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应急预案(6篇)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1
小学防汛工作方案【一】为做好汛期安全工作,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梁家寨联校的防汛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防汛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消除隐患,夯实基础,着力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遇到特大洪水,领导指挥灵,抢险队伍跟的上,防汛物料准备齐全,把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解决师生防汛安全工作中的麻痹思想,做到基础扎实,制度落实、监管到位,确保汛期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具体目标:
(一)确保汛期学校不出现任何事故。
(二)确保学校汛期安全隐患按期整改。
(三)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师生的防汛安全管理工作。
三、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工作重点
我校将以防雷电、防倒塌、防汛、防暑降温四防安全工作为重点,抓好安全隐患整改。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重点部位的防范。
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范的原则,针对汛期气温高、雷雨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实际,认真制定以防雷、防汛、防潮、防高温、防倒塌、防溺水和防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工作防范措施,周密部署,认真落实。重点抓好校舍安全,同时,加强安全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汛期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成立抢险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演练工作落实。
(二)加强安全教育。
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各类媒体和载体,大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和日常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重点做好以防雷电、防汛、防暑降温、防倒塌、防溺水和防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加强隐患整改。
一是加大对现有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对安全工作检查中尚未整改完毕的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抓紧时间进行整改。二是要继续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学校将确定重大安全隐患,分期进行整治。三是学校将根据汛期安全工作的特点,确定重点监控部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控,确保不发生问题。
(四)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
我校一定要按照防汛职责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强化防汛工作一把手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五)加强组织领导。
汛期安全工作,是目前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将严格按照《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依法防汛,建立完善防汛抗洪体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将强化措施,做到到安全渡过汛期。
小学防汛工作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中心学校防汛工作方案为指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消除隐患,夯实基础,着力增强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遇到特大洪水,领导指挥灵,抢险队伍跟的上,防汛物料准备齐全,把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确保汛期全校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
(二)确保汛期学校达到零事故目标。
(三)学校汛期安全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汛期安全隐患按期整改率达到100%。
(四)学校防汛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三、具体工作安排
按照县教育局以及中心学校的有关要求,20xx年汛期以防雷电、防倒塌、防汛、防暑降温四防安全工作和防风暴潮为重点,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基础,抓好学校安全隐患整改。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重点部位的事故防范。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范的原则,针对汛期气温高、雷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实际,认真制定以防雷、防汛、防潮、防高温、防倒塌、防风暴潮、防溺水和防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安全工作防范措施,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确保汛期安全工作形势稳定。重点抓好校舍安全,尤其是危旧病险校舍(包括个别杨木和水泥檩条校舍、厕所、校园围墙、车棚以及正在建设和维修中的校舍等)。学校要加强安全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汛期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成立抢险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演练工作落实。
