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软件(4篇)
通信软件篇1
是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正在打破旧有的单一、简单的通信产业链条,使通信市场走出封闭的格局。
如何发挥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实力,促进通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通信业的更深层变革,这是微软一直在思考的。
当前,计算与通信的融合正在让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沟通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手机与个人电脑、家电及各类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缝连接、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必将再次刷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体验。
在通信领域,伴随着互联网、3G、NGN、IP通信网及大量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IT技术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武之地。未来,随着通信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通信业将迎来软件和服务的时代。
IP通信变革需要软件与服务
今天,通信业已经走过传统的电话时代,迎来了新的IP时代。在经历高速成长期后,中国的宽带市场必将转向“业务型竞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差异化的业务、丰富的应用才是宽带世界的精髓所在。而基于IP的通信网络中,服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软件的作用正在不断突显。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了VoIP、即时通信和电视会议等多种多媒体服务。过去,通信领域的软件以专有软件为主,是完全为交换硬件服务的,而微软的软件更多是为通信领域的桌面办公服务。但是,电信与网络的融合打破了以往的软件界线,新的多媒体应用需要新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撑。目前,在新的应用网络中,底层供应商和应用提供商的角色正在分离,也正是应用与服务的需求才使微软有机会进入通信领域。
今天,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相互融合,正在打破旧有的单一、简单的通信产业链条,使通信市场走出封闭的格局,软件厂商等多方力量的加入,将更加丰富电信产业链,拓展新的应用,使整个产业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谋求合作,实现共赢。
仅以手机产业链为例,传统的手机产业链非常简单,由手机制造商“一条龙”地完成所有研发和生产工作,只在基础元器件采购及通信软件授权购买方面需要其他厂商的参与。而与此对应的结果则是手机之间相互不兼容,几乎没有二次开发的可能。而在即将到来的3G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需求呼唤着通用手机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出现,在统一的应用平台上,构建强大和丰富的移动功能,实现前所未有的移动体验。这种需求让更多的厂商获得介入手机产业链的机会,也使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基于此,微软已开发出一系列针对通信领域的通用平台,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提供更多的增值数据业务,实现人们的随时随地无碍通信。
联手北电实现统一通信
今年7月,微软公司与北电达成协议,微软和北电网络将联合组建面向企业及电信供应商的硬件及软件开发团队,将北电的网络与微软软件的易用性相结合,加快实现统一通信。联盟后,两家公司将推动传统的商业电话系统向智能平台过渡,通过北电的软件产品及微软的统一通信软件平台提供更多先进的语音功能。我们双方建立这一联盟来自于双方对实现统一通信的共同愿望,将有助于推动通信和计算的融合。而双方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北电与微软在技术、营销和服务上的联盟,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同时可能最终实现企业通信的转型,减少成本和复杂性,提高客户的工作效率。
在我们双方的合作基础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统一通信理念的共同愿景。统一通信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打破当前通信手段中以设备和网络为中心的限制,使人们只要通过最常使用的通信工具和应用,就可以便捷高效地与同事、客户及合作伙伴沟通。统一通信将在目前全天候、始终在线的移动工作环境下,再次大幅提高个人、团队和企业的工作效率。我们这种基于软件的应用,将电子邮件、语音邮件、VoIP、即时通信及视频融为一体,而用户处于通信的中心,同时将包括微软办公系统和第三方软件应用在内的各种通信功能直观地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就是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
未来是智能化的时代,微软还为统一通信注入了智能。微软的集成通信解决方案中不但置入了“在线感知”技术,集成了多种沟通方式,实现了多种模式之间的无缝转换,还内置了智能软件以帮助用户轻松定制符合个人习惯的个性化集成通信。正如比尔・盖茨所言:“虽然目前我们能够通过众多技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是,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使之变得更加智能并能更加高效地为我们服务。借助软件的力量,我们可以让现有的沟通方式变得更为简捷――而微软研发的这些解决方案恰恰将给用户带来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在线感知,一种更为一体化的体验,以及一个更为安全、值得信任的沟通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展统一通信,微软已经与思科、亚美亚、阿尔卡特以及西门子等公司在统一通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测试。此次与北电的合作,不仅仅是互联互通测试,而是在订单、销售人员、方案规划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层次合作,微软与北电双方都将投入大量资源支持这一合作。
微软的通信使命
IP时代不仅给了微软进入通信的机会,同样也给了微软更大的挑战,如何发挥微软在软件方面的实力,促进通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通信业的更深层变革,这是微软一直在思考的。
从WindowsMobile到WindowsLive,再到现在的统一通信,微软在通信领域已经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产品线。同时,微软历来强调和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各个环节的厂商加强合作,共同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多新服务新产品的目标。
