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4-05-02 手机浏览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范文篇1

按照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对耕地保护专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针对__年度__县黄渠桥土地整理项目(星火村五队项目区),新增的140亩耕地仍未耕种,土地现状为盐碱地,属于未达标新增耕地。按照通知要求,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

(一)积极落实整改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充分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落实经营主体,明确耕种责任,4月底前完成农作物种植,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复核验收。

(二)提高依法用地意识

通过宣传科学发展、保护耕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进一步提高依法用地的意识。

(三)全面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夯实耕地保护基础;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壤改良,提升地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整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应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__年4月1日—__年4月7日)

制定下发《__镇新增耕地复垦工作方案》,明确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内容、实施步骤、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国土整治项目宣传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__年4月8日—__年4月15日)

按照《__镇新增耕地复垦工作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务求取得实效。1、组织镇国土、水利站人员到项目区勘测、拉线;组织大型机械采取犁地、翻晒、施肥等有效措施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2、各村、各站所、各施工单位(个人)要积极配合,全面开展新增耕地复垦工作,从宣传、组织实施、总结验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确实将国土整治项目落实到实处。3、星火村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明确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__年4月16日)

项目竣工后,向县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并由县政府组织国土、农业、财政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星火村并进行种植。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将此项工作做好,完成对国土整治项目__镇星火村五队项目区的整改任务,镇政府决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冯斌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李晓军、副镇长牛慧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镇国土所、水利站及星火村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所),由副镇长牛慧强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

(二)周密部署,全力推进。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配合,落实整改责任。及时组织人力、机械对项目区内未达标的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地力。项目区内土地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农作物种植,并在当年取得经济效益。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范文

我国粮食产量在去年实现“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可喜可贺。但在丰收面前,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方向是:既要保证百姓吃饱,更要保证百姓吃好,要把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建成中国的生态粮仓。生态粮仓建设就是提高耕地的“健康”水平,不仅要保障耕地“体壮”,生产能力高,而且要保障耕地“没病”,土体无污染,同步实现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我们看到,近年来有些地方在耕地的使用上缺乏长期战略意识,只知道向耕地要产量,却忽略了对耕地的保养和保护,致使耕地出现了一些“病态”,尤其是“低、费、污”等土壤质量问题开始凸现。“低”是指基础地力降低。有的农区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导致耕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下降。加之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同时不重视施用和科学使用有机肥料,农田活土层已明显变浅,作物根系难以下扎。“费”是由于耕地基础地力下降,保水保肥性能及耐水耐肥性能差,对干旱涝及养分不均衡更敏感,对耕地管理技术水平更苛求,要增加产量或维持高产,主要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灌溉用水,除了费工、费时、费力外,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污”即耕地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激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在耕地存在种种隐患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地对耕地进行“体检”,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查清健康土地、亚健康土地和不健康土地。健康土地是指“体壮无病”的土地,既能保障高产稳产,又没受任何污染,符合生态粮仓建设的要求;不健康土地是指“体壮隐大病”的土地,即使高产稳产,但因其受到污染,生产的粮食不可食用。亚健康土地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无病体不壮”的土地,即土地没受污染,但属于中低产田,生产的粮食可以放心食用;二是“体壮有小病”的土地,即土地能获得高产稳产,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是“体弱有小病”的土地,即受到了不同程度污染的中低产田。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范文

关键词土壤类型;耕地质量;评价;对策;福建石狮

中图分类号X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2-0290-02

耕地质量是衡量土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子,全面、客观地评价土壤的实际肥力对改善和提高土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施肥的科学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此外,由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壤质量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2-3]。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土壤以风砂土为主,主要种植甘薯、白萝卜、马铃薯等作物。经济的高速发展降低了农业生产在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复种指数高、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农田投入的增加会强烈影响该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而目前距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经有30余年的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石狮市耕地土壤的质量,2010年结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石狮市主要耕地土壤进行采集和检测分析,对区域耕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及处理