(二)加强安全工作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安全教育专刊、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各类媒体和载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日常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重点做好以防雷电、防汛、防潮、防暑降温、防倒塌、防风暴潮、防溺水和防交通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加强隐患监控整改。一是加大对现有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对春季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和其他安全专项检查中尚未整改完毕的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要严格落实。二是要继续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定本学校的重大安全隐患,分级实施挂牌整治。三是加强重大隐患和重点部位的动态监控。建立完善各级安全隐患管理台帐,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同时,各学校要根据汛期安全工作的特点和本校实际,确定重点监控部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控,确保不发生问题。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汛期安全工作,是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以王同校长任指挥(组长),杨建营、张海波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成员的防汛指挥部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调度、协调和督查学校汛期安全工作情况。要认真抓好落实。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切实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强化防汛责任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高温,做到早筹划、早安排,突出应急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二、提前进入预防,确保物资保障
1、为预防夏季突发事件的发生,自进入夏季以来,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职责范围。在高温汛期来临之前,把应急管理工作做到了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并确保应急小组成员通讯工具的24小时畅通。
2、煤场新建回收水池一个,修建煤场排水渠道,确保强降雨天气的雨水收集。
3、煤场在去年年底完成了大棚修建,从根本上杜绝了料堆坍塌和物料流失。
4、公司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并组织了一次综合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小组之间的应急协作能力;备煤车间组织了“料场防汛应急演练”,各部门分别组织了“高温天气人员急救培训”。
三、开展专项隐患排查
首先,公司始终针对夏季作业人员易疲劳、易中暑、易发生事故的特点,结合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汛专项隐患排查》和《夏季防中暑隐患专项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截至当日,两项专项排查共计排查3次,查处安全风险13项,整改率100%。
其次,安全部门联系第三方单位重点对高层建筑、储槽、管道等防雷设施进行了检测校验,并根据第三方建议更换和增加了6处防雷接地设施。与此同时,各部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渠道清理,重点做好防中暑、防触电、防雷击、防坠落、防食物中毒、防火灾工作,确保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安全生产。
四、督促落实后勤保障措施
1、做好度汛及高温物资应急储备。为各部门配置医用急救箱、藿香正气水、胶鞋、雨衣等应急物资,对应急储备点的防汛物资重新清点并建立台账,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督促各单位开展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现场作业人员的饮水、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防中毒等工作。由公司工会牵头,组织夏季送清凉活动,并在每天中午为员工送上西瓜、鸡汤等食用品,确保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对35KV配电站、炼焦换向室、动力软水站、炼焦除尘站、化产车间循环水电房、备煤车间皮带通廊等漏水部位完成了防水处理。
五、合理安排作息,避开风险时段
在高温天气时,要求所有高空作业、室外作业人员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督促外委施工单位调整作息时间,将工作时间更改为早上6:00——10:00,下午4:00——8:00,延长人员中午休息时间,从而避免人员作业风险。
其次,根据市气象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及时移除低洼处设备设施并停止室外作业;生产部门建立了防汛应急工作群,及时通报汛期安全风险并组织整改,做到了预防在前,从容应急。
五、应急工作存在的不足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3
近日连续高温天气给项目在建工程带来新“烤”验,项目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改善施工环境,给奋战在高温烈日下的一线员工送去防暑降温药品、绿豆汤、老冰棍等物资。为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项目部将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安全防范措施,及时高温天气信息到各作业班组。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检查,对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环境作业的人员调整作业岗位;二是合理制定、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三是做好防止高温中暑应急准备工作。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高温防护和中暑急救宣传教育,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强高温天气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原材料的存放管理,严禁各种原材料外露暴晒,确保夏季高温季节施工安全、质量可控。
通过开展“为一线工友送清凉”活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了实处,向不畏酷暑、一如既往坚守工作岗位的一线员工致敬,极大鼓舞了一线员工的工作士气。截至目前,本项目所有在建工程都在安全、快速推进。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4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署重大气象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命令,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的“气象灾害预警标准”,这已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也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启动最高级别高温应急响应,要启动二级高温预警,就意味着过去48个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出现最高气温达37℃,且有成片40℃及以上高温天气。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进入中伏节气,从南到北,各地都在经受着像蒸笼般的高温考验,最让人痛心的是,截止昨天傍晚,上海已经发生三起因热射病导致死亡的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戴自祝说,热射病简单说,就是人的身体内集聚了过多的热量导致的严重后果。