对未来通信的发展,微软同样更为关注,并不断为之努力。过去几年来,微软亚洲工程院在统一通信和移动技术研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微软亚洲工程院在下一代即时通信网络终端和ExchangeServer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中承担许多重要的项目,建立起了一只强大的统一通信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队伍。今年3月,微软投资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加大对下一代WindowsMobile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展开探索,并重点研发针对中国乃至亚太区域用户需求的创新移动技术与产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将进一步调动微软全球的优势资源,实现对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合作的战略提升。
未来,在加速孵化微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加速推动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同时,移动技术中心将根据技术、产业及市场发展趋势,锁定以下三大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对基于3G及更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核心技术进行探索;其次,研发下一代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多媒体娱乐应用――如图像和视频][管理软件等;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还将与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紧密合作,着力开发契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专项技术与产品。目前,在上述领域,移动技术中心正在进行的项目已达到7个。此外,为充分释放本土优秀人才的潜能,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还将招募和培养更多人才――未来一年里,研发团队的规模将成倍增长。
在具体的产品线上,微软一方面仍然着重发展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这是微软开发的前端软件产品,也是微软通信行业解决方案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部分。WindowsMobile不仅能够连接不同的设备,同时还把人与所需信息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个人和商业机构间的交流障碍。使用这一操作系统,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同步,浏览网页,使用熟悉的Word、Excel和Outlook等软件。采用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的手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机,它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真正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获得所需的信息。
另外,微软去年推出了WindowsLive战略。目前微软正在进行新的设计,以便各个WindowsLive服务软件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在一些场合中,某些WindowsLive软件是相互独立的,但可以在其它WindowsLive软件的支持下发挥出完整的效能。举个例子来说,WindowsLiveExpo已经集成到所有WindowsLive通信应用程序当中,通过这些应用程序都可以调用WindowsLiveExpo。
作为整个通信软件的支撑,WindowsServer在后台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为统一通信提供多种支持。去年,在微软的整个业务中,WindowsMobile的增长率最高,达到47%,另一个高速增长的就是WindowsServer,超过15%。目前,依托合作共赢策略与开放的技术平台,微软已与来自世界55个国家的120个运营商、50多家手机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使得移动业务在过去一年里跻身于微软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而在移动业务的发展中,微软亚洲工程院将在整个微软全球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微软的业务发展数字中可以看出,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未来,微软将通过与业界更紧密的合作,帮助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共同建设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数据与多媒体通信产业的生态系统。
张宏江博士履历
张宏江博士现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同时兼任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副总裁。
加盟微软之前?熏张博士曾任美国硅谷的惠普中央实验室经理,负责多媒体内容的检索和管理技术,智能图像处理和视频编码等科研项目。
通信软件篇2
【关键词】软件定义能源互联网通信技术
软件定义下的能源互联网主要通过能源的形式进行分享、转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能源在转换过程中实现能源的分布,并在电网中进行应用,从而提升电网质量与效率,满足现代社会的用电需求。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能源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能源互联网主要以互联网分布式为基础进行电网操作,从而保证电网在运行期间可以形成一定的能源信息系统,以开放对等的形式构建成对应的信息一体化架构,实现能源共享与传输。
1信息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
1.1能源互联网概述
能源互联网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其中包括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保证能源互联网在运行期间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传输、开放、交换等,只有这样才能将能源互联网中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能源互联网与互联网本身的差距较低,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能源互联网在信息共享、实现、交换过程中通过物理的形式进行信息融合、重组,实现能源信息的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在实际运行期间主要通过能量路由器的形式进进行互联网信息采集、共享,并形成信息网络和能源网络。这两种网络在实际运行期间可以有效的对数据信息与能量进行交换。
