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6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3-16 手机浏览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节能环保;废旧塑料回收;塑木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塑木复合材料(WPC)是用木纤维或植物纤维填充、增强的改性热塑性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成本和性能的优点,经挤出或压制成型为型材、板材或其他制品,替代木材和塑料。木纤维塑料配混料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未能工业化,大约15年前才少量用于低值的吸音制品。由于环境观念的加强,美国建筑工业寻找像木材一样的替代材料(不腐蚀、不翘曲、维修方便,外观与木材相似),而韩国和日本的纸、木材加工厂为寻找锯木粉、废木屑等的应用,都推动和加速了塑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把木粉填充配混料加工成建筑和结构用型材是目前挤出行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新应用开发也层出不穷。不少国家投入力量加快开发和应用步伐,尤其是型材的生产,被称为是一个“热门”市场。

在我国,为顺应全社会倡导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的大环境,环保型景观资材这几年应运而生,塑木复合材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塑木复合材料产品经科学防腐处理,在防腐、防虫蛀以及耐久性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改善,在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鼓励和企业潜在效益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全国性“塑木热”逐渐兴起。同时,由于兼备木材与塑料的双重特性,塑木复合材料克服了木质材料吸水率高、易变形开裂、易被虫蛀霉变的缺点,具有机械性能高、质轻、防潮、耐酸碱、耐腐蚀、便于清洗等优点,可在很多领域替代原木、塑料和铝合金等使用,是未来替代传统木材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新产品,市场应用前景广。

一、环保塑木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规模2009年,全球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20万吨,占全球整体市场57%左右。其中北美是世界上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产销量最大的地区,其制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技术均居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北美有100多家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生产厂家,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均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最大生产厂家TREX公司年产量超过50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6.7%。欧洲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远落后于北美,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生产厂家已超过60家,其中德国19家、英国7家、瑞典6家、芬兰和奥地利各5家,不过各生产厂家规模均不大,市场集中度较低。2009年,欧洲环保塑木市场容量达到了16万吨,成为继北美之后全球第二大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消费市场,占全球比例约为16%。亚太地区与欧洲地区相比差距不大,占全球消费市场15%左右。

与全球市场不同,我国大部分环保塑木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市场尚处于培育期。但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之一,随着木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长远来看,木材节约和代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而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是木材理想的替代品之一,如果国内木材供需缺口的1%由环保塑木来替代,这将产生140~150万吨的需求,低碳环保塑木复合材料的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将十分可观。中国市场与北美市场相比,木塑复合材料及制成品的增长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预期国内塑木复合材料市场近年内产量将超过百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并形成新型木塑复合制品体系。

二、塑木复合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空间随着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在我国的兴起,并且在政府大力扶持和推行各种节能环保新材料的应用和开发背景下,塑木复合材料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高速增长,市场需求规模日益增加,从而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1、塑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方面

挤出成型工艺是当前塑木复合制品成型加工的主流方法,主要用于开发型材、管材、板材等。随着塑木制品的多样化,如塑木多层复合管材、塑木微发泡地板,对挤出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研发方向是多层塑木复合共挤、包覆共挤、钢/塑木共挤、塑料/塑木共挤等。

模压成型方法与工艺是当前塑木复合制品研发的新趋势,如多层多工位间歇式、热挤冷压以及连续滚压式,特别是宽幅厚壁板材等大型塑木制品的开发,利用模压成型工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产品。2、塑木复合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塑木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双重特性完全避免了防腐木在景观应用中的不足,在原生态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出尽风头、独领,同时塑木复合材料因其安装快捷方便,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从而间接起到保护环境、享受环境的最终目的。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为体现原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常见的塑木景观制品多为防腐木制品。但防腐木的褪色以及北方干燥气候与四季变化造成的开裂现象无法避免,自然腐烂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一般防腐木制品基本3-5年就需维护和更换一次。既不利于节能、节约,也不利于环保和长效。

随着塑木复合材料制品的工业化,应用研究者突破了塑木复合材料制品的缺陷,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园林景观类户外制品要做到抗老化防脱色、提高使用寿命;对室内门窗及装饰件材料要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对房屋基础件承载类塑木制品要有很高的力学性能,需要进行增强、提高抗蠕变性等方面。因此塑木复合制品正朝着多功能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包括阻燃型、增强型、抗老化型、抗蠕变型、保温隔热型等。此外,塑木复合材料的选材也朝多样化、多品种方向发展,包括原料木粉和塑料。

3、塑木地板

塑木地板,顾名思义,就是实木与塑料的结合体,它既保持了实木地板的亲和性感觉,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防虫蛀等性能,是塑木地板系列与木地板行业合作的又一首创之举。利用木屑、稻草、废塑料等废弃物生产的系列木塑复合材料正逐步进入装修、建筑等领域。塑木地板成建材业发展新方向防水防潮高环保,塑木板材,结合了植物纤维和塑料高分子材料的诸多优点,能大量替代木材,可有效缓解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供应紧缺的矛盾,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低碳、绿色、可循环可再生生态塑木材料。塑木地板必将成为未来潮流趋势所在,对于消费者来说,塑木地板属于节能环保型的产品,不但能很好的控制有害物的排放,还能够做到地面的防水防潮等作用。

