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结果英文(5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2-06 手机浏览

结果英文篇1

【关键词】组织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科学生命的时代,医学作为生命科学需要大批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2001年教育部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交流。开展双语教学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医学生较早地了解国外医学教育理念、模式与教材,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8级临床医学16班共48人。

1.2教学模式中文教材主要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并参考英文教材《BasicHistology》和《组织学图鉴》译著。教师课前用中、英文备课,并用PowerPoint制作成纯英文教学幻灯片。教师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用中文、英语并举,另外特别注意每堂课末做约10min英语小结。师生交流的内容也同时采用中英文并举。

1.3调查方法

课程完成后进行书面调查,共发出48份调查表,收回48份。具体调查内容见表1

表1学生对组胚双语教学的调查

问题调查内容百分比

选择教材外文原版12.5(6/48)

国内编写外语教材31.25(15/48)

学校编写外语资料56.25(27/48)

喜欢的双语类型全部英文教学6.25(3/48)

英文教学,融合中文课件27.05(13/48)

中文教学,融合英文课件66.7(32/48)

英语的比例1/3以上14.58(7/48)

1/3-1/543.75(21/48)

1/5以下41.67(20/48)

双语考试方式英文命题,英文回答10.42(5/48)

英文命题,中文回答16.67(8/48)

中、英命题,中文回答72.91(35/48)

理想的双语教师英语好的专业老师43.75(21/48)

专业培训的英语老师43.75(21/48)

外国专家12.5(6/48)

学习双语课程困难看不懂原版教材37.5(18/48)

听不懂英语讲课20.83(10/48)

遇到太多专业词汇41.67(20/48)

双语教学实施大力开展31.25(15/48)

逐步增加60.42(29/48)

严格控制8.33(4/48)

2结果

对教材的选择56.25(27/48)学生喜欢学校教师编写的外文资料,还有31.25(15/48)学生选择国内编写外语教材,教学类型中66.7%(32/48)学生倾向于以中文为主,融合英文课件,而对以英文为主的教学只有约27.05(13/48)学生表示赞成,另有约6.25(3/48)赞成全英文上课。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比例在1/3以下,而且考试方式以中、英文命题,中文回答,学生认为学习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时太多和太复杂的专业词汇,双语教师可以英语好的专业教师或者专业培训的英语教师,大部分同学认为实施双语教学是必要的,应逐步增加。考试结果显示双语教学效果好于非双语教学,优秀27.08%,良好35.42%,中33.34%,不及格4.16%;非双语教学中等成绩占42%,不及格8%。比较2008级临床医学16班共48人采用双语教学,对照组2008级临床医学1班50人采用中文教学。相同的考试题,成绩结果见表2。

表2比较教学效果(%)

90分

以上89-8079-7069-6059分

以下

临床医学

16班10.4116.6735.4233.344.16

临床医学

1班61822428

3讨论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记忆形态结构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结构是肉眼观察不到的。而双语教学更增加了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因此,探索有效和适合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调查问卷和教研室双语教学的经验,总结如下:

3.1师资建设

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合格的双语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有流利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储备,并熟练掌握用英语组织课堂语言。我校加大对专业教师培训的投入,聘请多名外教担任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班的老师,在专业教师中选择英语基础好的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并且结合学院实际,到一些部级重点院校及部分专业进行进修或访学,取长补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

3.2教学方面

目前已探索出多种双语教学模式,均认为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混语授课形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不宜采用全英文授课和大比例的英文授课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过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英语比例,也就是说有个过渡,以便让教师与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2]。在讲授重要结构和概念时用英语讲述并且融合英文课件,使学生多接触医学英语词汇;,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用英文讲解后再用中文作些解释,重点攻克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双语交替讲课,刺激了学生的听觉,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双语教学中,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案例教学法”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选派代表用英文发言,然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互动。师生间的互动是必须的,在双语教学中尤其重要。另外应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英语难理解的医学内容生动形象地用动画展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3]。

设置适当的双语考试题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潜能发展可以促进医学专业的学生双语学习的热情[4]。考题中英文题比例为20%-30%。通过试题分析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答对英文题的百分率高,一些专业名词仍然是学生掌握的难点,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赞成考试用中文回答,表现出学生对英文写作的畏惧因此,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读和写的能力。

3.3学生素质

学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对象。由于本科生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给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也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在本科生中选择实验班和二表班进行双语教学,学生英语基本功扎实,班级人数少,教学效果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成态度,应逐步增加到各个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

