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生物技术课题研究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4-30 手机浏览

生物技术课题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实验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0978-02

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院自2004年在中医药专业开设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2005年改为《中西医结合实验技术与方法》受到研究生的欢迎,2006年以后改为《中医药科研实验方法与技术》并增加实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十一五”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出“优势资源共享的中医药研究生综合性《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意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国外的许多院校的实验技术课程多以每一种器官,系统所关联的多个基础学科内容联合起来,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国内各院校比较,西医类院校在研究生中开设实验技术课程较多,内容广课时多;多数在40学时以上。各学科的实验教学相互独立进行,各学科之间融会结合的较少。总体实验教学显得广泛、细致而各科知识较松散。而中医院校在研究生中开设实验技术课程少学时短,内容单一,多数中医院校仅开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两门,且实验课时很少,造成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实验能力差,不能适应现代中医药科研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本院在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构建的实践及问题,探讨如何以优势资源共享和教育创新思想为导向,构建中医院校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实验技术与方法》课程体系。

1课程集各种最常用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术为一体

基于教育创新思想和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形式,跨学科协作编写综合性教材《中医药科研实验技术与方法》,教材内容集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一身,教材涉及中医药科研选题、中医药研究方法、科研项目申报等科研基本要素,实验技术包含计算机与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膜片钳技术、电子显微技术、血清药理学技术、细胞化学与免疫组化、肌电脑电心电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层析电泳光谱技术、分离与提纯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印迹杂交与RNA探针技术、PCR、DDPCR、BT-PCR技术等,是现代中医药科学实验的最常用、最前沿的实用技术。

2整合优势资源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

本课程由相关科室的教师8人组成,其中教授(科主任)4人,副教授3人,助理研究员1人。课程总学时30学时,理论教学24学时,每周3学时,共8周,采用分章节、分内容,由本专业掌握该项技术的教授、副教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实验教学6学时/次,目前可供选择的实验模块有6个。具体的实验内容则采取与研究生本人的培养方向相一致或相类似的实验模块,由学生自由进行选择。

3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按专业和培养方向的不同分层次实验教学

创新教学是分层次地因人、因材、因专业施教,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目的、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要求主讲教师对学生们的导师姓名、研究方向、专业特点,有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层次实验模块。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4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为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使用教材为本院自编教材《中医药科研实验方法与技术》,教学内容以中医药科研方法与技术介绍为主,注重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强调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体现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对当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更多的了解。本课程体系结构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选题;第三章,中医药实验研究的方法;第四章,科研项目的申报及注意事项;第五章,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及使用;第六章,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第七章,实验的常用技术与方法简介。

5改革实验模块与考核评价方法

目前已开展的实验模块有:①肺通调水道动物模型制备;②家兔中心静脉压测定;③动物生命指标(血压,呼吸,心电,尿量)同步测定;④大鼠含药血清的制备;⑤参观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和细胞室;⑥模拟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等实验模块供学生选择。考核拟采用有利于研究生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模块式和等级制评分。模块式就是将考核内容按培养方向不同分为若干个考核模块。等级制就是在每一个模块按难易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个等级,由学生按自身发展方向选择。

6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①处理好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共享与教学内容分章节授课的协调问题。②解决好本课程的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与中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多样化的相互统一关系,并应用促进个性发展的原则制定实验模块。③需解决实验模块多与教学时间短、参与人员多与实验课酬低的问题,以及学生选择实验模块不均教学人员工作量不等的问题。

生物技术课题研究范文

摘要:POPBL(problem-orientedandproject-basedlearning)实践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向导、项目为基础,适合于融入实践性比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助推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特点,提出了POPBL实践教学模式设想,探索了专业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机制,建立了一种生物技术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党的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应用型与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亦是生物技术学科发展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且能搜索运用知识、能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这需要高校结合当前形势,在大数据视阈下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解决大学生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笔者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基于以问题为向导、项目为基础(problem-orientedandproject-basedlearning,POP-BL)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考。

1POPBL实践教学模式的涵义

POPBL的教学模式是著名的丹麦奥尔堡教学模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被众多国家和国际教育评审组织认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典范[1-2]。它强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设计真实性任务,并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将学习与项目化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有教研成果证明,PO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生项目与人员管理、团队沟通与合作、自主学习与创新、业务知识、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等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方面表现突出[3]。

2生物技术专业POPBL实践教学模式的设想

基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国生物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考虑,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为企业储备创新性人才。POPBL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校内实验课程及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有效制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这样就要求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岗位对知识结果及岗位技能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搭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应用POPBL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知识结构全面的项目或者课题,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索,总体思路见图1.

