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音乐”作文(2篇)
别样的“音乐”作文篇1
哈哈,开心的笑声从教室里传了出来。要问这笑声因何而来?原来呀,我们班正在进行”打喷嚏“大赛呢。不信,你瞧。
第一个上场的是紫薇同学,只见她胸有成竹地走到教室前,静静地站了几秒钟。突然,使劲吸了几口气,把头往后一甩,又以光的速度使劲往下一低,嘴巴一张,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紫薇同学的辫子被狠狠的掀了起来,打在了脑袋上。全班沉默了足足一秒钟,然后,紫薇同学在全班的哈哈大笑中“光荣”回座了。笑声尚未平息,轮到彦儒同学上场了。他不像紫薇同学那样爽快,而是战战兢兢地迈着步子走到讲台前。此时,教室里毫无征兆地安静下来。他似乎忍受不了这巨大的沉寂,一心只想着快点结束。就见他缓慢地捂住自己的鼻子,头微微扬了扬,又往下一点,鼻子里发出了一声短促的“笛音”。没等我们反映过来,他就急急忙忙地跑回座位上去了。小涵同学很是痛快,几步走到讲台前,先是向大家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接着,深吸了几口气。
我以为她一定会打出一个大大的“晴天霹雳”呢!不想,她在最关键的时候竟将一个快要“夺门而出”的喷嚏生生咽了下去,教室的屋顶差点被笑声给掀开了。一堂课下来,班级里的喷嚏声此起彼伏,堪称是”喷嚏合唱团“了,那”音乐”绝对好听。要是你也想欣赏一下这别样的”音乐“,就去找我们可亲、可爱的刘老师预订座位吧!
别样的“音乐”作文篇2
今天,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去宁波大剧院聆听国际著名钢琴大师彼得·纳吉的钢琴音乐会。
大剧院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曾听老师说,彼得·纳吉是匈牙利最受瞩目的'钢琴家之一,是李斯特第四代嫡传弟子。他在八岁时就被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天才班破格录取,后来进入了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在各种比赛中连连获奖。
帷幕缓缓拉开,全场鸦雀无声,上来一位穿着黑色礼服,黑头发、大眼睛,大约50多岁的男士,我猜想,他就是彼得·纳吉。他弹的第一首曲子是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Op.23》。只见他修长的手指交错地在黑白键上跳舞,琴声如春风绿过田野,又似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尖倾泻而下。乐曲时而轻柔舒缓,仿佛一位老人在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时而快速有力,似乎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
当李斯特的《巴赫主题变奏曲》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来,充盈着剧场的每一处空间。虽然我并不能全听懂,但是还是被曲子那好听的旋律陶醉。琴声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激越如飞瀑,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载着心灵驶回音乐深处。
海顿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钢琴,确实有这种魅力。它既可营造轻愉欢快的氛围,又可诉说深沉浩瀚的思绪;它既能表现出排山倒海的宏大气势,又能描绘出曲径通幽的安静祥和……夜色已深,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剧院,耳边却依然乐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