目前对基础医学五年制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双语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通过提高师资力量,重视课堂教学。增进师生互动和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双语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S].教高[2001]4号

[2]马娟,冯振卿,冷静,等。病理学双语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207-208

结果英文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创新型模式

该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课题编号:GZ11C35

1.引言

在我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对外交流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英语应用文写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高职院校仅仅局限于应用文写作格式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主动吸收。通过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我院建议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进行英语应用文教学,也就是围绕语篇的意图结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具体而言: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写作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写作过程,采用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挖掘思想内容,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过程写作法。通过创新型教学模式来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探索符合高职高专现代教育的特点,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2.英语应用文写作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2,1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中挑选两个班级,一个作为普通班(42人),另一个作为实验班(46人),共88人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方法:普通班延续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为主要手段;而实验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尽量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材料,以实现实验班和普通班输入量的平衡。在本次教学结束后的一个月,对之前相同的教学内容让所选实验对象的两个班级再一次重新进行应用文写作,该写作内容与一个月前的教学内容一样,目的在于将写作结果收集整理,作为研究的依据。

2.2教学步骤

创新型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1)场景分析。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教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按照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构思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集思广益以确立写作的格式,采取的语言,如何构建文章等;(2)自主创作。根据小组分析的结果,小组成员对该题目的应用文拟写提纲,进行实际的创作,写草稿并成文。由于学生已经确定了写作的基本格式和用语,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受到过多的障碍,这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和自由地进行写作;(3)归纳总结。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之前的两个步骤中主要起着观察记录的作用,尽量全面、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应用文写作开展的情况,把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此步骤中,教师要给出应用文写作的正确模块,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并归纳出应用文写作的规律,解决前两个步骤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成果有针对性地给予启发、指导和答疑。再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以加强巩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十分推崇,也表示更加愿意教师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实际教学。而教学成果也显示,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掌握上更胜一筹。

3.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针对实验的第一个问题,笔者把实验前后的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下面是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实验前,要求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每位同学都创作一张英语名片,收集的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平均得分为78.87和78.42,表明两个班同学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比较接近。实验后,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重新进行了英语应用文写作测试,试题仍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英语海报一题,结果表明,两个班级的平均分为83.47和79.58,显示有明显差异。数据表明在一个月之后,实验班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上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3.2问卷调查反馈分析

针对实验的第二个问题,笔者在实验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6%的学生对创新型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感兴趣;79.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加有效:92%的人认为该模式能培养自己的研究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

3.3实验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尽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对创新型教学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且教学实例的成绩也验证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实验班的成绩比普通班略有提高,但是这次教学实验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教学实验的时间跨度较短,只有一个学期,不一定能充分反映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效果。如果能对该模式进行长期的研究,其意义将更加显著。

(2)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只进行了一次评测,并将评测结果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依据,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收到影响。如果能对实验对象再进行两次测试,研究的依据将更加具有说服力。

4.结论

以过程体裁教学法为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它极大地转变英语教师在应用文写作上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了教育者和学习者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促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当然,创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一方面,“学生必须适时地改变自己以往课堂教学中知识信息接收者的被动角色,必须不断反思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解决应用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最终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释:

1.楚向群,刘采敏。高级英语词汇学习的语料库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117):12-17,2007.

参考文献:

[1]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1,4.

[2]吴军赞、朱葵。2005,关于大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0-82.

[3]张吉生。周平。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4]陈斌蓉。愉快教学与传统教学应用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对比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沐卫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探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

结果英文篇3

【关键词】词汇联想测试;米勒;二语习得;词汇教学

一、引言

因为旨在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习得的心理语言学是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许多学科有着交叉的边缘学科,它能敏锐地将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语言的研究上来。对于我们每天都要说的认为理所当然的语言而言,它的最小的表意单位—“词汇”,在我们大脑中是怎样储存的呢?心理语言学家发现,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关系一样,我们头脑中的单词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存在于某种网络结构之中,并且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研究表明,词汇的储存不单是依靠短时记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时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从理论上讲,词汇在人脑词典中是相互关联、依存的,不是像秋天的落叶那样杂乱无章地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2]。

二、实验基础-词汇联想测试(wordassociationtest)

词汇联想测试是在1879年有sirfrancisgalton提出的,主要用于精神病人的治疗。在1910年,由kent和rosanoff[3]将其应用于对英语语言的研究上面,考察儿童和成人心理和语言发展。

