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6篇)
电源线篇1
了解背板走线的优势
一款散热效果优秀的机箱,目前最好的是中塔机箱,可以提供足够的散热空间,合理的风扇安装位置组成散热风道也是关键。当然优秀的散热风道并不是无休止的添加风扇来达成的,部件的合理安放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莫过于背板走线与下置电源,相对于传统机箱将电源放置在主板之上,电源下置可以有效的避开CPU这个最大发热源,降低电源的散热压力。CPU的热量无需电源风扇辅助散热,可以交给低速机箱风扇来解决,提供更优秀的散热方式。同时背板走线的机箱是将机箱内部繁杂的线路收纳到主机板后面的机箱背板之内,在主板对应的背板位置开孔连接电源线,带来优异风道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
背板走线如何选择机箱电源
选购背板走线的机箱和电源时,要特别注意机箱的背板空间,这也是在选购机箱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但是往往有不少朋友对背板空间应该预留多大的空间并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就会导致当机箱买回家,发现背板空间不足,侧板无法正常安装,这点一定要注意。另外,背板走线对电源的要求也非常高,目前来说,电源线材有蛇皮包线和未包线两种,而通常我们都比较喜欢包过线的电源,以为看上去比较舒服,线材并不凌乱,也好整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当你把24根电线拢成一捆的话,无异就会增大线材的宽度,导致无法进行精细部线。
背板走线的注意事项
背板走线其实是一个装机经验和个人装机习惯的综合问题,所以在走背线时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按照线材粗细排列先走粗线再走细线,对于背板上比较小的背板孔(比如CPU供电部分),较大的插头往往比较难以穿过,所以先弄它们。穿的时候可以用一根细铁丝捆住插头,再用手在孔的另一边牵引通过。在固定好主板以后,先走好机箱的接线(电源开关、硬盘灯等等),插好之后再安装显卡,因为往往显卡会挡住这些机箱接线的背板出口。另外部分机箱背板预留空间往往较小,导致侧盖无法正常闭合,这时要调整几根粗线不要堆叠交叉在一起,把它们理顺,尽量做到所有的线都不叠在一起,就可以盖上侧盖了。
背板走线搭配一
先马绝影II+航嘉WD500
优点性价比突出,防尘效果优异,6个大尺寸散热风扇位
额定500W,主动式PFC,12cm静音风扇
缺点不具备背板拆卸功能,拆装大型散热器需拆下主板较为繁琐
先马绝影II328元
先马绝影II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背板走线机箱,它采用了神秘的红黑配色,延续了绝影的经典面板,线条硬朗棱角分明阳刚之气十足。此款机箱还提供了丰富的前置接口,包括双USB2.0、高保真音频接口、支持SATAII(3Gb/s)的e-SATA外部串行接口,符合INTELTAC2.0散热规范,侧板标配双12cm风扇,带红色LED灯。箱体规格440mm×190mm×430mm,提供4个5.25肌7个3.5肌7个PCI;最重要的是,机箱内部采用全黑化处理,电源下置设计,并且对支持背板走线做了特殊的优化,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不过电源下置设计往往需要电源从机箱底部进风散热,这样更容易积攒灰尘,而绝影II在电源独立散风道配备了易拆装的防尘网,可谓考虑周全。
航嘉WD500419元
多核WD系列是航嘉针对高端游戏市场推出的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WD是Wide-voltageDesign,宽幅电压设计的意思,相比市面上普通的220Vonly单电压型产品,内部用料更加考究,同时电压适应环境更广泛。
多核WD500按照80Plus电源的规格进行设计和性能验证,并且保留了80Plus双电压的特性,同时额定功率按照45度环温设定,而非诸多品牌的25度降额设计。这款电源采用主动PFC和双管正激设计,适应90-264V全球电压环境,230V电压下,最高转换效率高达85%,在110V环境下,也达到80Plus标准。
背板走线搭配二
鑫谷雷诺塔G1+安钛克VP450P
优点S.C.R超级背线系统令机箱性价比超值
实标450W,主动PFC转化率高达86%,12cm静音风扇
缺点调速器旋钮手感有待加强
鑫谷雷诺塔G1269元
雷诺塔G1是鑫谷在2010年推出的年度大作。此款机箱的长宽高为510×195×490MM,属于典型的中塔机箱。拥有雷诺塔家族统一的电源下置+S.C.R超级背线系统。主板的背线孔高达10个。除正常大型主板可以全走背线以外,Micro-ATX小板也能获得很好支持。优秀的背线设计,让玩家可以迅速完成背板走线,散热效能也获得直线提升。除了S.C.R超级背线系统,雷诺塔还拥有多达6个大尺寸风扇位,7个硬盘安装位(兼容SSD),8个PCI插槽和9组免螺丝扣具。
安钛克VP450P299元
AntecVP450P电源额定功率且实瓦实标为450W,采用主动PFC技术和双管正激供电架构,电源的转化率高达86%,配备双组+12V输出,每路最大可以支持18A的电流。除了必要的20+4Pin与4+4Pin以外,还提供了1个PCI-E6pin,4个SATA接口,3个D型接口以及1个软驱接口,足以满足主流用户的需要。另外还配备了120mm双滚珠静音风扇,保证控温和散热。
小编有话说
惊诧莫名!