3生物技术专业POPBL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强调生物学科的知识互通,搭建学科专业群,构建课程群平台,突破课程界限及校内外教学资源界限,系统化设计、整体化推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化与模块化相结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互补”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生物技术专业POPBL实践教学模式及项目体系见图2。

3.1资源融合共享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体系、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及校外实训体系相互交集、相互包含,充分定位,整合资源。大学生可以在校内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利用校内实验平台的仪器设备进行探索研究,校外企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或技术工艺验证平台。

3.2突破学科界限

课程是根据学科设置的,突破学科界限的同时也突破了课程界限。教师应综合学科知识,分层次、分类别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科知识水平,自由分组、自由选择,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及科研能力。

3.3协同创新驱动

不管是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还是学生自己完成实践教学项目,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导学与协作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查阅资料,建立知识构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流程,逐个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善技术参数。以项目引导学生逐步探索问题内涵,提高学生的求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精神。

3.4职业技能提升

从图2可见:大学生经过多个实践项目的训练及科研项目的研究,经历了完成项目的系统设计,完善各个实践环节,协调多方资源,基本建立起了包括基本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生物技术专业能力结构体系[4],满足了学生就业创业的岗位需求。

4POPBL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POPBL实践教学模式是从问题提出开始,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和探索[5]。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基础,逐步深入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课程及实验的知识体系,有部分内容重复,如何突出侧重点?以项目、问题为基础的POPBL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例如设计“FGF2基因在大肠杆菌、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作为专业实验课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延伸出一系列问题。项目本身的问题设置:1)研究对象的哪个组织FGF2mRNA含量最高?2)基因mRNA如何提取?3)基因克隆有哪些步骤?应该注意哪些细节?4)引物如何设计?5)基因序列如何分析?6)怎么样构建表达载体?等等。项目延伸出的问题设置:1)如何购买实验材料及试剂?2)如何联系试剂公司?如何报账?3)引物设计及基因序列分析应该选用哪个软件?4)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如何寻求解决?5)FGF2基因在生物体内具有哪些功能?6)FGF2基因如何调控生长发育?等等。该项目包含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要对项目进行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通过这些认识活动就形成了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获取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学生辩证思维逐步形成、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5POPBL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5.1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理论,又要会技能。这样就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特别是科研一线或企业一线的专家。由于POPBL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原动力,所以学生会带着很多具体问题或者生产一线的问题进入课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应该为“双师型”,甚至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5.2构建“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以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的实验实训课程群,包括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训、教师科研项目体系、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实习(创业)实践等。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了“基础实验/实训—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创新实验/实训”的教学流程。按照完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生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借鉴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思想,将认知见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生产、服务技术紧密结合,构建“实验基本技能基础实验能力专业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分步能力培养的“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

5.3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制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有效提高其能力、素质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融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担任其中部分研究工作;另一种是学生参与生物企业的产品开发,通过生产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及企业需求,设计研究课题和项目研究方案,经过学校评审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岗位能力和技术创新,在项目管理、经费资助、学分认可等各方面制订出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管理措施。

5.4完善校内教学平台的开发机制

实验室作为校内主要的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平台[6]。以重庆文理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支持平台有重庆市特色植物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高校园林花卉工程中心、特色植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市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而如何完善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机制是关键。所有仪器设备集中统一管理,结合“双导师”制,实行网络化预约和无节假日的24h开放模式,根据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设立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支持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科研创新活动。

6结语

POPBL教学模式立足学生本位,以问题、项目为导向,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需求,有利于精准帮扶。该模式应以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突出管理现象问题化、实践内容项目化、科研成果教学化、教学形式情景化[1],在应用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中实施。经过项目研究,笔者认为POPBL教学模式能助推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应该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实践效果评估体系,加强教学成果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宇驰,鲍立威.POPBL教学模式在营销终端管理课程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增刊):162-164.

[2]张新燕,吕宏兴.PBL教学模式在水力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36-138.

[3]童红斌.TF-POPBL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示范建设中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118-121.

[4]孙翰昌,朱建勇,杨帆.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99-102.

[5]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生物技术课题研究范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1、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技术及有关实验动物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研究目标:研究和建立新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实验技术,研究和制定有关实验动物地方标准。

研究内容:

1、建立实验用鸭病原体检测方法和技术并制定*市实验用鸭地方标准;

2、研究和建立实验小鼠4-6种重要病毒同时检测的方法及技术;

3、定位、分析和研究东方田鼠部分染色体的遗传位标;

4、构建标记的腺病毒通用转移载体,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监控和检测技术;

5、评价糖尿病小鼠母体对子代的亲缘效应并研究其分子机理;

6、采用五种以上先进成像技术,建立大、小鼠影像资料数据库并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建立小动物影像技术服务平台。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重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建立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并进行相关研究。凡涉及本专题项目需将有关研究成果纳入*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统一管理。

研究内容:

1、通过定向培育,建立小鼠白内障动物模型种群并进行相关研究;

2、筛选、建立骨癌痛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干预研究;

3、运用基因打靶和核移植技术建立若干人类疾病模型兔;

4、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绿色荧光兔种群并进行相关研究;

5、其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收集、保存、特性研究、评价和推广应用。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实验动物福利相关研究

研究目标:对实验动物麻醉、镇痛方法、机体应激反应进行研究和评价;开展实验动物减少和替代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1、对大型实验动物若干种麻醉方法(不同药品种类、剂量、途径)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制定技术规范;

2、对清洁级实验兔、豚鼠和地鼠若干种麻醉方法(不同药品种类、剂量、途径)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制定技术规范;

3、对实验兔、豚鼠和地鼠机体应激水平进行评价,对应激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技术规范;

4、研究和建立规范的、能减少与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法及技术并推广应用。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书面可行性报告要求同时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状况查新报告。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实行资源共享,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课题数超过三项。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拟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年3月2日,截止日期为*年3月23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8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3月17日至3月23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