这个测试的作用在于:第一,它让我们看到,我们大脑中的词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能够相互激活的,这为后来的语义网络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通过分析反应词汇,人们可以探究词汇的习得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一点,以被许多心里语言学家注意到,并用于二语习得的词汇分析上面。如politzer[4]等就指出,词汇联想中的聚合性反应与组合型反应的比例是鉴别母语和外语词汇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另外,meare和fizpatrick[6]将词汇联想运用于二语习得者中间,希望通过词汇联想来鉴别二语学习者的外语主动词汇能力等。他们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点,即二语的词汇储存网络和母语是不同的,而且二语的词汇能力显然低于母语的词汇能力。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㈠中文的词汇联想测试

⑴测试对象

我所选择的被试是四川外语学院2011级英语系在读研究生,人数为10人。他们都是以中文为母语、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其中,9人通过了英语专业8级考试。

⑵研究材料、工具、步骤

我一共选择了16个中文词语①作为研究材料,将它们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类别分为4组,每组4个。我使用的工具为计时秒表,用来分别记录被试做每一组所花费的时间。

⑶数据处理、分析

①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有:分类②,搭配,部分与整体,属性,功能,所述,个人经历等。根结果显示(以第一组为例),分类关系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其次是属性关系,然后是所属。但是,某些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很难被理解。如由“蛇妖”想到“热门”,由“旋转”想到“亲人”。

②用一个被试在做不同的测试时所需的时间不同,这是受到刺激词的难易度、抽象性、词频高低的影响。被试在做第2组所花的时间明显比其它三组长,因为第2组的名词和副词都非常抽象,这说明了在具体的词汇之间建立语义联系比在抽象的词汇之间建立更容易。

③根据被试反应时间来看,不同的被试做同一组测试所需的时间不同,以第一组为例,他们之中最慢的需要6'28",而最快的只要2'43"。而且,有的被试还不能完成针对每一个刺激词写出10个反应词的任务,这都反应了不同的人的头脑中的词汇的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

④有些反应词与刺激词虽没有联系,如由“爬”联想到“父母”(前一反应词是“婴儿”)、由“经济的”想到“首富”、”老头“(前一反应词是“李嘉诚”),但是它们却和前一个反应词有关系,这表示了被试的头脑不自觉地将反应词当作刺激词来看,他们意识的流动是不能完全受控的。

⑷比对结果

miller[5]曾在1991年总结出了的四个最显著的词汇语义联系模式,即①分类联系(taxonomicrelations);②属性联系(attributiverelations);③部分-整体联系(part-wholerelations

;④功能联系(functionalrelations)。

基于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miller在1991年所指出的最明显的四个关系基本符合中国人头脑中词汇的语义关系。但是,对于形容词和副词来说,我们更倾向于建立搭配和所属的联系。

⑸结论

①词汇在我们的头脑里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确实是被相互之间建立的某种语义联系拉在一起的。这个测试能够进行就是我们能够通过某种途径,由一个词找到其它的词,而这些途径就是它们的语义联系。

②对于具有许多相同语言能力的被试而言,他们头脑中的词汇的储存模式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为不同的被试应对于同一个刺激词所写出的反应词是大同小异的,即反应词与刺激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是相似的。

③被试所花时间的多少反应了他们头脑中的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的强弱。花的时间多越多,那么语义联系就越弱,那么这类被试可能不太倾向以建立语义联系的方式来记忆新单词;相反花的时间越少,语义联系就越强。而同一被试在不同词汇上花的时间的差别则显示了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的构建能力是不同的。从分析结果来看,当刺激词是表示具体意义的、或者是与生活紧紧相关的词语时,被试构建语义联系所需的时间就相对短一些,反之,当刺激词比较抽象或者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被试构建语义联系所需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④被试的心理状态对于大脑里词汇的提取是有影响的。在测试的过程中,大部分被试都显得轻松自如,他们的测试所需的时间基本在平均时间之下;而少数被试因担心自己不能写出10个反应词而表现出焦急和紧张的情绪,这反而使得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在刺激词上面构建语义联系而找到10个反应词,并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㈡英文的词汇联想测试

⑴测试对象

对象是做中文词汇联想测试的10名被试。

⑵研究材料、工具、步骤

我选择的是8个英文单词③,将它们分作两组,每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各一个。为了便于比对结果,这两组英文的难易程度分别和中文测试的第一组和第三组的词汇难易程度相当。我所使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具体操作步骤和中文词汇测试是一样的。