Intel相中Android,Meego再遭抛弃
在旧金山IDF2011上,Intel展示了基于MedfieldAtom嵌入式处理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原本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上半年在北京的IDF上早就有大量此类设备展示了,不过当大家看到这次产品的系统界面时,却都大呼惊奇─那上面运行的竟然是Android系统。这预示着Intel与ARM阵营诸厂商的战争即将正式揭幕,也基本宣告了Meego操作系统的终止。
从一两年前宣称要进入掌上移动设备领域的时候起,Intel和ARM阵营之间便不时爆出零星的口水战。之前Intel一直坚持Atom处理器加Meego操作系统的方案,试图以软硬件都由自己掌握的方式侵入掌上设备领域,与多数采用Android系统的ARM阵营有意无意保持着一段距离。但今后就不一样了,两者都采用Android系统说明即将进入刺刀见血的肉搏战,可以想见在未来将会有一出出的好戏围绕着二者展开。
电源线篇2
[关键词]GIS电信行业管线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源建设范围的日益扩张,管线资源已成为通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之一,管线网络越来越庞大、复杂,从而要求电信运营商在维护、管理上具有更高的水平。GIS在各种管线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上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能够有效地实现了地理图形的数字化,并充分结合了信息管线空间和属性数据,让用户可以更方便直观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各项操作。
2.GIS的功能与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空间地理数据按坐标形式进行各种处理,完成数据转换,并在系统中完成输入、存储、处理、分析、输出、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并据此研究各个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经综合分析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备信息查询与辅助分析功能,还可管理地理空间数据、数据库属性数据,并且提供可视化操作,简单而直观。
GIS使用了地图可视化数据库等技术,但与CAD系统、计算机地图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均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GIS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一询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功能。其中数据采集与输入功能是指将系统外部的原始数据输入系统并将其原来的外部格式转化为系统可处理的格式。而数据编辑是指图形编辑、属性编辑,而后者常与数据库管理联系紧密,前者主要指拓扑关系建立、以及图形的编辑与修饰,如:拼接、变换、误差校正等;而更新功能是指以对新的数据项的处理。另外,数据存储与管理是指将数据以某种格式存储在计算机内某存储介质中,GIS数据管理的核心是空间数据管理,是指利用具严密逻辑结构的数学模型将各类图形的信息都存放于数据库中。空间查询与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其最重要的和最具特点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应用了数据的操作与运算、以及查询检索和综合分析技术等完成,它让地图图形信息以及相关各种专业信息的应用面加深加广,从而用户可以从中获取的派生信息与知识以在经济、环境和资源调查等活动中做出合理的预测、评价、规划、决策等。最后,关于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则是指将中间处理过程和最终结果根据用户要求以不同形式或者分层显示出来以实现人机交互管理。
2.GIS在电信管线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1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的现状
电信管线资源是公司最重要、最庞大的基础设施之一,虽然今年来电信运营商在管线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管道、光缆的管理手段,还很不完善,主要靠AutoCAD来进行管理,工作效率很低,数据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缺乏电子化的资源信息管理手段极大的阻碍了资源信息的前后端共享。
2.2基于GIS的管线资源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分成数据层、应用层、展现层三部分。数据层通过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和关系型数据库配合,分别存储空间数据、业务数据、文件数据和其它数据。应用层则利用GIS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实现对管线资源的不同应用。展现层则通过移动GIS组件、web组件分别提供移动客户端和BS上的资源数据展示。