4、塑木其他应用

由于塑木的诸多优点,目前开始被应用于汽车内装饰、建筑行业、铁路轨枕、包装行业等方面。塑木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环保型材料,成本低,而且能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正在逐步替代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由此可见,在未来塑木在性能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必然被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三、总结

塑木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理想的环保型材料,成本低,而且能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正在逐步替代一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同时,除了对塑木产品特有的优异性能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外,也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它并不是万能的,一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有技术研发者和生产者正确的认识、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更加促进塑木复合材料行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2

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薄片,是目前已知的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这使其在微电子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除了在电子器件的应用外,石墨烯在电池电极材料、储氢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已广泛。聚苯胺具有化学性质专一、表面积大、电传导性能好、制备简单、稳定性高等特点,因此它在电池、传感器、防腐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传统的聚苯胺存在随溶液pH值升高聚苯胺活性降低的问题,因而应用范围大大的受到了约束。本文对石墨烯聚合物的制备、发展现状及前景做出了研究。

2.石墨烯

2.1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类复合材料以及无机物类复合材料更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2.1.1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的氧化方法是用无机强质子酸处理石墨,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间,再用强氧化剂KMnO4等对其进行氧化。

2.1.2氧化石墨烯应用前景

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类似,石墨烯具有热、力、电等优异的性能。但聚合物分子不易进入SWCNT内表面,而氧化石墨烯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赋予其优异的复合性能,在经过改性和还原后可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纳米级分散,从而使石墨烯片在改变聚合物基质的力学、流变、可渗透性和降解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另外,由于氧化石墨烯成本低廉,原料易得,因而比SWCNT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国外已有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相关专利报道,应用领域涵盖了能源行业的燃料电池用储氢材料,合成化学工业的微孔催化剂载体,导电塑料,导电涂料以及建筑行业的防火阻燃材料等方面。

3.聚苯胺

3.1功能化聚苯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目前已成为最受关注的三大导电高分子品种。尤其是聚苯胺,其合成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成本远比聚噻吩和聚吡咯低,同时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1]、导电性、电致变色性、质子交换性等性能,成为研究最多的、最有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之一[2]。目前,人们通过在聚苯胺链中引入-SO3H,-COOH等功能化基团来改变其性质,形成功能化聚苯胺。

3.2聚氨基苯磺酸

-SO3H基团的存在,大大改善了聚苯胺在水溶液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环境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pH范围1~12内,磺酸化的聚苯胺仍能保持其电化学活性,而且-SO3H基团的负电性可以固定带正电的物质,同时排除负电性物质的干扰,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4.石墨烯与聚苯胺的复合

4.1石墨烯与自掺杂聚苯胺的相互作用

有柔韧性的石墨烯(GS)/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一种简单快速的两步法来合成,即将带负点的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GS(PSS-GS)和带正电的PANI纳米纤维真空过滤制备出PSS-GS/PANI纳米纤维悬浮液。通过场致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可以清晰地看见典型的高有序性的层状PSS-GS/PANI复合材料,并且聚苯胺纳米纤维被PSS-GS覆盖。除了薄和有柔韧性的优点外,由于有大表面积的GS和高电容性的PANI指尖的良好结合,制备好的PSS-GS/PANI复合材料薄膜综合来说比纯的PSS-GS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4.2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从石墨中成功的剥离出来,以及石墨烯的稳定存在被证实之后,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才真正意义上步入科研领域的轨道。Yan等人[3]首先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然后用肼使其还原成石墨烯,再用过滤的方式形成石墨烯纸,将石墨烯纸浸泡在聚苯胺与过硫酸铵、盐酸的混合溶液中24h,然后清洗干净,并在60℃下真空干燥,从而形成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Cheng小组[4]利用“原位电聚合法”获得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电极材料。该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柔韧性,抗张力程度提高了43%,相对于单纯的石墨烯电极有了一定的提高。

目前,在能源行业、建筑行业以及合成化学工业方面有关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报道己经有很多。今后研究的热点可能是:以石墨烯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以力、电、热为主的增强复合材料及自组装的大面积导电纸状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相关应用研究[5]。

参考文献:

[1]KollaH.S.,SurwadeS.P.,ZhangX.Y.,MacDiarmidA.G.,ManoharS.K.,Absolutemolecularweightofpolyaniline[J],J.Am.Chem.Soc.2005,127:16770-16771

[2]WangJ.,QiX.,MengF.,NingY.,ChenS.F.,PangD.,WenY.F.,Polyanilinenanofibers:inducingactionofneodymiumoxideandinhibitingeffectonelectrochemicaldegradationandmodifiedplatinumelectrodeapplicationtotheelectrocatalyticoxidationofmethanol[J],J.Phys.Chem.C,2009,113:1459-1465