1.2软件定义互联网
以软件定义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共享、传输,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信息控制平面和传输平面,保证互联网信息的共享与传输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在软件定义下的互联网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在数据平面上进进行数据共享,并以共享信息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传输通道,保证其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其他信息传输系统影响,提升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在传统的互联网通信网络中要想以软件定义为基础进行能源信息共享是不可能实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完善,形成全新的能源互联网,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着简单、逻辑清晰等特点,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提升人们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1.3软件定义能源互网
软件定义网络和软件定义能源互联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对象的不同。软件定义网络主要对网络中的信息流的传输全过程进行控制,并将其通过科学、合理的形式运行下去,提升后信息传输工作质量与效率。而软件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主要对路由器的能量传输进行控制,提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速度与质量,保证数据信息的传输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其中的能量路由器主要对一些能量线路进行连接,并将其通过动态互为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升能源互联网的使用效率。
能量与信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能量传播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中的能量含量,在对能量存储过程中要比信息的存储难度还要大,因此,在对能量存储过程中,应该根据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现状制定出对应的能源存储方案,并严格遵守指定方案进行,这样才能提升能量的存储效率,保证能量可以被合理使用。
2软件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在实际运行期间主要以能源路由器为基础进行连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能源路由器的运行质量,保证能源信息的共享、交换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另外,在能源互联网实际运行期间还应该合理控制其的运行规模,合理应用能源路由器,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真正价值与功能体现出来,从而提升能源信息转换质量与效率。
软件定义下的能源互联网可以通过SDN控制能量进行交换。要想实现交换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1)通过控制器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对已经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转换,找出其中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能源互联网的信息转换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2)当能源信息转换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控制器的形式进进行能源形影控制,并将其发送到对应的能源主机中,形成全新的结合能源。新结合能源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又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要想提升能源的传输质量就可以通过UDP的形式进行传输,并将能源信息传达到对应的IP地址中,保证能源穿传输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在对能源传输过程中,能源主机不会直接将其中的真实信息进行传递,而是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全方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对应的测试报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合理性,保证能源互联网信息转换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4)在对能源数据信息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测试报文进行测试,当能源信息真实合理之后计算机系统可以对测试报文进行回复,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
3总结
本文对软件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软件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从而提升能源信息传输、交换、共享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军威,王继业,明阳阳,杨明博,孟坤,高灵超,林闯。软件定义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4):3649-3655.
[2]刘广一,史迪,朱文东,陈晰,陈金祥。云雾协同优化控制和软件定义应用技术[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3):89-95.
[3]李建岐,石文浩,詹德翔。能源互联网下用户侧信息通信网络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4):13-17.
[4]潘孝强,李彬。支撑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的SDN接口技术研究[J].智能电网,2016(06):593-599.