2.2基于GIS的管线资源系统的组成模块
基于GIS的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线资源管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资源调度子系统、分析优化子系统、管线设计规划子系统五部分组成。
管线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对管线基础资源的管理,包括站点、机房等空间资源的管理,人手井、管道段、管孔子孔、引上等管道资源的管理,光缆资源管理等,利用GIS平台以电子地图为背景将这些资源利用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现与操作。
运维管理子系统采用移动GIS设备,提供对管线资源的核查、巡检、抢修、维护、拆迁改割接等操作,确保资源数据的实时准确。
资源调度子系统通过完善的流程管理,实现对管道、光缆等资源的分配利用,以快速响应前端的业务需求。
分析优化子系统通过GIS平台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管线网络进行多维分析,排除网络同路由隐患、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管网建设分析和评估。
管线设计规划子系统可让设计师在系统中,直观地通过地图、管路信息,进行设计工作,最后系统自动生成CAD图纸。同时还可以对管线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提出科学的预测和规范,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更加有效。
3.GIS在电信管线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的优点
GIS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正确地获取、管理和分析空间和线路资源数据,将会促进电信运营商全业务拓展的速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设施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和自动制图,可以为通信网络的管理、规划、调度、施工、分析提供最佳的方案,通过地图方式展示数据将比传统的图表方式更直观、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决策,赢得竞争主动权。
GIS在准确、全面、动态的管理管线资源的基础上,还可通过与系统联网实现对管线资源的灵活调度分配,真正实现的图形调度操作,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
GIS可以直观方便地帮助网络资源管理部门、属地维护部门急需全面了解全网的管线现状和各种运行状况,以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和配置。要做到对管线资源的“集中管理、属地维护”,实现快速的光纤调度,GIS能有效提高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管理能力。
通过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及时充分地掌握全网的资源信息,为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基于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现有能力的清晰认知,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为有利位置。同时也能为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科学的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GIS的移动组件,可以将通信接入能力展示在移动终端上,为一线的维护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快速响应能力。
4.总结
目前,GIS在我国电信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其在纵向横向都拥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不同的电信运营商的GIS应用系统在规模、实现方式以及数据格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管线资源的发展要求GIS在应用上需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GIS在管线资料资源管理上还一定的提升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发勇,王勇基于GIS的城市通信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2006(9).
