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案例(6篇)
病理学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壮医妇科学;教学法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2)41-0300-02[收稿日期]2019-12-16
随着民族医学院校的逐渐发展,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的家传、师承或寺庙教育,民族医学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民族医学专业人才是近年来民族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1]。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壮医药作为壮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医学,开展壮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2]。
壮医妇科学是壮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壮医学理论,认识妇女的生理,研究壮族地区妇女疾病的病理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方药的一门临床科学,以研究防治妇女月经、带下、妊娠、分娩等疾病为主要内容[3]。壮医妇科学等教学课程多开设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生尚未接触真实病例,故普遍感觉知识接受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病例,或进行真实病例诊疗情景模拟,组织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围绕常见的妇科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及应用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也称苏格拉底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希腊时代,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4]。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哈佛大学医学院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此来改变临床医学教学严重滞后于临床实践的状况,从此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5],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学、民族医学教育中是对成功教学模式的借鉴,具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等应用价值。
二、案例教学法在壮医妇科学中的应用
(一)壮医妇科学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临床医学的教学案例多来源于临床病例,教学效果的优劣与临床案例的选取结果密切相关。根据壮医妇科学的教学内容特色,提出“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案例选择法。第一,“因时”适当调整授课内容顺序,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选择案例。如每年6月至7月前后是广西的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适合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易引起女性的阴道炎、宫颈疾病等妇科病,“因时”选择上课时节多发案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时节感受,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二,“因地”进行案例的选择。例如广西地区妇科癌症中宫颈癌发病率较高[6],教师在讲解妇科癌症相关知识时选取宫颈癌的案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增强地域认知感受进而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第三,“因人”进行案例的选择。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聚居的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故在对少数民族班学生进行教学时尽可能多选择少数民族的案例,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三因制宜”案例选择法,综合选择出具体真实的临床案例进行备课,课件的准备应有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治疗器具、药物等实物、图片或视频,通过增强学生视觉感受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每学期开始前教师将学生组成3至5人的学习小组,提前一周左右将具体临床案例发送给各个学习小组进行预习及案例情景模拟的演练。
(二)课堂讲解
教师可根据壮医妇科学课程特色,从“辨病”“论治”两方面进行临床案例讲解。壮医诊疗首先“辨病”。壮医的疾病可归属于身体的“三道两路”(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五大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中医学,教师可首先从临床案例提取主诉、体征、检查和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疾病可能归属的身体的系统,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疾病诊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辨病”思维。教师在根据案例讲解“论治”时,应围绕壮医“专病专方”对相关疾病的主方进行重点讲解,再分析具体临床病因,启发学生对主方进行加减。通过“辨病”“论治”两方面的临床案例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强化理解与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
(三)课堂案例情景模拟与点评
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案例情景模拟并加以点评互动。首先让各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护士、导医等各类角色,模拟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相关场景,着重对医生诊断、医患沟通、医护协同治疗的全过程进行模拟。案例模拟结束后,让学习小组进行相互点评、提问,问题由模拟学生团队给予解答,对于提出的不同诊断和治疗措施,教师不必规定统一答案,让学生们通过问答讨论形成独立的临床思维。问答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模拟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明确诊疗思路与提出最佳方案,最后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出当天课堂上的最佳案例模拟小组。教师可对最佳案例模拟小组进行表扬或给予增加平时成绩等作为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临床操作能力。
三、讨论
病理学案例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中医;基于案例的推理;案例提取网
Abstract:Inordertosolveknowledgeacquisitionandreasoningtechnologyissue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thispaperintegratestheCBRtechniqueintotheKnowledge''''srepresentationandreasoningofit.Weputforwardthesystem''''smodelandintroducethebasicframeworkofcase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andcaseextractionalgorithm.Thispaperalsoexplainsthemechanismofcasestudyandreviseandputsforwardamethodtoexplainthediagnosisresultandtobuildaassistanttutoringsystem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byusingcase-baseexplanation.Atlast,thispapermakesasummaryoftheadvantagesofthesystem,andputforwardthefurtherresearchanddevelopmentdirections.Itcanadapttouncertainty,incompleteknowledge,convenientaccesstomedicalrecordscase,fullyembodytheimportantroleoftheChinesemedicineexperienceintheclinicprocess.Ourmethodisanovelmethodtoestablisha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pertsystem.
