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范例(3篇)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邓小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积极构建适合新形势要求的防治机制,科学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强化督查指导,有效巩固我县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成果。
二、目标任务
(一)今年全镇各村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
(二)加强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
完成查病0.9万人次(血检0.8万人次,粪检0.1万人),扩大化疗0.3万人次,完成3人次晚血病人的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三)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加强血防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受教育人群1万,培训技术人员36人次,制作墙体标语5幅(条)。
(四)开展春秋季查灭螺工作
查螺120万㎡,灭螺100万㎡。
三、重点范围
(一)确定重点范围的原则
1.达标后钉螺面积回升较多的村;
2.2004年以来发生过急血和发现阳性钉螺的村;
3.2004年以来发现阳性耕牛较多的村;
4.2007年疫情控制评估和病人数推算中人群和耕牛感染率>1%的村;
5.综合各种因素,专家认为存在危险因素的村。
(二)2013年血防工作重点村(1个)
四、组织保障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和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综合治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对血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认真研究落实防治规划和措施,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四到位”。
五、技术措施
(一)春秋季查灭螺
通过对重点环境和重点区域的环山堰、斗、毛渠、田沟及埂、房前屋后进行查螺。对钉螺密度高、疑有阳性螺的环境用药物高压喷洒灭螺3次,重点危险环境实行泥敷灭螺,面积应占有螺面积的70%以上,复杂环境采用地膜覆盖灭螺。全年完成钉螺调查1500万㎡;采用氯硝柳胺浸杀、反复喷洒或泥敷等方式灭螺,地膜覆盖等方法灭螺1200万㎡。查灭螺工作应在春季3-5月、秋季10-11月完成。
1.查螺:各村春季查螺按照传播控制地区巩固方案的查螺总体要求进行。3月份开始对有螺地带进行全面查螺,对历史有螺环境进行重点清查,4月底前完成全镇钉螺调查。对捕获钉螺均要分框包装、解剖观察。查出有螺环境均应填写“县查螺登记卡”,按要求计算钉螺面积。
2.药物灭螺:于4-5月和9-10月份开展春秋两季灭螺行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巩固性药物灭螺,对有螺环境根据《省灭螺技术规范》喷洒2—3遍,对近3年内有螺环境至少进行1遍。喷洒灭螺要做到事先割草清障,喷洒水量充足、均匀透彻。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灭螺剂量为2~4g/m2;小型有螺水体浸杀剂量不低于8g/m3,稳水浸杀3天以上。药物灭螺后须进行质量和效果考核,喷洒、喷粉灭螺后2周钉螺死亡率大于80%或活螺密度下降率大于85%为合格;浸杀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均应达到100%;采用地膜覆盖灭螺环境应加强后期管护,保证其灭螺效果;环改灭螺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应达100%。凡“灭光钉螺”环境须填报“灭光钉螺环境备案表”,并由县血防站考核后方可确认。
(二)查病、治病
全年开展血清学查病0.8万人次,粪检0.1万人;开展人群扩大化疗0.3万人次。
1.查病:春季人群查治病时间在春耕结束后30天左右进行,秋季人群查治病时间在9月中旬以后进行,杜绝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降低人群感染率。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相关村民组6—65岁常住居民进行查病,一类村受检率达90%以上。血清学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Kato-katz法进行粪检。
2.治病:对所有血检阳性者进行化疗,在感染率高的地区进行人群普治。
凡查出的病人均使用吡喹酮进行正规治疗,并注意随访复查。扩大化疗必须严格掌握指征,防止滥用,按照送药到手、看服下肚的方法服药,建立健全治病登记账册。
3.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调查与救治。认真开展晚期血吸虫病的复查清理。落实血吸虫病人救治项目管理办法,各村要搞好宣传咨询工作,将政府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关怀政策落到实处。全年完成3人次晚血病人的救治和随访。掌握现有晚血病人的生存现状,对未登记上报的晚血病人进行普查,符合救治条件的及时进行救治。
4.急性血吸虫病控制。通过镇、村、社三级防疫网络,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和转诊、会诊制度,实行首诊责任制,严防漏诊和误诊,杜绝急血病人发生。
5.家畜查治病和管理,由镇畜牧站负责落实。实施人、畜同步查治,禁牧圈养和实施“以机代牛”,减少阳性钉螺,确保家畜感染率在1%以下。
(三)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
1.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加强镇卫生院防疫医生和村医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断血吸虫病的能力和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
2.加强村(居)民血吸虫病健康教育,通过标语、板报、墙体标语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重点区域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完成墙体固定宣传标语5幅。
3.加强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2013年学校血防健康教育计划。在4月份血防宣传月,各村要精心组织,多渠道、大范围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开展血防“五个一”活动。由镇政府组织督查考核,并开展血防知识基本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的抽样评估和健康教育工作考核。
全年完成健康教育1万人次以上,举办全镇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骨干培训班,培训师资10人次,完成学校健康教育60学时;分片开展查治病、查灭螺技术指导和防治策略培训,以及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内(外)科治疗救助管理,救助政策及技术方案培训等培训班。
六、疫情监测
严格按照全国、省、市、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全镇血吸虫病的监测监控工作,及时调整防治工作重点。
七、创新思维
继续实施“消除耕牛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综合防控措施,开展地膜覆盖灭螺新技术、新方法,总结经验,全面指导和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范文
春季到了,各类细菌和病毒随气温逐渐回升迅速繁殖,如预防不当,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患上呼吸道传染病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产生相关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现笔者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情况进行浅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防治措施
1.2.2市动员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各流动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画、墙报、校会、发放宣传单、报纸、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势,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
1.2.3加强协作,做好疫情防控各医疗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统计上报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活场所环境通风、换气、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的主动搜索和技术指导;要配合区卫生局监督所加强开展对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监督执法检查。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建立有防控领导小组,开展了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设置发热门诊,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集中处置;但个别社区服务站还存在对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知识培训内容不够全面、无独立发热门诊、布局不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和医疗废物移交登记不及时或有遗漏项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逐级开展培训,扩大冬春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免期间各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巡回督导各服苗点,并对流动人口、农民工聚集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力求强免工作不出现疏漏。
2结果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节容易频繁暴发,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易造成流行。因此掌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对于远离传染病、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而所谓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很大,流感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2003年爆发的SARS就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范文篇3
卫〔〕71号
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函〔〕83号)转发给你们,为加强我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控制工作的领导,把麻疹防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组织对本辖区的麻疹疫情和常规免疫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实,减少麻疹病例的发生,防止疫情暴发。
二、加强监测,做到“五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贯彻,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报告麻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和送检。对发生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麻疹暴发的苗头,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同时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三、做好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就诊的具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可疑病人,合理分流,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接诊的医疗机构要保持空气流通,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首先给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戴上口罩,保障其他患者就医安全。
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各项保障工作。要加强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的工作,保证常规免疫服务次数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督促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要求,严格督促落实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无预防接种证及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要及时督促其补证、补种。
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