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见闻作文(7篇)
清明见闻作文篇1
今天是清明节,一个祭拜已逝亲人的日子。早上,我与父母一起去扫墓,途中,我发现原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清净了许多,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时随处可见的的士今天也很少。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纷飞,使人的心情无端多了几分伤感。我们来到了花店,看到平时五彩缤纷的花店,今天几乎都被朴素的黄菊花与白菊花所替代,我们买了一盆菊花,然后,我们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龙王山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串串鞭炮声,原来,是一些扫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细雨中飘着一些灰白色的烟雾,以及扫墓人给先人燃烧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来到龙王山以后,父亲把花送到外祖母与外祖父墓碑旁,姨妈点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烧祭品,点上蜡烛后,我们都要祭拜磕头。我听见不远处一些年纪大的人在一起谈论自己儿时的趣事与父母健在时的情景,并不时传来几声叹惜声。外公、外婆也谈着自己的父母健在的时候的事情,都在说如果现在老人还健在,可以过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停放着许多外地的车辆,母亲告诉我,这些都是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祭祖的人的车。母亲也跟我说起她儿时的事情,母亲说:“当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母亲总能够从你的外祖母与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价的水果,还能够得到一些零花钱,母亲在当时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说到这儿,母亲有一些黯然神伤。虽然我没有见到我的外祖母与外祖父,但我祝他们在天堂过的`幸福安逸!
清明见闻作文篇2
清明节见闻
清明节小长假刚开始,爸爸又开始给我“补课”了:先让我背诵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这不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给我讲清明的来历和习俗: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爸爸顿了顿郑重地讲道,清明节有一个重要的习俗——上坟祭祖,怀念亡故的亲人,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春风阵阵,天空晴朗,因此也是一个踏青旅游的好时候,可是勤劳的农民伯伯是没时间旅游的,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候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还要抓紧时间春播呢!
清明节这天,爸爸带我们回老家去给奶奶上坟,并看望年迈的爷爷和叔叔一家人。到家后,和爷爷说了会家常,爸爸就带我们给奶奶上坟了。爸爸先向奶奶的坟上添了新土,然后,点燃了香烛纸钱,大人们一起郑重地磕起了头,此时爸爸他们一脸凝重,爸爸这时肯定又在想以前,奶奶含辛茹苦抚养他的那些事了。回去的时候,我们一路很少说话。
写完了作业,我们决定骑车去宋江河边踏青。我一边骑,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金黄的连翘开得正艳,引得很多人纷纷照像留念。花坛里的无名小花,红的似火,黄的如金,阵阵的花香引来一只只蜜蜂。河两岸垂柳肩并肩的站着,一条条嫩绿色的枝条一直垂到地面,随着风儿翩翩起舞。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东岸的广场。这儿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汽车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小孩子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清明时节,天清地明,春暖花开,你要是也有时间,也出来踏踏青吧!
清明见闻作文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诗句把清明时节大家的心情及气候写得入木三分。今年学校就安排大家小学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去慈城祭扫烈士墓。老师让大家每个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献给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个多小时也没做出个样来,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请教母亲,终于把两条美仑美奂的白花做成了,还携带两片绿叶,新鲜的好似沐浴在春风里携带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虽然知晓离市区不远,但却从没去过,只知晓母亲买年糕时总挑慈城的买。到底那里有哪些风景?还有烈士们的感人事迹是什么样的呢?携带大大的问号,晚上我如何也睡不着……迫不及待的大家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笼罩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古朴优雅的象是中国画。
祭扫烈士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大家目前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写祭扫烈士墓活动,都爱用一些“怀着沉痛的心情”、“对烈士无比崇敬”等句子,这次我实在不想用这部分句子了,由于我看到大伙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些同学还不住地埋怨:用了很大的力气跑到这儿,也没玩一玩;有些同学还玩起了拍手机游戏戏;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时,有些同学居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可以平静下来。同学们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儿去了呢?我想:大家这部分小学生,目前的生活都十分美好,平常吃穿不愁,大多数人是要什么有哪些,哪个也不会想起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哪个也不去问这美好的生活的如何得来的,又是怎么样的来之不容易。
这就是我目前的一点感受。
清明见闻作文篇4
转眼间,清明节又到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跟着长辈们一起去祭拜祖先。
今天是个清明的好日子,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全然没有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沁人心脾。草木都焕发出一种生的活力,显得分外生气勃勃。林中各种鸟类的啁啾和着蝉鸣,此起彼伏,好象在演奏着一首《春天交想曲》。我们收拾好东西,在这般风和日丽的日子,出发了。
