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现状范例(3篇)
数字文创现状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林业;建设;现状;现代信息技术
所谓数字化林业是指以整个林业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系统化、全面化的信息集成,是开放而且完善的应用与共享的集成。“数字林业”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技术进行林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管理、分析、决策信息平台为技术支撑系统,进行森林资源、灾害、荒漠化及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监测和评估等应用。
1数字林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作为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林业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它的本质是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有关数字领域方面的科学认识,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数据信息,这是一项研究林业资源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林业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数据的实时共享、快速的存储、数据挖掘;b.具有遥感功能的3S技术;c.系统功能完善的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d.在可靠的系统平台支撑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大,客观地加大了林业资源方面的数据信息量,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而采用数字林业技术,可以运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管理。在中心数据服务器的作用下,大量的林业资源数据通过高速的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共享。
2现阶段数字化林业建设的现状
2.1计算机普及率及技术应用都影响了数字林业的基础性建设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数字化林业建设中存在着计算机普及率与应用水平都亟待提高的问题,我国的林业系统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然而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相对较低,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不够高。此外当前的林业各部门,在资源规划和调查方面,3S系统的应用比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各类仪器以及信息处理软件的自身精度等原因,有一些数据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2.2数字林业化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尚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的数字化林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尚不充分,林业系统的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并没有好好地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要通过数字林业化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服务和基础性的设施,以建设、挖掘并充分利用林业系统的信息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2.3信息处理应用软件亟待开发
我国目前自主开发的高水平应用软件还十分有限,软件业的发展水平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尚处于极不平衡的状况。印度软件业较我国发展水平领先15年左右。“林业数字化”建设任务之一是开发建设良好的信息处理软件。目前所开发的很多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很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林业系统内部各部门应联合科研院所,实现技术互补,开发出适合本行业应用的高水平信息处理应用软件。
3数字林业创新途径
3.1加快对我国数字林业的构建速度
数字林业的构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模型,层次结构与体系结构。基本模型是指数字林业的数字框架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单元。数字框架模型是指整个数字林业对于数据的转换与存储,而数字高程模型则是对数据的的分析与整理,数字单元就是指对不同的数字进行合理分类,以便人们的查找等。整个的数字林业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其中包含着很多复杂的东西。对于一个完整的数字林业来说,每一个体系都是必不可少的。林业资源数据的收集与转换,科研人员的处理,数据的分析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一个完整的数字林业所必须的东西。因此为了构建更好的数字林业,必须要将每一个部分与层次都要构建完整,加快对各个模型的建造,这样采薇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2数字林业平台的建设
数字林业要想发挥其重要作用,就必须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因为林业资源总是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需要进行密切的检测。对于很多的数字林业平台来说,在信息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很多的数据都是前几年,甚至是前几十年的。这样对于人们管理林业资源是十分不利的,数据的不准确性也会带来人们活动的错误性。数字林业平台是一个关于数据共享的平台,它主要的功能是分享林业资源信息,森林防火信息与造林绿化信息。特别是对于森林防火来说,大火对于森林资源的损坏程度是十分大的,同时它还可能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及时的森林防火信息,有助于尽早消灭森林火灾,对人们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数字林业平台中的造林绿化平台为人们的绿化活动提供了决策与合适的方法。
3.3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力度
人是所有产业发展中最主要的经济创造元素,要想快速推动我国林业发展,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素质过硬,技术熟练的优秀的工作人员,创新技术人才的匮乏成为我国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很多林业从业人员仍持传统的老旧知识体系,更不具备符合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综合素养,因此,如何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成为创新数字林业技术的关键。持传统知识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新型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作要求,因而无法推动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样效率过低的人资不仅不能成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而且还会成为数字林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此,要想使林业产业更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培养一批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人资作为创新数字林业技术的动力与资源。人才推动林业发展,反之,数字林业技术的创新也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速度,全面提升林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结束语
数字林业能够将林业管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现代化水平合理提升,并且有效推动营林生产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属于林业的生产信息化进程。我国应加快数字技术在林业中的建设脚步,使我国林业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跟国际林业的信息化管理趋势接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科学化、信息化,它是满足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战略行动,是现代林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爱俊,李清泉,方陆明,唐丽华.“数字林业”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2004(11).
