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例(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3-04 手机浏览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5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死亡率高,国内报道死亡率12.7%~20.8%[1]。现将诊治护理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56例,其中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护理早产儿86例,男54例,女32例;剖宫产12例,自然分娩74例;胎龄30~36+4周,其中32周以上80例,32周以下4例,不详2例;单胎83例,双胎3例;汉族74例,藏族4例,回族6例,裕固族2例;年龄30分钟~3天。出生体重900~2500g56例,其中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合并症:86例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48例,硬肿症37例,吸入性肺炎42例,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3例,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低血糖3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部分患儿并发多种疾病或多脏器损害。根据羊水污染程度及Apgar评分标准,轻度窒息18例,中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3例。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通过保暖、维持正常呼吸、喂养、预防感染、预防脑室内出血、加强亲子亲密接触等有效临床诊治手段及精心护理后,本组86例早产儿死亡5例,死亡率5.81%,从而大大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其日后的生活质量。

护理

护理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对护士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保暖: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的变化,且常因寒冷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本组86例早产儿中体温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供氧:早产儿吸氧勿常规使用,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时才予吸氧,且不宜长期持续使用,因长期持续高浓度吸氧易引起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氧浓度以30%~40%为宜[2]。本组只有发生窒息患儿共33例全部予以吸氧,其他患儿未予以吸氧。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以上,目前主张对早产儿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3]。本组对胎龄在34周以下的53例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显著降低了脑室内出血以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且已发生脑室内出血者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1例并发血后脑积水。静脉推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日),24小时后予维持量5mg/(kg•日),共5天。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维持血糖的稳定:据统计有半数早产儿在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低血糖。本组共出现32例低血糖患儿,一经诊断后,立即予以静推葡萄糖200mg~600mg/kg,速度1~2ml/分,然后以6~8mg/(kg•分)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滴24小时,以后视喂养情况逐渐减少,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机电解质紊乱,患儿血糖经治疗后全部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喂养:本组86例患儿全部经母乳喂养,对体重>1500g而无青紫,在生后2~4小时试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在6~8小时后喂乳。体重<1500g或伴有青紫,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以不发生呕吐为原则。喂奶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排出吸入的空气或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取右侧位,避免因溢奶引起窒息。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预防感染:早产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引起败血症。此外,频繁的医护操作如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等,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而预防各种感染为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了预防患儿感染,本组患儿护理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①病室每天开窗通风,采用湿式清洁,每天消毒病室。②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闭式暖箱。③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沐浴1次,沐浴时做好护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④每天用碘伏棉签清洁脐部,保持脐带干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如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净。⑤严格监督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护理患儿前后仔细刷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双手进行拭子培养。⑥加强患儿眼睛、口腔、鼻腔、臀部及皮肤的护理。⑦早产儿一般都是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前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①早产儿陪护者的心理疏导与护理;②详细讲解引起早产儿的病因,早产儿的特点,合并症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③喂养指导: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授乳的方式及注意事项;④讲明应用保温箱、新生儿生命监护仪、鼻饲、洗胃、吸痰、吸氧、采集血标本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应配合性做哪项工作;⑤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⑥做好出院指导。

讨论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建立和规范化诊治与护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呈逐步上升,病死率显著下降。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患儿,耐心的喂养,针对家长的恐惧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200.

2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2刘淑莲,孙文杰,韩志双,等.简述早产儿护理的要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86.

3陈惠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17-719.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医学上的研究热点。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出生后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而且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够给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储存能量,加强抵抗力,保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早产儿能能够稳定生长的基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得不到保证,则可能会引起早产儿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成长速度,甚至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因此,通过给予早产儿全面的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早产儿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34例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研究内容丰富,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均在34周以内。在34例早产儿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胎龄均在26周-34周,平均胎龄29.6周。所有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为1400g-2100g,平均体重1840g。

1.2方法根据早产儿的体质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2.1加奶护理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如果病情较轻且比较稳定,则在出生后12小时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早产儿的病情较重或者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推迟喂养时间,在出生后24小时-48小时内喂养。喂养物以母乳为主,以配方奶为辅,根据不同的早产儿的胎龄和体重灵活调整喂养方案[2]。对于体重小于1600g的早产儿,首次喂养2ml,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1ml,每日所喂养的总奶量为18ml;对于体重在1600g-2100g之间的早产儿,首次喂养5ml,每隔1-2小时喂养一次,逐次增加2ml,每日的总奶量为36ml。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早产儿在此期间是否有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出现,如果出现,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未出现,则在以后的喂养中,可以逐渐增加喂奶量,直至150ml。

1.2.2喂奶耐受性观察在喂养期间,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奶液潴留情况。在每次喂奶前,采用注射器抽吸的方法,检查新生儿的胃部是否有残留的奶液,如果潴留的奶液少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对新生儿的喂养无影响,保持正常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如果潴留的奶液量多于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适当的减少每次的喂养量,或者减少喂养次数[3]。同时,在检查奶液潴留情况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血液变化情况、腹胀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应立即停止喂奶,并采取相应措施。连续几次观察新生儿的腹围变化,如果腹围有大幅度增加(超过1.5cm),应当减少喂奶量,并采用温盐水灌肠保证新生儿的排便正常[4]。在喂奶过程中,随时观察新生儿的血糖、血液、腹胀、体重变化。