Keywords:AI;Expertsyste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se-basedreasoning;Caseretrievalnets
中医药现代化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信息时展要求,促进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医中药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和特色,利用现代先进的智能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中医诊断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整体研究水平还较低,多数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缺乏足够的智能性,离临床使用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归结其原因主要有:没有从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仅针对具体病症分散开发一些小系统[1];系统结构固定,多采用基于规则的推理,准确性依赖于初始化时专家知识库的建立,难以适应多变的实际应用环境;没有很好实现中医专家知识的自动获取和学习,对于半结构化和非难以适应结构化诊疗知识无法很好地表示,存在知识获取瓶颈;直觉性经验知识是专家经验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有系统的知识获取和表示形式难以适应中医知识的这种经验性。
基于案例的推理(case-basedreasoning,CBR)是将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以案例形式存储,作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参考的一种机器学习和推理方法[3]。它在非结构化知识表示上很有优势,并且在知识获取上,优于基于规则的表示。在基于案例推理的医学诊疗专家系统中,知识的主体是病案案例,在知识获取和学习上有大量现成的来源。本文将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引入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建模中,使用案例表示中医专家的诊疗经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案例提取结构,实现案例的提取、学习。系统根据几千年来众多中医名家的诊疗经验建立案例库,以案例推理方法为基础,模拟中医专家看病推理过程,针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四诊症状,推断出病人几种症候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建议处方,实现智能化的中医专家诊断过程。
首先提出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基于案例的推理和案例提取网的概念,说明案例提取(也即诊疗过程)的实现算法;然后说明了在这种结构下案例的修正、学习和解释的机制及效用;最后,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系统框架和案例提取算法
1.1系统框架中医诊断治疗过程是,首先建立病人信息模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取疾病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其次,根据患者个人信息和症状信息,结合中医理论,给出患者的证型症候信息及对患者症状的解释,即“辨证”;最后,根据辨证和药物特征,结合前人方药经验,开出药方,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4,5]。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个推理阶段:由疾病的表现得到症候信息、由证候信息推理得到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方剂。
有经验的中医专家在这两个阶段中除了能够充分结合多方面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还能将各种诊疗经验结合在当前疾病的诊疗上。而这种诊疗经验可以转化为案例的表述,从而利用案例推理实现智能的中医诊疗系统。由此,提出将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开发的思想。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诊断模型见图1。
图1中病人信息包括病人的既往病史、日常生活习惯、体征等内容,CBR推理机根据病人信息和四诊症状信息进行推理,从诊断案例库提取的最近似案例送入案例修正模块,案例修正后输出即为对当前病案的诊断结果。诊断并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该病案可以被输入到案例学习模块,根据病人反馈及诊断案例库现有案例的情况判断是否可以作为经验案例存入诊断案例库,也即经验学习。
诊断模块的输出是症候辨证信息,这也是治疗模块的输入信息。因为基于案例推理的治疗模块与上述诊断模块结构近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1.2案例的表示和案例提取网由于中医学的学科特性,案例的描述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以固定属性描述的案例结构来表达诊疗经验。这里用案例提取网(case-retrievalnets,CRN)作为诊疗案例的描述和提取结构,以动态属性结构描述案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根据不同的查询问题,这个网状结构在内存中动态生成[6]。
图2是一个CRN的结构图。CRN中的案例是通过一个叫信息实体(InformationEntities,IEs)的知识单元来描述的。IEs类似于传统CBR中案例描述的“属性-值”对,但它是一个原子结构,是CRN中知识的最小单元。通常情况下使用多个IEs来描述一个案例,不同案例由不同的IEs集合来描述。不同IEs之间有相似性关联,且每个IEs与它要描述的对应案例之间有相关性关联。