⑶数据处理、分析

①反应词与刺激词的关系有:语音、词形、属性、同类、整体与部分、相似性、空间、文化或知识等。其中占主导的是同类关系,其次是文化或知识关系,然后是错误的关系和搭配关系。当被试遇到一些带有明显文化色彩的词汇时,如“月亮”、“黄色”,文化或知识关系就体现了出来。

②平均来看,对同一个被试来说,做第2组的时间要比做第1组的时间多28秒,因为第2组的词频要低于第一组。

③如果刺激词本身有曲折变化或者本身单词过长,那么,被试会通过建立语音和词形的联系而找到反应词。如由“chilling”想到“chill”和“cheerful”;由“compete”想到“competition”和“competitive”;由“throughly”想到“throughout”、“thorough”和“though”。

④针对每一个刺激词来讲,被试都能写出至少10个反应词。

⑤错误的词汇联系之所以能够占到如此大的比例,是因为有的被试误解了刺激词的意思,从而导致他们写出的反应词与刺激词之间没有联系,或者与测试者期望看到的联系是不一样的。如有被试不知道“chilling”(吓人的)的意思,而把它理解为寒冷,所以,写出的反应词有:“hot”、“water”、“light”、“beijing”等;而基本所有的被试没有领会“tiptoe”(踮着脚走)作为动词的意思,而只是将它看作名词(脚尖⑤),他们写出:“tongue”、“body”、“eye”、“nose”等。

⑷对比结果

meara曾经通过分析birkbeck词汇项目得出的数据,指出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联想反应有三个共同点:第一,联想反应词既不稳定又不规则;第二,二语学习者像一语儿童一样倾向于产出较多的语音反应词和组合反应词,而不是聚合反应词;第三,二语学习者经常误认一些刺激词,产出无法归类的联想反应词。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作为二语学习者,在联想二语词汇时,会受到词汇本身形式、发音和难易度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联想关系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另外,我们产出的反应词也不全是不稳定不规则的。

⑸结论

①本族的文化对内部词汇的关系的构建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体现在带有

明显文化色彩的词汇上。如对“moon”(月亮)一词,每个被试都会写出“chang’e”(嫦娥)、“rabbit”(玉兔)、“mid-autumn”(中秋节)、“mooncake”(月饼)、“unit”(团圆)和“family”(家人)中的一个或多个;对“yellow”(黄色)一词,有3名被试写出了“sex性”。

②被试除了会通过建立语义联系来产出反应词,还会通过词形或者语音的相似性来找。如有7名被试通过“compete”想起了“competition”;有2名被试由“chilling”想到了“chill”、有2名想到了“exciting”。

③被试的第二语言的词汇储存模式要根据词汇的不同而变化,即针对较为简单、熟悉的刺激词来讲,被试产出的反应词有一定的相似性;而针对较为复杂或者陌生的刺激词,被试产出的反应词的相似性较低。如“thoroughly”一词,有5名被试的反应词中包含较多的语音词形联系,而另外5名被试的被试更倾向于寻找语义关系。

㈢比较两个测试结果

既然我们印证了本族语者内部词汇的联系是有相似性的,而且也找出了二语学习者的内部词汇联系关系,那么,究竟一语的词汇联系和二语的词汇联系有何异同?白人立[7]副教授在2005年的《词汇联想反应》中总结到:第一,学生的词汇联想反应能力与被动词汇量无关;第二,外语词汇联想与母语词汇联想存在着差异;第三,外语词汇联想反应的质量与刺激词的词频有关。

我们通过对比上两组测试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相同的部分:

①在建立词汇联系时,与语义相关的联系都出现在二者的词汇中。只是,它在一语中占的比重大于在二语中的;②本族的文化在一语和二语的词汇联想过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本族文化对于构建一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是正影响,而对于构建二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是负影响。例如,我们虽然能通过moon想到rabbit,但是,这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很奇怪的联系。

不同的部分:

①一语的词汇联想与二语的词汇联想模式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差距表现在当调用头脑中的二语词汇时,语音和词形的联系也会不自觉地产生影响;②被试倾向于在一语词汇上建立语义的联系,这往往导致在较为生僻或者抽象的刺激词的测试上,被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被试花在做中文测试的平均时间要比花在英文上面的多;③个人的经历对词汇联系的影响会出现在一语中,但是,它在二语的词汇联系中很少出现。这说明了我们在记忆二语的单词时,很少将它与我们已有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而将被动词汇变为主动词汇。

