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重金属超标(6篇)

来源: 时间:2024-04-03 手机浏览

重金属超标篇1

镉米之忧

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主要与锌石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焙烧上述矿石及湿法取矿时,镉就被释放到废水废渣中。如果开矿过程及尾矿管理不当,这种重金属就会通过水源侵入土壤和农田,比核辐射进入土壤还难以消散,最后人们只能弃耕。

临床研究表明,镉一旦进入人体后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在肝肾部累积后,人体就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表现为肾功能损坏,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病变。

目前,南京农大的一个科研团队在全国多个市场随机采购稻米,结果发现有10%的稻米镉含量超标。我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约为2000万吨,如此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多年致力于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他们基本认同南京农大科研组的数据,并认为我国南方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而水稻又是最强的吸收镉的大宗谷类作物,故而导致了南方诸省大米的镉污染问题异常严峻。

他们根据多年大面积的调查估算,我国约有10%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以我国18亿亩耕地推算,被镉、砷等污染的土地近1.8亿亩,仅镉污染的土地也许就达到8000万亩左右。

令科学家们更为担忧的是,国家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尚未有明确的种植规定,这些污染区多数仍在种植水稻。不仅如此,受污染的稻米还流向了市场。

无所不在的重金属魔影

除了镉以外,大米还存在其他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的科学家称,中国内陆居民摄入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众所周知,甲基汞是水俣病的致病元凶。

早在9年前,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的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为28.4%;其次是镉,超标率为10.3%,这与南京农大的调查数据基本吻合。

浙江大学的一位专家在自己2009年的博士论文中分析:在浙江台州9个有电子废物拆解历史的自然村中,稻田土壤受镉、铜、锌复合污染的占了7个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研团队2008年的研究表明,湖南湘西铅锌矿区稻米铅、砷污染严重。

我国在1956年的时候开始倡导污水灌溉,1957年将其列入国家科研计划,1959年确立“变有害为无害、充分利用”的原则。之后,全国陆续形成五大污灌区:天津污灌区、北京污灌区、辽宁沈抚污灌区、山西污灌区、新疆石河子污灌区。天津是北京排污的必经之地,所以天津农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津市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站的研究人员从三个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污灌片区采集大白菜、韭菜、芹菜、黄瓜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大白菜中,有43%汞超标,有23%镉超标,这说明污灌区蔬菜中重金属已经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而土壤调查结果表明,施用城市垃圾肥的土壤,有5种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汞达到背景值的30多倍;而污灌区土壤的情况更糟,8种重金属含量全部超标,其中镉超出10倍,汞超出更多。

1997年,农业部环境保护所对24个省市的320个污染区的农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小麦、玉米的重金属超标率分别为15.5%和14%,污灌区更突出,有的地区小麦重金属超标率为27%。这也使得农产品出口因重金属超标而被退货的事屡屡发生,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污水灌溉是以色列人发明的,它本身没有错,直至今日以色列及欧美发达国家仍然这么做,但他们这么做的前提是先将污水进行处理,使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都能达标。而我们是否也做到了呢?

一次污染,毒存千年

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后,不易转移也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目前的处理办法有: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并将重金属转移出土壤,或利用土壤修复剂稳定重金属,或利用表面活性剂清洗土壤。不过,这些仍处于试验阶段,加上治理费用昂贵等因素,真正用于大面积土壤改造的成熟方法几乎没有。

据农科院的专家介绍,重金属一旦进入农作物,就会深深嵌入细胞之内,无论是浸泡、冲洗、蒸煮、煎炒,都无法将其减少或剔除。而它们通过食物潜入人体后,就会嵌入人的组织细胞,一样不易排出或者分解。随着毒素的积累,人们就会患上各种难以医治的顽固疾病。

铅,直接伤害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会引发可怕的“痛痛病”,患者的骨头如针扎般剧痛。