综合考虑石狮市的土壤类型状况和土地利用,主要采集风砂土、埭田、灰泥田、赤砂土、灰砂土5种土壤类型。2010年初在有代表性的农地采集0~20cm耕层的476个土样。每个土样进行多点采集并均匀混合,反复四分法取舍,自然风干,定量(每个土样1kg)清洁包装,样品统一送泉州市农业检验检测中心分析测定。参照福建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耕层土壤养分的等级评价[4]。

1.2分析方法

土壤样品参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5],土壤碱解氮用碱解扩散吸收法;土壤有效磷用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钾用1mol/LNH4OAc(pH值7)浸提―火焰光度法;有机质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pH值用水土比1∶1电位法[6-8]。

2结果与分析

2.1耕层土壤有机质

由表1可以看出,石狮市各土壤类型的农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8~50.60g/kg,平均含量为16.95g/kg,标准差为8.96,变异系数为52.86%,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中有机质含量达丰富水平的占20.38%,中等的占44.96%,缺乏的占34.66%;有机质含量在中下水平的占79.62%,说明全市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注重施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各土壤类型中,以耕作风砂土的有机质含量(12.41g/kg)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含量达丰富水平的样品仅占8.02%,这与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有关。

2.2土壤碱解氮

由表2可以看出,全市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0~305mg/kg,平均含量为75.10mg/kg,标准差为49.10,变异系数为65.38%。碱解氮含量达丰富水平的占3.36%,中等的占17.23%,缺乏的占79.41%,全市农地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总体上较缺乏,生产上应适时适量地增施氮肥。各土壤类型中,耕作风砂土、耕作灰砂土、赤砂土的碱解氮含量基本处于缺乏水平,埭田的碱解氮含量大都处于中等水平,灰泥田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中下水平。因此,耕作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氮肥,以提高作物产量。

2.3土壤有效磷

由表3可以看出,全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5~240.3mg/kg,平均含量为35.72mg/kg,标准差为33.41,变异系数为93.54%,变异强度较大。有效磷含量达丰富水平的占53.99%,中等的占23.32%,缺乏的占22.69%,说明全市的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各土壤类型中,以灰泥田的有效磷含量处丰富水平的样本数所占比例最大,为76.6%,埭田有效磷含量处缺乏水平的样本数仅占4.84%。因此,石狮市大部分耕地土壤的耕作上可以少施或者不施磷肥。

2.4土壤速效钾

由表4可以看出,全市主要土壤耕层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630mg/kg,平均含量为87.41mg/kg,标准差为126.07,变异系数为144.23%。土壤速效钾含量缺乏的占全市土壤样品73.53%,中等水平占11.97%,丰富水平占14.50%。以耕作风砂土、赤砂土、耕作灰砂土的有效钾含量缺乏的样品占多数,分别为89.03%、83.33%、80.00%,这可能与砂土中钾比较容易流失有关;而埭田的速效钾含量处丰富水平的占87.10%。说明农事活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而采取施用不同的施钾量、施肥措施以及土壤改良措施。

2.5土壤pH值

由表5可以看出,各土壤类型的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4.49~8.11,处于偏酸性水平样品有327个,占总样品数的68.7%,说明处于偏酸性的土壤占多数。土样中处中性水平的土壤样品仅占28.78%,因而可根据实际耕种作物进行适度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各土壤类型中,以耕作风砂土的pH值处于偏酸性水平的样品数最大,占总样品数的79.74%。因此,这类土壤可采取适量施用草木灰和有机肥来调节土壤pH值。

3结论

石狮市耕作土壤养分总体表现:土壤有机质呈中下水平,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总体偏低,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丰富,pH值处于中性或微酸性水平,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状况有所差异。因此,根据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应在合理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采取适施氮钾肥、少施或不施磷肥的施肥对策,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参考文献

[1]宋云,李德志,周燕,等.崇明三土壤主要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9(5):85-93.

[2]曹志洪.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1(3):28-32.

[3]陈同斌.土壤资源保护是地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黄秉维学术思想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1):17-23.

[4]福建省土壤养分分级[EB/OL].[2011-08-21]..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6]土壤[J].麦类文摘,199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