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6篇)

来源: 时间:2024-07-26 手机浏览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1

[关键词]冠心病;活血化瘀中药;生物网络;拓扑性质;网络分析;作用机制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性、多发性、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活血化瘀中药在防治血瘀证引起的冠心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不同途径来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细胞。

生物网络方法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如探索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辨证施治原理的研究[1]、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2-3],研究结果为有效治疗疾病、探索创新中药研发奠定基础。在本研究室已建立的冠心病疾病网络、西药作用网络和中药作用网络基础上[4],本文探讨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析,建立冠心病潜在作用靶标与其特征参数的关系模型,预测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标,并探讨进一步解析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1方法

本文首先获取CHD疾病、CHD西药和活血化瘀中药相关数据,并构建其网络。其中CHD疾病相关数据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为来源于OMIM数据库的疾病相关基因,共得到相关致病基因390个;另一部分为文献查证的疾病相关靶点,包括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靶点18个,与血管炎症相关靶点15个,与血凝、血栓相关靶点28个,与血脂相关靶点9个。防治CHD药物的作用数据来源于临床常用药物对应的靶点以及药物数据库中的靶点,共计176个作用靶点。选取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较有代表性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川芎、桃仁、三七、赤芍、番红花,通过文献整理获得其所含化学成分,利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靶点活性辨识模型,获得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的靶点414个。将以上节点映射到Reactome数据库,去除重复数据后得到相关反应路径,分别构建冠心病疾病网络、防治冠心病药物作用网络和活血化瘀中药网络[5]。本文利用Cytoscape2.8.1软件Plugins选项中的AdvancedNetworkMerge对所构建的3个网络进行交集计算,得到冠心病疾病网络、防治冠心病西药作用网络和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网络的交集网络(图1)。其中D为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独特作用途径,E为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途径,F为中西药治疗冠心病起作用的相同作用途径;而G为中西药作用于人体的共同环节,但对与治疗冠心病无关,也有可能受目前研究所限,是尚未发现的与冠心病相关的途径。本文拟以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E与F)为研究载体,构建特征参数与关键节点关系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中药治疗冠心病(D)的关键靶点,从而阐释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为阐释活血化瘀中药体内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将中药作用网络和西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疾病网络分别进行Intersection交集计算,得到中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网络(D与F部分,简称中药交集网络)及西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网络(E与F部分,简称西药交集网络)。由于网络为二部图,其中节点包含小分子、蛋白、反应、复合物等,而药物作用靶点多为蛋白、酶等,故在建立特征参数与关键节点关系模型时,只筛选2个交集网络中的蛋白节点作为样本数据。

1.1数据来源选取西药与冠心病交集网络中的蛋白节点作为模型构建的训练集,通过对每个节点逐一进行文献查证,从358个蛋白分子中挑选文献确定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27个作为阳性数据,与冠心病无关的靶点18个作为阴性数据(部分阳性和阴性数据见表1)。利用cytoHubba[5]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特征参数的计算,包括节点连接度(degree)、边缘渗出组件(edgepercolatedcomponent,EPC)、最大邻居组件(maximumneighborhoodcomponent,MNC)、最大邻居组件的密度(densityofmaximumneighborhoodcomponent,DMNC)、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cliquecentrality,MCC)、瓶颈值(bottleneck,BN)、偏心度(EcCentricity)、紧密度(closeness)、发散性(radiality)、中介性(betweenness)、应力(stress)等11个节点特征参数,其后利用特征参数进行建模。本文运用MATLAB的Zscore函数将阳性和阴性27个样本的11个特征参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Zscore为原数据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