6年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省内四大湖泊水产养殖区及近海水域水产品质量进行调查,约有四成样品的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27%受到中度乃至重度污染。2009年,辽宁试行“出贝类被国内检测机构检出贝类毒素和重金属超标调查处理工作程序”。

曾有一位广东畜牧师向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反映,猪饲料中的重金属严重超标,致使猪肉残留重金属问题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将电镀废弃物产生的硫酸铜加入猪饲料中,这种硫酸铜的安全性无人监测,但毫无疑问,里面的很多有害物质最终会随猪肉一起端上我们的餐桌。

我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生产水稻和蔬菜。有一半以上的种植者尚不知重金属为何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除了提升种植者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防治污染。

链接

重金属超标篇2

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数据还显示,全国每年因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广东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常住珠三角的4000万人口。

2012年3月21日,环保部等九部委联合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人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以最严厉的措施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

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是中国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又一案例。“这次镉污染事件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是罕见的。”一位参与事件处置的专家告诉记者。

近年来,仅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就有2005年的广东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段镉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至于其他重金属污染事件,仅“血铅超标”事件,就已涉及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湖南、江苏、山东等省。

2011年2月,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出席有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会议时也谈到,“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经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据了解,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既有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也有个别地区如喀斯特地区因石漠化导致重金属释放。

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加速,涉及重金属排放的行业越来越多,包括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化工、印染、皮革、农药、饲料等,再加上一些污染企业的违法开采、超标排污等问题突出,使重金属污染事件出现高发态势。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副主任温香彩告诉记者,我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镉污染、汞污染、血铅污染和砷污染。

一些地区污染比较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被认为是高科技行业的IT行业也与重金属污染挂钩。因制作中国水污染地图而闻名的民间环保人士马军曾在2011年联合30多家环保组织一起《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该调研报告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有大量生产印刷线路板的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严重重金属污染。

中国重金属污染呈现出地域差异。温香彩说,东部比西部严重,南部义比北部严重,珠三角地区尤为显著。另外,像湖南等有色金属大省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点地区。湘江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2008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团队分别在广州6个区各选择2个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本,分析样本中镉、铅的含量情况,结果发现,叶菜类蔬菜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除1种为轻度污染外,其余5种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在巾国东南部一些区域,重金属污染出现了比较严重态势。

一个需要警惕的趋势是,随着产业转移,原本重金属污染只是零星分布的西北地区也开始面临威胁。

近年来,一些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开始往中西部省份转移,这其中,尤其是化工企业、光伏企业和制药企业,由于中西部省份经济比较不发达,患有严重的“项目饥渴症”,对环境的监管水平和力度相对不足或主动放松,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污染事故也频频出现。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影响极大,2009年的浏阳镉污染事件殃及当地的瓜果蔬菜,当地产的水稻和蔬菜都呈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恐怖。

重金属污染危害严重

温香彩说,重金属污染不像大气污染,既闻不到,也看不到,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体或土壤,即使含量很低,只要超标了对人体伤害也会很大。而且,不同于其他污染物的可降解特性,重金属污染物不仅不可降解,还能在环境里累积和循环,由此也加重了对人群的危害。

她说,重金属污染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三致”,致癌、致疾、致突变。

多种资料均提及,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资料显示,血铅污染所导致的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镉的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内积蓄,主要积蓄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也能够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并可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易受害的人群是矿业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砷通过n乎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摄人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蓄积,与细胞中的酶系统结合,使酶的生物作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砷还能致癌。

九部委令地方亮“老底”

在国家对重金属行业的环保整顿升级下,像“铅蓄电池行业80%企业被勒令关停”的一幕,将在更多涉重金属行业加速上演。

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监察部、司法部、住建部、工商总局、安监总局、电监会3月21日晚间联合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早间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以最严厉的措施整治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一位参会官员向记者透露,去年铅蓄电池领域的“环保之火”将延烧到涉铅、镉、汞、铬及类金属砷的重点行业及重点地区,九部委将强令地方在年底前“亮老底”,从而倒逼各地重金属企业关停整顿。