[3]YanXB,ChenJT,YangJ,etal.Fabricationoffree-standing,electrochemicallyactive,andbiocompatiblegrapheneoxide-polyanilinehybridpapers[J].AppliedMaterials&Intefaces,2010,9(2):2521-2529.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

1应用于生物医学中的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性

1.1纳米碳材料

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也称为纳米碳纤维、类金刚石碳等。

碳纳米管有独特的孔状结构[1],利用这一结构特性,将药物储存在碳纳米管中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激发药物的释放,使可控药物变为现实。此外,碳纳米管还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电子探针(如观察蛋白质结构的AFM探针等)或显示针尖和场发射。纳米碳纤维通常是以过渡金属Fe、Co、Ni及其合金为催化剂,以低碳烃类化合物为碳源,氢气为载体,在873K~1473K的温度下生成,具有超常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类金刚石碳(简称DLC)是一种具有大量金刚石结构C—C键的碳氢聚合物,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或离子束技术沉积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的薄膜,具有优秀的生物相溶性,尤其是血液相溶性。资料报道,与其他材料相比,类金刚石碳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程度降低,对白蛋白的吸附增强,血管内膜增生减少,因而类金刚石碳薄膜在心血管临床医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纳米高分子材料

纳米高分子材料,也称高分子纳米微粒或高分子超微粒,粒径尺度在1nm~1000nm范围。这种粒子具有胶体性、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用于药物、基因传递和药物控释载体,以及免疫分析、介入性诊疗等方面。

1.3纳米复合材料

目前,研究和开发无机—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及生物活性—非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是获得性能优异的新一代功能复合材料的新途径,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光、热、磁、力、声[2]等方面具有奇异的特性,因而在组织修复和移植等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外已制备出纳米ZrO2增韧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人工髋骨和膝盖植入物的寿命可达30年之久[3]。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也是一种构建组织工程骨较好的支架材料[4]。此外,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制成纳米抗癌药,还可杀死癌细胞,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而对正常细胞组织丝毫无损,这一研究成果引起国际的关注。北京医科大学等权威机构通过生物学试验证明,这种粒子可杀死人的肺癌、肝癌、食道癌等多种肿瘤细胞。

此外,在临床医学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还有纳米陶瓷材料,微乳液等等。

2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前景

2.1用纳米材料进行细胞分离

利用纳米复合体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的特性进行细胞分离在医疗临床诊断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便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目前,生物芯片材料已成功运用于单细胞分离、基因突变分析、基因扩增与免疫分析(如在癌症等临床诊断中作为细胞内部信号的传感器[5])。伦敦的儿科医院、挪威工科大学和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利用纳米磁性粒子成功地进行了人体骨骼液中癌细胞的分离来治疗病患者[6]。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这种技术在肿瘤早期的血液中检查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2用纳米材料进行细胞内部染色

比利时的DeMey博士等人利用乙醚的黄磷饱和溶液、抗坏血酸或柠檬酸钠把金从氯化金酸(HAuCl4)水溶液中还原出来形成金纳米粒子,(粒径的尺寸范围是3nm~40nm),将金纳米粒子与预先精制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混合,利用不同抗体对细胞和骨骼内组织的敏感程度和亲和力的差异,选择抗体种类,制成多种金纳米粒子—抗体复合物。借助复合粒子分别与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白光或单色光照射下呈现某种特征颜色(如10nm的金粒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红色),从而给各种组织“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为提高细胞内组织分辨率提供了各种急需的染色技术。

2.3纳米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2.3.1纳米粒子用作药物载体

一般来说,血液中红血球的大小为6000nm~9000nm,一般细菌的长度为2000nm~3000nm[7],引起人体发病的病毒尺寸为80nm~100nm,而纳米包覆体尺寸约30nm[8],细胞尺寸更大,因而可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载体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的定向治疗等。专利和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作为药物载体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纳米颗粒、无机非金属纳米颗粒、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纳米颗粒和生物活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集中于病患部位,进行定位病变治疗,利于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如采用金纳米颗粒制成金溶液,接上抗原或抗体,就能进行免疫学的间接凝聚实验,用于快速诊断[9]。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还可以植入到人体的某些特定组织部位,如子宫、阴道、口(颊、舌、齿)、上下呼吸道(鼻、肺)、以及眼、耳等[10]。这种给药方式避免了药物直接被消化系统和肝脏分解而代谢掉,并防止药物对全身的作用。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研制成以用生物降解性聚乳酸(PLA)制的微芯片为基础,能长时间配选精确剂量药物的药物投送系统,并已被批准用于人体。近年来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纳米粒子(NPs)在基因治疗中的DNA载体以及半衰期较短的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多肽、基因等活性物质的口服释放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物纳米载体技术将给恶性肿瘤、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带来变革。

2.3.2纳米抗菌药及创伤敷料

Ag+可使细胞膜上蛋白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细菌,添加纳米银粒子制成的医用敷料对诸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浓杆菌等临床常见的40余种外科感染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

