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作文(7篇)
高中的作文篇1
夜幕悄悄地降临了,夜的乐章轻轻地奏响了。夜风吹动了窗前的风铃,风铃丁零地和着这美妙的乐章,轻轻的,像几瓣花飘落在平静的湖面上。
夜,你疲倦了吗?你要睡着了吗?噢,你还醒着呢,我看到了你深情的目光。
远处的山上亮起了点点昏黄的光,幽幽的,那是你的眼睛吗?你的眼睛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就像那天上的星星。
夜,你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真的,安静而美好。我仿佛也融入了这宁静的夜,与夜一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窗前的风铃摇曳出丁零丁零的声响。哦,她一定是沉醉在这夜色里,不自觉地哼起了一首在白天从不唱起的歌。
远处的灯渐渐模糊了,像晶莹的泪花在闪烁。夜,难道你湿了眼帘?那么,让我为你拭去它们吧。
白天是大家所共有的,而夜只属于你自己。我喜欢在清幽的夜晚,在橘黄的灯光下,捧起一部小说或一本古诗词,独享夜的静寂与书籍带给我的乐与悲。在这样的境界中,我忘记了白天的喧闹或纷扰,忘记了人世的烦杂与无奈……
夜色真的很美!星光的闪烁,凉风的吹拂,风铃的轻响……
夜,像一位朋友,倾听你心中的苦闷;像一位长者,抚慰你昔日的伤痕。如果你哭了,她会为你拭干泪水;如果你笑了,她会像你一样开心;如果你累了,她会替你揉揉疲惫的眼睛,哄你入睡……
许多人爱着这夜,不眠不休地与她做伴到天明。可是,夜色的美也只是温馨梦境的背景,而真正的主角,却是明日的现实。
亲爱的朋友,祝你一夜好梦,今夜心中所想的,来日成真!
高中的作文篇2
独,是一种无奈,是一种倔强,一种坚持,更是一种境界。
我们愿意与人相处融洽、相谈甚欢,但有时也需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因为独处能让我们心生静,静生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大夫独赴汨罗江,为什么要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忠诚,成全自己的傲气,宁死也不愿亲眼看着君主被小人蒙蔽,国家逐渐衰落。他的独放,使其千古流芳,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于独有着自己的排遣方式,他于独中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于独中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于独中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独歌自己的灵魂!太白星升起,独揽了盛唐的整个星空。诗仙将独绽放成了一种倔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的美是沁人心脾的,没有更多色彩的点染,只有艳丽无比的红色或是素净清冷的白色。红就红得奔放,白就白得高冷。梅虽不似牡丹的富贵,水仙的玲珑,夜来香的馥郁。但以傲雪凌霜,睥睨严寒的姿态绽放一种坚持,更令我倾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被麻木的国人劣根性所触痛,弃医从文,回国后在文坛上独放光彩,用笔唤醒沉睡的同胞。在混乱的军阀统治时期,独自面对利诱、恐吓、威胁和冰冷的武器,始终不为军阀服务,使自己的的灵魂独放出一种境界。
独放固然精彩,但我所欣赏的独不是一意孤行,不是刚愎自用更不是独夫独裁。在团队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积极地融入集体,集众采为一家。
闭上眼,静下心,你感受到独放的魅力了吗?
