成本低、质轻、耐腐蚀、强度高、防水、便利、外形美观、色泽鲜艳、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对其使用后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低的塑料购物袋、垃圾袋等等,至今一直困扰着我们。[1]

一、何谓白色污染及其产生原因

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盒、包装材料、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危害。由于这种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为白色,因此被形象的称为白色污染。

由于这些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终的处置方式基本上停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倒现象普遍发生。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大部分是再生塑料制品,是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垃圾及垃圾站收集的废旧塑料加工的。尤其是彩色再生性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2]

2.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一)视觉污染

走在大街上、街心花园以及著名风景区等经常会发现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不但影响了城市风景的美观,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废塑料特别是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饮料瓶等,这些体积大、重量轻、不易腐烂、不易分解的塑料混入土壤中后,会影响地下水的下渗、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因其不透气而破坏土壤质量,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农作物减产。

(三)危及动物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动物误食后易引起肠梗阻而死,若遗弃在江河、湖海,可导致水生生物的死忙。[3]

(四)潜在危机

有些白色垃圾不易回收,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降解,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填埋处理不能随处进行,否则将对土壤污染,且大规模集中填埋是一项大工程,耗资较大;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但在温度达到65℃以上时,就会分解出毒害物质,污染环境,特别是食品污染最为突出。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对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进行:

(一)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

在街道两旁设一些垃圾箱,尤其是人流比较密集的街道。并请相关部门加以监督。在超市购物后使用的方便袋不再免费,而是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我国部分城市颁布了相关法规、政策,禁止使用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或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危害,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禁止使用此类包装物,就必然要有其替代品的产生,但是替代品在价格与品质上均无法与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3.强制回收利用

对于一些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循环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二)技术方面

1.以纸代塑

以纸代塑是指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一般纸制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纸浆膜塑制品,主要是以芦苇、蔗渣等草木植物浆为原料。另一类是纸板制品,主要原料是木材,每生产1吨纸板就需用七百吨水。用以上材料制成的纸制品,废弃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解,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解决了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纸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4]

2.开发可降解塑料

并不是所有塑料包装物都是能回收利用的。例如,购物袋、垃圾袋和地膜等,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不高应积极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使用后的塑料包装废弃物能在短期内,经光或生物降解作用,裂解为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物质,粉碎成小碎片,达到缓解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加强对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地方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工作。

3.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降解期短价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5]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

5.建立全国性的专门法规,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马艳茹,白色污染与塑料包装物,2000.3

[2]刘春乐,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保定日报,2006年5月8日第B02版

[3]付宜飞,张铁帅,白色污染的现状与现状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2-5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4

石化产品出口压力持续加大

人民币升值是双刃剑。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暨外汇风险管理研究调研组专家解洪波表示:“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密度高、外债规模大或者说高利率性,有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利好。但对于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自身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冲击比较大。”具体到石化行业,他认为,纺织、轮胎、塑料制品等对人民币升值非常敏感的出口企业毛利率将下降,是利空的。当前。我国不少大型公司因为都是自营出口,一般一年报一次价格,价格在年初已基本锁定。而美国和欧洲的买家年初的时候下的订单额比较大,目的就是为了先锁定价格,等人民币升值后,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中国出口企业身上。所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交货合同期限越长,订单越大,损失也就会越大。

人民币升值究竟会对石化行业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部负责人直言“人民币缓慢升值是必然走向,对企业的影响也无可避免,但影响有多深远?这个结果还要综合油价的涨跌,其他国家汇率的调整、我国资源税等有关政策的调整、市场劳动工资的调整等多重因素来评判。”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塑料工业协会一起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测:人民币升值1%,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会损失12亿元左右,利润降低近3亿元。升值3%,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损失36亿元左右,利润降低近8亿。如果升值到5%,塑料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损失60亿元左右,利润因此降低近14亿元。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人民币升值是逐渐推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虽然对企业有很大影响,但长远分析,国家也的确给企业留足了提升发展的适应时间。

外贸环境复杂促进行业调整结构

人民币升值存在利空的一面,必然也存在利好的一面。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肯定是有得有失。但专家们普遍表示,从长远分析,还是得大于失,对石化出口企业也是如此。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5

我国第一个塑料期货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7月31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市场人士表示,从品种特点上来看,塑料期货极具投资价值,从上市时间来看,还凸显出周期性的投资价值。由于8月份始农用薄膜的生产将全面展开,原料消费需求有望拉动LLDPE出现一轮大的价格波动,因此LLDPE期货在上市之初也使投资者面临着较大的机会。

影响价格因素众多

大商所推出的塑料期货,许多LLDPE现货经营企业都为之感到振奋。他们表示,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动荡,LLDPE价格波动也较为剧烈,现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期货的推出有利于规避风险。