戴自祝:热射病主要是体温调节的功能发生障碍。高温条件下,温度高的同时湿度也高,还有热辐射很强。就是说太阳辐射强,人从环境当中获得的热量和散发出去的热量高了。身体中的热量不断地积聚起来了,积聚起来就产生这种毛病。
戴自祝说,热射病其实就是重症中暑,一旦发病,就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
戴自祝:它的症状主要是无力、头晕、头疼、心跳加快、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皮肤干燥并且可能发红、体温显著升高,要达到41度以上,最高到43度、脉搏和呼吸比较弱,但是又快,严重的时候可能突然昏倒、意识丧失甚至乃至深度昏迷。
据了解,热射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会高达40%至50%。戴自祝研究员特别提醒大家,古人将小暑和立秋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三伏,就是提醒人们这段日子宜伏不宜动,如果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完全可以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戴自祝:对于人来说,最适宜的温度是35度左右,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50%左右。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有限,最好温差不能超过7度。尽量的少在太阳底下暴晒,尽量少出门,减轻活动,多喝水、多休息。
专家尤其提醒,热射病可不仅仅是在太阳底下暴晒出来,在闷热的房间里也有可能患上热射病。所以即使是在室内,也一定要注意通风和降温。
高温天气,气温一路走高,对于一般的市民,可以在阴凉处避暑,可以在空调房中歇息,然而像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等许许多多的职业,他们却依然必须穿戴整齐、姿势标准,默默在烈日下坚守,汗水浸透了衣服,胳膊也晒成了黑白配,更要应对高温工作所带来的种种健康风险。
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发放“高温津贴”。其中,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紧急通知,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省市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长标准不同,多数企业都能按时发放。不过,部分私企、小饭店、建筑工地、快递业的部分员工却被忽略了。在北京的某建筑工地,记者听到的回答是“没有发过”。
工友1:高温津贴?这个不知道,我们没有发过。
工友2:没有,没有听过,我们是干一天挣一天的钱。
工友3:钢管都把腿烫秃噜皮了。
对此,工地负责人辩称,他们以物品来抵“高温津贴”,比如发绿豆汤来解暑。
工头:我们肯定没有给工人发放高温津贴,给了他这个钱不一定真花在他自己身上,也许效果更差。倒不如集中起来,采取统一降温,集中起来熬点绿豆汤。
记者来到青岛宁夏路,发现部分环卫工人也没有收到“高温津贴”,取而代之的是“矿泉水”和“茶叶”。
环卫工人1:一人五箱水,高温补贴是没有,我考虑,给我们这些水就是给的高温补贴了呢。
环卫工人2:没发,往年是发了汽水啊。
环卫工人3:没发钱,高温费是发的茶叶吧。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5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救治经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中暑患者并发DIC与高温暴露时间、体温、休克关系密切,与性别、年龄无关,且发生DIC的重症中暑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明显升高。经降温、抗休克、脏器支持等综合治疗,有5例患者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1.2%,其中合并DIC的患者病死率为18.2%。结论重症中暑患者合并DIC病死率高,采取集束化救治技术,控制性降温、积极抗休克和脏器保护,可有效提高抢救重症中暑患者的成功率,在DIC抗凝治疗同时需注意保护肝肾功能。
【关键词】重症中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集束化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263-03中图分类号:R594.1+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04
ClinicalanalysisofsevereheatstrokewithDIC
ZHOUJie,LIUWenming,JIANGJianhong,YANGQiaoyun
(ICUDepartmentofNo.2People'sHospitalofChangzhou,Changzhou213003,Jiangsu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cidence,influencefactors,complicationsandtreatmentofsevereheatstrokewith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
MethodsAreview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andtreatmentsof57severeheatstrokepatientsinourhospitalwasmade.
ResultsTheunivariateanalysisindicatedthatsevereheatstrokewithDICwascloselyrelatedwiththetimeofhightemperatureexposure,bodytemperatureandshock,notwithsexandage,andtherealsoappearedabnormalliverfunctionandanapparentriseintheincidenceofstriatedmuscledissolution.Bycomprehensivetreatmentssuchascooling,anti-shockandviscerasupport,only5patientsfailedtosurvive,andthecureratewas91.2%.ThedeathrateofthepatientswithDICwas18.2%.
ConclusionItsuggestsahighdeathrateinsevereheatstrokewithDIC.Bundletreatment,temperaturecontrol,activeanti-shockandvisceraprotectioncanenhancethesuccessofthetreatmentofsevereheatstroke.Theprotectionofliverandkidneyfunctionshouldn'tbeneglectedduringtheDICanticoagulanttreatment.