电源线篇3
1、需要用2、5平方及以上的多股粗铜线即容量大的优质铜线,千万不要用较细的容量达不到的导线,避免烧坏导线造成触电等不应有的损失;
2、线选好后,需要选用优质的电源插头,做好插头内部的接线;
3、拧下固定电磁炉的面板的几颗螺丝,取下面板,将导线的一端焊在电路板的进电位置或做上卡子插在原电路板的插桩上,适当加固出机壳位置的导线固定,以防扯掉接线。
(来源:文章屋网)
电源线篇4
【关键词】家用电气无线电力传输电源
最近几年在电力设备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无线电力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具有的时尚、安全的特点开始被人们关注。但是该项技术存在的局限性表现在只能为手机充电等效功率应用,针对功率较大的家电领域,目前尚未成熟。对于IPT系统来说,传输线圈副边电路互相隔离,在开环状态下工作,电路的输出电压通常都难以控制。通常情况下,在接收端使用DC/DC电路来稳定输出电压的过程中,为增加系统输出功率,通常都会在原边电路中增加锁相环电路,进而促使线圈工作在谐振状态。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因此,为提高松耦合变压器传输功率与效率,需要对原、副边线圈增加谐振补偿电容。同时需要眼研究出一种新的输电系统。
一、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该种系统已经在大范围领域中开始应用,但是要想进一步了解其中相关情况,就应当对该系统有一个必要的了解。
1.1系统结构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通常是由半桥逆变电路、单片控制电路、辅助电源、显示模块、婺源射频识别以及谐振耦合电路共同组成220V交流电在经过全桥整流、电感、电容滤波后送达给半桥逆变电路的输入端,在此过程中,高频方波电压就会通过半桥逆变电路出书到谐振耦合电路中,再由谐振耦合电路将能量传输给负载[1]。这是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各个部位都在系统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主电路参数设置
无线电路传输系统由开关输入网络、高频整流网络和谐振耦合网络共同组成。谐振耦合网络的原边线圈采用串联电容Cp补偿,副边线圈采用并联电容Ca补偿。其中,Cp采用耐流大的电容,采用耐压高的电容,且Cp、Ca的频率稳定性都较高,C1、C2采用耐压较高、容量较小的无极性电容,和Lim组成LC滤波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在分析主电路的过程中,采用互感模型的方法对主干电路进行分子,就可以将等效电路图画出来。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原、副边线圈电感通常由Lp、La表示,Cp、Ca为原、副边补偿电容,Rp、Ra分别为原、副边线圈电阻,M为原、副边线圈的互感,R为负载电阻,Re为等效负载,Za为次级回路的等效阻抗,为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阻抗。通过对图2所示主电路的等效电路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主电路的电压变化,就能够确定谐振网络元件的参数。
1.3直流输出电压的控制
直流输出电压Uo控制采用频率查表模糊控制法。在电路稳定的时候,开关主要负责谐振频率上,此时可完全实现零电流软开关(ZCS),如果开关的损耗量小,则系统工作的效率就可以达到最高效率,在输出电压Uo降低或者增大的时候,电路检测到谐振电流幅度值法僧改变,相应增大或者缩小来管理工作频率,以此来稳定电压Uo[2]。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电路工作频率在镇邪频率福建的时候,电路的电压增益变化就会变得较大。由此可见,如果开关频率偏执不会超过某一界面,开关管基本工作在ZCS工作状态的时候。从实验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开关频率在谐振率±5%的范围内,电压增益变化就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同时工作效率还就能够达到满足84%以上。
二、仿真实验
通过设计一台额定功率1000W的数字家用无线电力传输电源样机,可以将输入电压范围保持在180-264VAC输出电压为Uo220VDC,电杆Lm为400uH,C1、C2采用耐压较高的1uF无极性电容,原边线圈直径19mm等相关的数据。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为进一步验证电源性能,可以分别对电源的功率与功率因素采用实验进行测定,进而来评价设计的可行性。
三、结语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依据数字家用无线电力传输电源,就能够确定1000W左右功率等级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可以采用的电路结构具有合理性,同时护肝模型对电路进行的等效分析就可以知道参数设计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电源线篇5
[关键词]SPD;绝缘配合;电涌电压
0引言
