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肿瘤康复(6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3-06 手机浏览

肿瘤康复篇1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俗称癌症,其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化疗等。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伴有焦虑、紧张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现象,属于一种心理疾病。病人的不良情绪会使恶性肿瘤治疗的过程免疫力低下,从而导致治疗状况的不理想,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不仅仅包括病理方面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而且应该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来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从而对临床治疗的结果起着积极的影响。笔者对我院7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测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12岁~61岁,30±4.2岁,其中结肠癌患者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0例,胃癌患者20例,乳腺癌10例,肺癌2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A组35例进行心理护理,B组35例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性不大,可以进行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

A、B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各一份,并测量体重一次,化疗后第三天,记录A、B组患者恶心便秘、呕吐、周身倦怠乏力、脱发、腹泻等不良反应状况。B组只接受一般的病理护理,A组还接受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热情、耐心的解答患者在病情的问题解除患者心中的忧虑和不安,并用医护能力和患者建立融洽的易患关系,使患者获得勇气和信任。定期组织患者交流治疗心得,通过治疗顺利和成功的患者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魔的信心,坚定他们治疗的信念。让患者的家人与朋友和患者多沟通聊天,提高患者生活的热情,消除患者因为患病导致的孤僻和不安全感,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利用心理干预,通过患者想象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正在不断被杀死,形成癌症是可以被战胜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患者的资料信心。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每天的查房等时机帮助患者自己进行一次以上三十分钟左右的心理干预治疗,七天进行一次以上的系统心理干预治疗。

1.3统计分析

3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放射治疗前A组在焦虑与抑郁的分值没有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后A、B组的焦虑与抑郁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恶性肿瘤患者减弱和消除焦虑与抑郁的不良情绪,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心态。化疗、手术和放射治疗等虽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是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甚至不能够继续治疗。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心理护理后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单一不良反应的人数上较少,而在同一种不良反应中,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性质普遍没有B组严重。因此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恶性肿瘤患者减轻和消除术后的不良情绪,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和减弱不良反应的性质。

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心理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和减弱不良反应的性质,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

肿瘤康复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5-01

1一般资料

2方法

所有76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针对对照组的3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和指导。护理人员在针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的饮食指导、指导和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热情的、积极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针对术后疼痛难忍的患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止痛护理。针对观察组的38例膀胱肿瘤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常规护理和指导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方法详见评估。

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及X2检验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3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的3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3例、膀胱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4围手术期护理

管道护理:在患者接受电切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中留置的导管予以妥善固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解释术后持续生理盐水膀胱冲洗对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对冲洗液的颜色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导管弯曲、挤压和变形等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医生。饮食指导:术后,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易消化、易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现象

讨论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膀胱肿瘤的形成主要受外源性致癌物质、内源性致癌物质以及其他致癌因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膀胱肿瘤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经尿道电切手术是治疗早期膀胱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概念,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学实践中提出,逐步在推广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主要是指通过优化围术期处理的诸多措施,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的快速康复[2]。快速康复外科是其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少的损伤,这需要手术参与者和护理工作者多方面的协作,尤其是围术期护理新观念的提出在快速康复外科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使得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在结肠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使得大多数的患者在手术后2~3天就可以康复出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3]。

参考文献:

[1]汤力昌,王昭辉,刘石勇,黄艳勤.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4(24):364-365.

[2]黎介寿.对Fast―trackSurgery(快通道外科)内涵的认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8):515.

肿瘤康复篇3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诊断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比色法检测122例患者(68例非肿瘤患者,54例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SGF含量。结果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治疗无效及复发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显效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远处复发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SGF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筛选试验,对肿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尤其是监测复发转移有较高价值,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肿瘤相关物质(TSGF)

Serum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sinpatientswith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serum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s(TSGF)inpatientswithcancer.MethodsTheTSGFlevelwasdetectedbyspectrophotometerin50healthycontrolsand122patients(68non-tumorpatients,54tumorpatients).ResultsThepositiverateofTSGFintumorpatientswashigherthaninnormalgroupandnon-tumorgroup(P<0.01).TheTSGFlevelsininitiatedtumors,non-respondersandrelapsedtumorswereprofoundlyhigherthanthoseinrespondersandcontrolsrespectively(P<0.05).Comparedwithlocalregionallyrecurrenttumors,theTSGFlevelwasobviouslyelevatedinpatientswithdistantmetasticcancers(P<0.01).ConclusionTSGFdetectionmightbeusedasscreeningtestfortumordiagnosis,assessingresponsetotreatmentandpredictingprognosis,especiallymonitoringrecurrenceandmetastasesofcancer.