2.3.3智能—靶向药物

在超临界高压下细胞会“变软”,而纳米生化材料微小易渗透,使医药家能改变细胞基因,因而纳米生化材料最有前景的应用是基因药物的开发。德国柏林医疗中心将铁氧体纳米粒子用葡萄糖分子包裹,在水中溶解后注入肿瘤部位,使癌细胞部位完全被磁场封闭,通电加热时温度达到47℃,慢慢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已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中获得了初步成功[11]。美国密歇根大学正在研制一种仅20nm的微型智能炸弹,能够通过识别癌细胞化学特征攻击癌细胞,甚至可钻入单个细胞内将它炸毁。

2.4纳米材料用于介入性诊疗

日本科学家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级微粒子,它可以同人或动物体内的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用深入血管的光导纤维来检测反应所产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初步实验已成功地检测出放进溶液中的神经传达物质乙酰胆碱。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辨别身体内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检测神经传递信号物质和测量人体内的血糖值及表示身体疲劳程度的乳酸值,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2.5纳米材料在人体组织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除上面所述内容外还有如基因治疗、细胞移植、人造皮肤和血管以及实现人工移植动物器官的可能。

目前,首次提出纳米医学的科学家之一詹姆斯贝克和他的同事已研制出一种树形分子的多聚物作为DNA导入细胞的有效载体,在大鼠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微观的新思路。

纳米生物学的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有诱惑力的内容,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脂肪沉积物,吞噬病菌,杀死癌细胞,监视体内的病变等)[12];还可以用来进行人体器官的修复工作,比如作整容手术、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在基因中,使机体正常运行或使引起癌症的DNA突变发生逆转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将由硅晶片制成的存储器(ROM)微型设备植入大脑中,与神经通路相连,可用以治疗帕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经性疾病。第二代纳米机器人是直接从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可以用其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第三代纳米机器人将包含有纳米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这种纳米机器人一旦问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4

纳米技术正全力推动着化学工业未来的发展。随着一些纳米技术的工业产品问世以及所显示出的诱人前景,现在“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纳米技术能在<100nm的水平上合成、处理和表征物质,这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广阔领域,它包含有: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纳米生物技术(nanobiotechn010gy)、纳米电子学(nanoelechonics)和纳米系统(nanosystem),如纳米电子机械系统NEMS和分子机械(m01ecularmachine)等。而纳米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新型催化剂、涂料、润滑剂,过滤技术以及一些最终产品,诸如纳米多孔材料制品和树状聚合物制品已成为化学工业的创新点。

一、化学反应和催化方面应用

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特别是一些化学反应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产业盛行用纳米技术来改进催化剂性能。纳米多孔材料中的沸石在原油炼制中的应用已有很长历史,纳米多孔结构新型催化剂的发展,为许多化学合成工艺的创新提供了机会,或者使化学反应能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大幅度地降低工艺成本。例如用此类催化剂可以将甲烷有效地转化为液体燃料,作为柴油代用品,而现用的方法比较昂贵。

纳米粒子催化剂的优异性能取决于它的容积比表面率很高,同时,负载催化剂的基质对催化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也由具有纳米结构材料组成,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如将Si02纳米粒子作催化剂的基质,可以提高催化剂性能10倍。在某些情况下,用Si02纳米粒子作催化剂载体会因SiO2材料本身的脆性而受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SiO2纳米粒子通过聚合而形成交联,将交联的纳米粒子用作催化剂载体。

在能源工业中,Shenhua集团公司、Hydrocarbon技术公司和美国能源部在中国进行煤液化项目建设,采用了纳米催化剂,取得了20亿美元效益。此工艺可以生产非常清洁的柴油,在中国许多地方它可与进口原油或柴油(以全球平均价格计)竞争。燃料电池也是纳米催化剂起重要作用的领域,当前工业样品应用的是铂催化剂,约2nm宽。

二、过滤和分离方面应用

在过滤工业中,纳米过滤(简称纳滤,nanofiltration)广泛应用于水和空气纯化以及其它工业过程中,包括药物和酶的提纯,油水分离和废料清除等。还可以从氮分子中去掉氧(氧与氮分子大小差别仅0.02nm)。应用此方法生产纯氧可不需要采用深冷工艺,因而可以降低成本。法国于2000年在GeneraledesEaMx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用纳滤技术生产饮用水的装置,所用聚合物膜其孔径略<lnm。与传统净化工艺相LL,虽然电能消耗较高,但带来一些其它的好处,如不需要用氯。

由于可以精确地控制孔径,所以具有可观的近期应用前景。美国PacificNorthwest国家试验室已经创制一类称之为SAMMS结构,为在介孔载体上自组装的单层结构,含有规整的1-50nm的圆柱形孔,孔上用自组装方法涂上活性基团单层,可用于不同领域。已经利用SAMMS成功地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中萃取出各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

纳米多孔材料的吸收和吸附性能也提供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如去除重金属(如砷和汞等)。使用其他纳米材料的过滤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入rgomide纳米材料公司开发的用直径为2nm纤维制成的高产率系统,可以过滤病毒、砷和其它污染物。