[5]周轩。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业务特征认知及服务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杨程(1982-),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广西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软件篇3
MATLAB是一种交互式的、以矩阵为基础的软件开发环境,它用于科学和工程的计算与可视化。MATLAB的编程功能简单,并且很容易扩展和创造新的命令与函数。MATLAB具有强大的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可以实现可视化建模和多工作环境间文件互用和数据交换。另外,MATLAB的图形界面功能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能为仿真系统生成一个人机交互界面,便于仿真系统的操作。因此,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Matlab平台开发的仿真实验能很好的弥补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的不足,在通信原理实验箱的硬件实验中,主要实验目的是配合理论教学,通过验证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而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可以灵活设计通信系统结构,完成系统搭建,仿真系统性能等问题,这些方面往往是通信原理实验箱的硬件实验达不到的,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的。例如,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实现MSK调制,如图1和图2,可以灵活设计系统结构,完成系统搭建,仿真系统性能,观察仿真波形和频谱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重要参数的改变,让学生完成实验单元的搭建、仿真实现和对结果的讨论以及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探讨。
2SystemView在通信原理实验中的实例
SystemView[4]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分析和仿真的可视化环境。它是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基于SystemView的实验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如DQPSK调制,图3所示,用SystemView仿真,可以直接看到调制后输出波形。要对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在SystemView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就是接收计算器,这个工具也是SystemView中的一个独特的区别于其它仿真软件的功能之一。利用接收计算器可以绘制信号的功率谱、覆盖图、星座图等。图4为已调DQPSK信号的功率谱。综上,软件仿真用于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方便灵活,既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学生宿舍进行,且在仿真器上可以任意作参数调整,体现了仿真实验的灵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系统分析,使以往不敢触及的问题得到扩展和深入,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通信软件
【关键词】AUV通信系统串口编程MOOS-ivp
一、AUV通信系统简介
AUV的通信系统需要具备如下功能:1.实时接收来自岸基平台发送的控制指令;2.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实时数据,返回o岸基端进行实时处理。因此,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通信系统的研发重点是与各传感器模块的配合协调、建立稳定的通信链路、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AUV需要与母船控制单元、岸基平台进行通信,AUV在贴近水面工作时,通过大功率的无线电波或者铱星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控制指令的下达等工作。
二、AUV通信系统的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基于PaulMichaelNewman提出的MOOS-ivp体系[2],使用Linux系统的FLTK类库开发操作平台的界面,核心在于利用pMOOSBridge进程搭建AUV与岸基端的通信信道[3]。pMOODBridge是建立MOOS派生系统的重要工具,可以将AUV端与岸基端配置的MOOSDB(数据信息服务器)相连,在不同的MOOSDB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首先接收来自自身所在MOOS体系的数据变量,然后根据AUV实际工作中的状态修改配置文件,最后完成已定义数据的转发,实质上就是功能模块pMOOSbridge分别与不同的MOOSD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在设计中,在pMOOSBridge添加支持RS232串口的类CMOOSSerialLink(),支持数据的发送、捕获、解析、分类等功能。利用pMOOSBridge类建立的连接主要完成如下两条任务:
(1)获取当前AUV状态信息、位置信息,从AUV端MOOSDB采集GPS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岸基端,岸基端MOOSDBx取数据信息,分类发送给各个进程模块,并显示到岸基界面上;
(2)岸基界面发送控制指令通过MOOSDB传输到串口后发送到AUV端,AUV端MOOSDB读取指令信息,实现对AUV的导航与控制功能。
以无线数传电台为例,pMOOSBridge类建立其与MOOSDB的连接,使MOOSDB与传感器之间建立串口数据连接,其工作流程如图1、2所示。
三、软件系统的实现
MOOS体系的核心模块是MOOSDB,GPS定位模块被CMOOSCommClient实例化后与MOOSDB进行通信,实现串口通信,需要建立继承于CMOOSApp的子类,对函数OnStartUp()、Iterate()、OnNewMail()进行重载,实现传感器与MOOSDB的串口通信功能。本文采用UbloxLEA-6T型号的高精度GPS,采集GPRMC的格式数据应用于AUV的导航与定位中。
通信系统的操作界面部分代码如图3、4所示。
通过无线数传电台的通信信道,AUV可实时返回当前位置信息,实现了通信与定位的功能,有效的保障了AUV的正常工作,系统可自主切换通信信道,采用铱星9602装置的通信方法与无线数传电台相似。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新型AUV通信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MOOS的AUV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以pMOOSBridge为核心,介绍此进程实现通信功能的原理与应用,最后以GPS定位模块、无线数传电台的采集程序开发为例,介绍通信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开发软件模拟AUV的通信。
参考文献
[1]徐玉如,李彭超。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J].自然杂志,201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