一路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举目远眺,群山连绵不绝,山上满目青翠,就像一块大地毯镶嵌在大地上。近处的树木时而静止不动,时而随风摇摆。各种不同的花朵也竟香开放,争妍斗艳。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机灵的松鼠在树枝上奔跑跳跃,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望望我们。在这古老的山村中,显出从未有过的生气与活力。
我们一路歌唱前进,不知不觉中,目的地到了,我们放下祭品,就开始忙开了。由于天气炎热,此时的我们都已是汗流浃背了。大人们在忙着扫墓和摆祭品,小孩子则趁着这个机会,有的在树阴下乘凉,有的则在忙着捕蝉,好不热闹。我也来到孩子们中间,享受着他们那种纯真的笑脸和那份真挚的感情。山村中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
过了一会,长辈们已经把过祭品摆好了,便招呼我们过来祭拜。祭品很丰富,有水果、食物和冥钱等。我想:这是子孙们对长辈们的一种孝敬方式吧。于是,孩子们便和大人们一起祭拜。祭拜完后,便放鞭炮,这也是小孩子们喜欢清明的一个原因之一。他们嚷着,竞相地放起了鞭炮。鞭炮的噼里啪啦声伴着人们的祝福,在山村久久回荡。
清明见闻作文篇5
今天是清明节,一个祭拜已逝亲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扫墓,途中,我发现原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清净许多,马路上的行人稀少并行色匆匆,平时随处可见的的士今天也很少。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纷飞,让人的心情无端多几分伤感。我来到花店,看到平时五彩缤纷的花店,今天几乎都被朴素的黄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买一盆菊花,然后,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龙王山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一串串鞭炮声,原来,是一些扫墓的人放的,蒙蒙的细雨中飘着一些灰白色的烟雾,以及扫墓人给先人燃烧祭品后在空中的漂浮物。我来到龙王山以后,爸爸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妈点燃鞭炮,外婆也在燃烧祭品,点上蜡烛后,我都要祭拜磕头。我听见不远处一些年纪大的人在一起谈论自己儿时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时的情景,并不时传来几声叹惜声。外公、外婆也谈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健在的时候的事情,都在说如果现在老人还健在,可以过上多么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停放着许多外地的车辆,妈妈告诉我,这些都是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祭祖的人的车。妈妈也跟我说起她儿时的事情,妈妈说:“当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妈妈总能够从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价的水果,还能够得到一些零花钱,妈妈在当时算是很幸福的孩子。”说到这儿,妈妈有一些黯然神伤。虽然我没有见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在天堂过的幸福安逸!
清明见闻作文篇6
放假第一天,我和妈妈、爸爸在路上颠簸了5个小时才到了老家罗山。一进到家门里,就闻到了饭菜的清香。爷爷、奶奶从屋子里迎了出来。中午12点吃的饭现在已经被消化的空无一物。吃完饭再看一会儿电视就上床睡觉了,爸爸和妈妈的哈欠已经接二连三的出来了,而我一点儿也不瞌睡。老爸说我是夜猫子一点儿也不假。
第二天早上,妈妈对我说了清明节的由来:重耳流亡的时候,因为没有食物而晕倒在半路上,介子推从他大腿上挖了1块肉给重耳熬了一锅汤。后来,重耳为了感激他请他做官,但介子推为了奉养母亲而不愿意做官。重耳手下的一位大臣为他想了一个办法,可以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重耳就按照他说的话做了。等到火把整座山都烧尽了,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原来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早已被大火烧死在一棵柳树的树洞里。重耳知道后伤心欲绝,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相差的天数不是太多,后人就把它们统一叫做清明节,大家就在清明节这天怀念和祭祀祖先。
第二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大伯,还有几个亲戚一起去给祖先上坟。放炮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火星将坟前的枯草烧着了,当时风很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越烧越大。爷爷、爸爸和大伯赶紧一起灭火。幸好火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烧到旁边的农田里。火灭了之后爷爷还一直守在坟前,防止死灰复燃,再次起火。回来的路上,还看到好几起因为上坟而引起的火灾,有一处因为火势太猛,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把小半个山坡都烧着了,只好拨打119来扑灭大火。看来,我们在怀念祖先的时候,也要注意防范火灾,保护环境啊。
清明见闻作文篇7
清明节前一天街头巷尾已经开始摆放起起一堆堆庄严肃穆的花篮,与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个“奠”字,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清明节快到了。
不知是街头的花篮还是我伤感的心绪引起了儿子的注意,他问:“爸,今天卖花的怎么这么多?”“清明节快到了,那是为了给祭奠逝去的亲人准备的。”,我说到。对于清明节的含义儿子并不知道多少,但他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喔”。
母亲死的早,对于奶奶的概念,儿子始终是陌生的。但儿子出乎意料的说了一句,“爸,你也买盆花吧”“我买花干啥”我反问儿子。儿子答道“送给奶奶呗。”我说,“奶奶的坟不在本溪在铁岭,买花放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把花瓣摘下来撒向空中,奶奶就能看见了。”
我的眼睛瞬间被儿子的话打湿了,也许儿子真正懂得“心到神知”的道理吧。儿子是个悟性极深的孩子,便开玩笑地说到,“父亲有一天也不在了,你也不用哭,我就变成一条小虫子守在你家里,每年清明节你喂它些花瓣就行了。”我的玩笑对于儿子来讲似乎重了些,他的眼镜似乎蒙上了一层雾。儿子似笑非笑地说,“那不行,你现在就多做一些善事呗,到时候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父亲哪那么大的福报”我说到。“爸,你帮我把眼镜擦一擦,这就是做大的善事,到时你就能重新投胎做人了。”“你还成佛了?”我说到。儿子便不再言语。
“做善事就能重新投胎做人“,这是9岁儿子的心智与觉悟,清明节前我与儿子之间有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