1.2.3护理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均应采取“鸟巢式”保护,通过模拟宫内环境,增加其安全感,加快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新生儿的主要是以俯卧位,隔段时间与仰卧位交替。在俯卧位下,不仅能够减少胃内奶液潴留,减少腹胀和呕吐的发生次数,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增加体重,能够使新生儿的呼吸更加平稳,心率更加整齐,提高血氧饱和度,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的发育。此外,为了避免胃食管反流,应该采取头高脚低的,适当的将头部抬高30°左右,使新生儿呼吸更加顺畅。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避免长时间处于一个,通常情况下每隔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

1.2.4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由于需要长期的肠内营养护理,在早期的喂养过程中,大多采用胃管喂养,因此,要特别注意胃管的管理和护理。由于新生儿的不自觉性常常会导致胃管需要反复插入,无形中增加了胃管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效地措施是采用具有弹性的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新生儿的鼻唇沟处,避免胃管被拉出引起感染。在每次使用完围观后,都要使用温开水逐次清理新生儿的口腔和使用过的胃管,保持清洁[5]。尤其是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每次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胃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胃管置于相应的搁架上,避免放置在床单上被污染。

1.2.5腹部按摩给新生儿喂奶后30分钟后给新生儿进行腹部按摩,具体做法是手指并拢,用掌心部位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四周缓慢进行顺时针按摩,运动应保持匀速,动作尽量轻柔,连续按摩10分钟左右。腹部按摩不仅能够刺激新生儿的肠道激素分泌,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新生儿快速消化食物,对于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2结果

在所研究的34例早产儿中,在一周内拔管正常哺乳的有18例,2周内的有12例,3周捏2例,死亡2例,存活率94.12%,死亡率5.88%。所有存活的新生儿体重在逐渐增加,在出院时已处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经检测,新生儿的血液、血糖都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早产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d。死亡的2例早产儿由于肺出血和血管内凝血导致。

3讨论

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身体素质都较差,因此,需要在出生后给予更加细心地护理。其中对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之一[6]。在给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母乳,这是由于母乳含有很多新生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器官发育,增强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各项机能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在喂奶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胃内奶液的潴留量,避免引起腹胀,并灵活的调整喂奶量和喂奶次数。此外,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的,通常采用头高脚低的俯卧位或者仰卧位,在采用胃管进行喂养的阶段,注意胃管的清洁和消毒、灭菌,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降低胃管被感染的概率,尤其是医护人员,更加注意与新生儿接触的双手、皮肤的清洁。再配合以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新生儿的消化系统的建立,保证每日的喂奶量和排泄量正常。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策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3]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4]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早产儿护理要点范文篇3

关键词: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延续护理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护理科室对于护理方式不断扩大,其中对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也可以采用延续护理[1]。延续护理主要是指,在患儿出院后,由临床医学中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支持性的护理模式。这种延续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在出院后的健康发育[2]。我院针对44例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44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重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本组的44例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2)。实验组由18例男患儿和4例女患儿组成。实验组患儿日龄25min~1d,平均日龄(500.3±60.5)min;体重为1.1~1.6kg,患儿的平均体重为(1.31±2.5)kg;对照组患儿由15例男患儿和7例女患儿组成,日龄24~1200min,平均日龄(503.5±40.5)min;体重为1.3~1.8kg,患儿的平均体重为(6.8±3.7)kg。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对患儿的生活以及身体进行有效的护理[3]。

1.2.2实验组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延续性护理,其主要的护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护理人员可以将患儿置放在像鸟巢形状似的被单中,将患儿的头部调高,角度控制在15°左右,还要确保患儿在暖箱中的温度,这样可以使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患儿的生长。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摸的过程中,对患儿的心理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吸收能力以及排便能力,也可以使患儿的睡眠质量不断提升[4]。

在患儿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儿的母亲对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并且正确地指导患儿母亲喂养的技巧。但是,很多的母亲都会出现母乳不足的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可以结合患儿的特点给予患儿适量的奶粉。

护理人员要定期地上门对患儿的体重、身高以及相关的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5]。

1.3观察指标经过两组患儿接受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后,调查和统计患儿接受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将分数值设置为0~10,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以上两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患儿护理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最终统计结果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出院1w后体格发育对比经过两组患儿在出院后进行护理发现,实验组患者在1w后的身长为(72.3±1.45)cm,体重为(10.5±3.56)kg,患儿的头围为(46.3±2.45)cm;对照组患儿在1w后的身长为(70.1±4.72)cm,体重为(9.2±3.47)kg,患儿的头围为(40.4±1.85)cm。通过数据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体格发育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儿(P

2.2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两组患儿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儿,见表1。

2.3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1.82%,见表2。

3讨论

据临床的不断研究发现,通常早产的婴儿都会出现体重偏轻的症状。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其身体的各项器官以及系统都没有得到较好、较完整的发育,这会导致婴儿的并发症不断增加。因此,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在康复出院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6]。

本研究结果显,在经过延续性护理的实验组患儿中,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出院1w后的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等各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P

参考文献:

[1]高润虹,杜小群,陈妙玲,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与观察[J].吉林医学,2014(18):4069-4070.

[2]郑华蓉.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3):29-30.

[3]刘桂华,钱小芳,欧萍,等.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01):69-72.

[4]邵梦烨,纪曼芬,梁金红,等.早产儿院外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