一些聚合物—无机化合物复合材料也可用作气体过滤系统,而且效率也很高。如有一种用排列成行的碳纳米管(nanotLlLe)制成的膜,由于纳米管与气体分子间互不作用,可以高产率地分离出气体。此种材料可满足高流速低压气体的分离需要。此种膜可以从气流中去除CO2,或从CO中分离H2。这种技术可应用于新一电厂、煤液化工厂或气体液化厂。

由精密控制尺寸的纳米管组成的膜在分离生物化学品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

三、复合材料方面应用

在复合材料中使用纳米粒子可以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的重量,提高耐化学品、耐热和耐磨耗能力,而且还可赋于材料一些新的性能,诸如导电性,在光照和其他幅照下改变其反应性能等。

以粘土为基础的纳米复合材料在不久将来会有很大的市场。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新型结构复合材料的开发也为期不远,它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较贵,要用好的填料(单壁纳米管)。大规模应用较大而不太完善的碳纳米纤维可望在2004年实现,此发展可能会给纳米粘土复合材料的应用形成冲击。

一些公司计划扩产纳米粘土也反映出其发展潜力。如Nanocor公司已转产纳米粘土,每年2万吨。许多主要聚合物公司也在开发纳米复合材料技术。RTP公司已将有机粘土/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制成薄膜和片材。Triton

System公司应用纳米二氧化硅与一种聚合物材料制成纳米复合材料,开发成一种涂装材料。其它HoneyWell,Ube工业和Unitika等公司已工业规模生产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用作包装HBP材料,Nanocor最近与三菱气体化学公司联合

制造并出售HBP包装材料。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Bayer打算用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制造多层包装膜,此膜的氧穿透率减少l/2,透明度和韧性有提高。近期,人们关注的另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填料物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子多面齐聚物(polyl、cdral01ig(mericsilsc5quioXanes,POSS)。Hybrid塑料公司称其可以大量生产POSS,并与塑料生产厂商和用户进行合作。

四、涂料方面应用

在涂料行业CTJ。纳米粒子已经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类似于能生成抗刮痕和不粘表面的涂层的溶胶—凝胶单层(solgclmonlolaycr)还在研究。用树状聚合物可以弥补不足,并且可与纳米粒子技术结合应用。

以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涂料具有各种优异的性能,比如:强度、耐磨耗、透明和导电。拜耳公司与Nanogntc公司合作开发导电和透明的涂层。纳米粉体是难以储运的,美国海洋部门采用微型凝聚(microscalengglomerate)方法,即在应用时用等离子(一种热的离子化气体)技术或热喷涂技术,使粉体被融熔,形成涂层。拜耳公司与HansaMetallWerke公司用纳米粒子进行抗水和抗灰尘涂料开发。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epoxy-e.cn)记者了解,2002年BASF公司推出一种用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制备的喷涂涂料,在干燥时自组装成一种纳米结构的表面,呈现出类似荷叶的效应,即当水落到表面上,由于与表面的互粘性甚小,可以形成水珠而流去,并把灰尘带走。

Inframat公司用纳米涂料作为船壳防污涂料。以防止海藻、贝类附着生长。此种涂料很坚硬。但并不发脆。该公司的纳米氧化铅-氧化饮基陶瓷涂料已获得美海军部门400万美元订货,主要用于涂装潜水艇的潜望镜。应用纳米粒子技术可以制造氧化铝纳米粒子,用于地砖的抗划痕涂层。Nanogate公司为西班牙地砖制造商提供纳米粒子涂料,使之容易清洗,并还为眼镜工业提供抗划痕涂料。

用纳米粒子强化的涂料还可能在生物医用方面应用。例如铜的纳米粒子可以降低细胞在表面上生长,从而解决移植上的一个主要问题。

五、添加剂和树状聚台物的作用

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纳米粘土和POSS已经取得进展。在不远的将来,碳纳米管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各种不同形状的树状分子结构以及它能易于功能化的性能,可以创制特殊结构的复合材料,使之具有各种性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BertMeijer教授就阐明了树状聚合物的结构,它是一群小分子,或是小分子的容器。一个“树状聚合物箱”(I)endrimerbox),如同有一个硬壳建于软性树状聚合物周围。如果一个小分子,如染料分子进入树状聚合物中,即可被封装在空穴中。通过对其末端基因的化学改性,全部或部分烷基化,树状聚合物就可以形成与线型聚合物可化学兼容的物质,以改进混合性能。在此情况下,树状聚合物的作用在于创建了分子微观环境,或是在塑料原料中形成“纳米观口袋”(nanoscopicpocket)来聚集染料分子。作为一种形态的、结构的或是界面改性剂,树状聚合物还可提高材料韧性,而对其加工性没有影响。在材料共混和复合中,它们还起着材料组分间的兼容剂和粘接剂的作用,因此可用于工程塑料添加剂。树状多支链聚合物已经被用作环氧树脂的增韧剂,加入重量比5%的树状聚合物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坚韧性。通过可控相分离工艺,可以使树状聚合物良好地分散在树脂中,树状聚合物和树脂作用可以使接枝在树状结构上的环氧基团的化学键得到加强。杜邦公司制造和应用多支链结构物质作为聚合物共混中的添加剂,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DSM公司已经将多支链的聚丙烯亚胺(PPl)聚合物工业化,主要用于廉价塑料和橡胶制造中作为添加剂,降低粘度。在涂料、油墨和粘合剂生产中也可应用。美国宇航局向DowCorning公司和MatcrialsElectrochemical