高中的作文篇3
星期四中午,爸爸开着汽车载我回家。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窗外忽然伸进一只满是刺青的手,虎口部分有一块红色的肿块,肿块中央有一个针眼大的小孔,鲜血从小孔处不断地渗出。接着,便听见一个中年男子粗鲁的声音:“你会开车吗?把人的手刮伤了咋办?”爸爸一听赶忙道歉:“对不起呀,师傅!”话音刚落,一个满脸气愤、身穿红衣的男子拉开车门,重重地坐在了后座上,还没等爸爸发话,便理直气壮地嚷了起来:“去教工新村。”爸爸只得发动引擎,朝教工新村进发。
到了目的地,车子停在路边。那叔叔挥了挥手,示意爸爸下车。他昂首挺胸走在前面,爸爸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那名叔叔受伤的手。我也跟着下了车。他们在一个公交站牌旁停下了脚步,爸爸对那名叔叔说:“我刚才看过你的手了,根本不是撞伤。”那名叔叔蛮不讲理地说:“怎么不是?赔我医疗费!”说完,他双手叉腰,气势汹汹,一副“乐意奉陪”的模样。爸爸镇定自如,不慌不忙,掏出手机,装出一副要打电话的样子:“那就让警察来处理吧!”那叔叔一听“警察”两个字,脸色大变,判若两人,连忙朝爸爸摆了摆手:“没关系,这种小事,我能处理,就不要惊扰警察同志了吧!”说完,立刻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遇到‘碰瓷’了。对这种人,我们不能迁就!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要我们学会依法处理,就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爸爸的话给我很多启发……
高中的作文篇4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批改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背景,作文,批改
面对高考作文的形式花样多,分值大,我们语文教师有什么措施呢?有什么好方法呢?众多语文老师都说最有效的办法是两字——“多练”。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平常两周一次作文就是两堆小山,这样的批改工作量已经够老师苦恼的了。另外,如果始终以这样一种单调的模式让学生写作,学生也不乐意。最终,这样的“多练”只能老师疲倦,学生厌倦,其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传统的师生作文教学模式关系是这样:教师命题题作文及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做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教师做两头,学生做中间。我认为这三点都可让师生共同完成。采用此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可让教师要从“多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学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明确主题,生成习作。
把每学期作文训练细化为若干个主题,老师根据确立的主题选择作文题目。例如:我把高中议论文写作专题细分为以下几个训练专题:1.选取立论角度,确立论点专题;2.针对论点,正确使用论据专题;3.议论文说理方法专题;4.议论文语言升格专题;5.议论文的结构专题;6.反驳技法指导专题
每次作文训练均让学生明确训练的主题及期待达到的目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分为两种训练模式:一种课内(一节课)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基础差的,一节课如无法完成,可让其训练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让其完成整篇800字习作。无论是训练片段作文,还是完成整篇作文,他们都必须围绕本次作文训练专题进行习作训练。以“议论文说理方法训练专题”为例:在本次训练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在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要突出训练对议论文论据的说理。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只须做到能根据论点选取论据,并针对所选取的二至三个论据展开说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训练。一种课外完成,事先布置,让同学们在上作文课前完成,带来参与小组的修改活动。
第二个环节:生生互动,批改习作(分值30分)。
(一)学生自评阶段。
1.明确自评要求
(1)是否扣题。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期作文扣题的标志性词语,让学生对照自己习作,寻找习作的扣题标志性词语(特别关注习作前三段及最后一段),并在相关词语下面用“=”标出。
(2)是否存在错别字、病句。
2.学生自评活动。按上面要求对自己完成的习作初次修改。
(二)小组互评阶段。
1.明确互评要求
(1)明确本次活动的批改主题。
老师根据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评分为以下若干主题。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动除字迹要求外,其他要求项目只选择一个批改主题。以下以议论文为例,共有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批改主题:
①字迹要求(工整)
②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新颖)
③结构要求(清晰、完整、严谨)
④语言要求(通顺、流畅、文采、深刻)
(2)明确本次批改主题的具体要求(以下表格以语言要求为例)
批改项目
分值(总分30分)
备注
扣题
自评项目不赋分
通顺
错别字每个扣1分,语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3个错别字,2句病句,该同学通顺项目得分为:10-(3×1+2×2)=3分
字迹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顶15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有7句,得分7×2+1(奖励分)=15分
合计
各项目名称及得分情况均须写出。
示例:某同学得分:通顺3+字迹1+文采6=10分
(3)小组成员互评。