1.2关键节点辨识模型的建立本文选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echine,SVM)[6]进行模型的构建,其分类函数选择RBF核函数。此核函数分类主要受到C和γ2个参数的影响,其中C为误差惩罚参数,C取值过大过小,会引起“欠学习”和“过学习”现象,使系统的泛化能力下降;γ调节径向基函数的振幅。本文采用平行网格搜索方法(parallelgridsearch)对(C,γ)参数对进行优化建模。平行网格搜索是对每对(C,γ)进行交叉验证,最终优化结果会给出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取最小值时的C和γ,这样不仅可以找到建模的最优参数,还可以防止训练集产生过拟合。为了提高优化效率,本文采取两步优化法,即首先对C和γ采取优化范围为[-10,10],步长为0.5,获得模型最佳参数对的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精细优化,步长则为0.01。

1.3模型的验证为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本文选取了10个节点作为验证集进行模型评价(表2)。其中,1~4号节点为文献中查证活血化瘀方药具有调节作用的靶点,分别是CD86,FOXO1,IL-2和IFN-γ。CD86为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作用于该靶点可能是干预As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丹酚酸B使CD86的表达明显下降[7]。FOXO1是位于SIRT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下游基因,抑制其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心功能[8],研究表明血府逐瘀具有抑制FOXO1的作用。细胞因子IFN-γ可能具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冠状动状血管狭窄[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验表明IFN-γ和IL-4能够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10]。白介素2(IL-2)在机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11]。研究表明,丹参多糖可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IL-2和IFN-γ的表达,具有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12]。

其余6个节点则从中药交集网络中随机选取而得,无文献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可调节这些靶点。用所建最优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对这10个节点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2结果

2.1关键节点辨识模型中药交集网络包含5954个节点和5179条边,1739个子图;西药交集网络包含5771个节点和5179条边,1571个子图。C和γ优化范围[-10,10],步长0.5,优化结果见图2,图中颜色由蓝到红表示预测结果准确性由低到高。优化结果为当(C,γ)=(4.5,-3.5)时得到模型的分类结果最佳,对正、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均达到80.6%,75.6%。在此基础上,选择优化取值范围C=[2.5,6.5],γ=[-5.5,-1.5],步长为0.1进行精细优化,得到最优结果为(C,γ)=(5.14,-1.11),对正、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达到81.6%,79.2%(精细优化结果见图2)。用建立的最优模型对测试集样本进行验证,敏感性(SE)、专一性(SP)和准确率(ACC)分别为81.5%,78.3%,79.6%,经验证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可用于对网络治疗冠心病靶点进行预测和深入分析。

2.2模型适用性评价利用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对验证集节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3,4,7,9号节点为阳性,5,6,8,10号为阴性。对7号和9号节点文献查证发现:7号分子VKORC1(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是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的限速酶,药物可竞争性抑制此酶而达到抗凝作用[13],故此酶为治疗冠心病的靶点,目前尚未发现有中药成分或未对中药成分作用于VKORC1靶点开展研究。同样,9号节点FGF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FGF10能促进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14]。该研究结果为探讨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然而5,6,8,10号节点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治疗冠心病的活性。因此,经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关系模型对中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节点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2.3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靶点的分析本文提取中药交集网路的蛋白节点共222个,然后用cytoHubba算出每个蛋白节点的11个特征参数值,最后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180个阳性靶标、42个阴性靶标,其中部分阳性靶标已有文献报道具有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亦有未见报道的阳性靶标,可能为潜在或尚未研究的作用靶点。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将模型得到的部分阳性靶标进行举例分析。

钙联蛋白(Calnexin)作为心肌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与钙网蛋白共同作为蛋白质新生肽链的分子伴侣,可与新合成但尚未折叠完全的蛋白质寡糖链结合,从而防止蛋白质互相聚集、被泛素化或被蛋白酶降解。因此,上调Calnexin可以促进未折叠或误折叠蛋白正确折叠、调节钙稳态和抵抗氧化应激等,从而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15]。

转录因子E12/E47能够通过与分化抑制因子1(Id1)作用,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容易诱发冠状动脉钙化,进而导致冠心病[16]。

SRRM1(sacoplasmicreticulum-relatedmatrixprotein1)是可变剪接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参与调节剪接因子与mRNA的相互作用[17]。研究表明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条件下SRRM1可变剪接导致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为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18]。研究发现SRRM1表达下调,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19]。