Research公司进行项目投资,开发等离子沉积树状聚合物涂料和树状聚合体富勒烯纳米复合材料,以用作微型和亚微型表面润滑。

六、树状聚台物及去污作用

树状聚合物特别适用于去污,它起着清道夫的作用,可以去掉金属离子,清洁环境。改变一种介质的酸度可以使树状聚合物释放出金属离子。而且树状聚合物可以通过超过滤进行回收和冉用。树状包覆催化剂可用此同样方法从反应产物中进行分离。回收再用。密西很大学的生物纳米技术中心计划开发树状聚合物加强超滤方法,作为新的水处理上艺.从水中去掉金属离子。树状聚合物可以在其分子小间或是在它们的经改性的终端基团上捕捉小分子。

使其能适用于吸收或吸附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美国军事部门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了好的评价。

七、纳米保护(nano-protection)方面应用

树状聚合物在护肤膏中作为一种反应型的组分是很有效的。此应用可以扩展到保护衣服。固定的树状聚合物层可以抗洗和耐环境气候条件变化。有一种称之为“类似树状聚合物”(Amphilicdondrimcr),它一半是树状聚合物,另一半具有末端结构,用以在保护膜中固定活性树状聚合物。

近年来,“一些部门在研究用纳米粒子来监测和防止化学武器袭击。Nanospherc公司不久前推出一个系统,可以用来监测生物武器,如炭疽菌。该系统采用美国西北大学开发的金纳米粒子传感器。Altair纳米技术公司和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开发用二氧化钛钠米粒子为基础材料的传感器,可用来监测生物和化学武器。NanosPhere材料公司开发氧化镁纳米粒子用于口罩的过滤层,因为它能杀大细菌(包括炭疽杆菌)。深圳新华元具纳米材料公司和Nucrgst公司生产银纳米粒子用于抗菌服。NanoBio公司推出一种抗菌液,可以破坏细菌孢子、病毒粒子和霉菌,它的作用是让表面张力发生爆炸性释放,而这种产品对人体组织不起伤害,现在主要用户是美国军事部门。

八、燃料电池方面应用

随着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电能需求不断增加。要求降低供电元器件的重量和尺寸,由此而开辟广纳米粒子的新市场。

AP材料公司与Millennium电池公司合作执行美国军方一份合问。开发纳米级二硼化钛用于高级电池组和其它储能系统。Altar公司最近宣布该公司高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列示范试验获得成功,包括联结器、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等都是由微米和纳米级材料构成。而且,还开发了纳米锂基电池电极材料,其充电和发电率都比当前所用锂离子电池材料快l倍。

有一些公司计划工业生产甲醇基燃料电池,在2004年前后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这类电池中,所用催化剂是处在淤浆状态的铂纳米粒子。针对电池应用,Brookhaven国家试验室已制成锂-锡纳米晶体合金,用作高性能电极。用氢化锂与氧化锡反应,前者需过量使反应完全。生产的锂—锡合金中含有剩余氧化铿。重复用氢处理最后生成粒径为20~30nm纳米复合材料,形成稳定金属氢化物的其它元素也可用此法制造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应用不仅在电池领域,还可以用在催化方面。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纳米技术,技术应用,技术问题

引言:现在各种产品一直朝着集成化和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同的器件必然受到尺寸上的物理约束。纳米材料的优势也因此凸显,目前纳米材料在磁、光、电、传感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应用[2]。但与其他新技术一样,纳米技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对纳米材料技术的期望过高,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忽略了它的弊端。

1纳米技术新应用的概述

1.1纳米技术在制材上的新应用――纳米陶瓷材料及高透明材料

在微米级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进行复合,可使材料的断裂强度、断裂韧性大大提高,同时还可提高其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抗疲劳破坏性能。纳米陶瓷材料正是利用这一点才得以广泛的应用。由于纳米微粒表面分率高,而且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具有很高的穿透性。于是各种高透明纳米材料也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已用纳米级羰基铁粉、镍粉、铁氧体粉末成功配制了军事隐身涂料。

1.2纳米技术在电磁领域的新应用――磁性纳米微粒

磁性纳米微粒[3]由于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与矫顽力高的特性,用它制作磁记录材料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磁性纳米微粒除了上述应用外,还可作抗癌药物磁性载体,细胞磁分离介质材料,复印机墨粉材料以及磁墨水和磁印刷材料。近几年用铁基纳米晶巨磁阻抗材料研制的磁敏开关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响应快等优点,广泛用于自动控制、速度和位置测定、防盗报警系统和汽车导航、点火装置等。

1.3纳米技术在水泥材料中的应用――纳米矿粉

混凝土是现代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工程材料,利用纳米技术和纳米矿粉开发新型的混凝土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纳米矿粉不但可以填充水泥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更重要的是可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使混凝土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均得以提高。