【Keywords】tumor;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s(TSGF)

众所周知,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肿瘤临床治疗中,由于肿瘤早期不伴转移,容易切除,可为患者赢得较多的存活机会,因此医学界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格外重视。

近年来,国内推广、应用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s,TSGF)检测技术筛查高危人群的恶性肿瘤。TSGF是数种国际公认的与恶性肿瘤生长相关的糖类物质和代谢物的统称,它的显著特点是对恶性肿瘤的检测具早期性和广谱性。本文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探讨TSGF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2002年9月~2003年12月122例住院患者,男76例,女46例,年龄28~88岁,平均58岁。其中68例患者来自本院非肿瘤科,并经确诊为非肿瘤患者;54例患者来自本院肿瘤科,其中胃癌15例,肝癌14例,肺癌11例,肠癌9例,其他肿瘤5例,均经病理确诊。在未经手术和化疗前,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冰冻备用。设健康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岁,为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静脉采血2ml,分离血清,备用。54例肿瘤患者中,经手术或化疗治疗后抽取的血液,按患者治疗结果分为3组:治疗显效34例;治疗无效10例;复发10例。

1.2方法和步骤以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TSGF的含量。根据操作手册其步骤如下:(1)准确吸取40μl待测血清及5个浓度的标准品,加入盛有1ml试剂的反应管中,盖紧盖子,充分混匀;(2)置100℃沸水浴中加热15min,迅速取出并置冷水中冷却5min以终止反应;(3)比色,470nm波长,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TSGF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TSGF<64u/ml为阴性,64~71u/ml为可疑阳性,>71u/ml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测结果均为(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照组、非肿瘤组、肿瘤组结果比较见表1。非肿瘤组中阴性率为73.5%,健康对照组阴性率为90.0%,两者相比,P>0.01。非肿瘤组中阳性率为5.9%,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2.0%,两者相比,P>0.01,表明差异无显著性。肿瘤组中阴性率为14.8%,健康对照组阴性率为90.0%,两组相比,P<0.01。肿瘤组中阳性率为74.1%,健康对照组为2%,两组相比,表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肿瘤组的TSGF平均值为75.6u/ml,超出了正常范围;非肿瘤组和肿瘤组的阴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非肿瘤组和肿瘤组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各组TSGF检出结果比较(略)

2.254例肿瘤患者治疗前后TSGF测定见表2。治疗前与对照组TSGF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0例治疗无效、10例复发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4例治疗显效患者TS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SGF水平(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局部复发与远处复发患者血清TSGF水平试验中发现,10例复发患者中,远处转移的患者TSGF水平高于局部复发者,且TSGF值均>80u/ml。

3讨论

用肿瘤标志物筛查和早期诊断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降低筛查人群中癌症病死率,减少根治疗法的使用率,降低治疗费用[1]。因此,发现合适的肿瘤标志和合理选择与应用肿瘤标志达到筛查和早期诊断目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健康对照组中TSGF的阳性检出率是相当低的,TSGF的结果在正常范围内。非肿瘤组的阳性数有一定的升高,但是TSGF的平均结果仍在正常范围内。而肿瘤组TSGF的阳性检出率相当高,TSGF的平均值也超出了正常范围。表明TSGF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这种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有的物质[2],它可以作为早期肿瘤标志物筛查肿瘤患者,本试验中健康对照组和非肿瘤组的阳性患者,可能是肿瘤高危人群,需高度重视并进行随访。

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TSGF是肿瘤患者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肿瘤首选筛选试验。常用的筛查方法如子宫颈癌的巴氏涂片,结直肠癌的隐血试验等,这些检查均不理想。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诊断、X线摄影等检测最小极限为1cm直径的肿瘤,而且价格昂贵、需定位等,不宜作为筛查肿瘤的首选方法[3]。而TSGF作为肿瘤标志具有无须定位、可以定量、无创、能动态监测、易普及和推广等优点,因此,最有希望成为诊断肿瘤首选的初筛办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无效及复发患者血清TSGF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经手术、化疗有效治疗后,TSGF值降至正常范围。而治疗无效和复发患者TSGF仍处于较高水平。另外,肿瘤复发,尤其是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明显上升,表明TSGF不仅可以作为筛选试验,也可用于判断治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TSGF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本试验中非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均有一定的阳性率,一种可能是高危人群,需进一步随访,另一种常见的因素是活动性特异性炎症和明显非特异性炎症,如结核、风湿病、红斑狼疮、明显细菌感染等。但这些病理因素经合理治疗,获得控制后,其TSGF值得很快降至正常。此外,血标本明显溶血、高脂血症及黄疸也可致TSGF观测值上升。因此,采取标本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试验结果。

综上所述,检测血清TS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肿瘤首选筛选试验,而且可以判断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尤其是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有良好的效果。然而,为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观察对象,并将TSGF与现行的其他试验指标或肿瘤标志物作同步动态检测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39-367.