[2]程红,李金华,王福东.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J].林业经济,2010,01(15).
[3]张忠辉,韩国辉,李岩,杨德付,张大明,谢朋,顾寒琳,孙伟,陈平,秦彩云,宋子龙,孙艳春,刘世广.数字林业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林业科学,2006(3).
数字文创现状范文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连云港222023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含有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在5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创伤性湿肺16例,肺挫损11例,肺血肿6例,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能有效明确胸部创伤的部位、程度及性质,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胸部创伤;数字化成像技术;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1(c)-0183-02
Studyonthevalueofdigitalimaging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chesttrauma
MAOZhanhu
DepartmentofradiologyofLianyungangSecondPeople´sHospital,Jiangsu,Lianyungang222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digitalimagingtechniqueinthediagnosisofchesttrauma.Methodsinourhospitalin2012August~2014Augustadmittedtotheclinicaldataof58caseswithchesttraumapatients,allpatientsweregiventheexaminationofchestdigitalimagingtechnique.Resultsin58casesofchesttraumapatients,29patientswithribfracture,pneumothoraxorhemopneumothoraxin21cases,20casesofsubcutaneousandmediastinalaerocele,traumaticwetlungin16cases,pulmonarycontusionsin11cases,6casesofhematomaoflung,pulmonaryatelectasisandpulmonaryatrophyin4cases.Conclusiondigitalimagingtechniquecaneffectivelyclearthechesttraumasite,extentandnature,canprovideeffectivereferenceforth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disease.
[Keywords]Chesttrauma;Digitalimaging;Diagnosis
[作者简介]茆占湖(1963.10—),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
胸部外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患者常伴有严重性的复合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目前临床中胸部创伤的常用诊断方法为影像学检查,通过进行早期影像学检查,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2]。数字化成像技术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诊断方法,具有检查迅速、敏感性高及图片清晰等优点,在胸部创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分析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院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5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为(45.4±3.2)岁,受伤至救诊时间为20min~8h,平均为(4.2±0.5)h。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胸部疾患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血、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及心动过速、紫绀等症状。
1.2方法
仪器采用Definium6000数字X线摄影系统,患者取站立位,拍摄胸部正侧位片。摄片参数如下:靶片距120~150cm;胸部正位片电流、电压分别为10~12mA、80~85kV;胸部侧位片电流、电压分别为24~32mA、90~95kV。
2结果
在5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气胸14例,血气胸7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皮下气肿18例,纵隔气肿2例);创伤性湿肺16例;肺挫损11例;肺血肿6例;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
3讨论
胸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各种创伤的10%~25%,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3]。部分胸部创伤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创伤表现,而不同的创伤表现的形成机制也不一样,大大增加了诊断及治疗的难度。胸部创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及治疗是预防并发症及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中对胸部创伤的检查多采用传统X线摄影[4],该技术以溴化银作为感光物质进行X线影像的记录,作为一个固定的二维图像,无法有效调节图像的黑白度与对比度,且存在对比度低、漏诊率高等缺陷,因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数字化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影像成像方式,是基于传统放射技术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发展起来的[5]。