利用CRN解决问题包括以下3个基本步骤:①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IEs的激活。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可以把病人的症状信息解析为IEs;在治疗方案提出过程,则是具体的症候描述作为IEs。②CRN中IEs间相似性计算。IEs间的相似性计算提供了类似于传统CBR中相同属性的不同值之间的比较。通过IEs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得到与问题描述相关的其他IEs的集合,这是一种传播激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搜索的范围。③案例相关性计算。根据集合中的各个IEs与各案例的相关度,计算出案例与当前问题的关联程度。而最终的案例提取就以此为依据。
1.3CRN的建立和案例提取CRN是根据具体问题实时建立的一个网状结构,然而,要根据问题生成CRN,需要案例库中存在如下两个关系:①IEse1和IEse2之间的相似性,用δ(e1,e2)来表示。②IEse和案例描述c之间的相关性,用p(e,c)来表示。
这两个关系取值可以是[0,1]间的一个小数。根据上面CRN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相应的CRN构建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1步,诊断过程中的各种输入信息(症状表现等)可以解析为一个IEs子集。对于案例库中所有IEs:e,E,症状描述中若出现该IEs,则有,否则,有。由于可能有同义词出现,可以建立一个同义词表,多个同义词对应一个IEs。而匹配过程则是先以单个词为基础对问题描述进行简单的字符串匹配或是自然语言理解(NLP)分析,得到一个词语集合以后,再根据同义词与IEs的对应关系,将其转化成为信息实体全集E的一个子集。这一步也是问题的解析过程,得到解析后IEs的集合,也就是=,是通过存储在内存中的值来表示它是与问题相关的。
第2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IEs:e∈E,计算:
α1(e)=πe〔σ(e1,e)·α0(e1),Λσ(es,e)·α0(es)〕,……(1)
e1~es∈E是问题解析出来的IEs的集合,而πe则是一个加权函数,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求最大值或是求和的算法。这一步完成后,针对当前问题的CRN中各个IEs之间的相似性关联就建立起来了。
通过E1以及上述公式,激活另一些IEs:e∈Es,它们满足∈Es(e)∈Es0。这个激活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无限的扩展:αf(e)=πf[σ(e1>e)·αf-1(e1),…,σ(es,e)·αf-1(es)]……(2)
其中,e1~es∈Et-2,且Et-2=eI(e))。是计算时的一个阀值。当这种激活过程只进行了两步(即只计算到了)时,这种迭代的计算只进行了1次,因此,此时就是CRN的基础模型BCRN(BasicCRN)。
在传统CBR中,需要计算案例库中每一案例与当前问题对应的描述属性的两个属性值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反映问题描述与该案例的相似度。在CRN中,计算的值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属性值的相似度,反映出案例库中案例的“属性-值”对与所提问题的相关度。
第3步,对于案例库中每一个案例,计算:
α2(C)=πc[ρ1(e1,c)·α(e1),…ρ(es,c)·α1(es)]……(3)
其中,πc函数与上述的πe类似,是一个加权函数。这时,IEs之间存在相似性关联[即α1(c)],而IEs与案例之间存在相关性关联(即α1(e)),图2所示的CRN网络构建完成。
CRN中每一个α2(c)≠0的案例都是跟当前问题有关联的案例,只是它们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不同,而α2(c)值,就是案例与当前问题关联程度的数值表示。这个数值可以称为关联值。我们可以提取出关联值最大的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当前问题解决的参考。在基于案例推理的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对于诊断过程,根据具体病例信息建立CRN,然后提取出与当前症状最相似的以前的案例(存储着诊断经验),采用其诊断结果经过案例修正,作为当前病例的建议诊断结果,实现了基于案例推理的诊断。中医“论治”的治疗过程与此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案例修正、学习和解释
2.1案例的修正和学习案例的修正是CBR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7]。因为提取出来的案例不可能完全与待解决问题吻合,因此,就要根据待解决问题以及一些修正规则,对提取的案例进行改编,以期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案例的修正也是基于案例推理系统的一个难点,在中医专家系统中,中医学基础理论是案例修正规则的主要来源,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取修正规则,作为案例修正的依据。
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案例的初始化过程中,领域专家要将各种疾病的典型中医病案案例以标准术语进行描述,形成规范的IEs全集,并初始化相似度和相关度度量,然后知识工程师将这些典型病例输入系统,构造两个案例库:诊断案例库和治疗案例库。症状表现等信息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辨证的症候描述则是诊断案例库的案例解决;同理,症候描述是治疗案例库的案例描述,而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方则是其问题解决描述。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具体案例的诊疗又可以以标准化术语(IEs)描述,根据其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加入案例库,成为以后诊疗的经验,实现案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避免过于相似的案例存入案例库,造成案例库的冗余。