每名同学按组长分配,只改一篇作文,错别字及语病须按规范的修改符号帮其改正,文采的语句须用红笔帮其用水波线标出。在作文最后须写上该同学各项目得分情况并签名。
(4)组长点评及推优(每次安排1至2个小组,其他小组依次进行)
由小组长对各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组内推荐优秀作品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做记录,听完每一篇文章后主动点评,还要对投影仪屏幕上的好句子进行点评(不光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而且要能够说出为什么什么喜欢),最后让每一个同学畅说本节作文课的收获。
第三环节:老师批改,按总分70分标准批改,然后与同学批改成绩相加,最后得出该同学这期作文的成绩。
第四环节:师生共同对本期作文某主题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及佳作欣赏,推荐发表于年段或学校期刊。
二、模式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个完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学生仅仅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忽视学生身心的整体性,这是不恰当的。学生习作的过程,学生既是习作的作者也应是习作的鉴赏参与者。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剥夺了学生的鉴赏参与权,剥夺了学生对每期作文评判的话语权。而把写作知识异化为抽样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只观注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写作体验的批改模式显然割裂了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这种落后的批改模式最后造成学生厌倦习作甚至畏惧习作的,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没有奇怪了。
师生共同批改习作的作文批改模式把写作知识细化为几个训练专题。学生每次习作训练均有明确的要求。每次训练,学生经过自我尝试、同伴切磋交流、教师指导点拨三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完全符合教学规律。学生每次习作的过程既是对自己习作水平认识的过程,也是同伴交流、创造、分享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并不是单纯接受知识,而是渗透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情感体验。
三、模式实践中的反思。
模式试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作文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行中也暴露了以下几个必须反思的问题。
1.学生习作素材的单调问题。究其原因,这可能与中学生单调的校园生活有关,他们"三点一线"的生活,局限了作文的素材,感到没什么可写;另一方面,往往又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同学面前描述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时能绘声绘色,在老师面前为自己的某件荒唐事儿辩护时也头头是道,可写起文章来却不见如此的生动精彩与理直气壮。说和写本是统一的,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别呢?其原因,我想,他们本来就有自我表现一番的强烈欲望,在老师面前辩护时有澄清事实或开脱过错的迫切要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才能。而作文训练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由于不是处于自己的某种需要,只是为作文而作文,语言表达的潜能就处于沉睡状态。所以,我认为,如何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内驱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只有把作文教学中老师的外压力变为学生的内驱力,即变老师“要我作文”为学生“我要作文”,进而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叶圣陶语)能力,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这单靠作文批改模式的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2.如何保持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可否建立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
高中的作文篇5
一个人心灵中美好的事物就是一棵会开花的绿树。我们只有好好守护它,才能期待它绽放美丽的花朵。——赵丽宏
屋外夜雨渐停,大地褪去烟雨朦胧的面纱,一抹阳光静静的拨开云层,倾泻下来。我跟着父亲提着刚接满雨水的木桶去浇花。
穿过灰白色四方的墙,转过弯,视野中跃出一抹绿色,接着,颜色多起来了!普通的花地,在雨水的浸润后,好象天上所有的星星,都落在了这里,发出凉沁沁的明亮的银白色光芒,每一株草,每一朵花仿佛都施了魔法似的。
“这是什么?”我指着一片郁郁葱葱问父亲。“哦,那是美人蕉。”它肥大的叶片经雨水的浸润后,越发显得娇艳了!不等我再问,父亲便向我如数家珍的介绍:“这个长的最高的,是香椿芽,已经种了两年多了。”大可不必“费尽周折”的使劲闻一闻,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伴着雨水的滋味扑面而来。“你看那是玻璃海棠,它的再生性可强啦!”父亲用一种明亮又自豪的语气冲我介绍,眼角的鱼尾纹仿佛也被冲淡了。我看着那一簇簇海棠,纯净的洁白不染俗世的纤尘,细细的花瓣发出眩目的光彩,让人不禁想起“雨后海棠承恩泽,一点绛色赛红梅”的诗情画境。“那海棠旁边的便是吊兰,你仔细看看,那是茂盛的叶丛下面还长着小花呢!”我忙走过去。拨开它如同折鹤的秀叶散发,果然看到了吊兰花儿。花儿很小,很不起眼,只有小拇指家那么大。我甚至不敢使劲的拨弄那小花,怕惊扰了那美丽的娇嫩的精灵。一朵吊兰花大概有四、五片花瓣。雪白的花瓣像用玉石雕刻而成,花瓣中央可以清楚地看见淡黄色的花蕊一根一根竖着,发出淡淡的清香。这种亲自发现美丽的快乐真是别的东西无法比拟的!