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bosomalS6kinase,RSK)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重要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细胞内的许多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分化、生存等[20]。此外,RSK可以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的Ser847位点,降低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生成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phosphorprotein,VASP)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研究表明VASP在与细胞骨架调节相关的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VASP的磷酸化在血管内壁黏附斑块的形成与脱落过程中起着“开关”的重要作用[21]。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s)是一种由钙离子和携钙素共同调控的serine/threonine抑制型激酶。研究表明DAPK可能是调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高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细胞凋亡紊乱途径中的关键分子[22]。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性介质,参与调节多种血管功能,包括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白细胞黏附于内皮、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促凝活性等,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血中胆固醇易于穿透内膜而在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原癌基因转录,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破坏血凝-抗血凝平衡,促进血栓形成;因而它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膜增厚的始动因素[24]。

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主要表达于肝脏和脂肪组织,直接参与调节机体内脂质和糖的代谢过程,并与脂、糖代谢紊乱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而血清FGF循环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24]。

以上靶点都是由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预测得到,经文献佐证表明其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活血化瘀中药可以从钙通道、血管内皮增殖、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脂代谢以及保护心肌功能等多环节、多途径对冠心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讨论

本文针对冠心病网络、西药作用网络和中药作用网络,以西药作用-冠心病交集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为研究模板,通过计算其节点连接度、瓶颈值、中介性等11个网络节点特征参数值,建立了基于特征参数的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尝试对中药作用-冠心病交集网络的所有靶点进行深入分析,获得180个潜在作用靶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更改网络环境后,节点的基础信息完全变化,而本文基于冠心病网络中节点信息而构建的潜在靶标判别模型也仅限于冠心病网络中的节点分析研究,对3个网络中的其他部分并不适用。研究结果中包括具有潜在活性的靶点,部分靶点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这些结果不仅阐释了活血化瘀中药成分产生药效的作用机制,也为论证模型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文献研究发现,中药分子层面的机制阐释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有一些结果不能完全验证其可靠性。

本文对预测获得的中药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释,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分子层次和网络系统角度阐释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发掘防治冠心病的潜在靶点,对中药的作用机制阐释和新药研发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对中药物质基础、活性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将有利于中药作用网络的完善,为中药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从分子层次和系统层面上揭示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学支持。

由于目前文献报道和实验数据有限,在模型构建的训练集节点中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数据,且运用的11个节点特征参数可能不能全面描述节点属性,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及其分析预测结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提高其准确性和适用性。相信随着生物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实验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网络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LiS,ZhangZ,WuL,etal.UnderstandingZHENG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contextofneuro-endocrine-immunenetwork[J].IETSystBiol,2007,1:51.

[2]LiS,ZhangB,ZhangNB.Networktargetforscreeningsynergisticdrugcombinationswithapplicationt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BMCSystBiol,2011,5(S10):1.

[3]李翔,吴磊宏,范晓辉,等.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2911.

[4]黄明峰,张燕玲,任真真,等.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1969.

[5]LinCY,ChinCH,WuHH,etal.Hubba:hubobjectsanalyzer-aframeworkofinteractomehubsidentificationfornetworkbiology[J].NuclAcidsRes,2008,36:438.

[6]Vapinkvn.Thenatureofstatisticallearningtheory[M].NewYork:SpringerVerlag,2000.

[7]刘红樱,孙爱军,王时军,等.丹酚酸B通过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3):265.

[8]滕菲.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SIRT1信号转导机制及祛瘀生新法干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王战坤,蔡巍,邵乐文,等.细胞因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588.

[10]马国添,李醒三.冠心病与IL-10,IL-4和IFN-γ浓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7):37.

[11]田海玲,王国宏.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全科医疗临床研究,2000,3(6):437.

[12]汤伟.丹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13]都丽萍,梅丹,刘昌伟,等.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1):1628.

[14]谭强,张小勇,李易,等.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5):316.