肿瘤康复篇4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中医康复锻炼的有效性。方法:以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住院诊疗后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中医康复锻炼后,本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生活状态良好。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中医康复锻炼在改善健康及焦虑情绪方面可起到明显作用。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本院在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用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32例,入选条件是已婚、家庭完整、患者对疾病知情、行根治性放疗并治愈出院。30例病人年龄23~67岁,平均4O.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13例,初中9例,小学以下10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乳腺癌12例,直肠癌6例,鼻咽癌3例,肺癌3例,胃癌1例,肝癌1例,纵膈肿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由专人出院时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查,32例病人均表示已理解和掌握康复教育内容。出院后1个月至6个月再对这些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谈,了解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从情况。

1.2中医康复锻炼方法

1.2.1常规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使用按摩、针灸等方法,1次/d,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气泡浴+涡流浴。操作如下:患儿全身裸露,颈部或腋下戴游泳圈放入水温37℃~38℃、水深6O~70cm的水疗机中,打开气泡、涡流开关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2.2心理康复指导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不同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比如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多,手术创面大,尤其是手术后形体上产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心,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的行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1.2.3功能康复指导功能康复的时机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要向患者讲解康复时机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过早活动会影响组织愈合,过晚运动会引起腋窝积液、上肢水肿,告诉患者乳腺癌术后2周要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min,每天可进行数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康复锻炼的主要技巧是要掌握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1.2.4用药指导化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化疗是炎性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接受化疗的患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等,要求连续应用6个疗程,以提高化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指对晚期恶性肿瘤行术前局部化疗,目的是在术前缩小肿瘤,改善乳癌的临床分期,减少肿瘤的侵袭性,是进展期乳癌术前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化疗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要对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情况。

1.2.5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蛋白、低脂、低糖饮食,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营养过度,因肥胖对治疗肿瘤有不利影响,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遵守饮食有节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热量、脂肪、糖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暴饮暴食。

2结果

本组32例病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回访调查,28例保持良好心态,24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1例饮食休息合理,25例掌握了正确的性生活知识,32例重视后期放射反应。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确诊前疑为癌症时,患者会因潜在的“恐癌”意识而回避事实,就诊时避重就轻,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这些均对早期诊断不利。还有病人出现明显的急于求证的焦虑情绪,急于四处求医,同时,病人对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伴有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康复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孤独感、抑郁、焦虑、恐惧;帮助患者对诊断和治疗的适应;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控制,减少躯体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康复锻炼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锻炼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Okamura等研究表明,在患病早期,患者感到迷惑、混乱、信息需求量大,采取咨询等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但能明确获取相关知识,还能减轻内心的困惑。对乳腺癌的治愈情况、疾病分期、疼痛、术后肢体康复、饮食、放化疗及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康复期的性生活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中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仍然充满活力,造福人类,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研究、采用。对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认真学习、理解、继承、发展和创新。在本文中,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中医康复护理后,大部分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医行为较为理想,重视疾病的康复问题,尤其对饮食和休息、治疗后期反应等认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发现部分病人对一些中医康复内容的遵从不是很理想,如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性生活知识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更为突出,出现这些情况固然有病人本身的因素,但也有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康复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过程,医护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锻炼,可帮助病人正确掌握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教育、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总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中医康复锻炼,不但能使患者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生活信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肿瘤康复篇5

1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约700万人,死亡约500万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1]。因此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识癌、治癌意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法,达到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尤其肿瘤患者常需要医护人员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维护健康的行为,能更好地运用科学的知识增强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2医院对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对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包括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后教育[2]。

2.1门诊教育门诊教育是指对肿瘤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进行的教育。由于门诊患者变动性非常大,不可能针对每个具体需求开展教育。再加上门诊患者流动性大,难以进行系统的教育。门诊教育应该伴随医疗活动开展,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维持良好医疗程序,同时让患者获得与肿瘤有关的知识。通常采用候诊教育、随诊教育、门诊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处方等方法。

候诊教育:指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肿瘤病防治所进行的教育,通过常采用口头讲解、宣传栏、教育材料、广播等形式。有条件的医院可设闭路电视网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

随诊教育:指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有关问题进行的口头教育。这种教育方法具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但不宜太详细,以免影响肿瘤患者心理健康和诊疗速度。