相对于2009年以来的历次专项行动,今年的亮点在于,涉铅、镉、汞、铬及类金属砷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相关信息,均被要求比照去年铅蓄电池“环保风暴”的标准向全社会公布。该官员称,到今年底,各地环保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均可以根据已公开数据“绘制”一幅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地图”。

在信息公布标准方面,记者从环保部获悉,全国31个省(不含港、澳、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单列)均公布了2011年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名单,包括企业名称、洋细地址、生产状态(在建、在产、关闭、停产等)、生产类型、产量、危废处置量、废水废气排放是否达标等多项指标。

重金属超标篇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矿山废渣等生活和生产的多个环节,这些物质往往含有多种重金属。随着沉淀和富集,无法被净化的重金属慢慢渗透并富集到土壤中。

土壤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环境中约90%的污染物。同大气和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相比,土壤中的污染物更不易迁移,更易集中富集。由于重金属大多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这种毒害作用随着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当重金属的浓度在一定范围下时,其毒害作用因在短时间内无法发现而容易被忽略;当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显著发生时,多数是属于无法治愈且不可逆转的。

土壤中的重金属一般是通过食物链进而在人体内富集,当某种重金属的量超过安全阈值时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人体内的有70%镉来源于大米和蔬菜,而大米和蔬菜中积累的镉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少量来源于灌溉水和空气。镉会影响酶的活性,影响人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引发贫血、高血压、骨痛病等疾病,其危害长达数十年。陕西省华县龙岭村,这是一个有名的“癌症村”。该村的土壤被多种重金属所污染,种植的芹菜中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含量极高,其中铅超出国家标准限值83.5倍;生产的面粉中镉的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值1.6倍、铅超出国家标准限值2.98倍。富含重金属的粮食使得该村的居民备受癌症、肺心病、脑血管等病痛的折磨。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的重金属除了会通过植物吸收进而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外,还会经由雨水淋滤及地表径流作用转移进入地表水系统,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互作用污染地下水体,进而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可能会缓慢的、微量的释放到空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我国的污染现状

工业“三废”排放、采矿和冶炼、家庭燃煤、生活垃圾渗出、汽车尾气排放等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矿坑涌水、垃圾渗滤液等液体成分复杂,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固废堆存地约300万亩,合计超过1.8亿亩。这些受污染的土地大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因重金属污染而导致粮食减产高达1000多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曾对全国24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超标占污染土壤和农作物的80%。农业部调查发现:我国污灌区面积约140×104公顷,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严重污染占8.4%,其中以汞和镉的污染面积最大。全国目前约有1.3×104公顷耕地受到镉的污染,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约有3.2×104公顷的耕地受到汞的污染,涉及15个省市的21个地区。国内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更为严峻。珠三角地区近40%菜地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重庆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为镉>铅>汞,经调查其近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汞和镉均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7%和36.7%。广州市蔬菜地铅污染最为普遍,砷污染次之。保定市污灌区土壤中铅、镉、铜和锌的检出超标率分别为50.0%、87.5%、27.5%和100%,蔬菜中镉的检出超标率为89.3%。

3环境监测为土壤环境质量的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重。来自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污染已经造成多数地区土壤遭受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超标篇4

海鲜重金属浓度超标了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多数都是生物从海洋环境,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吸收而来。海鲜的重金属浓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海水重金属浓度超标,也不代表生长于其中的海鲜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就会超标。水化学条件、饵料的充足程度、食物网的结构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鱼虾、贝类体内的重金属累积情况。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充分,这也是未来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向。

说起我国四大渔场的渔业资源已经严重退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原因往往是环境污染。其实,过度捕捞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环境污染只是加重了退化。即使海洋重金属污染总体在逐年加剧,现在也没有到无“放心海鲜”可吃的地步。许多盛产海鲜的地方是在较清洁的海域,这是因为干净的水质有利于鱼虾、贝类等的生长。重金属等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具有毒害作用,对海洋生物也一样有害,因而渔民也知道在水体污染严重的地方养殖海鲜不是最佳选择。