[15]AzferA,NiuJ,RogersLM,etal.Activationof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responseduringthedevelopmentofischemicheartdisease[J].AmJPhysiolHeartCircPhysiol,2006,291(3):H1411.

[16]孙荣距,闫乐媛,孙建波,等.分化抑制因子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J].医学杂志,2010,35(4):364.

[17]WagnerS,ChioseaS,NickersonJA.ThespatialtargetingandnuclearmatrixbindingdomainsofSRm160[J].ProcNatlAcadSciUSA,2003,6:3269.

[18]杭兴宜.利用外显子芯片研究缺血/缺氧损伤相关的剪接调控机制[D].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19]宋光辉.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EVC-3-4细胞基因谱表达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04.

[20]周四桂,雷小勇,严鹏科,等.缺氧-复氧诱导ECV304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J].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2004,12(4):378.

[21]王婷婷,李柯,魏蕾.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在细胞骨架调节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27.

[22]余小平,曲环,张斌,等.冠心病不稳定斑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的机制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493.

[23]庄庭怡,毛静远.冠心病心绞痛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8):613.

[24]林灼锋.FGF2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Studyonpreventiveandtherapeuticmechanism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basedonanalysisonkeynetworknodes

ZHANGYan-ling,HUANGMing-feng,QIAOYan-jiang*

(ResearchCente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formationEngineering,BeijingUniversityof

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Toanalyzetheintersectionsamongthewesternmedicineactionnetworkforpreventingandtreatingcoronaryheartdisease(CHD),aswella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actionnetworkforactivatingbloodanddissolvingstasis.Inthisarticle,11characteristicparametervaluesofnetworknodes,includingconnectivity,bottleneck,betweenness,werecalculated.ThetargetidentificationmodelwasestablishedbasedonkeynodecharacteristicparametersintheCHD-westernmedicineintersectionnetworkwithsupportvectormachine.ItsCandγparameterswere5.14and-1.11,respectively,withthepredictedaccuraciesforpositiveandnegativesamplesof81.6%and79.2%.Thepredicted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thetestsetsampleswere81.5%,78.3%and79.6%,respectively.Besides,themodelwasappliedtopredictpotentialactiontargetsoftheCHD-activatingbloodanddissolvingstasisTCMintersectionnetwork,and180positivenodesand42negativenodeswereobtained.Inthisarticle,9positivenodes,includingcalnexin,interleukin-1,tumornecrosisfactor,weretakenasexamplestoanalyzetheactionmechanismofTCMforpreventingandtreatingCHD.TheresultsshowedthatthenetworkpotentialkeytargetanalysismethodwashelpfultoexplorethepotentialactiontargetsofactivatingbloodanddissolvingstasisTCMsforpreventingandtreatingCHD,methodologicallysupportivetorevealtheactionmechanismofTCMsatmolecularandsystematiclevels,andsignificantinguiding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newdrugs.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2

关键词心绞痛;硝酸甘油;普奈洛尔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01—02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难理解,难掌握。其中,内脏系统的药物在药理学中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的内容,抗心绞痛药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有些欠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课堂上的经验,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归纳出如何讲好抗心绞痛药物的一些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情景展示,导入课题

对于医学生特别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不多,在讲药物之前要用一种恰当的导入方法导入主题,让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个病人心绞痛发作的录像,结合录像,给学生讲一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紧缩感,可以牵涉到左上肢,也可牵涉到左手的无名指,还可以牵涉到牙齿,出现牙痛,等等。讲完这些特点后要给学生讲心绞痛的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这三型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区别一下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比如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些和后面要讲到的药物密切相关,所以要在前面把基础打好,做好铺垫,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主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导入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从心绞痛的症状很自然地导入心绞痛发病的机制,比如可以问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心绞痛的发作?启发他们去思考,然后总结出心绞痛发作的机制:当心的供血不足,需氧量增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的发作。知道了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很自然地能够引出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治疗心绞痛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时可以问大家哪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的供氧,哪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符合这种原则的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三大类:硝酸酯类的药物、β—受体的阻断药、钙通道的阻断药。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记住药物的分类了。

