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4-25 手机浏览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

关键词:盐渍化;改良治理

TheXinjiangIrrigationsoilstainshazardsandimprovedcountermeasures

Ayinnuer•maimaitiming

(KuqaCountyofXinjiangWaterConservancyBureau,Kuqa,Xinjiang842000)

Abstract:XinjiangislocatedinthehinterlandoftheEurasiancontinent,drought,evaporation,hasatypicalinlandaridclimatecharacteristics,theMinistr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dependsonirrigation.XinjiangissurroundedbymountainsurroundedbyTianshanrunningthroughthemiddletoformtwoclosednorthandsouthoftheforelandbasin,basinaroundthesolublesaltwiththeagriculturalirrigationwaterwasbroughttosalt,strongevaporation,rainfallaridclimateunderdroughtconditions,soilmoisturerisingshareofabsoluteadvantage,leachingisextremelyweak,resultinginmoreandmoretheupperpartofthesoilsaltaccumulation.

Keywords:salinization;improvedgovernance

1.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1随着绿州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受灌溉水平低、灌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和自然等因素影响,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强度不断加重。

1.2随着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老灌区盐渍化强度有所减程轻,但随着新垦耕地的不断增加,盐渍化耕地也逐步增多,盐碱地主要集中在新垦耕地上。

1.3土壤次生盐碱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将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盐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灌区内,人们为了保证耕地土层中盐分得到减轻,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转移到荒地中,形成所谓的“干排”或“旱排”现象,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含盐分量增加而遭受破坏。此外,部分地区由于农田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排水容泄区选择不当,农区中的高矿化度排水随意排放到绿州边缘荒漠植被带,使自然植被受盐碱危害而遭到破坏。

1.4“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远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强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进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存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水质逐渐恶化,对地下水坏境造成恶劣影响。

1.5土壤盐碱化还能危害人类社会生活坏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尔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坏境极其恶劣。

2.灌区土壤盐渍化改良治理对策

2.1从改良效果分析,以水利改良的方式,改良因高地下水为引起的土壤渍化的效果依然明显,但是排水、排盐降低地下水为的方式多样化,有明排、暗竖井灌排、生物排水(种树排水)等。新疆灌区的盐碱地,大都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矿化度高。根据调查分析,中度以上的盐碱地,一般地下水埋深均少于2m,地下水矿化度3g/~10g/l不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最主要的水利工程措施就是排水。通过排水,一方面控制地下水为,使灌区地下水降到2m一下,使农作物不受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排水将高矿化度水排出灌区,把从土壤淋洗到地下水中的盐分逐渐排出,使土壤逐步脱盐,达到改良盐碱地目的。

2.2使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对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重要。实施畦灌、沟灌、地膜覆善灌等常规节水和膜下灌、喷灌、渗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较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灌溉可使作物只得到作物生长需水,而不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随土壤的不断蒸发而降低,可解决因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因此,在新疆他、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的推广场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技术,加强以节水为核心得灌区配套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耕地的次生盐渍化。

2.3灌区土壤盐渍化改良要树立全局观,着眼于有利于区域性的水盐平衡,对水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

2.4农业改良措施在已形成的盐碱地或尚未形成盐碱化的耕地上,都有很大作用,对有盐碱的农田可起到来加快咋治理的作用,而对排盐碱地可起到预防作用。在农田内部采用平整土地,合理的土壤耕作、含理的栽培技术,科学培肥地力和其它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内在的防盐、抑盐条件,不断提高肥力,改造中的低产田,建成稳产高产田。对于地下水为高,地势较为低洼处,而且盐碱较重的区域,适宜用土壤稻旱轮作的方法,进行冼盐来改良盐碱地,水稻种植2~3年后,可将土壤含盐量降到适宜耕作的水平,后可种植旱作物2~3年,以此往复。