2.2案例的解释案例的解释在中医诊疗专家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面向病患的解释,用于说明病患症状的成因;二是面向系统使用者的解释,这种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改造可以成为基于案例的中医辅助教学系统。
可以使用中医学理论规则作为病案案例的解释,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基于规则的解释在分类/诊断类型应用中并不优于基于案例的解释[8]。基于案例的解释(case-basedExplanation,CBE)是基于案例的推理与解释技术的结合,这种结合主要在三个层次上:使用解释支持CBR的内部过程、利用CBR来生成解释、使用案例为外部用户解释系统的推理结果。在中医专家系统中,可以提供以前案例诊断过程和结果作为当前病案诊断的解释,这对于解释的第二个目的来说很有效果。然而面向病患的解释还需要有专家规则的辅助才能生成。
基于案例的解释在诊断过程中还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当患者提供的初始信息及症状描述并不完备时,需要医生对某些可能症状进行询问以进一步明确症状表现。这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找出最应该询问的问题。参考McSherry在其FirstCase和TopCase系统中采用增量最近邻方法[9],在诊断过程中,根据当前已提供信息进行最相似案例查找,然后对这最相似的若干个案例进行比较,找出没有提供的且差异最大的“属性-值”对(也即信息实体),据此向病患提出问题,以明确具体症状。这其实就是实现了“望闻问切”中的问诊。通过这种交互反馈方式,进一步减小了系统误诊的几率,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同时,也有助于使用系统的医生水平的提高。
3总结和展望
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用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是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建设的一个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中医专家系统在构建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总结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对于不确定、不完全和不一致的病患信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可以利用基于案例的解释实现问诊,以进一步明确症状信息,提高诊断精度;案例提取网的结构决定了病案案例的知识获取非常方便,并且不会影响以前的案例,有效解决了知识获取瓶颈;大量的古今病案案例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通过基于案例的解释进一步发展,可以生成中医诊疗案例教学系统,帮助年轻医师迅速提高诊疗经验;随着系统的使用时间增长,案例不断增加,系统也可以逐渐改善推理性能,适应各种病征而不仅限于某一种或一类疾病。
要建成实际可应用的系统,还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望、闻、问、切四诊的定量化、数字化研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医诊疗专家系统的发展;利用数据挖掘和人工神经元网等人工智能方法从大量病例中挖掘有效的专家规则,用于指导案例的学习和修正;会话式CBR(conversationalCBR)和交互式CBR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帮助中医问诊的智能化实现;需要找到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来表达病案案例中病情发展的时序关系;“1.3”项中的各加权函数常采用最大值或求和的形式,可以考虑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求取和表示这些函数及权值信息,以求得更加准确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周昌乐,张志枫.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0..
[2]王震宇.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专家系统知识挖掘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10):146.
[3]AgnarAamodt,EnricPlaza.Case-BasedReasoning:FoundationalIssues,MethodologicalVariations,andSystemApproaches[J].ArtificialIntelligenceCommunications,1994,7(1):39.
[4]章浩伟,朱训生,杨华元.中医证候分级推理诊断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9:207.
[5]胡东红,李德华,关景火,等.中医的四诊特征空间与辨证特征空间[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4):286,239,1996.
[6]LenzM.,BurkhardHD.CaseRetrievalNets:Basicideasandextensions[J].G?rzG,H?lldoblerS(eds)KI-96: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LNAI1137,SpringerVerlag:227.
[7]张光前,邓贵仕.基于事例推理中差异驱动的事例修改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58.