3讲解药物重点突出,分清主次

1)重点讲硝酸酯类的药物。硝酸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其中以硝酸甘油最常用。此时可以问学生: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什么?可以给他们讲一个电影或电视情节引出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舌下给药,借此可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首过消除的内容,让他们前后联系,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接下来讲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硝酸酯类能扩张静脉和动脉,可以降低心室壁的张力,还能减少心脏的做功,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这些都和治疗心绞痛的原则一致,即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因此,硝酸酯类的药物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特别是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首选硝酸酯类的药物来治疗。用药后能中止发作,也可预防发作。对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可以舌下给药,也可以静脉滴注,对于预防发作可以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等。本类药药要注意剂量过大可使血压过度下降,血压下降可反射性使心率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绞痛发作。因此,为克服此缺点,硝酸酯类药物常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因为β—受体阻滞药可以减慢心率。这样很自然就讲到第二类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β—受体阻滞药。

2)β—受体阻滞药在前面的章节讲过,在这节课里,主要给学生讲一下治疗心绞痛的内容。β—受体阻滞药可选择性地抑制心肌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此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就要和前面讲过的心绞痛的分型及其特点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前面讲过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β—受体阻滞药阻断β—受体,会使α—受体相对占优势,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样学生会很自然接受理解。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药会导致心室壁张力增加而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为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合用硝酸酯类的药物。讲到这里,可以把硝酸酯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滞药进行比较,给学生讲清楚这两类药为什么可以合用,合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钙通道阻药在前面的章节里也讲过了,所以这里主要讲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这类药主要是阻滞钙离子的细胞内流,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减慢,心脏做功减少,从而使心脏耗氧量降低。同时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血液供应,还可以对抗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这类药的特点是可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几种药各有特点,应用的时候要注意扬长避短。比如硝苯地平是个短效的药物,扩血管后容易反射性引起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绞痛的治疗,因此需要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降低此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有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不宜使用。再如维拉帕米对窦房结、房室结的抑制作用强,所以在治疗心绞痛时不宜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同时窦房结功能不正常或有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使用。

讲完这三类药后再给学生比较一下每类药的特点及应用,这样他们理解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牢固。

4知识扩展

讲完书上的这几类西药外,给学生简单扩展一下知识面,比如讲一下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1]如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发病机理在于气血瘀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而冠心苏合丸有芳香开窍、止痛的作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结果表明,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时要激励学生将来要把现代药物与祖国医学传统药物结合起来合理使用,这样对疾病的治疗会更加有利。

总之,抗心绞痛药物的讲解需要突出重点,采用导入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当然讲授其他章节的药物也要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3

“产学研”的道路成就企业快速成长

20年来,千红制药一直坚持走“产学研”一体的道路,先后成功开发了胰激肽原酶、弹性酶、L-门冬酰胺酶、复方消化酶等多种先进的、填补国内空白的酶制剂产品。特别是在世界上首次将胰激肽原酶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并取得成功,从而奠定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基础。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专业水准,将使其实现从天然药物提取为基础的传统生化制药企业向高、精、尖的生物工程高技术领域的新飞跃,也将为公司未来发展转变新的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在国内最早将现代分子膜超滤、蛋白质亲和层析、分子螯合、病毒灭活等技术集成运用于生化酶药物和多糖类药物的大规模生产中,突破并掌握影响某些传统生化药物纯度、疗效和成本的产业化技术瓶颈,建立了生化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以这一平台为基础,公司完成主导产品产业链的整合,实施一体化建设。上游紧抓与雨润食品集团等大公司的合资合作,控制制药紧缺资源,下游抓与山德士等国际制药大公司的战略合作,铺设国际化、多元化营销网络,抢占销售制高点。这使千红制药不仅拥有资源保障,对资源来源体现出原料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还拥有从一种资源制取多种生化药品的平台技术,并能够充分利用紧缺的生物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化解市场波动风险。公司一体化的优势为未来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支撑股价持续看好