该技术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X线平板探测器接收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通过平板探测器读取X线影像学信息,且可以以数字化图像的形式记录,还能重复打印出X线照片。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为通过将X线信号转为可见光,再经薄膜半导体阵列聚集,然后由专门的电路读出,最后送至计算机系统处理。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比较完善,且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界面,能提供较为完美的图像质量。数字化成像技术因采用平板探测器,能有效代替普通X线的屏片系统,从而实现X线信号的数字化[6]。而且该技术的信号动态范围及空间、密度分辨率均高于普通X线,且能有效降低受照射的X线剂量。另外,数字化成像技术还能利用强大的软件功能对图片进行后期处理,根据患者的诊断需求进行图像的任意角度旋转,通过对图像进行对比度、亮度及锐利度的调节,且能测量病灶大小和角度,并可进行病灶放大、漫游及反白等技术处理,有利于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及病变显示率。
该研究中,58例胸部创伤患者经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肋骨骨折患者29例,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创伤,占60%以上[7]。肋骨骨折表现为肋骨连续性中断,且有部分断端错位,对于下部肋骨骨折患者,应调整窗宽窗位与反白后才能观察到骨折线影。数字化成像技术的组织对比功能较好,且解剖结构清晰,能通过后处理功能对可疑部位的细微结构进行详细观察,有利于提高对异常骨质的诊断率。而且通过空间频率处理技术能起到较好的边缘增强效应,有利于提高骨折的诊断率。气胸或血气胸21例,该创伤主要是由于肺组织与支气管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的。气胸表现为患侧肺野高度透亮,肺组织受压可见向内移位,无肺纹理走向,和肺相邻侧可观察到线状脏层胸膜,可见纵隔向健侧移位;而血气胸可在患侧见肋膈角横贯或者角平钝一侧胸腔的液气平面。血胸主要是指胸部外伤时,肺组织、大血管、肋间动静脉以及胸廓内血管破裂出血等造成胸腔积血,其表现和游离胸腔积液相似。当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时就会形成血气胸症状。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其表现为不规则的条带状低密度影,可通过调节软组织窗提高显示清晰度;而纵隔气肿则表现为在纵隔气管与大血管旁可见点状、片状低密度的积气影。当出现肺裂伤、气管断裂时,裂伤的肺组织就会起到活瓣作用,导致气体无法排出而从肺裂口漏进胸膜腔,使胸腔压力不断增高,而空气在高压作用下被挤进纵隔及皮下组织,从而容易形成胸部、颈部等部位的皮下气肿。创伤性湿肺16例,该创伤的形成和胸部创伤时引起的支气管反射性痉挛有关。表现为肺纹理增粗、不清晰,且肺实质内可见点、片状稍高密度影,但密度不均,边缘不清晰,呈磨砂玻璃样。当患者胸部受伤时,其肺血管与支气管就会收缩,使肺循环出现障碍,导致肺血量减少及增加血管内的压力,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当血浆中的水分、低分子物质从血管中溢出后就会形成湿肺,可表现为面纱征的特征。肺挫损11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片状高密度影,且边缘不清晰。该创伤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在外力作用下,会使胸廓受压,导致患者肺内压力突然明显升高,造成肺组织的挫伤,甚至引发肺水肿及肺出血等。在临床诊断中,创伤性湿肺和肺挫伤之间容易出现误诊,其鉴别方法为:创伤性湿肺多见于中下肺野,且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肺野均出现磨砂玻璃样改变,且边界不清晰;而肺挫伤主要发生在受伤侧,且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血肿6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增高影,且边缘清晰。该创伤多是由于肺实质出现挫裂伤后,肺实质微血管受损而出现出血症状,当出血凝结后就会形成血肿。在诊断中通过调节窗宽窗位,能清晰地看到血肿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密度比较低,且边缘清晰。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表现为肺叶呈均匀收缩,肺组织实变,且呈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该创伤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断裂后的血液及分泌物引流不畅导致支气管堵塞,加之创伤后出现的疤痕肉芽组织,也容易造成支气管梗阻。陈荔川等人[7]报道对100例胸部创伤患者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共检查肋骨骨折84例、肺挫伤32例、创伤性湿肺25例、气胸或血气胸23例、肺血肿8例及肺不张及肺萎缩8例,其认为数字化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提高胸部创伤的检出率。
该研究中,58例患者经数字化成像技术诊断,共检出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创伤性湿肺16例,肺挫损11例,肺血肿6例,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所检出的创伤类型与陈荔川[8]的报道相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综上所述,在胸部创伤中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诊断,能有效明确创伤的部位、程度、性质及范围,有利于提高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准确性,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贾维,刘亚龙,张傲,等.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47-448.