病理学案例篇3
[关键词]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开发利用
一、病历档案的含义
病历档案简称病案、病历、病志,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过
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卫生科技档案。它不仅是病人就医期间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而且还是医疗机构临床、教学、科研的宝贵财富以及综合评价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病历档案分为门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门诊病历相对比较简单,一般由病人自行保管。而通常所讲的病历档案,是指住院病历档案。本文所指的就是通常意义的病历档案。
二、病历档案的特征
(一)独特性。病历档案是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为一个立卷单位。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医务工作者。它是由若干个参与诊断、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产生的,包括病历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拍片化验、特殊检查、医嘱、治疗和护理等。除此之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法成为病历档案的责任者。病历档案的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科技档案的一个基本特性。
(二)完整性。病历档案中包含有:病历首页、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及手术护理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病程记录含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多种内容。它全面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了病人在当次发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图像和动态,是疾病诊治全过程的真实反映。
(三)速增性。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的速度快、数量大。
三、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
病历档案是医院所有档案中利用率最高、利用者最广、利用价值最高的档案,因而开发利用病历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病历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为医疗机构服务
1、开发利用病历档案,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必要条件。病历档案是医院医疗业务统计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是医疗业务活动数量和质量统计的可靠依据#。因此它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医院和上级领导掌握医院情况,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
2、病历档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资料。病历档案科学地、完整地和准确地反映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质量,不仅是医疗质量最集中的体现,而且还是确立疾病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的必不可少的依据,尤其对再次入院病人的诊治,更要参考以往的病历档案。它既可成为诊断疑难病症、抢救危重病症的重要参考资料,又是临床实践最直接的记录,通过分析、总结,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评价医疗业务能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专科技术水平的认定、新技术的开展、新项目的引进、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病例讨论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对新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抢救成功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指标的衡量,都是以病历档案记载为依据的。
3、病历档案是开展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料。由于病历档案具有完整性等特性,通过对病历档案的总结、对比等综合分析,可以使医务人员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从而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往往可以发现某些特殊的规律,从而提示医务人员及时修正治疗方案,使治疗更趋正确、合理,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为医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医学的发展。
4、病历档案为临床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示范教材。在临床教学期间,需要利用大量的病历档案作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如疑难病例、术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对典型病例或罕见病例的讨论,更让实习生终生难忘,受益匪浅。一份科学的、完整的病历档案往往起着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为社会服务
1、病历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及为各级司法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凭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利用病历档案解决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病历档案的特性,使它成为保护病人、医生和医院利益的原始材料。病历档案还是进行医学鉴定的依据。同时,它也是处理各类肇事、事故的重要文件,司法机构往往是根据病历档案的原始记录来处理或判明责任。
2、病历档案为保险公司理赔提供重要依据。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大病保险和其他商业性的疾病保险进入许多家庭。病历档案的特性,能为保险公司提供所需的真实信息,使它成为保险公司理赔的可靠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自费病人中约有半数参加了大病保险或其他商业性的医疗保险。这类病人出院后,必须向保险公司提供住院号,由保险公司到医院核对病历档案,确定理赔范围。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病历档案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一项。
3、病历档案为满足病人享有知情权的需要。病历档案在以前是封闭利用的,对病人不开放。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知情权,而病历档案的特性又能够满足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率不断提高,这也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病历档案的管理方法,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比如,目前病历档案的形成是由医务人员直接书写来完成的。需要书写、填制的各种单据有二十多种,医务人员处理完病人后,还要疲于完成病历的书写,既烦琐,又耗时。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势必要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建立电子病历档案。近几年我国部分医院已实施了电子病历档案。它便捷、快速、准确、完整,还可资源共享,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历档案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笔者认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的各种信息量的大量增加,更需要建立电子病历档案。在实行病历档案现代化管理中,对以往形成的传统的病历档案,可利用缩微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用光盘存储,然后销毁原件,这样可大大减少库存,从而减轻医院的负担。
参考文献:
病理学案例篇4
关键词:病理学;PBL;教学改革;CPC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26-02
病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桥梁学科,已被越来越多专业的学生学习。作为一门形态学科,病理学侧重于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疾病的本质。在病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病理学疾病病变复杂,理论抽象晦涩,很大程度上采取了死记硬背,不注重在实践中认识理解疾病病变所致。在医学迅猛发展、各学科相互交织的今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病理学实践教学的需要。现代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更注重教学的个体性、交流性、互动性,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互动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注意和运用[1]。我们尝试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病理学案例,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内容,进行互动教学;建立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并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融合基础与临床知识,构建病理学系统疾病学习模块