2.5随着水利改良措施的不断深入,地下水位下降到一定极根,盐渍化土壤内部的障碍、粘化层等土壤排盐障碍因素逐渐突出,水利改良无效果的土壤,生物改良效果优势。生物改良措施对盐碱地改良利用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作用,生物改良技术其措施有二方面作用,其一是通过上生物排水,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轻或抑制盐碱对农作物的危害;其二是通过种植牧草、苜蓿等植物,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低御盐碱危害的能力。主要措施有:配肥土壤、种稻压盐、利用生物基因技术培育耐盐作物,提高农作物的抗盐碱能力等。

2.6化学改良是针对碱土和苏打盐土采用的一种改良措施。实践证明,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改良措施,对轻度;中度碱化土与苏打盐化土是较为有效的,但对强度碱化土、碱土和苏打盐土,还应该配合施用化学改良剂,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

[关键词]植物景观营造;土壤改良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10-01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涝盐相随,干旱积盐”的盐分运动规律,要解除盐害,加快土壤脱盐,必须水先行,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以利排水淋盐,降低地下水位和抑制土壤返盐。盐碱地排水有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和生物排水等多种方法,其中最经济、最普遍的是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工程投资较大,一般在重盐碱区采用,此法可局部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欧美、日本等国多采用暗管、缸瓦管、混凝土管和塑料管等排水。竖井排水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明显,可加强土壤水分垂直下降运动,促进地面与地下水的循环达到早涝、盐碱综合治理的作用。

在灌区采用防渗、截渗措施不仅可以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也是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次生盐碱化不可缺少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统,根据其气候条件、作物类型、水源情况和地下水状况,科学浇水,注意控制土壤水分平衡,能不浇水一定不要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采用喷灌,把握水盐运动规律,控制返盐,以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土地面积的大小,视土壤质地和盐碱轻重以及改良的难易而定。一般应控制在200-300亩之间,排渠间距为100-200米。若质地轻、盐碱不重,排渠间距可增大。渠深2-2.5米,要达到地下水位。灌水洗盐,是重盐渍土地改良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灌水洗盐的效果,应根据土壤盐碱含量和成分、气候、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一般选择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低、温度较高的季节。地下水位低,表层土壤盐分可随水向下渗的深;温度高,则盐分易于溶解,如硫酸盐的溶解度,在水温30℃时比20℃时大一倍,比10℃时大两倍。灌水洗盐用水量大,脱盐效果好,但用水量过大,不仅浪费水,还会带来副作用,如升高地下水位,土壤有效养分流失,降低地力。适宜的洗盐用水量,应根据土壤盐分种类、含量及土壤质地而定。如以硫酸盐为主的土壤用水可大些,以氯化物为主的土壤可小些:土壤含盐量高或透水性差用水可大些;反之可小些。洗盐总用水量一般每亩为300-400立方米,分3-4次进行。洗盐前深翻与平整好土地,做好畦埂,畦不宜过大,便于平整,使灌水均匀,增强土壤吸水渗水能力。分次灌水可达到省水、脱盐效果好的目的。第一次灌水,由于土地干旱,吃水量大,可适当多灌些,每亩约120-150立方米,以地表水深10-15厘米为宜。此后视土壤质地和渗水情况,每隔3-5天灌水一次,使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冲洗到不致危害选定的造林树种能忍耐的程度,并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为止。

在水利工程措施上,加强农业生物措施,以巩固和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是防治土壤盐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措施包括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料,选育耐盐植物、合理密植、合理轮作套种、种稻脱盐等。采取各种耕作和培肥熟化土壤的措施,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减弱土壤毛细管水的上升运动,降低土壤地下水的蒸发强度,以抑制土壤返盐。