1.4其他应用[4]

利用离子交换复合工艺,使层状无机纳米材料在极性分子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层离,均匀分散在水介质中。他们在层间进行交换作用,抗菌或净化成分进入层间后,把层与层撑开,在层间交替形成分子级支柱,从而形成各种不相同的纳米复合抗菌材料、净化空气材料。这种纳米复合抗菌材料和净化空气材料可净化甲醛、苯等有害挥发物。利用纳米技术还可开发可净化二氧化碳并产生负离子具有森林功能的建材以及粘合剂及密封胶。将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添加剂加到粘合剂和密封胶中,会大大提高粘结效果和密封性能。

2纳米技术的问题

尽管纳米材料用途很广,但由于过分强调纳米技术的先进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对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和不确定性让人担忧。由于纳米粒子无孔不入,在研发、生产、存储、运输等方面都有各种问题,而且其毒性还未知。它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积很大,反应也会很剧烈。第二,对纳米技术的盲目性导致了“纳米热”。近年来政府一直把“纳米技术”列为发展重点,于是不少企业冒充纳米企业,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并为了谋利推出“伪纳米”产品。其导致的恶果是国家的有限资金不能有效地应用到真正的纳米材料技术研究和开发中,严重影响了纳米产业的发展。第三,虽然中国在纳米技术的理论建立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研制开发与产业化的实践中却显得力量不足。由于纳米技术是高新技术,实际工程中,很多理论与定理都会有误差,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直接了导致纳米技术研究的滞后。第四,纳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取得相应的回报,资金大量流失,却毫无成果。

3结论与展望

纳米技术是对于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关键性前沿技术,这是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识。纳米材料在各个科学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预料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技术不仅会推动产品的开发,还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15-20年内,与纳米技术相关的产品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可见其前景广阔。但是,由于纳米材料自身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不确定的技术,我们对它的认识也仅处于初始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既普遍有效,又能够满足和包容不同价值体系的纳米技术准则,将成为纳米技术今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张金升,纳米材料和技术与发展新型建材.中国建材装备,2002,(2)

[2]崔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CuiZ.NanofabricationTechnologiesandApplica2tions.Beijing:HigherEducationPress,2005(inChinese)]

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

1应用于生物医学中的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性

1.1纳米碳材料

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也称为纳米碳纤维、类金刚石碳等。

碳纳米管有独特的孔状结构[1],利用这一结构特性,将药物储存在碳纳米管中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激发药物的释放,使可控药物变为现实。此外,碳纳米管还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电子探针(如观察蛋白质结构的afm探针等)或显示针尖和场发射。纳米碳纤维通常是以过渡金属fe、co、ni及其合金为催化剂,以低碳烃类化合物为碳源,氢气为载体,在873k~1473k的温度下生成,具有超常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在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类金刚石碳(简称dlc)是一种具有大量金刚石结构c—c键的碳氢聚合物,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或离子束技术沉积在物体的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的薄膜,具有优秀的生物相溶性,尤其是血液相溶性。资料报道,与其他材料相比,类金刚石碳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程度降低,对白蛋白的吸附增强,血管内膜增生减少,因而类金刚石碳薄膜在心血管临床医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2纳米高分子材料

纳米高分子材料,也称高分子纳米微粒或高分子超微粒,粒径尺度在1nm~1000nm范围。这种粒子具有胶体性、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用于药物、基因传递和药物控释载体,以及免疫分析、介入性诊疗等方面。

1.3纳米复合材料

目前,研究和开发无机—无机、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及生物活性—非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是获得性能优异的新一代功能复合材料的新途径,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光、热、磁、力、声[2]等方面具有奇异的特性,因而在组织修复和移植等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外已制备出纳米zro2增韧的氧化铝复合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人工髋骨和膝盖植入物的寿命可达30年之久[3]。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也是一种构建组织工程骨较好的支架材料[4]。此外,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制成纳米抗癌药,还可杀死癌细胞,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而对正常细胞组织丝毫无损,这一研究成果引起国际的关注。北京医科大学等权威机构通过生物学试验证明,这种粒子可杀死人的肺癌、肝癌、食道癌等多种肿瘤细胞。

此外,在临床医学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还有纳米陶瓷材料,微乳液等等。

2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前景

2.1用纳米材料进行细胞分离

利用纳米复合体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的特性进行细胞分离在医疗临床诊断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便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目前,生物芯片材料已成功运用于单细胞分离、基因突变分析、基因扩增与免疫分析(如在癌症等临床诊断中作为细胞内部信号的传感器[5])。伦敦的儿科医院、挪威工科大学和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利用纳米磁性粒子成功地进行了人体骨骼液中癌细胞的分离来治疗病患者[6]。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用这种技术在肿瘤早期的血液中检查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2用纳米材料进行细胞内部染色