㈣对于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⑴在教授新的词汇时,不能只是注重读音和词语意义,而应该将注意力分散到词义的其他方面,如内涵意义、搭配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相关语法搭配等。因为过分地看重单词的读音和词语意义会导致学习者将单词作为孤立的个体输入头脑,而不能正确地建立一定的语义联系,这样,他们的词汇总是被动地接受和提取,往往不能主动输出。⑵要帮助学习者避开母语文化和认知模式对二语词汇的负影响,否则,会造成学习者建立不符合二语习惯的语义联想而产出本土化了的二语。如中国学生创造的英文表达有:“don'topenyellowgun.”(不要开黄腔);“redbag”(红包);“yellowbook”(黄色书籍)等。

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建立词汇之间的关系来联想记忆单词。既然词汇在头脑中是以网状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那么建立的联系越多,这张网就越大、越复杂,记忆单词也越多、越容易。在这一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如组词记忆法(用语义概念的上下义关系、同义或反义关系来帮助记忆单词,并区分意义相近的词语)、物理形象记忆(利用单词形象与特定实物的联系来记忆)、组句记忆(把词放在有意义的句子里)。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真实的两个词汇联想测试,证实词汇在头脑中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这一概念,而且也找出了大脑内部词汇储存的某些关系,印证了这些关系是普遍存在于同族语言使用者的头脑的。另外,本文借比较内部的中文词汇和英文的语义关系的异同,证明了母语的词汇网络与二语的词汇网络是不相同的这一理念,也发现了本组文化在对外语词汇的储存上有不小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词汇联想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但是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更细致地探讨。

注释:

r>

①太阳,爬,红色的,积极地,价值,行走,感性的,一般地,蛇妖,搏斗,旋转的,疯狂地,主义,限制,经济的,客观地

②我将同义、反义都归类为分类关系,因为它们是从同一角度去联想这个事物

③moon,tiptoe,yellow,quickly,jesus,compete,chilling,throughly

④在测试之前,被试已经被告知这个词作为动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avidw,carroll.psychologyoflanguage.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5thedition,2008:51-53.

[2]aitchison,j.wordsinthemind.blakwellpublishersltd,1994.

[3]kent,g.h.,&rosanoff,a.j.astudyofassociationininsanity.americanjournalofinsanity,1910:39(3),37-96.

[4]politzer,r.l.paradigmaticandsyntagmaticassociationsoffirstyearfrenchstudents[a].inv.honsa&j.hardmandebantista(ed.),papersinlinguisticandchildlanguageresearch.thehague,1978.

[5]miller.thescienceofwords.newyork:scientificamerican,1991.

[6]meare.p.wordassociationinaforeignlanguage:areportonthebirkbeckvocabularyproject.london:birkbeckcollege,londonuniversity,1983.

[7]白人立。词汇联想反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结果英文

问题城乡小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08-03

近几年来,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研究,尤其是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周燕红在对苏南县域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研报告中指出,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的学生占60.80%,比较感兴趣的占28.66%[1]。姚文峰对1302个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调查表明,仅六成的孩子喜欢英语[2]。唐英的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孩子对英语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3]。同时,研究者在对小学生的现状研究中也发现,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4~5]。唐英的研究表明,四年级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的转折点,而姚文峰的研究表明五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最低。

本文研究的是桂林市城乡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从两个维度共8个选项来了解小学生的英语情况并进行纵向比较。本课题对了解桂林市城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了解四、五、六年级学生之间英语学习的差异,以及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数据收集

课题组于2012年4-6月对桂林市市区、县城和乡镇各1所小学的4-6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使用的问卷是改编过的文秋芳针对小学生编制的“有关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问卷由学校教师统一发放,给学生做好后统一收回。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25份,其中四年级367份,五年级342份,六年级316份。

本次“有关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共8道选择题,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分为5个选项,得分越高说明认同或赞成的程度越高。如“我对英语课:1.完全不喜欢。2.不太喜欢。3.既不喜欢也不讨厌。4.比较喜欢。5.非常喜欢。”选择“5”说明赞成的程度最高。

本课题把所调查的对象分为三个组,即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和六年级组,然后把调查数据输入到SPSS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时,把三个组作为自变量、8个选项作为因变量,在通过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检验后依次就8个选项对三个组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比较。