大商所英特尔规划部负责人李强表示,在聚乙烯系列产品中,主要有LLDPE、LDPE和HDPE这三个品种。其中大商所推出期货的是LLDPE,用途比较广泛,主要在薄膜、注塑、电线电缆领域,市场容量大概是380多万吨,由于需求广泛,LLDPE市场增长较快。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影响塑料产品价格的因素众多,与国内外经济密切相关,题材丰富,上游原料价格波动、供需情况、宏观政策法规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是3%的话,那么LLDPE需求增长在3.8%到3.9%左右,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这个支撑了对聚乙烯需求的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供求也是影响塑料期货价格主要的因素,LLDPE作为原油的衍生产品,在价格上和原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个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反映出来的。

比如7月2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9月合约创出了76.38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收盘价格为75.88美元/桶,大涨了2.32美元/桶,近期原油市场的新一轮波动,预示着塑料市场行情也将不会平静。

另外,关税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据悉,2001年聚乙烯的进口关税是18%,到2008年将降至6.5%,从而可能影响到进口量。同时,这些影响因素都将给塑料期货带来许多投资机会。

LLDPE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分析人士认为,塑料品种具有良好的现货基础,众多现货批发市场的存在,将为投资者带来跨市场的套利投资机会。近年来国内LLDPE需求量快速增加,未来5年内国内LLDPE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现货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10年,我国LLDPE的需求量将达到486万吨,LLDPE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在高油价时代,原油价格还将呈剧烈波动态势,LLDPE价格波动也将较大,特别是目前产销价格经常出现的倒挂现象困扰着下游企业,企业避险需求强烈。

我国LLDPE现货贸易活跃,贸易商、分销商众多,下游加工企业多达1万多家,已有大量现货企业熟悉期货交易机制,市场基础相对较好,国内一些商品集散地已形成数家有一定影响力的批发市场,其市场交易较为活跃。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一位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有三家主要的现货批发市场,在国内长期缺乏LLDPE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现货企业大量参与到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大商所英特尔LLDPE期货上市交易后,现货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的价格关系进行套利交易,获取低风险稳定的收益。

LME等国际期货交易所LLDPE期货市场发展亦处起步阶段,国际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这为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与LME相比,我国由于现货需求旺盛、贸易环节活跃,现货基础较好,具备发展塑料期货市场的优势条件。

国际贸易的活跃,期货市场将为众多现货企业和大型投资机构搭建跨国投资机会。LLDPE国际贸易活跃,国内很多企业从国外进口LLDPE。大商所英特尔LLDPE的推出,将会为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保值市场,从而也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内外盘套利的机会。大商所塑料期货合约已将部分进口品牌纳入到合约交割体系中来,未来随着国际国内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将会形成顺畅的国内外期市套利渠道。

下半年投资机会来临

新的塑料供需周期的到来使塑料期货一上市即面临较大的投资机会。中塑在线信息部负责人林开敏表示,目前国内60%的LLDPE主要应用于农用薄膜的生产,每年八、九月份农膜生产企业开始生产,至次年1月份左右生产结束。因此受原料采购需求的影响,LLDPE上半年一般走势比较平稳,下半年波动较为剧烈。

记者获悉,7月份很多LLDPE生产企业的采购非常少,但是下游企业加工量并没有降低,这主要依靠库存的消耗,所以8月份之后,当下游企业的库存出现下降的时候,可能出现一轮集中的采购,进而推动LLDPE价格出现上涨。

大商所英特尔LLDPE期货上市的时机选择在新的消费高峰期到来的前夕,有利于相关现货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有利于流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捕获更多的商机,投资者可以在下半年大的行情波动中寻找到投资机会。

低廉的期货交易手续费也会给众多的投资者带来很多短线交易的投资机会。LLDPE期货收取的交易手续费为8元/手,当日开平仓减半收取,而LLDPE期货每手合约波动一个点的价值为25元,相对于手续费,投资者有可能在价格波动一个点的情况下即获得利润。

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食品;塑化剂;危害;应对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的生产技术,造就了汽车、飞机、电脑,大幅度提升了人类文明进程。在食品行业里,工业生产的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工业化食品生产在大规模提升食品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将工业化生产中的附带物带进了食品:如工业食品(如酒类、饮料、方便面)中的塑化剂。这附带进食品的塑化剂会给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1何为塑化剂?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品种繁多,在其研究发展阶段其品种曾多达1000种以上,作为商品生产的塑化剂也有200多种,而最常见的是邻苯二甲酸的酯化衍生物,是工业上普遍用做塑胶材料的一类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提高柔韧性的化学品,塑化剂的作用原理是小分子塑化剂分子通过加入工艺插入到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之间,通过阻挡、屏蔽、、增加距离等方式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应力,导致塑料等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降低,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所以,塑料袋、塑料管、塑料餐具、橡胶制品等无不含有塑化剂,如果没有塑化剂,我们的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都会是硬邦邦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添加塑化剂可以降低成本。