现在公司生产的可作为依诺肝素原料的肝素产品,已通过美国FDA的现场检查;“达肝素钠”原料药已于2010年3月获得日本厚生省的进口许可。据了解,肝素钠市场随着赛诺菲专利于2012年到期,国际肝素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竞争的加剧,将对现有利益的格局和市场进行重新调整。千红制药通过多年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和培育,与国际大制药公司的不断联姻并嫁接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初具优势,形成了客户多元化、稳定化的特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市场规模化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迅猛发展,公司效益年年增长,实力不断提升,产品销售、利润均以较快的速度连续递增。近几年来,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较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增长。2007-200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4.71亿元、7.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562.53万元、9043.82万元、1.25亿元。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4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91-02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合理的应用教学媒体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传统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协调课堂气氛,也便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并能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有计划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则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缺点:传统教学是教师依靠挂图、模型、黑板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媒体是静态、不可变的工具,教学过程比较枯燥;由于模型、挂图数量有限,对于制药工程类课程所需的形象思维的启发和诱导局限性很大。大量的图形、分子式以及文字信息传输依靠教师的板图、板书,虽然能因人而异动态的选择,但耗费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且受板图质量和黑板板面的限制,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2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文字、图形、动画、影像与声音等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和投影机来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的特点是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上展示逼真的空间形体,使药物的结构以二维或三维形体生动、逼真、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对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改善了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环境,为教师节省了板图绘制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需要大量图形图像信息展示的制药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有着特殊的优势,尤其是教学时数不断削减,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今天,更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缺点: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受教学课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忽视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创造力,难以发挥教学风格。提供的信息量与学生思考、理解、消化和记忆的需要不符。没有板书的隔断,一味地演示讲解,容易形成讲解惯性,忽略了师生交流,不能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现场发挥。

3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优化组合

药物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还处于零乱阶段,没有系统的学习。因此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好,适当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3.1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多媒体不是机械的将课本的知识复制到PPT中,而是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将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不易描述或讲授冗长乏味的内容制成形象生动的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课件,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规律。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加起来就有94%。另又有关知识保持的实验研究资料表明[1],人类能保留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既看得到又听得到内容的50%。因此在制作多媒体时要协调视觉和听觉的效果。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其实就是一个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过程,只有对教材心中有数,才能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拓展。

《药物化学》课程中药物的结构是学习一类或一种药物的基础,单一的应用板书既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药物的结构式,又不能展示出药物的立体结构,而应用chemwindow和che-

moffice制作药物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象、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出药物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药物化学》课程中针对一类疾病使用的典型药物,可以通过视频观看没有此类药物出现时病人的状态和使用药物后病人的恢复情况,深刻记忆代表药物。另外,药物的作用靶点,可以使用FLASH形象地制作彩色靶和剑,剑直接射到靶的中央,恰好是作用位点。除此以外,《药物化学》中药物的合成,步骤繁多,不宜学习,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虚拟出药物的化学反应历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化学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善教学质量。

3.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3.2.1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身体语言的结合:传统教学中,身体语言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身体语言,包括举手投足、仪表气质、音容笑貌、情感、整洁度等,优雅的身体语言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不能站在电脑旁照本宣科,而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2.2教师仍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是教学方法: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应用只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药物化学教学中选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基于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性质而决定的,如知识点多、杂,需要记忆得多。根据心理学注意过程分析[2],注意稳定性一般以20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由此可见,90分钟的上课时间,多媒体所传输的信息量多,出现的时间短,注意力很难一直连续集中。因此可以运用板书将本节所学内容系统地罗列出来,通过多媒体将内容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后前后贯通,记忆就快,而且不会出现多媒体的知识零零散散。

另外,根据记忆过程分析,记忆需要识记(瞬时记忆)、保持(短时记忆)和回忆(长时记忆)的过程来完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研究表明[3]:保持对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对识记的保持有效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一般保持率在80%~40%,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日趋减少。应用多媒体教学,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页面刷新频率太快,还没有完成识记,屏幕就已经闪过,因此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中播放的速度。

3.2.3不要过多的、没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目前很多教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很容易理解的,可以使用传统教学结合一些启发式提问等完成教学,而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既浪费制作多媒体应用的时间,又使多媒体设备耗损量增大。

参考文献:

[1]郭玲,江斌.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3:188.