测定贝类的重金属含量,不仅是监管海鲜食用安全的手段,也是监测海洋环境现状与趋势的工具。后者做得最好的当属美国的“贻贝观察”项目了。由美国环保署等机构牵头,在美国的东西沿海密集设置代表性的采样点,从1976年开始,每年采集贻贝、牡蛎,测定其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数据汇总到数据库里,并且公开。

“贻贝观察”项目的大量原始数据,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只要有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你就能大致了解美国各地海鲜的重金属污染历史和现状。若有兴趣,还可以自己做一番统计分析。

海鲜还能吃吗

海鲜中的重金属对于食用者存在健康风险,这话固然正确,却也等于没说。因为所有食物中都含有重金属,对食用者都存在健康风险,关键在于风险的大小。海鲜作为美食,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偶尔食用,摄入量远不及水果、蔬菜、禽肉,更不及米面等主食。因此,尽管海鲜中的重金属浓度相对高些,但健康风险不见得就比食用其他食物高。

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关于重金属的健康知识。

重金属具有累积性,一旦摄入就很难排出体外。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其实这并不全对。在几种常见的重金属中,镉的累积性最强,生物半衰期长达4~47年,其次是进入骨骼的铅,生物半衰期27年。所谓生物半衰期,是指将人体内的重金属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越长,重金属的累积性就越强。因此,身体里的镉、骨骼里的铅,可以理解为进去了就出不来。排出血液中的铅相对容易些,生物半衰期1个月。甲基汞类似,半衰期两个月。无机砷和六价铬则很容易被排出,半衰期只有两三天。

由此可知,人体对不同重金属的累积性是很不一样的,镉和铅最强,甲基汞次之,铬和砷较弱(见表1)。

不同重金属的毒性也大不一样,因而安全剂量相差悬殊(见表2)。例如,铜、锌的安全剂量就比其他几种重金属高出成百上千倍。

由于所有食物都含重金属,吃进重金属不可避免,但只要控制住总摄入量,使其不超过安全剂量或者偶尔略略超出,就不必担心危害健康。安全剂量是多少呢?各个权威机构给出的数值不尽相同,最多相差可达10倍。那么我们该选哪个呢?其实无所谓,即使选宽松的标准也已足够安全。不同机构对安全剂量的定义和称呼也不同,例如美国毒物和疾病登记署称之为“最小风险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可耐受摄入量”。

知道了安全剂量,我们就能估算每周吃多少海鲜了。例如,累积性最强的镉的安全剂量是每周0.007毫克/千克体重,踩在超标线上的牡蛎(也就是生蚝)的镉含量为2毫克/千克,假设你的体重为50千克,那么你每周可吃175克牡蛎,这大概是两只大牡蛎的量――不少了。当然,考虑到你吃的其他食物中也含有镉,那就打个对折,每周吃一只牡蛎好了。

计算并不复杂,只是需要一些耐心和细心。如果你嗜海鲜如命,详加计算一番以免超标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偶尔才吃一次,那大可不必计算之后才敢开吃,因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已经做过计算了――海鲜中重金属的含量标准就是按照普通人的消费习惯计算出来的。

在我国2012年底新的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了鱼虾、贝类、鱿鱼等海鲜中铅、镉、甲基汞、无机砷、铬的含量上限(见表3)。标准值的设定以我国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并且参考了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标准,科学性和严格程度是与国际接轨的。因此,只要市场上的海鲜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放心吃。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之前我国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放宽了贝类的镉限量,把限定值从1毫克/千克调到了2毫克/千克。于是,曾有媒体惊呼这是标准的倒退。其实不然,这恰恰是科学的体现。牡蛎、扇贝等贝类天然地就含有较高浓度的镉,如果把标准设在1毫克/千克,很容易导致优质的贝类都变成超标产品。合理的做法是控制食用量,而不是制定过于严格的标准。