二、结果分析

1.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笔者在对1025名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时发现,学生喜欢英语的程度很低,均值只有2.24分(见下页表1)。其中比较喜欢的有8.4%,非常喜欢的只有3.1%;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市区和县城的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乡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现在的学习兴趣”几乎是0的占28.1%、比开始时的兴趣程度低的占52.2%,均值只有2.01(见下页表1)。“乐意看英语电视节目”的均值略高些,但是在对“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是否愿意增加英语课时”的选择中,均值只有1.91(见下页表1),“希望最好不上这门课”的占31.2%,“希望减少这门课课时”的占53%。这样的调查结果跟全国其他地区如周燕红、姚文峰、唐英的调查结果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笔者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把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分得清清楚楚的占54.5%,认为学习英语单词比汉字难或难得多的占48.1%,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与汉语差不多的学生占多数;对“我的英语学习是否有人辅导”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21.6%的学生得不到任何帮助,78.4%的学生则可以得到父母、亲戚、朋友、家教或者培训班的辅导。把该数据与“学习英语一段时间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的调查结果相结合加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结果是令人担忧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得到了辅导,但是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偏低,以至于不愿意或希望减少这门课课时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从问卷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的原因是觉得单词难学,而笔者在随后与学生的访谈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见,单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

2.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纵向比较

对于“是否喜欢英语”的回答,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显示,四、五、六年级学生有显著差异(见下页表二):F值等于7.049,组间显著性等于0.001(F(2,1022=7.049,p

对于“我开始学习英语时,不喜欢这门课,现在兴趣是否有增加”的回答,调查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6.801,组间显著性等于0.001(F(2,1022=6.801,p

对于“大人要我看电视台的少儿英语节目,我是否愿意”的调查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14.080,组间显著性等于0.000(F(2,1022=14.080,p

对于“如果英语课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我是否愿意增加课时”的调查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6.415,组间显著性等于0.002(F(2,1022=6.415,p

3.英语学习情况纵向比较

对于“我开始学习英语时,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是否分得清楚”的调查结果表明,四、五、六年级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0.814,组间显著性等于0.443(F(2,1022=0.814,p>0.05))。

对于“我感到学习英语单词比学习汉语的字词更容易些”的调查表明,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4.680,组间显著性等于0.009(F(2,1022=4.680,p

对于“我每天放学后花在英语上比花在汉语上的时间更多”的回答,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值等于5.851,组间显著性等于0.003(F(2,1022=5.851,p

对于“除了学校的英语课外,是否还得到别的辅导”的回答,四、五、六年级学生的回答有显著差异:(F(2,1022=5.042,p

在英语学习态度、英语学习情况方面,为什么六年级学生与四、五年级相比较都有显著差异,而四、五年级之间却几乎没有差异呢?笔者认为,原因与该市初中和高中的入学考试有直接关系。虽然该市初中实施了义务教育,小学生毕业后按规定是就近入学,但事实上该市资源最好的几所初中都自主进行各种方式的入学考试,在这些初中的入学考试中,英语与语文、数学科目占有同等的分数比重。这直接影响了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及学习情况,不仅是学生开始高度重视,家长、学校也高度重视,甚至整个社会环境都高度重视起来。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应试水平成为了学校英语教学和学生自身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基于这样的应试目的,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以及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

三、结论与思考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笔者对桂林市城乡小学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感到担忧。学生中明确喜欢英语学习的只占11.5%,而84.2%的学生希望不上或减少英语课时。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延长,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却在减少。学生在英语与汉语上花的时间差不多,可是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访谈中笔者还得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是英语单词的识记。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思考:在桂林市,英语单词的识记已经严重地妨碍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如何解决单词难学的问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应该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借鉴、推广自然拼读法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语教育(主要指英语)中突出存在两大问题,其中之一是费时低效。本研究的这个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说法。尽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但英语的学习效果却不如人意,存在着诸多的哑巴英语、聋哑英语以及英语成绩与实际应用水平相背离等备受拷责的现象。这都是因为将英语变质为应试教育的后果。因此,只有让英语回归语言工具的本质,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6],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而在所遵循的英语教学规律中,在学生初学时尤以识字认字、通过阅读扩充词汇量为重点。笔者认为,自然拼读法能较好地解决小学生英语入门学习的问题。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提倡的一种英语入门学习的方法。这些国家的孩子在一开始学习英语时都学习自然拼读法,他们通过与阅读紧密结合的方式掌握自然拼读法的原理,达到了“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但不是盲目地全盘引进,而是结合我国的汉语拼音进行正迁移,在学生认字识字之后再引导他们阅读,从而使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件简单、快乐、有成就感的事情。

