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规划范例(3篇)
水产养殖业规划范文篇1
《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年4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办法》,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促进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畜牧兽医体制逐步健全,畜禽产量、加工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综观我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仍存在着产业化水平不够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疫病、药残、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监管难度较大;基层监管体系薄弱,难以适应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需要等问题,制约着畜禽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切实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推动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积极与《区畜牧业振兴计划》相结合,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努力实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新突破。
(一)规范畜禽养殖生产行为。一是督促畜禽养殖场(小区)建立完善生产管理、防疫制度及生产技术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达标创建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工作,各畜禽养殖业户必须严格执行强制免疫计划,凡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不得随意销售。三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动物制品废弃物等饲喂畜禽。
(二)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备案畜禽养殖场档案的管理指导,严格按照《办法》确定的建档内容,统一制式,切实规范养殖档案。要在做好畜禽养殖备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支持建设畜禽养殖电子档案系统,提高养殖档案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严格畜禽养殖执法监管。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将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与养殖档案建设列入日常监管范畴,不定期进行督查。二是严格落实联合执法、养殖项目检查、无公害产地认定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提高建档质量。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对未建立或未按规定管理养殖档案的已备案养殖场(小区)要责令限期整改;在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立即注销该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代码;符合备案标准而未申请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不得发放畜禽养殖代码,不予安排相应扶持项目。
(四)做好安全监测和信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国家和省、市做好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抽检监测工作,同时发挥当地检测中心职能,有计划地开展养殖场(小区)投入品、常规疫病、药物残留等安全监测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当地畜禽养殖信息,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估,监测结果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建立并严格落实药物残留检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三、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管理工作责任
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已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要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要抓紧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测体系,健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区监测站、镇规模养殖场和农贸市场速测站。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监管执法服务队伍,设立畜牧执法监管服务机构,配备通讯、交通、办公等保障工作经费;提高各级畜牧部门实验室检验化验水平,确保常规监管服务的正常开展;建立畜禽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健全可追溯制度;设立公开监督服务举报电话,扩大监管服务的覆盖面。
发改部门要将畜牧业列入政府重点扶持计划,并在项目安排上向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方面倾斜。
科技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并支持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从事畜牧业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财政部门要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农业部门要将畜牧产业化项目纳入全区农业产业化扶持计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将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为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沼气工程,促进生态环保养殖业发展。
贸易部门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规划,支持做好养殖区域规划,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畜牧兽医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为畜禽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农机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家和省农业机械推广目录范围内畜牧机械产品的,要按照规定优先安排补贴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卫生、质监部门要按照职责,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四、切实强化畜禽养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畜禽养殖监管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畜禽养殖管理的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兽医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切实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业规划范文
一、扶贫县制定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
和田地区XX县和XX县的肉鸡产业规模均很小,主要由农村合作社带动,以农区农户个体养殖为主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和家庭剩余的粮食发展庭院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主要采食果园林地中昆虫、杂草种子等,补饲料为玉米、小麦等。养殖品种主要为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兼有少量地方品种的和田黑鸡和安集延鸡。林果业为和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之一,农牧企业规模较小,一般利用农区果园或林地内放养为主,发展林下经济,饲养管理较为粗放,单位面积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含量较低。