[2]狄柯坪,李保东,田凯锋.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82.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5

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减各种药物,然后组成的方子,也就是我们传统中医所开的各味药材的组合。父母拿药回家之后,需要先浸后煎。中医汤剂一般疗效最显著,也可根据个体调节,缺点是煎药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花一点时间。建议平时在家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服用中药汤剂。

中成药是厂家已经做好的成药,有一个特定的方子,里面的药是固定的,对一类特定的疾病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中成药可以有颗粒冲服的,有胶囊吞服的,还有口服液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用合适的剂型:年龄小的,学龄期前的,一般可以用颗粒剂、口服液,若药味苦,孩子可能不愿意服用,也可采用多次少量服用的方法;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用胶囊,避免了味苦之弊。中成药的好处是服用简单方便,减去了煎药的辛苦,缺点是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

免煎颗粒剂是将单味中药煎煮浓缩后的颗粒剂型,无需煎煮。医生根据孩子的体质及病情,开具处方,一般有十几味药物,每味药物都是单独包装,将所有药物混匀,用适量、较热的水冲开,分多次服用即可。颗粒剂的浓度较高,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多年轻家长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处方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同时节省了煎药的时间。目前,这类药物都是自费的,不纳入医保的范围,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开具。若外出旅游,工作繁忙,不妨用颗粒剂,简单又有效。

优点缺点适合

中药汤剂药物可以根据孩子情况可灵活变化。需要煎煮,不是很方便。病情简单或复杂;由中医医生开具;在有时间煎煮的情况下。

中成药服用简单方便,少了煎药的辛苦。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病情简单的患者;中医及西医医生都可以开具

免煎颗粒剂处方是为孩子度身定做的;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节省了煎药的时间;颗粒剂的浓度较高。需自费。病情简单或复杂;由中医医生开具;外出旅游,没有时间煎煮的情况下。

孩子喝中药时要忌口吗?

首先,“服用中药的时候,不能吃绿豆、萝卜”这一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病情。若是热性的疾病,是可以吃绿豆的,绿豆是清热的,可以和中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吃补益类药物特别是人参时,不宜进食萝卜。喝完中药后不要紧接着喝牛奶,以免中药成分和蛋白质发生反应。

其次,对于疾病有影响的食物也应该避免。如咳嗽痰多时,不要吃巧克力、糖果等甜食,过敏性咳嗽不要吃鱼腥发物、刺激性的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若有太多的饮食禁忌,会导致营养失衡,影响成长。经常会碰到家长在孩子发热时不给孩子吃鸡蛋,在急性感染时不给孩子吃肉类,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希望家长除了医生特别关照的一些影响疾病的食品,不要克制孩子吃牛奶鸡蛋和荤菜。荤素搭配,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反而有利。

专家介绍:

薛征,医学博士,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后,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篇6

关键词:云芝糖肽结构理化性质新剂型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0-01

中药云芝又称彩云革盖菌[1],是多孔菌科真菌云芝属的子实体。云芝糖肽是从云芝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糖肽聚合物,是良好的生物效应调节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对其研究逐渐增多。

1结构分析及理化性质

1.1云芝糖肽的结构分析。

1.1.1云芝糖肽的组成。云芝糖肽为糖和蛋白含量较为恒定的蛋白结合多糖,较早的研究认为云芝糖肽是由15%蛋白质组成的蛋白多糖体[2]。但有实验研究表明,纯化的云芝糖肽含蛋白质为22%(1.8g/8.2g)或更高,可能是因为纯化程度不同而引起测定结果不同。经对云芝糖肽的基本结构测定,认为其中含有a-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和木糖几种单糖,葡萄糖的含量占50%以上[3]。