2.英语教学目标应回归到语言工具的本质上

笔者在对调查问卷的8个选项进行四、五、六年级的纵向比较时发现,六年级与四年级有显著差异的占7项、与五年级有显著差异的占5项,而四、五年级无论在哪个选项上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四、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偏低,唐英和姚文峰的调查也表明四、五年级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最低点的阶段。这样的结果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

首先,英语作为传达意义的语言工具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来进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学习应以感知和大量输入为主,学习的重点应在于学生对英语的感觉。具体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认字识字的能力,到四、五年级则逐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而六年级阶段在继续加强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进行一定的听说内容的输入。无论在哪个阶段,学生都应该享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对英语的兴趣则相应地逐步提升。唯有如此,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才能顺利地衔接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

其次,小学英语的教学不能到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时才被加以重视。事实上,让学生在短期内被动地提起英语学习兴趣是违反语言学习规律的:一是没有利用好小学低年级阶段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二是会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受挫。如果我们不回归“英语是语言工具”这一本质来进行教学,而是一味地通过单一的评价手段去推动,那么这样的教学是注定要以牺牲素质为代价的,同时还会造成英语教学的恶性循环――学生面临考试就狠抓,考试过后就放松,甚至不想学。这样的结果与英语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跟政府希冀通过开设外语课程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战略意义是相悖的。

可见,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在儿童语言的关键期就逐步引导学生按照语言规律进行英语学习,应根据语言“关键期假说”理论[7],在语言的关键期让儿童由识字认字入门,通过阅读让孩子享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英语回归到其作为传情表意的语言工具这一该有的本质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初、高中乃至大学的后续教育中逐步真正实现运用英语的目的,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燕红。苏南县域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研报告[J].小学时代(教师),2012(10).

[2]姚文峰。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110-112.

[3]唐英。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5.

[4]赵志霞,尚粉英。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科建设,2011.9.P163.

[5]李为。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研究――以桂林市龙隐小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1(4).

[6]包天仁。小学英语教学要按规律办事[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1).12-15.

结果英文篇5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从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来看,反思性教学可分为宏观反思和微观反思,而在本文研究的对象中,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微观反思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仅作微观反思教学内容d阐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微观反思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评价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反思,此外还要兼顾对学生及其认知特点的反思。目标反思要具备多维性、激励性、兼顾直接与间接结果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要具有对象性、伸缩性、多维性与层次性;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好教学决策;教学评价要反思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差异性;教学行为与态度反思中,要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时刻反思教师在英语作文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手段来看,主要包括理论反思、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日记、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调查、听课观摩、教学过程视频录像等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与目标,选择适当的反思性教学手段。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能够准确了解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中,其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对目前的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然后结合教学大环境与自身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及时发现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的手段主要有试卷、作业、沟通交流等;其次,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制定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再次,发现并解决问题之后,对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进行实践验证,并及时监控记录,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及教学反馈来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整;最后,结合记录的信息及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进而总体评估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

二、初中英语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过程

在进行反思性英语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试卷测试,调查内容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教师部分内容包括英语作文课开设情况、教学偏重、教学过程实施、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等,学生问卷部分包括学生基本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作文学习的投入程度、英语作文学习的偏好程度、英语作文写作时间安排等。

(一)反思与设计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及时发现和确认问题。从对本班级的英语作文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英语作文教学的形势并不乐观,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二,学生写作素材和语言表达积累存在很大空白;第三,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对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确定问题之后,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反思性教学计划,计划的内容要贴近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实际。

(二)教学实践

将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实践与后期实践。在前期实践阶段,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针对本文的调查结果,确定教学模式与过程:准备英语作文教学与联系素材→对上一课堂的教学单元进行回顾→针对本次英语作文任务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下进行初稿写作→初稿完成后进行指导修改→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二稿写作→对最终的二稿进行点评,并选出优秀文章进行课堂讲评与展示。课堂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对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进行完善。

(三)跟踪、反思与调整

在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课后及时总结、分析与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进而对教学方法与过程进行调整。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教学过程调整,都需要采用阶段性模式,时刻反思,及时调整,以使教学过程沿着正确的轨迹和方向前进。

三、实践结果及讨论