预防电源线路感应雷击电磁脉冲损坏系统设备,常用的措施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在建筑物低压电源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将雷电过电压限制到保护对象能够承受的范围,从而保障设备或系统安全运行。然而,一些技术人员对技术标准及电涌保护器学习了解不够,时常造成安装了电涌保护器但未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为此,本文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介绍电源线路上装设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原则。
1电涌保护器(SPD)
电涌保护器,又称过电压保护器,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它至少包含有一非线性元件。它可以是单个非线性元件加工成的保护模块,可以是由多个非线性元件的组合,也可以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多功能集合体,将过电压限制到指定的水平,或者为系统提供等电位,又称“保持器”。
电源线路SPD,根据用途,有用于暴露环境孤立建筑物引入电源线路的直击雷电过电压防护,有用于城镇建筑群低压电力线的感应过电压防护。防过电流装置,有可恢复和不可恢复两种。220/380V电源线路雷击过电压防护的SPD,属可恢复类型。
2SPD的选用
SPD有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和由这两种组件的组合型。电压开关型SPD,有时又称为“短路开关型”或“克罗巴型”SPD,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组成这类SPD组件,当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限压型SPD在无电涌电流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或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内部元件通常为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有时称这类SPD为“箝压型”SPD。组合型可以显示电压开关型或限压型或两者都有的特性,这决定于所加电压的特性。
2.1SPD的主要特性
电压开关型SPD:具有持续耐雷能力强,通流量大,点火电压高,但存在响应时间长,工频续流的缺点。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是最坚固耐用的开关器件,它能承受持续时间为数百微妙,电流为数十千安或以上的瞬态雷电流波,以及电力故障时持续承受1s以上数安培交流电流。充气放电管的气体(惰性气体)对雷电压的击穿灵敏度有所改善,雷击过电压的陡度(du/dt)越大,响应时间越快。充气放电管、闸流管等产品的灵敏度较放电间隙又有所改善,它们的响应时间达到100ns等级。续流特点,对不允许有交流续流的用户,不得将这类器件单独并联在电源线上,为了能够及时断开工频续流和起到灭弧,一定要有切断续流装置。一般可在电源回路或设备的回路接人普通电阻器,或者在放电管的分路接入氧化锌压敏电阻(MOV),这类器件工作偏差大,只能用作粗保护。
限压型SPD:产品元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MOV)。它具有通流量大,反映速度快、启动灵敏,无间隙通断雷电流控制,无工频续流等特点。它的材料是直径为几十微米的氧化锌晶粒被其他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晶界层所包围,它的极好的非线性特性就是由晶界层决定的。氧化物晶粒导电性良好,电阻率一般为0.003Ω・m。而晶界层的电阻率高达10~10Ω・m。当晶界层上的电场强度比较低时,只有少量电子由于热发射可以穿过晶界层的势垒,故呈现很大的电阻。当晶界层上的电场强度足够大时,出现隧道效应,大量电子穿过晶界层,电阻值大大降低;成品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小型PN结并联组成的,从而具有大量级的通流能力。通常MOV单片耐流能力可达20kA(8/20us,两次),仅次于放电管;响应时间达到20ns等级。缺点是极间电容大(可达1000PF),有不同程度的微弱漏流。漏流的不稳定,长期接人电路中会因漏电流加大导致升温而烧坏。
2.2主要参数
Ipeak:SPD使用在LPZOA区或LPZOB区与LPZl区界面,有直击雷保护,Ipeak=I÷2÷n。无直击雷保护,Ipeak=I÷n。后续安装的SPD通流量与上述计算方法相同,但I应为首次以后的雷电流参量。电缆内各芯线的电流按Ipeak÷m选取。(I-首次雷击电流相应参量,n-管、线的数量,m-电缆内芯线根数)。对有屏蔽层的线路Ipeak按上述计算电流的30%选取。
Up:SPD的保护水平应与保护对象的耐冲击电压相匹配。当无法获得电力线路、设备的耐冲击电压值时按下列值选取:
Uc:SPD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应符合如下规定:
TT系统,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Uc不应小于1.55U0;而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源侧,则Uc不应小于1.15%.
TN系统,Uc不应小于1.15%.