塑化剂被广泛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输液袋、胶管、清洁剂、化妆品等多种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但是不得添加到食品中。由于塑化剂在工业化食品生产中会向接触物发生一定的迁移,1998年欧盟委员会建议在食品、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禁用DEHP在内的6种塑化剂。由此,塑化剂导致的危害开始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

2塑化剂事件和塑化剂迁移

2011年台湾曝光的塑化剂风波(台湾昱伸公司非法添加廉价食品添加剂DEHP作为起云剂,该公司的饮料被检出塑化剂DEHP超标),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随后,2011年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公司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该药品,并对已经上市销售的进行召回;同年国内数个品牌方便面的酱料中检出DBP、DEHP含量超标;2012年国内高端白酒——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超标2.6倍;在白酒经历了塑化剂风波之后,进口洋酒日前也卷入其中,2013年春节,前后法国人头马、卡慕、法拉宾三个知名干邑品牌在中国口岸被拦截,部分老干邑中塑化剂含量更超过了30mg/kg。

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会有微量的塑化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那么是否在食品中检出DBP、DEHP、DINP就是违法呢?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过相关标准,我国国标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严格规定了,如规定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BP)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0.3mg/kg、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为1.5mg/kg、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为9.0mg/kg。

3塑化剂有何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分子结构类似于“激素”,因而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一旦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其性质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便会积蓄在人体脂肪里不易排出体外,从而导致人体内残留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塑化剂可作用于细胞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一些组织、细胞的生长失控,产生肿瘤,造成遗传性疾病。如长期摄入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可干扰人体激素的分泌,导致孕妇生的孩子性别出现异常,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进女性性早熟、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方面的损害,如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数、损害、造成畸形儿等。

4如何应对塑化剂的危害

塑料产品问世已经100多年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要完全不接触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发其替代品、研究塑化剂降解技术、生活细节控制等途径,来减少其对我们的伤害:

4.1研发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安全新材料

如巴斯夫公司研发的新型环保塑化剂:环二烷二羧酸二酯,无生殖毒性,符合欧洲最新的2005/84/EC指令;丹麦丹尼尔斯科食品添加剂公司生产的新植物油基塑化剂(Grindstedsoft-N-Safe)被授权在欧洲使用和销售;德国朗盛公司开发的无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塑化剂Mesamoll(烷基磺酸苯基酯)系列塑化剂已获得美国FDA批准;日本大八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出生物降解型聚乳酸塑料用己二酸酯类塑化剂,用于食品包装安全可靠。

4.2研究塑化剂快速降解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塑化剂。

目前,国外已有报道,采用微生物和催化光解等方法降解环境中的塑化剂,如Gartshore发现Rhodotoru-larubra酵母能降解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相信在生物技术日益发达的明天,塑化剂快速降解会是一个朝阳产业。

4.3严格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选购容器时,避免使用塑料材质食品容器;尽量不用塑料容器装油性食物,也不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要用专门的、安全的食品容器;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品牌的食物饮料,尽量少吃浓稠状饮料、加工食品。此外,由于塑化剂是用脂溶性形式在食物链中存在,少吃动物脂肪性奶油、起司等,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受到塑化剂干扰的机会。

4.4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协调监管机制

像以上提到的“塑化剂”事件表明,仅仅依靠道德自律,无法支撑工业食品的健康和良性发展,要约束市场主体唯利是图的行为、严惩危害公共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必须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协调监管机制:(1)完善政府信用,落实法制是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功能的基础。(2)实现市场经济法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手段。(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违法成本是打击食品违法添加行为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李少卿.“工业食品”后遗症[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

[2]刘润平.卫生部:微量摄入塑化剂不必过分恐慌[J].农产品加工,2011.

[3]DeesJH,GazouliM,PapadodopoulosV.Effectofmono-ethylhexylphthalateonMA-10Leydigtumorcells[J].ReproductiveToxicology,2001.

[4]MelnickRL.Isperoxisomeproliferationanobligatoryprecursorstepinthecarcinogenicityof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J].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2001.

[5]刘晓毅,将可心,石维妮.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迁移限量对比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0):397-399.

[6]王民生.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04):68-70.

[7]吴继军.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成因分析与应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05):6-8.

[8]晨曦.塑化剂及其危害[J].新农村,20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