【Keywords】severeheatstroke;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bundletreatment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由于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皮功能异常等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依据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发病机制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而重症中暑并发症多,病死率明显升高。中暑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DIC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7例重症中暑患者(其中有22例并发DIC)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中暑患者DIC的临床特点和集束化治疗。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收集急诊病区2005年7月~2010年8月重症中暑病例共5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42±25)岁,重症中暑及DIC的诊断标准依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I1508-89)[1,2]和王今达等[3]文献。选择40.5℃为分界点,病程中患者最高体温<40.5℃46例,≥40.5℃11例,症状依严重程度有头痛、头昏、晕厥、昏迷、抽搐,部分患者伴有出血。以CPK≥5倍作为重症中暑合并横纹肌溶解判断标准[4]。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常规(PT、APTT、TT、FIB)、D-二聚体等资料,其中22例患者合并DIC,出现进行性血小板下降、PT时间延长、FIB下降等,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皮肤瘀点瘀斑,5例患者尿隐血试验阳性。
2.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的集束化治疗方案,予降温(物理+药物+静脉输注4℃低温生理盐水)、解痉、促醒、抗休克、防治脑水肿、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及防治DIC和MODS等。其中12例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物理降温包括乙醇擦浴、冰水擦浴、冰帽或冰毯、低温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39℃以上肌肉注射氯丙嗪,严重者予以人工冬眠(氯丙嗪及异丙嗪各50mg静脉滴注);四肢抽搐者予以安定、鲁米那肌肉注射或硫酸镁静脉滴注;抗休克及防治脑水肿补充平衡盐或林格氏液,纠正电解质紊乱;16例甘露醇静脉滴注,8例激素治疗以减轻脑水肿,昏迷者予以胞二磷胆碱、醒脑静、纳络酮等脑保护和促醒治疗;22例DIC者血小板均进行性下降,予以输血浆、血小板悬液或冷沉淀,15例予肝素抗凝处理。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影响重症中暑患者DIC发生的因素重症中暑患者发生DIC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体温及休克相关,在超高热(T≥40.5℃)的重症中暑患者中DIC发生率为72.4%,而T<40.5℃的患者中其发生率为3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病程中出现休克的中暑患者,DIC发生率高达68.4%,远高于非休克患者的23.7%(P<0.05)。见表1。
2.重症中暑患者发生DIC时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合并DIC的重症中暑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以正常肝功能ALT≤45U/L区分)、横纹肌溶解发生率明显升高。重症中暑患者在发生DIC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63.6%,而未发生DIC的患者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仅为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DIC的患者中,横纹肌溶解发生率高达86.4%,远高于对照组的51.4%(P<0.01)。见表2及表3。
3.重症中暑DIC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本组22例出现DIC,发生率为38.6%(22/57),经降温(物理+药物)、解痉、醒脑、抗休克、防治脑水肿、保肝、减少肾损害、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及防治DIC和MODS等综合治疗后,有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18.2%,而非DIC组病死率仅为2.9%,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1.2%。见表4。
讨论
DIC在重症中暑中发病率高,其机制可能是高热致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启动凝血过程,继而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继发出血、休克。在DIC的发病诱因方面,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重症中暑患者发生DIC时常常同时合并有肝功能异常,但肝功能异常和DIC的因果联系并不清楚,近年来关于中暑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临床资料也表明,肝损害、DIC和横纹肌溶解症序贯发生,均属于中暑导致的多脏器损伤的一部分。
DIC的四大临床表现是:栓塞、溶血、出血、休克,临床表现为低血压、酸中毒、蛋白尿、低氧等。出血轻者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大脑等内脏黏膜出血。DIC的治疗中,抗凝治疗仍是主要方法之一,DIC早期以凝血为主,无论DIC前期还是初发高凝期,均应及早给予肝素治疗,现已公认这是最佳抢救时机,在DIC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高凝期应用大剂量肝素,本组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给予肝素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主张用低分子肝素,因其分子量仅为肝素1/3,半衰期长,安全性好,一般早期予低分子肝素5000U,连用7天,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应使APTT达到正常对照的1.5~2.5倍为宜。而高凝期肝素用量因个体差异较大,暂无推荐用量。需要注意的是,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抑制X因子激活而发挥抗凝作用,通常的凝血检查无法监测。现在有学者认为肝素在改善预后方面并不明显,提出使用重组人活化内皮蛋白C[6],具体使用效果还需大量临床使用后证实。另外治疗上早期可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中晚期应予以输血浆、血小板悬液或冷沉淀。
当然在应用抗凝药、保肝、改善肾功能等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快速降低体温,通常要求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5℃以下,可采用物理与药物降温、体外与体内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方法,如急诊输注低温生理盐水可迅速达到降温目标。重症中暑患者多存在重度脱水,常表现心率>150次/min,血细胞压积>45%,血红蛋白>150g/L,无尿,血容量明显减少,在排除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应予早期快速扩溶,可以1000~1500ml/h的速度输入体内,最好在前4h内输入丢失量的1/3~1/5,约3000~5000ml,在第一个24h补足丢失的体液。重症中暑的失水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重症中暑病死率较高,即使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亦高达10%~50%[7],有文献证明,当重症中暑患者体温大于40.5℃时,患者病死率有明显增加[8]。而主要原因是重症中暑并发症多而严重,特别是合并DIC和休克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我们的研究由于例数少没有在统计学上显示病死率的差异性,但进一步扩大观察样本数很有必要。近些年诸如呼吸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及各种其他脏器支持理念和技术进步显示了治疗MODS的优势。我们发现重症中暑患者合并DIC发病急,多在数小时内发生,出血症状明显而广泛,所以在中暑的诊治当中,应高度重视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我们的研究发现,重症中暑患者是否发生DIC,与患者病程中出现的最高温度、出现休克的患者有关,提示患者早期出现以上情况应高度重视DIC,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防止出现DIC或阻止其进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且发生DIC时并发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促使我们在重症中暑患者发生DIC时注意对肝功能、CPK的监测,预防性采取一定的保肝、改善肾功能治疗,包括血液净化治疗减轻横纹肌溶解造成的肾损害及减轻或阻断内源性凝血激活路径,显著改善重症中暑患者的预后。所有并发症的治疗前提必须是早期充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联合应用,否则不可能奏效。
参考文献