1.产业发展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当地林下养殖的特色,重点科技扶持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家禽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形成“模范”效应,推进当地养殖技术进步和产业水平提升,以达到扶贫增收的目的。
2.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林下养殖特点的优质黄羽肉鸡品种,帮助养殖户建立并推广相应的养殖技术体系,整体提升县里的肉鸡养殖技术水平。
3.开发当地地方品种资源,突出地方特有品种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尝试走特色精品路线。
4.向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推广基地圈舍标准化建设、产地标识制度、活禽免疫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通过建立加工企业与规模养殖户间的订单农业方式,对规模养殖农户饲料、防疫、用药、休药进行指导服务和监控,达到加工企业对养殖农户的了解和可控,确保肉加工原料优质、安全。
二、解决扶贫县产业技术难题
1.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较低,圈舍建设、养殖管理、饲料配方和用苗用药等方面的技术不完善。
2.鸡苗来源混乱复杂,运输管理松懈,导致死亡率高,生产成绩较低,农户增收缓慢。
三、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培训
上半年通过对接XX县和XX县农业局联络人员,初步了解当地肉鸡产业发展现状,着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指导工作计划。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赴当地充分开展调研工作,针对两个县肉鸡产业的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开展科技服务和推广培训工作。
四、与扶贫县企业对接
通过XX县和XX县农业局,初步了解两县的肉鸡养殖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调查了各县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特色;了解企业和养殖户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总结了各自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五、存在问题
1.全县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户少,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并且产业规模小,种禽来源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各乡镇交易场上的活鸡,尤其是土鸡时常供不应求。
2.农牧民的养殖设施落后,养殖技术不到位,土壤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3.消毒随意性大,防疫意识差,免疫不适当,用药不合理等问题突出。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之小规模散养农户数量的增加,动物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4.活畜禽交易市场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疫情隐患严重制约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规划范文
1.1农田耕作化肥的使用冲击着有机肥的用量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严重冲击了有机肥的使用,使得有机肥利用率降低,造成种植业与养殖业良性生态循环脱节,畜禽粪便剩余,引起环境污染。
1.2养殖规模不适度畜禽养殖场、养殖园区饲养规模要适应本地的自然条件、土地环境容量,保证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有足够的土地消纳,减少污染,增加农田土壤肥力,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但有些养殖场建设中对这方面因素认识不足,强调做大产业,追求规模,导致畜禽粪便产生量超出农田承载消纳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1.3场区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有的养殖场、养殖园区选址缺乏科学论证,场区布局规划不合理,环保设施薄弱,建设中没有配套的粪污加工处理设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得不到及时的无害化处理,粪污集聚成灾,造成环境污染。
2.养殖业污染带来的危害
2.1侵扰人们生活畜禽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对养殖场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畜禽粪便、污水也是蚊、蝇的滋生地,刺鼻的臭气及蚊、蝇的叮、扰,给畜禽的自身生长和人们生活带来为害。
2.2对水体及其水生生物产生毒害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水无序排放,使地表水受到污染,进入河流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生长,从而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威胁到水产业的发展。污水渗入地下还可导致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难以治理恢复,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3危害人畜健康患传染病的畜禽机体内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如得不到有效防控,散布在环境中,存在传播疾病的隐患,由动物传播给人的疾病有几十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的粪便及排泄物。由此可见,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
3.1选择适宜场址,进行合理布局选址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远离城镇,距铁路、公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500m以上。尽量靠近适宜规模的种植区。场区内布局要合理,通常划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功能区明显分离,管理区和生活区位于上风向,粪污处理区、病畜禽无害化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3.2实行干清粪工艺干清粪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养殖用水,而且利于粪污的净化处理,便于堆肥发酵。
3.3建造分级沉淀井净化污水在畜舍外建造分级污水井,用于接纳畜舍内排出来的污水。污水经污水井一级沉淀后,上清液流入下一个沉淀井,达到固液分离。污水经分级沉淀和生物处理得到净化,降低污水中有机物排放量。
3.4粪便发酵还田将畜禽排泄的粪便集中堆积到贮粪场堆肥发酵,以杀灭病原微生物,熟化的粪便还田,改良土壤,促进作物增产,实行农牧结合,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
3.5生产有机肥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使畜禽粪便资源化,用于农业、园林生产。
3.6生产沼气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沼液可以直接肥田,形成养殖、能源与种植紧密结合的粪便处理利用模式。
3.7优化饲料配方日粮中加入酶制剂、酸制剂、益生素等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中氮、磷和其他腐败内容物中粪臭含量,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8推广微生态养殖技术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养殖环境无臭味。同时,良性微生态环境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9场区植树造林吸收有害气体场区绿化可净化25%~40%的有害气体,吸附50%的粉尘,重视环境管理,种草植树,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养殖场区小气候、降低噪音。
4.治理养殖业污染的保障措施
4.1倡导环保养殖理念广泛宣传养殖环保知识,增强畜禽养殖户的环保健康养殖意识,大力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指导规模养殖户建立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