将传统病理学课程与相应基础、临床多学科有机渗透和融通,以疾病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开拓医学视野、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知识综合应用,重组形成系统疾病模块课程以疾病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开拓医学视野、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知识综合应用,重组形成系统疾病模块课程新课程体系以模块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模块教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2],我们编写了系列实验为中心的教程。
二、CPC案例式教学案例的建设
病理学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案例,通过教师主动引导和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3]。案例式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丰富的病例素材。我们结合我们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搜寻发掘素材。(1)通过教研室承担潍坊地区的法医鉴定任务收集典型病例,收集的病例资料齐全,利于分析。(2)利用病理科医生参加附属医院疑难病例分析会,搜集资料,这种病例都有治疗和分析的过程,便于学生的分析和提升学生的兴趣。(3)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从教材和辅助教材上选取典型的病理。通过多医学院定期开展远程临床病理讨论会和教师外出参加的病理讨论会积累了一定量的CPC病例。
三、案例式双语教学队伍建设
教研室在采用外语教学方面在学校具有很大的优势,教研室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5在国外留学超过一年,所有教师参加国外留学生的授课。进一步促进病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和学院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师资水平:(1)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给予教师外出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2)鼓励教师参加英语授课培训班和出国学习进修,提升外语沟通能力和学术竞争力。(3)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医学研讨会,或聘任国内知名教授担任客座讲授,直接对学生进行英文授课。
四、基于PBL的CPC案例式双语教学课堂设计
(一)教学手段和方法
1.基于PBL的CPC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前PBL病例编撰小组集体备课,按照理论课的教学大纲要求,用双语编写包含有10个典型病例的主要症状,集思广益,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病案的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和有条理地分析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的能力。
2.教师采用英文版案例式多媒体课件,双语授课,以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对学生间进行讨论式讲解。以6~8人为一个小组,学生机会均等地参与每次的PBL教学,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结合案例主要病症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每一个教案的学习后,掌握了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3.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引入动物实验,动物学实验强调疾病的连续性和机体的整体性,通过动物实验提高学生的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认知能力、动手、独立思考、科学实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缩短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时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些实验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疾病的整体认识。
(二)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1.在案例式PBL教学法应用在病理教学后,对建立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案例式PBL教学打破了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教学为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想象,提高了教学质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4,5]。
2.医患关系是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医患纠纷双方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不能只看问题的一面。医生作为素质要求较高的一方,需要抓好素质文化培养,首先从提高医生素质来减少或杜绝医生可能犯的错误。基于PBL的案例式教学融合了人文教学和医学伦理内容,医学教学中这二者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可以更好地理会和实践常见医疗投诉的接待与沟通方法,将临床医学知识与患者心理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和住院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6]。
五、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为评估实施模块教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水平的情况,我们在全校对接受两种模式教学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试、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授课方法、案例内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内容安排、对互动教学课的印象等方面。新模式技能考试平均成绩比旧模式平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问卷调查显示80%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的理论,学习主动性较强,提高了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1]。
基于PBL的应用型CPC案例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的提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延伸之课外知识和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学习掌握病理学基础知识,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培养了英语学习兴趣,更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思维、综合分析、语言表达、独立工作等能力都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基于PBL的病理学CPC案例式教学改革提高了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和教学目标,该教学改革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棉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观的新型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7):30-32.
[2]高云,梁尚栋.结合案例知识的生理学互动教学应用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243-245.
[3]郑少燕,苏敏,田东萍,刘淑慧.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310-313.
[4]王玉成,徐敏,单叔煤.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影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7(3):614.
[5]卜晓东,陈平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128-129.
[6]唐加步,陈小毅,姚运红,胡新荣.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789-790.