[1]陈怀宇,杨哲,侯之启.超负荷运动导致重症中暑的临床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16):367.
[2]茅志成,邬堂春.现代中暑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61-163.
[3]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经庐山'95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1995,7(6):346-347.
[4]苏磊.盂繁鲑.横纹肌溶解的病理生理及诊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231-1232.
[5]GlazerJL.Managementofheatstrokeandheatexhaustion[J].AmFaroPhysician,2005,7l(11):2133-2140.
[6]王兆钺.血栓与止血研究的进展与趋势――第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简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3):190-191
[7]SimonHB.Hypertherma[J].TheNewEngJLokMechicine,1993,329(7):483-487.
[8]季蕴辛,马钧,张翔宇.影响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因素及其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283-284.
防暑降温应急预案篇6
(1)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此外,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一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湖北电建二公司西塞山二期项目部。
3、具体规定:
3.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3.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3.6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3.7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8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二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各单位要安排好高温酷暑期间安全生产值班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等各项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三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在夏季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暑期来临,通过本预案的编制来指导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项目副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我项目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由组长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荆国栋担任组长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3、项目部内部设置医疗室、配置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职医疗救护人员。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对广大员工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高温期作业,落实防范措施。
3、暑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高温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4、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好员工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对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间作业。适当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5、落实每一位员工的防暑降温物品,尽量以实物形式供给职工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药品,把好进货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6、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暑期易发疾病的监控。
7、暑期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报警及急救电话制表张贴于宣传栏中,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项目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陈爱民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八、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14: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依据XX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10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某某住宅楼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
上午:7:00~11:00(四个小时)
下午:15:00~19:00(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项目部成立夏季施工防暑降温专项机构”具体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
6、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7、项目部内部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加强项目内部的医疗救护宣传、保障人员的生命、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九、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十、应急培训及演练
1、培训
①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能够熟练运用。
②学习本预案,使广大员工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项目部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①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②检测应急设备
③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④测试应急人中的协调能力
⑤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⑥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项目部于2009年6月20日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①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②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③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领导的指挥,做到以假论真”,有效地实施抢救措施。
3)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近日来,由于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部分地区气温连创历史最高记录,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其实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推荐了防病三大处方:
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平时多喝凉开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喝清凉的饮料,绿茶、、金银花露等,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也给人带来很多情绪的困扰,引起情绪中暑”:
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故《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生活防暑秘方
1、防暑六宝”:盐开水、茶水、陈醋、绿豆汤、苦瓜、人丹。
2、夏季安心睡眠的4大禁忌: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忌胸腹
忌凉水抹席
忌室内浇水降温
3.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最佳调味品——食醋(2)最佳蔬菜——苦味菜
(3)最佳汤肴——番茄汤(4)最佳肉食——鸭肉
(5)最佳饮料——热茶(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7)最佳运动——游泳(8)最佳服色——红色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