1.1.2云芝糖肽中糖苷键的类型。经HNMR、气相色谱、氢谱有关糖苷键的分析结果推知云芝糖肽的糖苷键构型既有a-型也有p-型,并且有1-4和1-6糖苷键,无1-3糖苷键,但无法确定是否存在1-2糖苷键[4]。

1.1.3云芝糖肽中单糖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糖肽结构中蛋白质与糖基之间用N或其他方式连接,通过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的侧链与糖形成肽键;最常见的是N-糖蛋白,以天冬酰胺的侧链酰胺基与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一个β-N-糖苷键相连接(a构型较少)。

1.2云芝糖肽的性质。云芝糖肽为褐色至黑褐色的粉末,有特臭。温和条件下的稀碱水解,可把糖肽链上以O-糖肽键连接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从相连的单糖或者糖链上水解下来,在硼氢化钠存在下,分别转变为丙氨酸和a-氨基丁酸[4]。

糖肽中的糖苷键相当于缩醛结构,因此具有缩醛的化学敏感性,遇到酸会被切断或端基异构化,糖苷键对碱也敏感,中等强度的碱就可以通过糖的β-消除反应而使糖肽分解。强亲核试剂也会切断糖苷键或使其异构化[5]。

2剂型种类及其优缺点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云芝糖肽剂型有两种,分别是胶囊剂和颗粒剂,这两种剂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2.1胶囊剂[6]。

2.1.1胶囊剂的优点。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隔绝药物与光线、空气和湿气的接触,提高药物稳定性。胶囊剂的制备一般不加赋形剂,也不加压力,在胃肠中分散快、吸收好。还可根据给药部位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制成相应的胶囊剂,进行定位释药和延缓药物释放。

2.1.2胶囊剂的缺点:遇水易使胶囊溶化,不利于胶囊剂的保存;易溶性如氯化物等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胃中溶化时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风化性药物,可使胶囊壁软化;吸湿性药物,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

2.2颗粒剂[7]。

2.2.1颗粒剂的优点:使用方便,吸收快、显效迅速;药效成分稳定,全成分提取,有利于中药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剂量准确、便于查对、储存;体积比中药饮片小,便于运输、携带。

2.2.2颗粒剂的缺点: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无法随证加减,与包衣剂相比适口性稍差。

3新型剂型发展

结合胶囊剂和颗粒剂优缺点,云芝糖肽所开发的剂型在靶向性、可控性等方面有不足,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云芝糖肽的药效,需要设计新剂型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人们对药物质量、药物效应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药物研发工作的大力开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另外纳米载药颗粒是近年来研究的新型载药制剂,主要由脂类或多聚体分子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粒径在1~1000nm的固态胶体颗粒[8],药物可以溶解、包覆于其中或吸附在实体上。纳米囊是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形成的药库型球形的纳米粒[9],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薄层聚合物膜包裹的,油性或水性核心所组成的一类亚显微胶状药物载体系统(10~1000nm)[10],具有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防止药物在胃内破坏或对胃的刺激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使某些液体药物固体化有利于制剂的工业生产、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的研发领域[11]。

4结论

本文主要总结了云芝糖肽的理化性质以及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剂型及其优缺点,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一些疗效好、安全性高、靶向性强的剂型,纳米囊制剂具有这方面的优越性,本人希望能将云芝糖肽与纳米囊制剂相结合,以使云芝糖肽的药效得到更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应建浙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16―117

[2]YangQYet.PSKinlemationalsymposisiumlCJ.KongHong,939,FudanUniversilyPres,1993:56

[3]张惟杰.糖复合物生物研究技术[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38.43

[4]邹巧根等.云芝糖肽的结构组成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4):371-373

[5]曾麒燕等.红桂木凝集素糖蛋白的特征及其糖肽腱性质的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3):293-295

[6]邹龙贵.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及工艺特点[J].医药工程设计杂志.2004,25(6):

[7]黄建平.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对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4,l5(1)

[8]郭志雷,车晓明.中枢神经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3):318-323

[9]刘扬等.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4):58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