流言与选择

海鲜所含的各种重金属中,最毒的、最需要关注的当属甲基汞。甲基汞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孕妇和儿童尤其要注意。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位置越高的生物,体内积聚的甲基汞含量可能越高,因此,肉食性鱼类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于草食性鱼类。美国环保署的建议是,不要吃鲨鱼(包括鱼翅)、王鲭、嵴颈方头鱼这些甲基汞含量非常高的鱼;每周吃两次(共约340克)含汞较低的鱼和其他水产品,比如草食性的鱼类。鱼类、贝类等海鲜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欧米伽3脂肪酸,适量摄入有利于健康。

重金属超标篇5

【关键词】镉污染;防治对策;净化;修复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重工业的发展造成水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农民耕作习惯让重金属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危及粮食安全的潜在杀手。稻米是超过六成中国人的主食,而现在稻米的重金属污染日渐浮出水面。据《新世纪》周刊报道中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的大米中镉含量超标。镉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会致慢性中毒和癌症。近来不断有关于镉污染江河水、土壤和市售含镉超标大米的报导,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就镉污染的有关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中国面临严重的镉污染危机

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环境污染元素,单质镉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其主要存在于硫镉矿和锌矿中。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镉及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以及电镀、塑料制品等制造环节,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长期摄入被镉严重污染的稻米、蔬菜、水果,饮用含镉量超标的水,都会出现镉慢性中毒的症状。

1.1镉在人体继续导致软骨症周身痛,能引发多种恶性肿瘤

由水源或食物等引起的镉中毒多为慢性发作,它会引起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抽搐等症状,这种经消化道吸收引起的镉慢性中毒最容易损伤人的肾、脾、肝脏等器官,还会引发贫血、生殖功能下降等问题。长期摄入受到镉污染的食品,会造成镉在体内蓄积,导致骨软化症,周身疼痛,被称为“痛痛病”。镉本身也是致癌物之一,能引起肺、前列腺和的恶性肿瘤。1997年以来,美国毒物及疾病管理局一直将镉列为第6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1.2镉在人体内潜伏达10到30年,因而危害性易被人忽视

镉污染因其隐蔽性和滞后性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比较直观,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在遭受镉污染的地区,人们通常对于污染状况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还能长出粮食,就可以继续种植食用。

另一方面,短期摄入镉超标食品伤害并不会立即显现。由于进入到人体的镉生物学半衰期长达10到30年,在这期间,摄入的镉将主要在肝、肾部积累,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才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但此时,土壤已经完全被镉污染破坏。镉污染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逆性,土壤一旦被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1.3中国近10%耕地被污染含镉量超标26倍,黄河水系超标16%以上

据估算,中国仅镉污染的耕地就有8000万亩左右,被镉、砷等污染的耕地近1.8亿亩。我国每年由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总量约680余吨。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稻田有效镉含量甚至是国家允许值的26倍。

据我国7大水系,26个国控湖泊、水库的监测发现,长江水系的镉污染是仅次于汞的重金属污染物,黄河水系、淮河干流、滦河的镉超标率都在16%以上,26个国控湖泊、水库中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镉污染问题。同时,地表饮用水源中的镉污染也仅次于汞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对作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河流污染物监测中发现,城市河流有18.46%的河段面镉超过III类水体标准,9.23%河段年均值超过III类水体标准。

1.4中国镉污染重要事件

1.4.1中国杨桃过半数镉含量属严重超标

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科技学院联同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在2006年3至4月期间,抽查化验两地市面出售的杨桃,51%镉含量属严重超标;

1.4.2浏阳镉污染事件

2009年7月30日,湖南浏阳市镇头镇数千群众上街表达对一家化工企业污染的担忧。后在当地政府的劝说下,群众相继散去,8月3日,“浏阳镉污染”事件有了最新的进展,长沙目前已将造成污染的化工厂永久关闭,对缉拿归案的企业法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刑事追究和经济追偿,环保等职能部门的涉案人员被停职。截至7月31日,已出有效检测结果2888人中尿镉超标509人,当地被检测出尿镉超标民众全部得到了妥善治疗。