病理学案例篇5
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动物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3]。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比较抽象的,需用具体的物质代谢、体能活动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体现。如何将这些比较具体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分析,形成正确反映疾病的发生规律,并将这一规律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这是家畜病理学难点,同时也是家畜病理学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在某些大学,尤其是医学专业已经提到,而在兽医专业,尤其是家畜病理学课程中较少涉及,笔者将就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及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单论述。
一、家畜病理学课程设置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的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症状病理学,其中概念和术语较多;第二部分为各论,主要介绍各个系统常见的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过程,其中对常见病变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介绍较多。这两部分内容密不可分,总论部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为后面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各论部分的系统常见症状是对前面总论部分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
家畜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兽医学科中具有桥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学科,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如何将零散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症状综合并灵活地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目前临床疾病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较多,以及老病新发等事实,给临床疾病的正确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将临床常见的或具有特征性的一些疾病病例引入家畜病理学的课堂,是将临床实际疾病引入课堂,与课堂抽象的概念和病变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病例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流行哪些疾病,各种疾病具有哪些特点,同时也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再次在病例介绍中得以应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巩固。
二、临床案例引入及内容分布
目前,临床常见家畜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可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点或主要特征性症状引入课堂,并分布到不同的系统章节介绍。
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呼吸系统病变,但其病变并不相同,可根据其病变特点穿插到具体病变过程中介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可在间质性肺炎内容中引入,禽流感可在肺水肿内容中引入,鸡传染性支气管肺炎可在支气管肺炎内容中引入。然后综合这三种疾病的共同特点,进一步介绍呼吸衰竭。在介绍各具体病变的过程中典型的病理图片可增强对疾病特点的掌握,同时介绍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可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很好地融汇和灵活应用。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鸡新城疫、鸡包涵体肝炎等疾病都出现典型的消化系统病变,可根据其病变的不同穿插到各病变中介绍。这些疾病各具特点和炎症章节的内容也密切相关,如猪瘟可能会出现肠道的“扣状肿”,这是炎症中纤维素性炎症的典型代表;鸡新城疫可能出现十二指肠出血,这是典型的出血性炎症的代表;鸡包涵体肝炎可能会出现肝脏的肿大、脂肪变性等病变,其组织学病变是组织损伤中细胞肿胀或脂肪变性、甚至坏死等现象的典型代表,同时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是消化系统中肝炎的典型代表。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家畜病理学教学中的优点
笔者将多年来临床采集的家畜疾病的病理剖检图片或临床症状录像,以及制备的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图片应用到各系统章节,通过两年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临床具体病例引入课堂,使得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更好地深层次理解和巩固知识,并能够灵活掌握。基本知识的灵活掌握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好地起到了桥梁作用。
将具体临床病例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特点,可将这些知识直接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使得家畜病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应用型学科。
综上所述,家畜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引入不仅使得这门课程真正起到桥梁过渡作用,而且可直接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断,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很好地解决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陈小喆.案例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23):65-66.
病理学案例篇6
案例的选择需要与中医护理临床培养目标相结合,从理论出发精选典型案例。对于初次接触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学生,案例应当有一定的覆盖面,而不宜过于复杂,以便加深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而随着课程的深入,案例应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复杂性,以提高学生辨证施护的能力。所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论证性、和所学内容密切联系,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通过选用与教材上疾病主症和辨证分型接近的临床护理上真实的案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于事件的结局和结果充满了好奇,从而进一步探求其原因。从这些病案中设计出引导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要讲述的内容。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所精选的案例,精心制作课件,使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融合。制作的课件应体现清晰的授课思路,有条有理,井然有序,链接得当。通过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使设计的课件精巧地呈现出来。一般来说课件中应该有图片、影像、动画、声音等内容,使得学生获得更直观,清新的感知,又不易疲劳。
2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将案例与课堂内容结合讲授,以及在总结阶段再引入新的案例,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等过程,使得二者得到衔接。多媒体案例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案例-讲授-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是先通过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授,最后再对提出的案例进行分析。此方法多用于课始案例分析。②“案例-分析”的方法。即展示案例后就进行分析,该方法需要学生已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它常用于课尾的案例分析或者课外的案例讨论中,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1课堂引入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中,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和课件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主动性,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组织和维持。教师要将引人入胜的案例、课件巧妙的展示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精彩讲解结合起来,通过启发性的课堂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保持配合和默契。如果是大课教学,人数较多,教师更应该把握课堂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主持人”和“导演”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避免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避免课堂讨论脱离主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总结,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和有深度的启示。根据病案的特点,可以分为启发性病案、针对性病案、渐进性病案和讨论性病案四种。针对不同的病案,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①对于启发性病案要有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病情描述,通过病案分析,对病案中隐含的理论问题和辨证要领有更深刻的理解。此类病案的通常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分析讨论时要有的充分依据,说服力要强,以期达到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②针对性病案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故病案要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分析讨论此类病案时围绕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展开。③渐进性病案分析讨论过程中要贯穿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难度逐步增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④讨论性病案先需要布置需讨论的病案,提出开放性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进行代表发言。教师的任务是在通过听取学生的发言后,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剖析,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及完善。
3教学效果与体会
在中医护理学中引入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特点,利用形象的案例直接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医护理理论的掌握,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对问题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采取将课堂案例放在课堂教学前的预习、教学后的复习,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下学习中医护理学的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多途径、多形式的案例讨论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