IT系统,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负荷侧,Uc不应小于1.15U(U为线间电压)。
220/380V三相系统中,Un=220V。系数1.15中0.1考虑系统的电压偏差(即规定允许的10%电压波动),0.05考虑电涌保护器的老化。Uc值与产品的使用寿命、电压保护水平有关。Uc选高了,寿命长了,但电压保护水平,即SPD的残压也相应提高,要综合考虑。
3SPD的设置原则
3.1防雷区划分
图1为防雷区划分示意图。
LPZOA区:本区域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LPZOB区:本区域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域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
IPZn+1后续防雷区:当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流和电磁场强度时,应增设后续防雷区,并按照需要保护的对象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后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
将一具有直击雷防护的建筑物划分成不同防雷区的电力线、信号线等电位连接原则:
LPZOA区与LPZOB区之间无界面。
各区交界处是等电位连接位置;防雷区的数越高电磁场强度越小。
建筑物内电磁场受到如窗户这样的洞的影响和金属导体(如等电位连接带、电缆屏蔽层、管子)上电流的影响以及电缆路径的影响。
3.2SPD安装要求
LVZOA或LPZOB与LPZl区交界处的SPD。应选用符合I级分类产品,器件的试验波形应为10/350us冲击电流波形。用于后续界面的SPD应选用符合Ⅱ级或Ⅲ级分类产品,试验波形一般为8/20us冲击电流波形。
同一线路多处装设SPD,限压型SPD之间间隔的线路长度应≥5m;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间隔的线路长度应≥10m。
因接线存在电感,SPD接线后的最大电涌电压比SPD标称的限制电压高,不利于与保护对象允许的最大承受力协调。为了降低电涌电压,对SPD的接线有以下要求:
①两端的接线尽量做到短、直;②多余联结接线不得采用缠绕方式;③接地线尽量不与被保护线近距离平行敷设、高位敷设,以免再次感应对已经作了限压保护的线路;④保护要求较高的设备,SPD的接地线、后续的电源线,宜采取屏蔽措施。
电源线篇6
由于电源软线在器具外部,容易遭受挤压、磨损或拉扯,特别是在电源软线进入器具的金属材料入口处,因金属材料硬度大,电源软线更易受外力而被金属外壳弯折、摩擦、拖拽等,极易对电源软线造成损伤。一旦电源软线破损,带电导线可能外露,使得器具短路损坏或外壳带电,从而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等危险。可以在电源软线上增加一层不可拆卸的衬套,如图2,或者加一层厚实的热塑管,也可以将塑料外壳的绝缘延伸至整个外壳,保证电源软线穿入时所触及到的至少为附加绝缘。
2电源软线的绝缘结构
2.1存在的问题
Y型连接的I类器具,其电源软线导线缺少与金属外壳隔开的一层的基本绝缘,如图3。
2.2不合格项目分析
国标第25.20条规定:“对Y型连接和Z型连接的0类、Ⅰ类、0Ⅰ类器具,其电源软线的绝缘导线应使用基本绝缘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再次隔开;对II类器具,则应使用附加绝缘来隔开。这种绝缘可以用电源软线的护套,或其他方法来提供。”国家标准制定此条款的目的是,电源软线的导线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应确保至少有两层基本绝缘,防止只有一层基本绝缘时,万一绝缘失效,导致器具外壳带电。电器产品按照电击防护类别分为0类、0I类、I类、II类、III类器具。I类器具的定义是,其电击防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括一个附加安全防护措施的器具。其防护措施是将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连接到设施固定布线中的接地保护导体上,以使得万一基本绝缘失效,易触及的导电部件不会带电。其中家用电冰箱基本都属于I类。电源软线按照安装、说明和维护方式分为X型连接、Y型连接、Z型连接。Y型连接的定义是,打算由制造商、它的服务机构或类似的具有资格的人员来更换电源软线的连接方法。目前市场所销售的电冰箱多数属于Y型连接。按照国家标准要求,Y型连接的I类器具,其外壳、压缩机壳体、蒸发器、铜管等连接在一起,因此都属于易触及金属部件。则电源软线中的导线与这些部件之间,应至少有两层基本绝缘。如图3,可以看出,电源软线的导线与铜管之间只有一层基本绝缘,分析其原因,估计是工人为方便接线,在连接电源软线的绝缘导线和接线端子时,软线护套被剥除得较长,导致露出的导线只有一层基本绝缘与压缩机金属外壳、器具金属门板、蒸发器铜管等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
2.3可能产生的危害
由于器具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电源软线最容易受到磨损和拉扯,并且在维护中,如果没有基本绝缘再次隔离,在电源软线受到拉力时,很有可能造成绝缘破损,带电导线外露,使得器具易触及部件带电或产生短路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