1.4.3广西龙江河宜州拉浪段发现重金属镉超标事件

2012年1月15日起,广西龙江河宜州拉浪段发现重金属镉超标。截至1月21日18时,污染事件已造成大约28.1万尾鱼死亡,宜州市怀远镇附近群众生活用水直接受到影响。

1.4.4广西贺江上游铊、镉污染事件

2013年7月6日6时许,广西贺江上游发生铊、镉污染事件,导致下游的广东封开县南丰镇河段出现少量鱼类死亡现象。据封开县委宣传部当天下午近6时的消息称,贺州与封开县南丰镇交界断面铊浓度超标1.2倍。

2污染链:从矿石到稻米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释放到自然界。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重金属超标篇6

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As。应用粉末压片法制样: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自然风干后研磨,用粗天平称取粒径小于0.074mm的样品4g,放入模具中,在40t力作用下压制成型。采用国家标准土壤GSBZ50011-88(黑钙土)、GSBZ50012-88(棕壤)、GSBZ50013-88(红壤)、GSBZ50014-88(褐土)、GSBZ50011-88和GSBZ50013-88及GSBZ50011-88和GSBZ50014-88混合配制标准曲线。元素检出限及仪器测定条件如表1所示。

重金属的浓度水平

对珠江三角洲517个采样点土壤样品的重金属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虽然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中值和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但除Cr外,其他元素的最大值均远远超出三级标准,超标倍数高达近10倍,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有部分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且污染比较严重。除Ni外,其他元素的中值和平均值都高过1990年的背景值,说明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趋势正在加强。变异系数反映了采样总体中各采样点之间的平均变异程度。表2中除Cr外,变异系数均超过1,属强变异性,说明土壤中As、Ni、Cu、Zn、Pb受外界干扰比较明显,空间分异比较大,这种分异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耕作、管理措施、种植制度,污染等强烈人为活动的影响。而Cr变异系数比较小,说明Cr受外界影响比较少,空间分异不显著。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表2列出了根据土壤污染物平均值和土壤污染物质量三级标准计算出的单因子污染系数值。可以看出,As有相当高的贡献率,平均单因子污染系数达0.6,说明相当一部分复合污染是由于As造成的。

达标状况分析

图1分别给出了As、Cr、Ni、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元素浓度随点位的变化趋势曲线图。与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比较,As超标地点有38处,达标率为92.6%,最大超标浓度为超标7.7倍;Cr未超标,达标率100%;Cu超标地点有6处,最大超标浓度为超标9.9倍;Ni超标地点有1处,最大超标浓度为超标6.8倍;Zn超标地点有6处,最大超标浓度为超标6倍;Pb超标地点有4处,最大超标浓度为超标2.6倍。从各种金属超过三级标准的污染面积来看,由大到小分别为As>Cu>Zn>Pb>Ni>Cr。另外,As有线污染和面污染的趋势,可能是As本身在环境中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Gr基本与土壤背景值接近。其余Cu、Zn、Pb和Ni元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说明Cu、Zn、Pb和Ni元素呈明显的点污染现象,区域污染及面污染现象不明显。通过分析发现,污染主要存在于金属冶炼加工及电镀企业附近,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相关性分析

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3)显示:Ni、Cu、Zn达显著相关性,说明它们分布的区域相似,有相同的扩散特征;As、Cr、Pb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明显。执行SPSS15.0分层聚类分析后,可将6种重金属元素分为两类:一类为As、Cr、Ni、Pb;二类为Cu、Zn。说明Cu、Zn具有显著的相关性,As、Cr、Ni、Pb也具有明显相关性,有复合污染协同加剧污染程度的潜在威胁。

土壤复合污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