[2]赵立新,洪常华.数字化摄影在胸部X线摄影技术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39-3640.
[3]谢庆伦.DR与螺旋CT检查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9-10.
[4]陈浩.CT及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974.
[5]周晟,梁改琴,贾有福.DR结合64排螺旋CT扫描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118-119.
[6]张利民.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1(22):95-96.
[7]李强.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15(8):44.
数字文创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资源标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52-01
前言: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数字资源建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凸显出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到了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我国图书馆建设步伐,且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以标准规范建设形式推进图书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就是对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图书馆建设策略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公共图书馆为例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我国图书馆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受众需求逐步扩大自身资源领域,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等相结合的电子期刊即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且其以便捷的优势获得了受众的认可。但由于数据格式等问题的凸显也由此引发了数字资源应用问题,同时引发了资源配置混乱现象;第二,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均以中文为主,因而在此基础上影响到了数字资源利用效率,为此,应着重强调对此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1]。
二、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一)标准规范体系
在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过程中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注重明晰标准规范体系,即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视角下对其创建、服务、保存等层面展开系统化的规范,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体系框架执行,最终由此满足受众资源利用需求。此外,在标准规范体系规划过程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数字资源利用环境,应注重将规范内容、体系层次、体系位置等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同时在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互操作、集成服务目标的达成,继而由此缓解数字资源应用问题。另外,在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制定过程中应注重明晰标准规范制定原则,即前瞻性、开放性等,从而便于数字资源应用环境的创造,且达到最佳的建设状态。
(二)字符、数据格式、元数据等
基于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情境下,字符、数据格式、元数据是其重点建设内容,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字符建设过程中为了提升数字资源整体利用率,应将字符编码设定为GB13000、GB18030等国际标准,同时保障Unicode与内容的统一性,最终由此实现良好的字符设定状态。此外,在数据格式规划过程中为了应对资源类型、级别多样化的问题,应注重将ISO/IEC15444(JPEG2000)、TIFF等工业标准贯穿于其中,从而满足数字资源应用需求。另外,由于元数据建设是标准规划建设环节实施的关键,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整体资源利用率,应注重为传统文献、网络资源、档案资源配置不同形式的元数据,即MARC、DC、EAD等,继而由此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营造良好的资源利用环境,满足当代图书馆机构发展条件。
(三)重点发展方向
美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过程中为了规范相关标准体系以MODS等的映射设计形式营造了良好的互操作资源利用环境,且满足了受众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图书馆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亦应强调对美国成功案例的整合,继而由此改善我国数字资源标准建设问题,实现多元化格式并存资源管理状态。另外,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ISO2790等格式的应用遏制了数字资源建设环节的开展,为此,应将XML作为通讯环境重点发展目标,且结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现状及模式对其应用标准进行规范,就此满足数字资源应用需求。另外,基于网络资源发展的背景下,其保存规范问题逐渐引起了受众的关注,因而在图书馆机构未来发展背景下,应将WARC作为自身重点建设体系,最终由此达到高质量建设状态[2]。
三、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策略
基于传统标准规范建设模式下数字资源利用率随之下降,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带动受众对资源利用的自主性,要求图书馆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视为自身支撑条件,同时对共享机制进行完善,继而由此引导受众在数字资源利用过程中可运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且就此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基于图书馆机构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其坚守科学化、系统化的建设原则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强化对其的有效落实。另外,当前我国开放式登记机制、国家标准修订等层面的宣传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而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机构应定期举办相应的展览活动、知识竞赛项目等,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数字资源应用氛围,避免利用效率较低且标准不规范等问题的凸显[3]。
结论:综上可知,我国图书馆机构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标准规范建设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着字符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到了数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果,因而在此基础上,要求当代图书馆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应强化自身标准规范意识,且从明确重点发展方向、规范字符、数据格式、元数据等途径入手来应对传统建设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满足受众资源利用需求,且为其创设良好的网络资源、传统文献等资源运用空间,并以资源共享的形式提升整体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军.试论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标准规范建设[J].才智,2014,35(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