猛然瞥见丝瓜的藤条,不禁回想起两年多前我家楼前丝瓜的盛状。站在院里,看到的满眼尽是旺盛的丝瓜绿,铺满地,挂满墙,像名贵的毛毯,厚厚实实。微风拂过,挂在墙壁、攀在木架上的丝瓜也仿若碧绿色的海浪,层层叠叠地运动开来,日光个了丝瓜叶照下来,落下参差斑驳的图画,那一个个诱人的丝瓜便掩藏在中间。但好景不长,前院曾经的藤架被盖成了小木屋,本以为丝瓜的盛景将会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父亲在后院又开辟了一个小园地,洒下种子,洒下希望。
父亲用手抚摸着丝瓜叶,仿佛擦拭着时间的珍宝。
是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应守住心中这一份自得知足,坚持与希望。让我们的园地上长出繁茂的绿叶,美丽的花朵,向着太阳,向着希望,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我相信,总有一天,满眼中依然会盛开葱郁的浓绿。
评语:一片花蔬飘香的小园,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和钟情的父亲,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作者选材新颖别致,细节描写颇具匠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感触,又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使文章优美而多姿。
高中的作文篇6
时代变迁,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新人换旧人。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原来没有的色彩,像是在锦缎上的绣花,像是在天空中的彩虹,像是黑夜里一轮圆月,都是课堂教学美好的点缀。
这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辅导",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这也是针对很多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去学习。
这次课改使得原来相对而言较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置身于集体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使得课堂里面出现更多欢声笑语。老师不再是冷冰冰的形象,而像朋友一样,和我们在课堂里欢笑,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个小组都有每个小组的"拿手宝",也就是组长,带着所有组员在跟别的组竞争的同时,一起进步,一起前行,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人,不再是老师顾及全班,而是每个组的成员之间的帮扶。这样的知识,不再是老师硬生生的塞进我们脑子里,而是我们自己去寻找、吸收汲取。
根据学习金字塔,讲授、阅读、试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的留存率相对较低,而讨论、实践、传授给他人属于主动学习,学习内容的留存率相对较高。所以这次课改,也有利于我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留存,有利于我们记住知识点。小组合作让我们在讨论之中找答案,在实践之中验证答案,在互相传授知识的时候巩固知识点,完善知识库。
在此基础上,课改还有利于我们团结意识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语言水平。小组合作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竭尽所能为小组付出,每一个小组都散发着团结的光芒,发挥着团结的力量;在为了把每一道题目的知识点讲明白的同时,我们的表达能力、语言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
这样的课改给予我们更好的学习机会,在原基础上拓展出更大的学习空间,它的好处不仅在学习上,还有在精神上、心灵上馈赠了我们很多。我对我们学校的课改很有信心,因为我对我们的同学有信心!
高中的作文篇7
一天,我正在用圆号吹莫扎特写的圆号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时,忽然,我发现我已经坐在了一片云上,云开始急速上升,把我吓得魂都快没了。不过又过了一会,云又开始缓慢上升了,直到上升到一大片云上才停下来。我下了这片云,向前走去,突然我听见后面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头戴金冠的国王,原来是他变成云来接我的!他带我来到一个城市里,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我看见所有的房子都是圆号。
国王把我带到了一个最大的圆号前,他念了一句:“圆号圆号快开门!”嘭!啪!咣!,大圆号从中间断了两半,我和国王走了进去,国王告诉我这座城市叫“圆号城”,并且告诉我这是他的宫殿,里面全是圆号做的。的确,里面的电视机的骨架是圆号的外形,沙发也是圆号做的,不过不像真的圆号一样硬,而是既柔软又舒服,盘子也是圆号的喇叭口做的,里面有圆号式样的糖:
有硬糖和软糖,是用来舔的.,国王告诉我这种糖舔完了还可以吹泡泡,我觉得很有意思。参观完毕,国王带我上了二楼,他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大盒子,这个大盒子里有一个彩虹颜色的跟圆号差不多的一个乐器,不过除了圆号原有的四个键之外,还有两个不知道的键,国王告诉我第一个键是为了让你欣赏音乐的,第二个键是如果你生病了,只要按一下这个键再吹一下病就好了。知道了功能后,国王准备把这件神奇的乐器送给我,我高兴极了!国王为我送行之后,我边走边说:“太棒了!”
回去之后我用它帮助了许多人,我成了神医。希望所有的人都有这么一件神奇的乐器!希望所有的人都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