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范例(3篇)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范文
一、辖区出口食品基本情况
辖区主要出口食品包括水产品、果脯、粉丝和果汁等。其中出口水产品类企业15个(其中有2个企业为新注册,监控按照出口情况调整),果脯类企业12个,粮食制品、及面、糖制品类企业4个,花生制品类企业1个,酒类企业2个,饮料类企业1个,功能食品类企业1个,泡菜类企业1个,速冻脱水果蔬类企业2个,粉丝企业7个,花生企业1个,白瓜籽企业1个,保鲜菜企业1个。
二、监控项目的确定
(一)水产品:原料主要是进、来料加工,少量使用海捕原料,没有养殖类水产品原料。根据输往国家、地区及产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水产品的监控工作,主要监控项目包括微生物、二氧化硫、孔雀石绿、结晶紫、重金属等项目。
(二)果脯:根据年度调查和出口果脯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开展安全监控,监控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二氧化硫和甜蜜素方面。根据国外通报情况,重点监控葡萄干的赭曲霉毒素。
(三)粉丝:粉丝生产所用原料经调查农药使用很少,监控的重点在于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项目和二氧化硫。
(四)花生制品:根据花生原料农药使用情况,结合国外警示通报的检测项目,花生制品重点监控黄曲霉毒素,抽批检测六六六和乙草胺、丁酰肼。
(五)果汁:根据果汁生产企业对生产用的原料果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别对原料苹果和成品果汁进行检测,另外,该企业生产的果汁为原料果汁,并不进行小包装的分装,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根据国外警示通报和2011年监控的结果,制定的重点监控项目包括:多菌灵、甲胺磷、棒曲霉毒素。
三、监控频率的确定
(一)水产品:按照《检验检疫局2012年度出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表要求实施监控和检测。
(二)其他出口食品的监控频率按照《2011年检验检局出口加工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2011年度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指导计划》和《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表》执行。
检验检疫局将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检测情况、国外有关要求等对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以满足出口食品安全的需要。
四、取样和送样
(一)各科根据辖区内出口食品的实际情况及所承担的任务取样,要保证样品代表性,抽样记录应确保样品的可追溯性。
(二)检测项目与样品须相对应,一张取样单和一个样品只能对应一类项目。
(三)样品取好后,立即做好样品标识,在7个工作日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四)送样科室与实验室应按规定进行样品交接手续,核对样品数量、标签和样品状况等。
五、检测
(一)加强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建设,增强检测能力,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化学品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二)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尽早地完成检测任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送样科室,出具检测结果报告单。
六、阳性结果处理和应用
(一)阳性结果通报。经确证结果阳性的,在收到阳性结果报告后,填写《检验检疫机构药物残留监控阳性结果通知单》,在48小时内通报样品农牧渔业部门和被取样单位,并以风险预警形式(附实验室检测报告)报省局食品处。同时通知出口企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紧急处理措施。尚未出口的,暂停出口;已经出口的,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三)阳性原因调查。确证阳性后,我局对产生阳性的原因进行追溯调查。
(四)材料上报及归档。对阳性样品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建立阳性追踪档案,记录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并及时将相关阳性追溯材料复印件快递报省局。
(五)阳性结果利用。在充分调研和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对监控计划进行调整。
七、档案
2012年底,完成本年度出口食品安全监控抽样及检测任务后,须建立监控档案,对监控工作所涉及的文件和记录(包括对于残留物质超标案例的调查过程、结论及纠正措施等记录)等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归档,并认真总结,撰写监控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范文篇2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2011〕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2010〕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2011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
开展。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范文
(一)获得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
(二)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