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步骤范例(3篇)
新生儿脐带护理步骤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4-0084-01
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要求我们要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新生儿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发生率为4.5%~8.7%。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可归纳为三大类
1.1母体因素孕妇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心脏病、肺心病、高热、吸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创伤、急产或不协调性收缩、催产素使用不当、产程延长、子宫过度膨胀、胎膜早破、产妇长期仰卧位、镇静剂、麻醉剂使用不当、高龄初产妇、过期妊娠、糖尿病、羊水量异常等等。
1.2胎儿因素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胎儿畸形、如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溶血、胎儿贫血、胎儿宫内感染、过期儿、巨大儿、双胎、足月低体重儿等。
1.3脐带、胎盘因素脐带右长度异常、缠绕、打结、扭转、狭窄、血肿、帆状附着、胎盘因素植入异常、形状异常、发育障碍、循环障碍等。对待新生儿窒息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抢救,至少有2名技术娴熟的医务人员在场,必要时请上麻醉师及儿科医生一起到产房抢救,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做好复苏准备,备齐抢救药品、器械、氧气、辐射台等。如果发生了窒息要及时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
2护士应与医生积极配合,按以下程序进行复苏。
2.1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楚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胎儿娩出后断脐,继续用吸痰管或导尿管吸出新生儿粘液和羊水,也可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黏膜。
2.2建立呼吸①托背法;②口对口人工呼吸;③人工呼吸器。
2.3维持正常循环可行体外胸廓按压,按压有效者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分钟按压100次,按压胸廓下陷1~2cm。
2.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应用。
新生儿脐带护理步骤范文篇2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床旁护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51-01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父母,他们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对于剖宫产的初产妇,还面临手术切口恢复问题,其产后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影响产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与结果研究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2.1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0℃,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2.1.1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2.1.2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沐浴水温38~40℃。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一一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cm的环行消毒,消毒2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2.2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施效果
新生儿脐带护理步骤范文
【摘要】目的:100例新生儿窒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100例窒息新生儿中,治愈89例,11例窒息儿病情危重,转新生儿科治疗。结论: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比较(P
【关键词】100例新生儿窒息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100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现将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100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按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4~7分为轻度窒息有73例,0~3分为重度窒息有27例,其中宫内窘迫47例,脐带绕颈19例,手术助娩24例,低体重儿10例。
2方法
2.1及时复苏按ABCDE步骤进行复苏:①气道通畅(A):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②建立呼吸(B):拍打、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如仍未建立呼吸应立即加压给氧复苏,面罩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示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0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流量为5L/rain或以上,如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③恢复循环(C):胸外按压心脏,操作者双手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1~2cm,如按压有效则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④药物治疗(D):如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循环,则气管内注人1:1000肾上腺素。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及时纠正酸中毒、扩增血容量。⑤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再决定下一步骤的操作。
2.2复苏后处理保暖和监护,维持内环境和血压稳定,预防感染,补充热量,控制惊厥,改善脑循环,治疗脑水肿,减少后遗证的发生。
3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胎儿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并刺激有哭声,应侧卧头偏向一侧,床旁备好吸引器及抢救物品,以备急用。
3.2保暖整个复苏过程必须保暖,出生后要擦干身上羊水,减少体表散热,最好在30~34℃下进行抢救,可使新生儿的新阵代谢及耗氧量维持在低水平,有利新生儿的复苏.复苏应注意安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至呼吸平稳面色正常为止.应延期哺乳,在呼吸平衡后可给予哺乳.
3.3吸氧新生儿窒息经抢救后,虽然呼吸建立,但仍不规律,且脑缺氧症状亦未完全改善,因此,给新生儿吸氧是很有必要的。如为轻度窒息可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重度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待呼吸规律、频率正常、发绀好转改为间断吸氧或暂停吸氧。如有高压氧仓条件,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颅内无活动性出血、病情已稳定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3.4预防并发症窒息新生儿抵抗力差,易发生其它合并症,因此,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母婴同室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30rain,并保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按时空气消毒,并减少流动人员探视,新生儿皮肤娇嫩易受损伤感染,及时更换衣服,尿布,大便后以温水洗净臀部和外阴以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做好脐部护理,防止洗澡水或尿液污染脐部,应以75%酒精棉签擦脐部皮肤及脐带断端,操作要轻柔,减少搬动次数,预防颅内并发症的发生。
4结果
4.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结果:经过上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00例窒息新生儿中,治愈89例,治愈率89%;11例窒息儿病情危重,转新生儿科治疗,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比较(P
注: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疗效比较(P
5讨论
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产前和产时,还有早产儿,低体重儿,脐绕颈,宫内感染等,都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2]。新生儿窒息大部分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与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最关键是争分夺秒,并根据新生儿窒息不同的原因,均采取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
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是保证呼吸道通畅,吸净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时可经喉镜直视下气管内吸引。目前普遍认为:要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必须做到早插管、早吸引、早加压通气[3]。抢救过程中,保持颈部适当仰伸,使气道保持通畅。在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呼吸者尽早给正压人工通气,每分钟40次,对有效人工通气30s后心率仍小于60次/min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比例是1:3,即每分钟人工通气30次,胸外心脏按压90次。
本临床观察可知,经过上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大大提高治愈率。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比较(P
参考文献
[1]童秀珍.儿童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
[2]BlackRE,MorrisSS,BruceJ,etal.Whereandwhyare10millionchildrendyingeveryyear[J]Lancet,2003,361(9376):2226-2234
[3]谢集玲.新生儿复苏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