门诊咨询教育:包括院内的单科专门咨询及面向社会各人群的综合性咨询。内容跨度比较大,主要是由医护人员解答患者的提问。

健康教育处方: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如发给患者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便于患者保存、阅读。

2.2住院教育住院教育是指对住院患者或家属进行的教育,这也是医院患者教育的重点。但是,住院教育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的的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要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施系统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使患者了解肿瘤的防治知识,做好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提高配合治疗的能力。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做到:①正确认识和对待肿瘤已经发生的心理反应。②选择适合肿瘤的治疗方法。③了解手术前、后的准备和自身保健的行为技巧。④正确对待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⑤学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学会沟通、发泄、放松等。⑥摸索掌握饮食规律,增强营养和体质。⑦学会康复锻炼方法。⑧与医院建立咨询、复查关系,以便长期治疗和防治肿瘤的复发。

2.3出院后教育出院后健康教育属于医院社区健康教育的范畴,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出院后需作特殊安排的患者和经常需要作复杂治疗的患者,如放疗、化疗等。

受教育者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内容包括:饮食、起居、给药方法、目的、用途、活动方式,必要时应增加如何寻找医疗保健等内容。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康复知识,掌握家庭自我监控和救护要领,学会营养调节,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生存能力。

教育的内容主要有:①预防肿瘤复发知识,指导患者学会自我体格检查技能,了解肿瘤复发的临床表现。②肿瘤患者的家庭治疗,指导患者按自身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与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学会心理调节技巧,保持情绪稳定,坚定生存信心;建立适当的休息、活动标准;合理的营养补充,规律的饮食习惯。③指导记录家庭康复日记,养成定期复查的卫生习惯。

出院后教育不同于住院教育,它不是一次连续过程,而应是一个追踪过程。其方法包括书面指导、不定期的电话咨询等。

参考文献

肿瘤康复篇6

关键词基础护理卵巢恶性肿瘤减灭术术后康复

长久以来,由于护士缺编及人们观念的原因,导致临床护理工作更多地倾向于完成常规工作和技术操作,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的实际时间很少[1]。绝大多数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到病人家属的身上,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院倡导开展夯实基础护理的活动已实施4个月。通过抽取完善基础护理活动前、后各30份卵巢恶性肿瘤减灭术患者病历进行回顾行分析,对各项手术康复指标比较,发现基础护理活动实施后病人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2010年3~5月卵巢癌减灭术患者各30例。年龄50~65岁,卵巢癌Ⅲ期,无远处转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即行手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手术方式为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均未行输尿管支架植入及肠吻合。

护理

管道导线:卵巢肿瘤减灭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监护及留置管道多。通常有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皮下引流管、输液管、中心静脉测压管、胃肠减压管等。维持管道的通畅、固定位置有序对疾病的观察治疗都非常重要,应妥善固定导线、导管。预防感染。引流液观察。

活动与护理:全身清洁舒适,尽可能早的撤除导线、导管。以解除对术后活动的限制。术后6小时护士到病人床旁指导翻身方法并协助翻身,垫枕头。此后每2小时,护士督促病人自己翻身,术后12小时抬高床头呈30°~50°,术后24小时可抬高床头呈90°,让病人适当坐起,在床上移动;术后48小时,撤去监护和镇痛泵情况下,由护士指导协助病人首次下床活动10~30分钟;此后督促病人每天清晨和晚间无治疗时至少下床2次,每次10~30分钟。

预防并发症:术后补液速度根据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调整,注意晶体和胶体搭配,随时跟主管医生汇报补液情况,防止心衰及肺水肿。预防肺部感染。观察体温。根据医嘱胃管注药。病人术后72小时未排气感腹胀者,松开腹带,行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2次,对于促进排气非常有效。必要时遵医嘱肛管排气,注开塞露。避免下肢穿刺,术后回病房指导家属开始下肢按摩,指导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动下肢,术后24小时可自行练习下肢抬高运动。按要求早期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效果

卵巢肿瘤减灭术患者对活动实施后30例各项康复指标皆有改善。如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12小时脱离监护率分别为13%(4例)和93%(28例);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72小时排气率分别为40%(12例)和86%(26例);完善基础护理前、后减灭患者病人及家属满意率分别为40%(12例)和100%(30例)。

讨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妇瘤科的大手术,其术后护理一直是妇瘤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过去,这类病人的术后基础护理都交给了家属,由于家属缺乏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不知从何下手,造成病人舒适度减弱,术后活动完,延长了术后康复时间。通过完善基础护理,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护士全程参与执行基础护理使病人的康复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科室周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