实行以增施土壤有机质为中心的综合改良措施,收效显著。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可加速土壤脱盐,并有抑制土壤返盐的作用。腐殖酸类肥料(如腐殖酸氮磷钾复合肥)特别使用于盐碱和缺磷的土壤。腐殖酸有较强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同有害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减低土壤盐分浓度,减少钠离子对植物的危害。另外,腐殖质本身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有吸盐的效果,还能产生有机酸,增大阳离子的溶解度,活化钙镁盐类,有利于土壤脱盐;增施麦糠、锯末、马粪,有明显的保墒、抑盐,提高地温和促进土壤脱盐作用;施过磷酸钙、硫按、硫酸钾、磷酸二按等化肥,可以降低土壤碱性,配以适量的复合肥或硫酸亚铁效果更好;宜施豆饼、棉籽饼,也有良好的改土治碱的作用。重盐渍土地采取深耕晒堂,脱盐效果更为显著。深耕晒垫,在新疆有两个适应时期。一是春末夏初,此时气候干燥,气温升高;深耕后,土块容易干燥,又值杂草萌生,深耕还可以起到灭草的目的,二是初秋,地下水位处于回落时期,气候干燥,也是土壤返盐盛期,此时进行深耕,可同时发挥防止土壤返盐的作用。

平整土地此项作业是加速土壤脱盐、消灭盐斑地、改良盐渍土的一项基本功。要依各地的不同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达到土地整平的目的。中耕松土在土壤含盐量未达到造林树种所能忍受的限度以前,中耕松土十分重要。灌水后及时中耕,疏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阻止返盐和加速脱盐。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篇3

草地盐碱土的改良,一方面就是把已积累的盐分加以排除;另一方面要防止盐分的进一步积累。要达此目的,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改良和冶理。

改良盐碱土的措施很多,按其种类来分,有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等。

1水利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措施,就是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来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排除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如洪水洗盐、引洪灌溉、蓄淡压碱、排涝等,达到改良盐碱的目的。

排水洗盐:当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时,采取开沟排水、竖井排水等办法,降低地下水位,消除涝渍,减少地面盐分,在可能和必要条件下,排灌结合更能起到良好的改良效果。

另外,利用降雨或灌溉水的下渗作用,可淋洗和带走土壤表层盐分。在草地盐碱士上,引水漫灌、喷灌、引洪淤灌或围堰蓄淡,都有良好的洗盐压碱作用。在可以打井的地方,特别是当上层水质差而深层水质好时,可利用深井水,起到上灌下排、洗碱排盐的作用。

2农业改良措施

农业改良措施,就是通过合理的耕作、种植,合理的放牧,增施有机肥料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蒸发,以防返盐。

适时耕作,可使耕作层疏松,减少土壤水和地下水蒸发,防止低层盐分向上积累。一般根据群众经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蒸发量大,为了保墒防盐,采取浅春耕;夏季伏雨之前进行深中耕,主要作用是破除地表板结,减缓地表径流,多积蓄些雨水,增加土壤下渗水量,以增强淋盐效果;早秋耕是在雨季后进行,土壤盐分因雨淋下降尚未上返,尽早切断毛细管,可抑制盐分上升。

掺沙盖沙:沙有特殊性质,沙的保水性差,毛管上升高度小,吸收性复合体及胶体的含量均低,因此,它不仅能使潜水中的盐分升达地表,而且也易于淋洗。利用这种作用,薄沙压碱或掺沙除碱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增施有机肥料,可补充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加强淋盐作用,减少蒸发,抑制返盐。有机肥料还可阻止土壤密度下降,促进植物养分的吸收,刺激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

3生物改良措施

生物改良措施,就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通透性。

种植绿肥和牧草:绿肥牧草,有茂密茎叶覆盖地面,可减弱地表水蒸发,抑制土壤返盐;强大根系大量吸水,经叶面蒸腾使地下水位下降,从而有效防止盐分向地表积累。

根茎翻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绿色体及根茬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各种有机酸,对土壤碱性起一定中和作用。

紫花苜蓿――在新疆地区生长期的叶面蒸腾量为395ma/667m2,约占总耗水量的67%;株间蒸发量为193m3/667m2,约占总耗水量的33%;昼夜平均耗水率为4.3m3/667m2。连续种植紫花苜蓿3年,可降低地下水位0.9m,并大大加大土壤脱盐率。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对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