比利时的demey博士等人利用乙醚的黄磷饱和溶液、抗坏血酸或柠檬酸钠把金从氯化金酸(haucl4)水溶液中还原出来形成金纳米粒子,(粒径的尺寸范围是3nm~40nm),将金纳米粒子与预先精制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混合,利用不同抗体对细胞和骨骼内组织的敏感程度和亲和力的差异,选择抗体种类,制成多种金纳米粒子—抗体复合物。借助复合粒子分别与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白光或单色光照射下呈现某种特征颜色(如10nm的金粒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红色),从而给各种组织“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为提高细胞内组织分辨率提供了各种急需的染色技术。

2.3纳米材料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2.3.1纳米粒子用作药物载体

一般来说,血液中红血球的大小为6000nm~9000nm,一般细菌的长度为2000nm~3000nm[7],引起人体发病的病毒尺寸为80nm~100nm,而纳米包覆体尺寸约30nm[8],细胞尺寸更大,因而可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载体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的定向治疗等。专利和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作为药物载体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纳米颗粒、无机非金属纳米颗粒、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纳米颗粒和生物活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外磁场的引导下集中于病患部位,进行定位病变治疗,利于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如采用金纳米颗粒制成金溶液,接上抗原或抗体,就能进行免疫学的间接凝聚实验,用于快速诊断[9]。生物降解性高分子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还可以植入到人体的某些特定组织部位,如子宫、阴道、口(颊、舌、齿)、上下呼吸道(鼻、肺)、肛门以及眼、耳等[10]。这种给药方式避免了药物直接被消化系统和肝脏分解而代谢掉,并防止药物对全身的作用。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研制成以用生物降解性聚乳酸(pla)制的微芯片为基础,能长时间配选精确剂量药物的药物投送系统,并已被批准用于人体。近年来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纳米粒子(nps)在基因治疗中的dna载体以及半衰期较短的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多肽、基因等活性物质的口服释放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物纳米载体技术将给恶性肿瘤、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带来变革。

2.3.2纳米抗菌药及创伤敷料

ag+可使细胞膜上蛋白失去活性从而杀死细菌,添加纳米银粒子制成的医用敷料对诸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浓杆菌等临床常见的40余种外科感染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

2.3.3智能—靶向药物

在超临界高压下细胞会“变软”,而纳米生化材料微小易渗透,使医药家能改变细胞基因,因而纳米生化材料最有前景的应用是基因药物的开发。德国柏林医疗中心将铁氧体纳米粒子用葡萄糖分子包裹,在水中溶解后注入肿瘤部位,使癌细胞部位完全被磁场封闭,通电加热时温度达到47℃,慢慢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已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中获得了初步成功[11]。美国密歇根大学正在研制一种仅20nm的微型智能炸弹,能够通过识别癌细胞化学特征攻击癌细胞,甚至可钻入单个细胞内将它炸毁。

2.4纳米材料用于介入性诊疗

日本科学家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科研人员使用的是一种纳米级微粒子,它可以同人或动物体内的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用深入血管的光导纤维来检测反应所产

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初步实验已成功地检测出放进溶液中的神经传达物质乙酰胆碱。利用这一技术可以辨别身体内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检测神经传递信号物质和测量人体内的血糖值及表示身体疲劳程度的乳酸值,并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2.5纳米材料在人体组织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除上面所述内容外还有如基因治疗、细胞移植、人造皮肤和血管以及实现人工移植动物器官的可能。

目前,首次提出纳米医学的科学家之一詹姆斯贝克和他的同事已研制出一种树形分子的多聚物作为dna导入细胞的有效载体,在大鼠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更微观的新思路。

纳米生物学的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有诱惑力的内容,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这种纳米机器人可注入人体血管内,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脂肪沉积物,吞噬病菌,杀死癌细胞,监视体内的病变等)[12];还可以用来进行人体器官的修复工作,比如作整容手术、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dna,或把正常的dna安装在基因中,使机体正常运行或使引起癌症的dna突变发生逆转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将由硅晶片制成的存储器(rom)微型设备植入大脑中,与神经通路相连,可用以治疗帕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经性疾病。第二代纳米机器人是直接从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可以用其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第三代纳米机器人将包含有纳米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这种纳米机器人一旦问世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方式。

瑞典正在用多层聚合物和黄金制成医用微型机器人,目前实验已进入能让机器人捡起和移动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珠的阶段[13]。

纳米材料所展示出的优异性能预示着它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在组织工程支架、人工器官材料、介入性诊疗器械、控制释放药物载体、血液净化、生物大分子分离等众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和诱人的应用前景。随着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临床医疗将变得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诊断检查更准确,治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philippep,nangzletal.science,1999,283:1513

[2]孙晓丽等.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4):436-441

[3]赖高惠编译.化工新型材料,2002,(5):40

[4]苗宗宁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3):212-214

[5]崔大祥等.中国科学学院院刊,2003,(1):20-24

[6]顾宁,付德刚等.纳米技术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31-133

[7]胥保华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333-336

[8]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10

[9]刘新云.安徽化工,2002,(5):27-29

[10]姚康德,成国祥.智能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1

[11]李沐纯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40-141

[12]张莉芹.武汉科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